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妊娠期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合称为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PA-VTE)。妊娠期女性由于存在高凝状态、静脉淤滞、血管损伤等特殊的生理变化,VTE发生风险增高。对于怀疑PA-VTE的孕产妇,除非存在明确的抗凝禁忌,首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不通过胎盘,且无哺乳禁忌,是妊娠及产褥期VTE患者抗凝治疗的最佳选择,但是对于有高出血风险、肾功能不全,37周后并发VTE的孕妇,建议选择普通肝素。因此,需制订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因产前停用抗凝药物及分娩时因静脉系统快速减压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可能造成栓子脱落,增加妊娠晚期及产褥期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置入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可通过多种机制引发血栓并发症, 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导致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或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对COVID-19患者进行VTE及出血风险评估, 并按照风险级别实施规范的预防措施可显著改善COVID-19患者血栓相关不良预后。然而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 如何根据COVID-19患者严重程度及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预防方式、抗凝方案、剂量和疗程, 动态平衡血栓和出血风险, 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 国际已发布系列COVID-19合并VTE相关权威指南及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据, 基于此,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 经过多学科专家研讨和德尔菲专家论证, 工作组牵头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血栓预防和抗凝管理指南》, 针对COVID-19引起的血栓风险和预防策略、住院患者的抗凝管理、血栓诊治、特殊人群的抗凝管理、抗病毒和抗炎药物与抗凝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调整策略、出院后随访等诸多方面的临床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 以期明确对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及特殊人群的合理预防和抗凝管理策略, 为我国C...  相似文献   

3.
正创伤性脑损伤(TBI)是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这些患者往往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特别是合并多系统损伤者。这些患者长时间不能活动,因此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TE)很常见,是具有严重破坏性的并发症。创伤患者VTE发生率高达50%;在一些研究中,TBI本身是VTE的危险因素,延迟药物预防或不采用药物预防VTE估计发生率为25%。72h内开始预防性抗凝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这个几率。尽管如此,由于担心颅内出血恶化的可能性,医生往往对抗凝治疗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等发生率上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越来越受关注。轻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紧等症状,若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导致患者肺栓塞甚至引起死亡。近年来,对于外科围手术期的血栓预防的相关指南和推荐意见也越来越多。而肝脏较为特殊,它血管众多,且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和促凝血因子,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并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VTE危险分级,选择采用机械性物理预防或抗凝药物预防。本文拟对肝切除术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的方案和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订抗凝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案、减少VTE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年龄、医院和肿瘤类型为匹配变量,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方法,以湖南省肿瘤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并发VTE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时期未发生VTE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果肿瘤分化程度、手术和采取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或气压治疗)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肿瘤分化程度低(OR=8.244,95%CI:1.536~44.237)、进行手术治疗(OR=10.208,95%CI:1.810~57.575)及未采取预防性抗凝措施(OR=14.185,95%CI:2.158~93.249)的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VTE的风险较大。结论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VTE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肿瘤分化程度低、手术以及未采取抗凝预防措施是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关围手术期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VTE)最佳预防方案仍存在争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建议联合应用机械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1].中国各地应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式也不尽相同[2].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和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等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增加出血并发症和输血[3].已经表明,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显著增加相关的并发症如出血、伤口血肿[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预防静脉栓塞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妇科2022年1—12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需手术的患者219例作为研究对象,1—6月收治的11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围手术期患者实行VTE预防措施落实护理质量控制;7—12月收治的108例患者为观察组,构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VTE预防措施落实质量控制。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VTE效果进行评价,对比2组护理人员的VTE规范筛查落实率、VTE相关知识知晓率、功能锻炼执行正确率、物理预防实施正确率、抗凝药物执行正确率,患者VTE发生率、满意度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VTE规范筛查落实率(75.68%vs. 87.96%)、VTE相关知识知晓率(78.38%vs. 88.89%)、功能锻炼执行正确率(83.78%vs. 91.67%)、物理预防执行正确率(72.97%vs. 86.11%)、抗凝药物执行正确率(81.08%vs. 91.67%)、VTE发生率(9.91%vs. 1.85%)、患者满意度(76.5...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疾病,但有文献报道ITP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风险反而高于正常人群[1]。目前对于血栓的预防及治疗尚未纳入ITP诊疗指南,怎样兼顾预防出血与抗凝治疗仍是一大难题。本文对我院周围血管病科收治的1例ITP合并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报道,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1  相似文献   

9.
张中伟  郑晓博 《西部医学》2023,35(12):1717-1722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引发了全球大流行并造成大量患者死亡。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COVID-19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感染可引起细胞因子释放、免疫细胞激活和促凝级联反应激活,从而导致内皮炎和血管损伤,影响凝血系统并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抗血栓治疗可以减少COVID-19患者需器官支持的比例并提高生存率,但对其抗凝治疗的最佳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仍不清楚。对出血风险较低的COVID-19非危重症患者,最新指南建议使用治疗剂量抗凝;而对于COVID-19危重症患者,由于VTE风险因素较多,抗凝治疗更具挑战性。早期研究认为对COVID-19危重症患者需要增加抗凝强度,然而并未发现治疗剂量能够获益。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剂量抗凝并不优于标准剂量抗凝。本文总结了COVID-19患者VTE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和抗凝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0.
1865年Trousseau首次发现并提出静脉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相关的并发症,并把两者同时出现的情况称为Trousseau综合征[1].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比非肿瘤患者高数倍,住院的肿瘤患者及接受化疗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探讨利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有效的VTE预防。医院将智能VTE质控系统嵌入医生工作站,利用新技术提取病历中VTE风险因素并自动计算分值、提示出血评估和推送防治建议,要求各科室医生针对全院的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提高预防意识及高危患者的预防比例,减少院内VTE、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TE)发生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2.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and concurr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re not rare in clinic. The main challenge in the treatment for these patients is that the antithrombotic therapies for VTE and CHD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bu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erapeutic strategies w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bleeding. There is a need to optimize the antithrombotic therapeutic scheme on the basis of individual conditional,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the bleeding risk.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appropriat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when bal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risk in different circumstance of concurrence of VTE and CHD, such as combining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 tripl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TAT),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extending therapy, in order to provide safe, standard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schemes for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In the meantime, this article also provides perspectives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novel non-vitamin K anticoagulants (NOACs) and the assessment tools of bleeding risk.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内科住院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对2013年5月到2015年1月我院入院治疗35例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分析其VTE危险因素及制定相应护理预防对策.结果 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评分较差(占总例数的85.71%),其VTE的发病率较高,且引起深VTE的发生部位,左侧(深静脉血栓中占68.57%)比右侧多发.结论 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差是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尽早的对老年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其出现VTE的发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及促进疾病的恢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多发血栓栓塞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药物选择、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多发栓塞患者因不正规治疗导致肺血栓栓塞(PTE)复发,除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还发现肠系膜上静脉栓塞(MVT),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出血风险低,而华法林治疗出血风险大。结论炎症性肠病(IBD)与VTE关系密切,但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和误诊,IBD患者发生"来源不明"的肺栓塞,需注意排查肠系膜静脉栓塞(MVT)。IBD合并VTE治疗有出血风险,需根据其严重程度及风险效益选择合适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延长抗凝药物使用时间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初步探索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药物预防时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43例髋部骨折患者,分析抗凝药物使用时间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及用药期间出血发生率的关系,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药物预防具体方案均按照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建议执行,随访两组患者在骨折后5周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情况及用药期间出血情况。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有症状及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所有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需有血管彩超结果取得明确证据,以血管彩超结果为确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依据。出血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消化道出血、伤口出血、颅内出血、椎管内血肿、眼底出血。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抗凝药物延长至术后2周组和4周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分别为22.09%和8.77%(P=0.037),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间分别为术后(17.32±7.75) d和(29.20±0.17) d,两组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期间均出现1例出血情况,用药期间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75%(P=0.769)。结论 抗凝药物使用时间延长至术后4周可显著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应仔细评估药物预防的风险及收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间歇性充气泵预防孕妇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12月收治的孕妇6 256例,在排除凝血机能障碍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后,在分娩后或剖宫产术后6h应用间歇性充气泵及12h低分子量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观察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创口及阴道出血等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0.96%)、3例(0.48%)创口血肿,无肺栓塞病例。结论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的围生期孕产妇中,低分子肝素及血液循环泵可作为有效和安全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脊柱手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与防治方法。 方法 对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于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例脊柱手术后并发VT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VTE防治的相关文献,对脊柱手术后并发VTE的流行病学、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结果 本组脊柱手术后并发VTE共8例,其中4例为单纯症状性深静脉血栓(DVT),1例为单纯症状性肺血栓栓塞症(PTE),3例为症状性PTE合并无症状性DVT,VTE总的发生率为0.47%(8/1 699)。4例单纯症状性DVT患者经抗凝及取栓、溶栓、下腔静脉滤网(IVCF)植入术等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4例PTE患者中,有1例为致死性PTE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例经溶栓、抗凝等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 结论 虽然脊柱手术后VTE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因此,应务必提高脊柱手术后VTE的预防意识,完善术前的危险因素评估,建立和完善VTE的防治体系,并进一步深化研究,改进脊柱手术VTE风险评估及分级预防模型,以便为今后脊柱手术VTE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静脉血栓(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治及预防.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4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析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预防治疗. 结果 142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7.04% (10/142),包括下肢静脉血栓9例和肺栓塞1例.其中宫颈癌术后发生率为6.94% (5/72);卵巢癌术后发生率10.71% (3/28);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率4.76% (2/42).患者多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增粗;高龄、合并内科疾病、术中用血、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肥胖等均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治疗采用以抗凝为主的综合性药物治疗. 结论 高龄、合并内科疾病、术中用血、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肥胖等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以左下肢静脉血栓为主.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确诊VTE,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对VTE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和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患者140例,分为阿司匹林组85例和华法林组5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阿司匹林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华法林组(P<0.05);但华法林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两组(P<0.05)。结论:对于房颤患者,不仅应积极进行栓塞的危险分层管理,还需进行出血的危险分层,权衡出血和栓塞的风险,把好抗栓治疗与预防出血的平衡,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于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Reviparin sodium (clivarine) is a second generation LMWH, developed with the aim of maximising the antithrombotic action while minimising the risk of haemorrhage. Clivarine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Various clinical studies in unstable angina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have proved that clivarine in a dosage of 3436anti-Xa units twice daily is an effective antithrombotic agent. Clivarine has been shown to be as effective as 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 in thromboprophylaxis and it has less incidence of local haematoma at injection site. At a daily dose of 1432 IU anti-Xa it was found to be as effective as UFH in preven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in moderate risk surgery (general and abdominal) and reducing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DVT in patients with brace immobilisation of the legs. At a daily dose of 3436 IU anti-Xa reviparin was as effective as UFH or enoxaparin in preventing DVT in high risk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as effective as UFH in prevention of DVT and/or pulmonary embolism (PE) and/or mortality in high risk orthopaedi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revipari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UFH in thrombus reduction and at least as effective as UFH in the prevention of clinical recurrence of DVT and/or PE. The use of reviparin is associated with a similar or lower incidence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than UFH. The benefits of reviparin sodium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a number of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