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年黄斑变性是老年人主要致盲病因,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近年提出老年黄斑变性视杆细胞易感性学说,本综述该学说组织病理、功能研究及机制等方面研究,并提出该学说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老年黄斑变性是老年人主要致盲病因 ,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近年提出老年黄斑变性视杆细胞易感性学说 ,本文综述该学说组织病理、功能研究及机制等方面研究 ,并提出该学说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调控过程存在一种Th1/Th2学说,大量研究依据该学说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调控机制,以及其在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与谷氨酸、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对眼压升高致视神经损害提出了机械学说和血流学说,但随着对青光眼神经损害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且神经节细胞是以凋亡的方式死亡的。本文就谷氨酸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以及其可能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激素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糖皮质激素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器官移植、战伤和免疫性疾病等救治过程中使用剂量更大。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长期全身、局部应用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均可引起以晶状体后囊混浊为特征的激素性白内障。激素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形成了氧化损伤学说、蛋白加和物学说、激素通过受体途径而发挥作用的受体学说、离子转运障碍学说、晶状体结构蛋白和酶功能损害学说、细胞黏附分子异常学说。激素不仅可能直接攻击晶状体蛋白质,而且也可能通过受体、细胞调控、黏附调节等间接发挥作用。最近研究已证实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存在糖皮质激素受体,这将有助于阐明激素性白内障发生机制,为药物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叶存喜  崔平  马景学 《眼科研究》2005,23(6):660-662
血管形成和抑制血管形成因子的平衡被打破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色素上皮源因子(PEDF)是重要的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存在于大多数组织中。色素上皮源因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有PEDF受体学说、Fas/Fas L受体系统学说和细胞外基质连接学说等。PEDF的实验研究主要通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对PEDF的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及常用的实验方法作一综述,并展望该因子的研究方向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黄雨  夏鑫  周亚莎  彭清华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2):1973-1977

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GON)是青光眼治疗难点所在。近年来,关于GON的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学说,但其中任何一种均无法解释所有类型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病变原理,使得该病在临床治疗中顾此失彼,且不利于早期干预。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于视网膜中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亚家族4(TRPV4)在GON多种发病机制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TRPV4及其在GON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GON的多种机制学说寻找一共同“连接点”,这将有助于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一类重要的代谢型白内障.长期的临床试验和实验室研究对其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学说,不同的时期偏向于不同的学说.系统地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有利于新药的开发和及时针对性地对本病进行防治,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关于近视眼形成机制,新的形觉剥夺学说的提出对于传统的调节学说以及现有的近视眼防治工作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本文将根据近年有关文献,对常用的近视矫正与防治措施对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圆锥角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锥角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上皮学说和基质学说,目前的研究认为圆锥角膜的原发病变主要在角膜基质细胞。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角膜地形图成为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主要手段。透气性硬性接触镜是轻中度圆锥角膜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治疗有角膜基质内环植入术、激光角膜切削术、表面角膜镜片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等。  相似文献   

11.
近视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危害公众健康,探索其发病机制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目前近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仍然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近视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已有突破性的进展,从分子机制、信号通路、药物干预等方面为近视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证据和思路。本文就常见近视动物模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铁死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死亡方式,其为依赖铁元素代谢紊乱,并以细胞内胞质和脂质的活性氧堆积为特征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本文综述了铁死亡概念的发展、铁死亡的机制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角膜上皮、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色素变性等,为临床上眼科医...  相似文献   

13.
近视已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睡眠是在褪黑素调节下,人类生命过程中重要的周期性生理过程.睡眠与近视一样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近视程度患者及正视人群在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褪黑素水平上存在差异.本文回顾了近视发生发展与人群睡眠行为的现状研究及相关的基础实验学研究,从流行病学和生物学机制两方面,对近视发生发展与睡眠...  相似文献   

14.
衰老、缺氧、高糖刺激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视网膜损伤过程中,外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的细胞外囊泡,包含微小RNA、环状RNA等多种转录产物,广泛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等过程。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外泌体对视网膜损伤及修复的调控机制,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相关分子生物标志物,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已成为视网膜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对外泌体转录组学在视网膜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为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肿瘤药物的筛选和癌症治疗方案的评估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前试验模型。近年来,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在肿瘤领域的发展不断进步,在对癌症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在眼科肿瘤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是以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神经节细胞不可逆性凋亡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数患者的发病原因难以用单一因素解释,关于青光眼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也尚无一个确切的定论可以涵盖所有。关于青光眼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为药物、手术或者联合多种方式降低眼压,辅以营养神经等,但对于部分眼压不高或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疗效不显著。针对青光眼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基础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及可能相关的靶点治疗,也许是未来青光眼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自噬,通过选择性清除功能失调和多余的线粒体,从而为细胞产生能量并调节能量稳态。同时,线粒体自噬具有促进细胞分化和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其调控机制一旦失调或出现障碍将会导致生理性衰老和一系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生。有研究发现,在多种年龄相关性眼病中存在着不同水平的线粒体自噬,如Fuchs内皮角膜营养不良、老年性白内障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等。本综述旨在概述线粒体自噬的相关信号通路及线粒体自噬在年龄相关性眼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内质网和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广泛存在的负责蛋白修饰加工以及能量物质转化交互的一组密切接触的细胞器,尤其在代谢活跃的视网膜组织细胞中。它们之间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协作制约关系,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目前研究证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自噬等均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与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AMD相关的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通过物理连接平台进行对话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AMD的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发现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手术方式、仪器设备和人工晶状体的改进,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晶状体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机制学说和人工晶状体材料及设计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术毕前房注射抗生素(头孢呋辛或莫西沙星)可显著降低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包括术中合并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患者,未来有望在临床广泛推广。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细胞和促角膜内皮细胞增生药物的研发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曙光。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能在早期准确诊断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且非甾体抗炎药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内注射对此疗效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进一步认识到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人工晶状体植入否与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相关性。高度近视眼患者晶状体屈光性手术的提前,增加了这类患者晚期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的发生率,并让相应治疗面临新的挑战。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因其精准性和安全性已在临床逐渐应用,但仍需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干眼、瞳孔缩小、视网膜光损伤等并发症。另外,由于糖尿病的高发病率,对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应全面、综合、系统地治疗,以防止术后各种眼表、眼底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上述各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相应对策进行综述,以期帮助眼科医生进行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曾被认为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如今已被广泛认为是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损伤引起的一类神经血管性疾病。研究表明,在出现临床可检测的微血管病变之前,视网膜神经损伤已经出现,并参与了微血管病变的进展。因此,微血管病变这一观点并没有揭示视网膜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间相互联系及影响的重要性。以NVU作为整体研究神经血管损伤及保护机制,寻找临床新的预防和干预DR的措施必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