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PCI)是基于X射线折射效应引入空间相移分布形成图像的一种新技术,主要方法有干涉仪法、衍射增强法(DEI)和类同轴法等.与以吸收为基础的X射线成像技术相比,PCI能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近1000倍,已被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动脉炎(TA)是一种原因未知的原发性动脉炎,常影响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传统上,X线对比血管造影被认为是此慢性疾病诊断和检查的金标准。而最近研究发现,利用多平面心血管核磁共振成像(CMR)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无创性成像应用于日常病例具有很多优点。本综述利用在伦敦皇家Brompton医院进行成像检查的一系列病例来说明此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属于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一种,作为一项磁共振成像(MRI)新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通过反映生物组织分子水平微观变化来对组织进行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神经放射学领域,它对早期缺血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关颅内囊性病变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仅有初步研究报告,本文通过对脑脓肿、肿瘤坏死、囊变部分、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在DWI上信号不同和表现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图1~4),来探讨DWI在颅内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与经皮经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PTCD)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12例行PTCD治疗的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n = 42)与预后良好组(n = 70)。比较2组临床资料、PTCD术前(入院时)、PTCD术后(术后1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对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诊断价值。  结果   预后不良组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应变均值较预后良好组低,蓝色领域百分比较预后良好组高(P < 0.05);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Child-Pugh评分有关(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均为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患者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联合预测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AUC为0.862。  结论   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测量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有关,PTCD术后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有助于疾病预后预测,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与经皮经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间,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12例行PTCD治疗的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n = 42)与预后良好组(n = 70)。比较2组临床资料、PTCD前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对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诊断价值。  结果   2组梗阻部位、总胆红素水平、Child-Pug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预后不良组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应变均值较预后良好组低,蓝色领域百分比较预后良好组高(P < 0.05);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Child-Pugh评分有关(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均为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患者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联合诊断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AUC为0.862。  结论   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测量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有关,PTCD术后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有助于疾病预后预测,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iTE)与乙肝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评估RTE应用于诊断乙肝后肝纤维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肝纤维化患者76例,应用RTE进行肝脏弹性成像的弹性特征量分析,并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对比。结果相关分析显示肝纤维化程度与肝纤维化弹性成像的弹性特征量应变均值(MEAN)、标准偏差(SD)、蓝色领域百分比(AREA)、复杂度(COMP)、CORR、SKEW、CONT及IDM相关(P〈0.01),其中与MEAN及AREA的相关性最好(r=-0.827、0.881,P〈0.05)。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可以对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初步的评定,是对传统超声的一种有价值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它不但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而且可以利用组织内水分子弥散星各向异性的特征进行成像。近年来,DTI逐渐应用于动物和临床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MRI成像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到医学领域并用于人体成像。30多年的时间里,MRI得到迅速发展,硬件设备和成像技术不断更新。主磁场、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功能的改进,多通道、多采集单元、并行采集等技术的应用,使MRI设备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成像速度明显加快。近几年,超高场MRI在脑功能成像、频谱成像、白质纤维束成像、心脏检查、冠心病诊断、腹部等脏器的检查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磁敏感成像对颅内亚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亚急性(>8天<4周)颅内出血17例,行头CT检查、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及磁敏感成像(SWI)检查,MRI序列有T1加权成像(T1 WI)、T2加权成像(T2WI)、水抑制成像(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成像(SWI),观察信号变化.结果 17例均为亚急性期小灶出血,临床症状轻微,亚急性期头CT均未见异常,核磁共振成像见短等长混杂T1信号,长短混杂T2信号,FIAIR与T2信号类似,DWI为高低或等低混杂信号,而SWI均为类圆形低信号,偶见中心小等信号区.结论 颅内亚急性期出血的核磁共振表现较为复杂,T1WI与T2WI可以反映脑出血的病理过程,但影像表现较为复杂,有时与占位及特殊感染不易区分,SWI较常规核磁共振信号敏感且特异性强,能发现更多亚临床病灶,因此脑出血亚急性期影像学检查首选SWI成像,SWI成像的应用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转移瘤是预后较差的常见颅内恶性肿瘤。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峰度成像(DKI)等新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可用于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对脑转移瘤术前计划、术中切除及术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磁共振(MR)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普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已在全身各系统的医学影像诊断中显示越来越多的优势。近年来由于MRI装置软件的进步而发掘出来的MR胰胆管成像技术(MRcholangionancreatography,简称MRCP)为一种新的、无创伤的MRI胰胆管检查技术。在不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随着硬件设备的改进及软件技术的开发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Pd,fMRI)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广义的fMRI包括灌注加权成像(Pef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相似文献   

13.
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在脑梗塞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是近年来开发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它的临床应用解决了超急性脑梗塞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缺血性半暗带(ischemic pentunbra,IP)的界定等关键问题,为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综述了DWI及PWI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对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扩散峰度成像(DKI)、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组(n=63)和恶性组(n=59)比较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值。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ADC、MK、MD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 结果 良性组ADC、MD值显著高于恶性组,MK值明显低于恶性组(P<005);且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状、边缘及强化方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 ADC、MK、MD中,以MK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最高,以ADC值最低;联合应用上述参数,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MK+MD+ADC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016%。 结论 MRI检查DKI、DWI成像参数均可有效鉴别诊断乳腺癌,DKI成像参数的诊断效能高于DWI,联合二者可提高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R灌注成像技术对原发性小肝细胞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手术病理证实SHCC13例共16个小肝癌病灶术前在常规磁共振平扫后采用2D SPGR序列进行T1WIMR灌注成像检查,比较病灶区及正常肝实质时间信号强度(time-intensity curve,TIC)及相关函数图变化。结果小肝癌组峰值时间(timetopeak,TTP)(26.17±6.2)s,正常对照级肝实质TTP(54.92±9.26)s,P&lt;0.01。结合MRI平扫,MR灌注成像技术对原发性小肝细胞癌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论MR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比传统图像准确的肿瘤血供信息,对小肝癌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肾脏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姜宇  徐春华  姜平舟 《中外医疗》2012,31(35):173-174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14例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72h)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T1、T2加权成像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都在MRA上可见基底动脉闭塞、狭窄或瘤性扩张的基底动脉内异常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可见后循环区域内不同形态散在分布的多发急性梗死灶。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对基底动脉血管闭塞,狭窄或瘤性扩张有较高的敏感性;弥散加权成像对后循环区域梗死灶的诊断能力优于传统影像学核磁T1、T2加权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18.
彭琨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8):701-70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磁共振成像(MRI)的一种新技术,主要是利用水分子的弥散运动成像,能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几年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背景信号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 WBDWI),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全身大范围扫描,敏感地探测病交尤其是肿瘤性病变,通过图像后处理,达到类似正电子发射成像(PET)的效果,已成为现今DWI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分子影像学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大海 《当代医学》2010,16(7):33-33
分子影像学是由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新学科,与之相对应的分子影像是利用现有的一些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光学成像、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对人体内部特定的分子进行无损伤的实时成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超声弹性成像(UE)在肝纤维化诊断价值差异。方法:选取112例慢性乙肝患者并采用超声弹性成像、磁共振检查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以病理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UE、MR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UE对肝纤维化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为92.00%、83.78%、92.00%、83.78%和89.29%;而MRI则为80.00%、89.19%、93.75%、68.75%和83.04%,两者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E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纤维化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优于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