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牵伸运动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牵伸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痛点电疗联合牵伸运动治疗。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Q角大小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下降,Lysholm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Q角比较(P<0.05);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理论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且疗效优于局部痛点治疗。  相似文献   

2.
古丽玲  林发萍 《当代医学》2021,27(22):151-152
目的 探究盆底手法推拿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观察组应用盆底手法推拿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后随访、6个月后随访,两组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除生理机能评分,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后随访、6个月后随访SF-36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手法推拿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痛可有效降低患者VAS评分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MPS诊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触发点局部阻滞组(对照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腰背部夹脊穴为主,配合肌筋膜触发点局部针刺;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触发点局部阻滞治疗.1个疗程后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观察两组对MPS疼痛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12例,中度缓解13例,轻度缓解2例;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明显缓解9例,中度缓解15例,轻度缓解2例.两组疼痛缓解度中度以上的患者均占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缓解疼痛方面疗效相仿.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治疗MPS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与利多卡因局部阻滞法相仿,但能够避免利多卡因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毫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0%(24/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S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ODI评分、S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嘉兴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符合标准的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超微针刀治疗,每3天1次,3~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温针治疗,每2天1次,8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定指数(PRI)及现时疼痛强度(PRI)。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为(2.27±0.61)分,低于对照组的(3.63±0.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RI评分为(4.10±1.23)分,低于对照组的(5.50±1.6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现时疼痛强度(PPI)积分为(1.07±0.24)分,低于对照组的(1.67±0.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症状,且优于温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为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探寻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将3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经络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100例,每组均临床常规用药,肌筋膜触发点组采用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经络穴位组采用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并配合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8周后,进行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有效率方面,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肌筋膜触发点组总有效率85%,经络穴位组总有效率82%,肌筋膜触发点组与经络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相当,二者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MP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入选临床研究的 MPS 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使用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而研究组59例应用低浓度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 VAS 评分及腰背功能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 VAS评分及腰背功能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83%)高于对照组(7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9%)较对照组降低(23.73%),安全性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部 MPS 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适合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锋钩针挑刺激痛点(Tr P)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取锋钩针挑刺激痛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以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评分的变化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1个疗程结束后,VAS、Roland-Morr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9.29%,优于对照组的64.29%(P<0.01)。结论:锋钩针挑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32-135
目的评价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康复科收治的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9例。对照组采取温针灸疗法,观察组采取热敏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RI、PPI、VAS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值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积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3.39%)明显低于对照组(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显著、确切,但热敏灸短期复发率较低,说明其短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75例,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组(治疗组)38例及传统针刺组(对照组)37例。两组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后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偏瘫肢体痉挛程度、总体痉挛状态综合疗效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定。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改善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优于对照组(75.68%)(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尹凤华 《中外医疗》2014,(19):81-82
目的 比较运用针刺与利多卡因阻滞治疗颈背部肌筋膜扳机点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12月MPS患者100例,通过PEMS3.1软件按照1:1的比例获取随机数字,随机将患者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 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次以及治疗后3次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次和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次以及治疗后3次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次和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PPDT与PPT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次后以及治疗3次后PPDT与PPTO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次和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扳机点可降低VAS和NDI,提高患者的压痛阈和耐痛阈,临床效果明显,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治疗颈背部MPS的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脊通督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调脊通督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简化Mc Gill疼痛评分(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量表系统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及PR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PPI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脊通督针法取穴简便,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病变肌筋膜离断术结合药物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疼痛科和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MPS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结合曲安奈德、维生素B12及利多卡因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病变肌筋膜离断术结合曲安奈德、维生素B12及利多卡因注射治疗,疗程均为15 d,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评分(JOA)变化及压痛点个数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为(6.68±1.38)分,对照组为(6.42±1.4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3±1.43)分vs (3.81±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和总分分别为(5.02±1.23)分、(2.07±0.95)分、(10.48±2.41)分、(17.57±2.87)分,对照组分别为(4.96±1.18)分、(2.08±1.02)分、(10.41±2.54)分、(17.45±2.9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和总分分别为(2.02±1.01)分、(1.67±0.78)分、(5.12±1.76)分、(8.81±1.78)分,对照组分别为(2.87±1.02)分、(1.86±0.85)分、(6.89±1.89)分、(11.62±2.06)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腰部压痛点为(4.31±0.53)分,对照组为(4.27±0.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腰部压痛点均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5±1.33)分vs (2.87±1.08)分,P<0.05],观察组患者腰部压痛点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病变肌筋膜离断术结合曲安奈德、维生素B12及利多卡因注射治疗MPS较小针刀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声波疗法对综合疗法治疗冻结肩的增效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3~9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冻结肩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松动术、针刺疗法和康复功能锻炼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结合超声波疗法.两组患者治疗1次/d,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ld,5个疗程后采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的McGill疼痛量表评分进行组内和/或组间比较.结果 ①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6例,有效1例;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5例,即两组关节活动度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分值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RI和PPI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I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和PPI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RI、VAS和PPI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关节松动术、针刺疗法和康复功能锻炼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超声波疗法治疗冻结肩,对治疗效果有增效作用,具体表现在患者肩关节疼痛和活动范围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技术对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疼痛程度、肌电信号及腰部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腰背MPS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刀治疗,研究组给予肌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技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4周疼痛程度、肌电信号、腰部活动范围。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背肌等长收缩试验过程中腰部核心肌中位频率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部活动范围大于治疗前(P<0.05),且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技术能显著减轻腰背MPS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肌电信号、腰部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NSL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超声引导针刺组)、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各30例,经治疗后观察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