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与急诊抢救室救治的162例危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2例急诊危重患者中院内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31%(41/162),转运设备方面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14.20%;单因素分析显示:责任护士工作年限、呼吸系统疾病、携带氧气袋、转运总用时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不良事件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护士性别、职称和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意识状态、早期预警评分(NEWS)评分、其他疾病类型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不良事件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责任护士工作年限<6年[OR=2.913,95%CI(1.314,6.460)]、呼吸系统疾病[OR=2.210,95%CI(1.064,4.589)]、携带氧气袋[OR=4.546,95%CI(2.105,9.816)]、转运总用时≥60 min...  相似文献   

2.
3.
4.
李冰鹤  李高英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66-1268
目的:探讨分级转运对急诊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转入专科病房或介入室患者198例,2018年6月—2019年2月常规转运的9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3月—2019年12月分级转运的103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院内转运用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后的效果。方法:2010年我院外科加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113例危重症患者为实验组,2009年常规院内转运管理的10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010年院内转运时间为(30.2±7.9)min,2009年为(39.8±5.5)min,两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院内转运时间比2009年有明显缩短。2010年不良事件的例数:脱管3例、窒息0例、坠床0例、病情恶化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53%;2009年不良事件的例数:脱管5例、窒息3例、坠床2例、病情恶化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6.67%,两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不良事件的发生比2009年有明显减少。结论:实施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的转运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转运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基于MEWS的转运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转运至检查室、手术室、介入室、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5% vs. 13.79%,χ2=3.940,P=0.047);干预后,两组护理人员的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CTDI-CV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转运方式、安全性、操作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MEWS的转运管理模式能够缩短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李丽  陈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43-143
目的探讨介绍如何进行危重患者安全院内转运。方法652例患者均进行转运前评估及准备,严密途中监护及转运后交接。结果652例患者转运途中无并发症和意外事故。结论充分转运前的准备与途中监测是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琴 《吉林医学》2007,28(8):969-970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方法:对198例危重新生儿进行院内转运。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的正确评估,病人及转运设备的准备,转运人员的配备,与接收部门的协调,转运过程中的监护等。结果:19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无1例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护理工作在确保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中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镁洁  钟利君 《浙江医学》2018,(18):2078-2079
目的探讨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在减少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6例实施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观察组)、46例实施急诊常规院内转运管理(对照组)的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内运转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接收科室各项内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对院内转运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124例急诊危重患者,按照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选择传统经验方法评估病情与转运、观察组选择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各62例。比较两组安全转运率、转运交接合格率、转运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安全转运率、转运交接合格率、转运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借助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构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预警模式,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收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进行自动定量分析和典型案例定性分析,发布预警信息,从根源上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医院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于忠军 《中国医院》2009,13(5):69-71
阐述了医院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预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预警的总体思想和指标选取原则,选取4个要素层指标和12个基础层指标;然后对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应用进行具体说明,包括权重确定、指标处理方法及综合指数合成。  相似文献   

13.
转运早期早产儿对其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搬运早期早产儿对其脑室内出血(IVH)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策。方法以1998年1月到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6例早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设为三组:A组,无搬运组;B组,有搬运组,且搬运前未预防性使用苯巴比妥;C组,有搬运组,但搬运前半小时预防性地使用了苯巴比妥。再比较三组早产儿IVH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早产儿IVH发生率明显不同,A组、B组、C组分别为36.4%(24/66)、82.8%(72/87),56.6%(30/53),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搬运早期早产儿易使其IVH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对于早期早产儿应尽量避免搬运,以减少其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若必须搬运则可在搬运前半小时预防性地运用苯巴比妥,便可部分地减少其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微生态调节剂金双歧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早产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0.5 g/次,3次/d,观察2组患儿喂养及排便情况,监测胆红素,采集第3、7天肠道粪便标本,通过实时PCR技术对新生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P<0.01),达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提前(P<0.01),温盐水灌肠次数减少(P<0.01),生后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P<0.01),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降低(P<0.01),黄疸持续时间缩短(P<0.01)。第3、7天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对数值呈明显负相关(r=-0.810,P<0.01),且无益生菌相关性败血症发生。结论早产儿早期应用微生态调节剂金双歧,可以促进肠道益生菌定植,从而改善消化道症状、避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促进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15.
16.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if an integrated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program that detects adverse patient events in a hospital, analyses their risk and takes action can alter th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DESIGN: Longitudinal survey of adverse patient events over eight years of progres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sk management program. PARTICIPANTS AND SETTING: 49,834 inpatients (July 1991 to September 1999) and 20,050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October 1997 to September 1999) at a rural base hospital in the Wimmera region of Victoria. MAIN OUTCOME MEASURES: Rates of adverse events detected by medical record review and clinical incident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 reporting. RESULTS: The annual rate of inpatient adverse events decreas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eighth years of the study from 1.35% of all patient discharges (69 events) to 0.74% (49 events) (P<0.001). Absolute risk reduction was 0.61% (95% CI, 0.23%-0.99%), and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was 44.9% (95% CI, 16.9%-72.9%). The quarterly rate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adverse events decreas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eighth quarters of monitoring from 3.26% of all attendances (84 events) to 0.48% (12 events) (P< 0.001). Absolute risk reduction was 2.78% (95% CI, 2.04%-3.52%), and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was 85.3% (95% CI, 62.7%-100%). CONCLUSIONS: Adverse patient events can be detected, and their frequency reduced, using multiple detection methods and clinical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s part of an integrated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progra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超早期综合干预对晚期早产儿早期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在早产儿门诊随访管理的116例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中扭动运动阶段评估结果为单调性GMs的晚期早产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除正常早产儿门诊随访外,在矫正胎龄3月龄内给予超早期综合干预三项(可视音乐治疗、纽安垫感觉统合训练、中医推拿)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正常早产儿门诊随访。在矫正胎龄6月龄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2组早产儿进行智能评估并测量其体重、身长和头围等生长指标,比较2组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指标。 结果 在矫正胎龄6月龄时,干预组在粗动作、应物能、应人能3个能区得分分别为(99.64±8.50)分、(94.93±7.46)分、(96.59±6.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42±8.29)分、(89.67±10.92)分、(91.65±7.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精细动作、言语能2个能区,干预组的得分为(87.66±12.01)分和(91.41±8.72)分,对照组的得分为(83.97±9.42)分和(90.53±11.46)分,2组早产儿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矫正胎龄6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的发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超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晚期早产儿早期智能的发育,但对早期体格发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微生态干预对早产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早产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0.5 g/次,3次/d,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x2=5.042,P<0.05),达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早(t=2.058,P<0.05),腹泻发病率下降(x2=4.127,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t=2.308,P<0.01),体质量增长速度快(t=2.698,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x2=3.857,P<0.05),住院时间缩短(t =4.469,P<0.05).效益成本比率为37.55∶1,且无益生菌相关性败血症发生.结论 早产儿早期补充微生态制剂金双歧,不但可以改善早产儿喂养、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还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同时具有较大的经济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CP)发生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出生的450例早产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早期干预组(干预组)230例和常规育儿组(常规组)220例,2组早产儿出生后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给予保暖、静脉营养、预防感染、必要时给予吸氧等预防各种早产儿并发症常规治疗;常规组出院后接受常规育儿指导,不进行早期干预;干预组自出院开始,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进行早期干预,并重点进行按摩和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做相应康复训练。结果1岁时,干预组发生CP 2例(0.87%),常规组发生CP 14例(6.36%),干预组C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岁,干预组2例CP均属于轻度,常规组14例CP中7例为轻度,5例为中度,2例为重度。结论早期干预可降低C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