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CC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CCL3[巨噬细胞炎性反应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ion protein 1α,MIP-1α)]、CCL4(MIP-1b)、CCL5(RANTES)、Eotaxin在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上述趋化因子与炎性细胞标志物和其他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4例鼻息肉组织(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33例慢性鼻窦炎组织(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和24例对照鼻甲黏膜.采用组织匀浆,ELISA检测CCL2(MCP-1)、CCL3(MIP-1a)、CCL4(MIP-1b)、CCL5(RANTES)和Eotaxin,同时采用ELISA检测组织中的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ECP)、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IL-8.结果 CCL2(MCP-1)、CCL3(MIP-1a)、CCL4(MIP-1b)和Eotaxin在鼻息肉组织(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鼻窦黏膜组织(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并且CCL4和Eotaxin在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Eos CRSwNP)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Neu CRSwNP)组织.而CCL5(RANTES)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趋化因子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重塑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s)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白蛋白(albumin)在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按数字表法随机选择95例鼻息肉组织(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33例慢性鼻窦炎组织(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和24例对照鼻甲黏膜.采用组织匀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MMP-1,2,3,7,8,9,12,13以及TGF-β1和白蛋白.结果 MMP7,8,9在CRSwNP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并且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neutrophilic CRSwNP,Neu CRSwNP)组织中MMP-8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eosinophilic CRSwNP,Eos CRSwNP)组织.TIMP-1在CRSsNP鼻窦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鼻息肉组织.TIMP-2在鼻息肉组织和CRSsNP鼻窦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1的表达在各组间没有差异,而鼻息肉组织中albumin的表达明显高于CRSsNP鼻窦黏膜和对照组黏膜.结论 MMPs和TIMPs在不同炎性反应类型的CRS组织重塑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鼻一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CRS分为2种亚型,不伴鼻息肉型(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和伴息肉型(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2种亚型均以鼻黏膜的增殖性炎性反应为特征。CRSsNP是以纤维化为主的组织重塑,CRSwNP则是水肿为主伴有黏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导致上皮组织结构损伤,最终鼻息肉形成。CRS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慢性鼻-鼻窦炎中细菌的分布,比较慢性鼻-鼻窦炎伴和不伴鼻息肉患者及正常对照患者中鼻道分泌物的细菌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名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65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鼻道分泌物中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和分布。结果:细菌经培养后,CRSwNP,CRSsNP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1.9%,80.0%和82.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氧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厌氧菌主要为梭杆菌属,3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sNP,CRSwNP和对照组培养出的细菌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异。细菌感染并非是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彬彬  王阳  杨凌  孙艳霞 《中国医刊》2012,47(10):37-39
目的 检测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和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免疫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CBA)检测20例CRSwNP患者、17例CRSsNP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组织样本及血清中IL-2、IL-4、IL-5、IL-10、TNF、IFN-γ六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CRSwNP组织中IL-4、IL-5、IL-10、IFN-γ,CRSsNP组织中IL-2、IL-4、IL-10、IFN-γ表达显著高于血清;CRSwNP组织中IL-5、IL-10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且IL-5明显高于CRSsNP; CRSsNP组织中IFN-γ、IL-10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和CRSwNP.结论 CRSsNP以高表达IFN-γ为代表的Th1细胞因子为主,而CRSwNP主要表现为以高水平的IL-5为代表的Th2细胞因子,CBA技术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比较全面反应免疫因素在此两型慢性鼻-鼻窦炎(CRS)中的差异,从而为应用细胞因子抗体等治疗CRS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伴炎鼻息肉(CRSwNP)患者鼻腔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表达特征.方法:纳入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共84例,其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组28例、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ECRSwNP)组56例;分析两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A、CD...  相似文献   

8.
边片  巴罗  次仁德吉  米玛  杨芳丽  巴顿 《西部医学》2018,30(12):1787-1792
【摘要】 目的 探讨鼻窦炎黏膜炎症模式与微生物定植在高原藏族人群慢性鼻窦炎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10月分别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耳鼻喉科藏族人群共105例:其中慢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40例(鼻息肉组),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患者35例(慢性鼻窦炎组),鼻中隔偏曲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组织免疫炎症介质,免疫组化观察组织形态学及培养微生物鉴定细菌谱。结果 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CRSsNP)表现为IFN γ和Ll 17高于其他两组(P<005),IL 8、IL 1β高于对照组;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微生物培养革兰氏阴性细菌培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鼻窦炎伴息肉(CRSwNP)表现为IL 5,ECP及总IgE显著增高(P<005),组织中以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革兰氏阳性细菌培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藏族人群慢性鼻窦炎中CRSsNP表现为Th1和Th17倾向的中性粒细胞炎症模式特征,可能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优势定植相关;反之CRSwNP表现为Th2倾向以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模式特征且与革兰氏阳性细菌定植相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为常见慢性鼻-鼻窦炎,是引起患者嗅觉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1].研究发现,CRSwNP患者病变组织常伴有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且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及进展中有重要作用[2].然而目前CRSwNP患者发生EOS浸润的原因尚未明确.Ba等[3]研究发现,虽然人外周血中EOS占白细胞比例不及10%,但其对变应原、致炎因子引起的炎性反应有重要的介导作用.EOS为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的关键效应细胞,IL-5在EOS浸润过程中有促使其趋化、活化和抑制凋亡作用[4].也有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是引起细胞活化、EOS浸润的主要原因,而细胞因子IL-5在IgE生成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5-6].目前对于CRSwNP患者鼻黏膜EOS趋化因子(Eotaxin 2)在息肉形成过程中的机制及其与IL-5的关系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CRSwNP患者展开分析,以探讨CRSwNP患者鼻息肉黏膜Eotaxin-2及IL-5表达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中国人IgE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术后复发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与复发性鼻息肉局部IgE产生相关的免疫分子。方法 回顾性选取73例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并进行鼻内镜手术的CRSwN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术后随访3年以上,比较随访期间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IgE、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21和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的表达情况,并分析IL-4、IL-21和CD40L与疾病复发和IgE的相关性。结果 复发组患者合并哮喘的比例(30.3%)显著高于未复发组(10%)(P<0.05),且IgE浓度[257.40(143.00~ KU/L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98.89(43.56~255.20)KU/L](P<0.01),CD40L、IL-4和IL-2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例患者的IL-21与CD40L(r=0.440,P<0.001)和IgE(r=0.290,P=0.01)均呈正相关,CD40L和IL-4在两组间均与组织IgE无相关性。在未复发组,IL-21与组织IgE无相关性,在复发组与IgE呈正相关(r=0.374,P=0.029)。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升高的总IgE浓度与术后疾病的复发相关,IL-21可能参与到了复发患者局部IgE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对CRS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54例CRS手术患者,其中CRSsNP 132例,CRSwNP 12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sIgE阳性率及变应性鼻炎、哮喘的患病率的差异.根据是否存在变应性因素,进一步将患者分为sIgE阳性组和IgE阴性组,对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CRSsNP和CRSwNP两组患者在sIgE阳性率(44.70%vs 39.34%)、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患病率(31.06%vs 36.89%;9.09%vs 15.57%)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29±0.21)×109/L vs(0.35±0.32)×109/L)]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gE阳性和sIgE阴性患者鼻窦CT评分在CRSsNP组[(7.37±3.13)分vs(6.71±3.52)分]和CRSwNP组[(11.93±6.29)分vs(11.20±6.0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SsNP和CRSwNP患者CT评分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415,P<0.05;r=0.383,P<0.01).结论 变应性因素的分布在CRSsNP和CRSwNP之间无显著差异,其可能参与CRS的发病,却不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IL-17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OS浸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未发生EOS浸润)和观察组(45例,发生EOS浸润)。患者均行鼻内镜检查,并留取鼻息肉组织待用。检测患者鼻息肉组织及外周静脉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对患者行鼻内镜及CT检查,采用Lund-Kennedey及Lund-Mackey评分对患者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进行评估;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差异,并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EOS浸润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EOS浸润与病灶组织及IL-17表达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患者病灶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鼻内镜检查息肉、水肿及鼻漏方面Lund-Kennedey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T检查结合Lund-Mackey评分在后组筛窦、鼻道窦口复合体、蝶窦及蝶筛隐窝部位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颌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前组筛窦及额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鼻息肉组织及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IL-17水平、鼻息肉组织IL-17水平、蝶筛隐窝、蝶窦病变、鼻道窦口复合体、后组筛窦与EOS浸润均呈正相关(r =0.859、0.904、0.955、0.680、0.281和0.421,均P =0.000);上颌窦病变与EOS浸润呈负相关(r =-0.700,P =0.000);鼻漏评分与EOS浸润无相关性(r =0.147,P =0.073)。结论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生EOS浸润时,其病灶组织及血清IL-17水平异常改变,且血清IL-17水平、鼻息肉组织IL-17水平、鼻窦病变情况与EOS浸润相关,该研究有助于揭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窦黏膜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取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窦病变黏膜28例(11例不伴鼻息肉,17例伴有鼻息肉),另以11例正常鼻窦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检测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其表达和分布;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鼻息肉组织中阳性细胞的类型.结果 慢性鼻-鼻窦炎两组患者鼻窦黏膜B7-H1/PD-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鼻窦黏膜(P<0.01),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B7-H1主要表达于患者的鼻窦黏膜上皮细胞、黏膜上皮下的炎性细胞和部分黏膜下腺体上皮细胞;PD-1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下的炎性细胞.流式细胞术的结果证实鼻息肉组织中部分B7-H1与PD-1的阳性细胞分别是B细胞与T细胞.结论 共刺激分子B7-H1/PD-1在慢性鼻-鼻窦炎的鼻窦黏膜中表达增加,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远 《西部医学》2016,28(10):1365-1369+1373
目的对致敏因素相关特应性鼻息肉与非特应性鼻息肉间进行黏膜免疫表型及炎症模式的临床比较研究。方法在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中获取85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其中特应性息肉40例、非特应性息肉45例。另选非变应性鼻中隔偏曲患者36例的下鼻甲粘膜组织作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各种炎症相关免疫细胞因子。通过皮肤点刺及血清检测特异性IgE将鼻息肉划分特应性与非特应性息肉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通过体外刺激实验和PCR检测Th细胞相关转录因子mRNA进行验证。结果特应性鼻息肉中主要以IL-5、ECP和总IgE等嗜酸性炎症反应性免疫指标增高为主,同时Th2转录因子GATA-3mRN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息肉中均表现为FOXP3mRNA显著降低(P<0.05)。体外实验抗-IgE刺激后IL-5,IL-2和IL-17等在特应性息肉中释放显著增加(P<0.05),而IFN-γ,IL-6及IL-8在两组息肉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特应性与非特应性鼻息肉患者在息肉组织及全身层面表现为各自独特的免疫表型及炎症模式特征,可为临床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亓晓宇  汪银凤 《安徽医学》2018,39(2):132-135
目的 探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wNP)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sNP)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00例,依据欧洲鼻-鼻窦炎鼻息肉诊疗指南,分为CRSwNP组50例,CRSsNP组50例,运用Lund-Mackay CT 评分及Lund-Kennedy 鼻内镜评分对客观病情进行评估,采用汉化版生存质量评定量表(SF-36)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主观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分析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差异.结果 ①CRSw-NP组的Lund-Mackay CT 评分(13.71 ±6.60)分及Lund-Kennedy 鼻内镜评分(8.38 ±2.81)分均高于CRSsNP组的Lund-Mackay CT评分(8.11 ±6.45)分及Lund-Kennedy 鼻内镜评分(4.78 ±2.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RSwNP组的VAS总体评分(19.55 ±8.02)分与CRSsNP组(19.21 ±9.65)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SsNP组的头痛、面部胀痛症状[(3.70 ±3.10)分、(3.72 ±3.01)分]高于CRSwNP组[(0.98 ±1.83)分、(0.55 ±1.18)分],鼻塞、嗅障碍症状评分[(4.19 ±3.28)分、(2.72 ±3.51)分]低于CRSwNP组[(6.65 ±3.24)分、(7.23 ±3.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RSwNP组SF-36量表躯体健康总分(PCS)(319.21 ±54.34)分与CRSsNP组(295.22 ±70.52)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SsNP组的生理职能(RF)(64.27 ±39.04)分低于CRSwNP组(79.42 ±28.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RSwNP组SF-36量表精神健康总分(MCS)(306.79 ±67.52)分与CRSsNP组(286.24 ±86.02)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SsNP组活力(VI)、精神健康(MH)[(66.39 ±23.32)分、(66.98 ±21.14)分]低于CRSwNP组[(76.51 ±16.49)分、(76.65 ±17.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客观病情方面,CRSwNP患者较CRSsNP患者更为严重,但生理职能、活力及精神健康方面,CRSs-NP患者较CRSwNP患者下降更为显著,应注意提高客观病情轻但主观生活质量差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