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值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近2年在笔者医院住院的155例川崎病患儿血清PCT浓度、白细胞(WBC)总数、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测定值,并与笔者医院正常参考值比较,以高于正常标准为异常。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全部患儿分为冠状动脉(CA)损害组和无CA损害组,分析两组间血清PCT值、WBC总数、CRP和ESR差异性。结果川崎病急性期血液中WBC总数、CRP、ESR等炎性指标明显异常,PCT在半数川崎病患儿中增高,半数正常。本组CA损害者约占23.8%(37/155),其中3例患儿呈瘤样扩张。CA损害组与无CA损害组间异常PCT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CA损害组异常PCT浓度值明显高于无CA损害组。结论 PCT作为一个次级炎性指标,其敏感度低于WBC总数、CRP、ESR等传统的炎性指标,故PCT不是诊断川崎病的主要有效指标。PCT异常也不能预测CA损害发生,但临床医生应重视川崎病患儿血浆异常增高的PCT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cTnⅠ水平,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组和无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cTn Ⅰ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川崎病患儿治疗前血清cTnⅠ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CAL组明显高于NCAL组.结论 血清cTn Ⅰ既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川崎病患儿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也可作为观察川崎病患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判定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竺婷婷  胡正强  张霞  周文杰  于凡 《四川医学》2018,39(11):1258-126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与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的川崎病儿童,对其进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状损害组((CAL,n=52)和未合并其他疾病且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n=119),选取发热5天以上的支气管肺炎为对照组(n=52)。采集患儿静脉血标本,采取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其NT-proBNP水平。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x~2检验比较各组间NT-proBNP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对照组、NCAL组及CAL组NT-proBNP(pg/ml)水平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51. 00(63. 70,383. 75)、543. 00(226. 00,1660. 00)、1013. 00(259. 00,2882. 50); NCAL组及CAL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AL组NBNP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患儿冠状动脉损害有密切关系,检测NT-proBNP可以为川崎病及其早期是否发生冠脉损害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高锦萍  胡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38-2539
目的:动态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探讨其变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7例川崎病患儿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分别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小板(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PDW),并进行比较。结果: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组患儿的PLT、MPV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比较差异显著;川崎病恢复期:冠状动脉病变组PLT、MPV、PCT较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血小板参数在KD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5种实验诊断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及其联合试验在川崎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从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西南医院儿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怀疑川崎病的所有儿童中,选取均检测PCT、PLT、CRP、ESR和WBC的儿童161例,以临床标准(临床症状及B超结果)作为金标准最终确诊92例为川崎病组(包括不完全川崎病和不典型川崎病),69例为疑似川崎病但最终排除川崎病诊断的其他疾病.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截断点.结果 诊断截断点分别是PCT:0.25 ng/mL,CRP:8.04 mg/L,ESR:35 mm/h,PLT:330×109/L,WBC:15.0×109/L.5种检验方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PCT:0.766,CRP:0.727,ESR:0.699,PLT:0.702,WBC:0.660.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PCT+ ESR+ PLT平行试验分别是96.7%、30.4%、68.3%、65.0%、87.5%、1.33、0.19,PCT+ ESR+ PLT系列试验分别是19.6%、95.7%、52.2%、85.7%、50.8%、4.01、0.86.结论 PCT和CRP的特异度、灵敏度、正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接近,且优于ESR、PLT和WBC,PCT+ ESR+ PLT联合试验对川崎病的诊断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栓素B2(TXB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2006-03~2006-11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40例设为川崎病组,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各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1次;同时抽取20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外周静脉血1次.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TXB2的浓度.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患儿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 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血浆TXB2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儿童增高(P<0.05);恢复期TXB2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CAL)组TXB2的浓度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P<0.05);恢复期CAL和NCAL组比较TXB2的浓度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活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TXB2水平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浆可溶性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sCTLA-4)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方法:KD患儿40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组(KDA组)40例和亚急性期组(KDS组)22例;KDA组按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组)11例和非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组)29例;KDA组按治...  相似文献   

8.
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宏  徐鸣  周敏 《四川医学》2009,30(6):835-837
目的探讨婴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的婴儿川崎病患儿74例,并对CAL组及无冠状动脉损害(NCAL)组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例婴儿川崎病中并发CAL36例(48.6%)。有关因素分析显示:①发热天数:热程≥10d与〈10d相比CAL发生率显著增高(X^2=7.4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AL组血红蛋白(Hb)较NCAL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P〈0.001);⑧CAL组C-反应蛋白(CRP)较NCAL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P〈0.001)。结论婴儿川崎病CAL发生率高,CAL与热程、Hb、CRP有明显相关性。凡热程≥10d、Hb降低、CRP显著增高(≥100mg/L)的婴儿川崎病均应给予足够重视,高度警惕CAL发生。  相似文献   

9.
马春利  薛满 《医学综述》2014,20(21):3966-3968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AL)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54例,其中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24例,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组30例,另以年龄相仿的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MMP-1为(19.2±4.1)μg/L、IL-6为(47.7±9.6)ng/L及VEGF为(214.5±15.8)ng/L。缓解期,血清MMP-1(13.1±3.5)μg/L、IL-6(14.4±5.5)ng/L及VEGF为(123.2±16.7)ng/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CAL组较NCAL组升高更为显著。川崎病组急性期血清MMP-1及IL-6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9,P<0.05;r=0.78,P<0.01),而VEGF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 MMP-1、IL-6及VEGF在川崎病患儿,特别在伴CAL时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川崎病血管损伤尤其是CAL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9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超声心动图结果将其分为CAL组(KD并发CAL,n=23)和NCAL组(KD未并发CAL,n=68)。将两组的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发热持续时间、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血钠、总蛋白、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及阿司匹林的初始治疗、是否应用激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年龄、PLR、HB、PCT、ESR、IVIG无反应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LR及HB是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儿年龄小、PLR升高及HB降低是KD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正常者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接受IVIG治疗,并且有治疗前后血液学检查结果的KD患者2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KD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NCAL)组和冠状动脉病变(CAL)组,记录两组患者在应用IVIG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内和2周内静脉血WBC总数及其分类、PLT、CRP和ESR的结果,同时收集24例正常对照者WBC总数及其分类、PLT。结果(1)治疗前NCAL组和CAL组WBC总数及分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VIG治疗后CAL组和NCAL组WBC总数、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明显增高(P均〈0.05);在CAL组,治疗后1周内WBC总数仍高于对照组,而NCAL组WBC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变化不受IVIG影响而逐渐增高。(3)IVIG治疗后CAL组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CAL组治疗后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与NCAL组ESR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的发病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失衡有关,IVIG可以通过恢复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e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L) secondary to Kawasaki disease (KD) in Chinese childre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Meta-analysis.We searched documents published from Janua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初始治疗前的生物学指标检测,分析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KD并发CAL(CAL组)患儿和70例KD未并发CAL(NCAL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与CAL发生率有显著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1岁、白细胞计数(WBC)>12×109/L、血清白蛋白(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超敏C反应蛋白(CRP)≥100mg/L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69、4.02、3.06、2.42、2.92、4.05。结论存在男性、年龄≤1岁、WBC>12×109/L、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CRP≥100mg/L这些高危因素的KD患儿并发CAL可能性大,需要更强化的治疗,更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陈书琴  朱红枫  杜娟 《西部医学》2012,24(5):914-915,917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KD冠脉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组为30例川崎病患儿,冠脉损害(CAL)组15例,冠脉正常(NCAL)组15例,分别收集急性期、恢复期外周血制备血清。对照组为3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患儿血清中MMP-3、TIMP-1的水平。结果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MMP-3/TIMP-1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CAL组血清TIMP-1水平较NCAL组明显降低(P〈0.01)。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提示MMP-3可以作为预测与早期诊断CAL的客观指标。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提示MMP-3、TIMP-1、MMP-3/TIMP-1可作为早期诊断川崎病的一个客观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刘璐  董淮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0):1383-138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分析,以及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92例KD患儿,其中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分为观察组,无肺炎支原体感染分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进行血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等的检测和分析。按照KD患儿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分成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筛选出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2例KD患儿中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48例(52.2%)。观察组CRP、ESR、PCT、IgG以及C3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性别、发热时间、Hb、ESR、肺炎支原体感染、丙种球蛋白无反应与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P<0.0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发热时间≥7d(OR=3.229,P<0.01)、Hb<100g/L(OR=2.114, 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OR=3.356, P<0.01)、丙种球蛋白无反应(OR=3.655, P<0.01)。结论KD的诱因之一可能为肺炎支原体感染。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KD患儿的CRP、ESR、PCT、IgG以及C3呈正相关。发热时间≥7d、血红蛋白<100g/L、支原体感染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是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冠脉损伤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63例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不同类型川崎病患儿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合并症和治疗效果。结果 63例KD患儿中,典型KD 41例,不完全KD 22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L)19例,其中典型KD为34.15%(14/41),不完全KD为22.73%(5/22),两组患者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典型KD的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手足硬肿显著高于不完全K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中性比例、HGB、PLT、CRP、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完全KD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实验室指标,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儿童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刘倩  范晓晨 《安徽医学》2020,41(4):389-392
目的 探讨血浆前清蛋白(PA)水平对川崎病(KD)患儿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8例KD患儿(KD组)的临床资料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体检资料。KD组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典型KD组98例和不典型KD组30例,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CAL组23例和nCAL组105例,记录各组患者P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血小板计数(PLT)、清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对各组间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PA的最佳截断值,计算PA判断KD合并CA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治疗前KD组PA水平为(68.91±40.65)mg/L,低于对照组的(180.20±31.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PA水平(67.19±41.29)mg/L低于不典型KD组的(74.53±38.60)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PA水平(53.30±24.73)mg/L低于nCAL组的(72.33±42.6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PA的截断值选为82.5 mg/L时,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69.5%。结论 血浆PA水平有望作为KD患儿合并CAL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炎症状态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影响。 方法 将128 例KD 患儿分为MP 感染组42 例,非MP 感染组86 例,分析两组热程、不完全KD 比例及静脉丙 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比例等临床特征。比较患儿急性期、缓解期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 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并发CAL 情 况的差异。结果 KD 急性期MP 感染组NLR、PLR、hs-CRP 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高于非MP 感染 组(P <0.05),缓解期MP 感染组PLT 和hs-CRP 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MP 感染组IVIG 无反应、 CAL 发生率及左冠状动脉内径/ 主动脉环内径(LCA/AOA)比值均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结论 合 并MP 感染的KD 患儿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更为强烈,发生IVIG 无反应以及CAL 的风险均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血清骨保护素(OPG)在预测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A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0例KD患儿作为KD组、30例因感染性疾病发热的患儿为发热组、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为SLE组、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并同时检测外周血象、肝功、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90例KD患儿均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合并CAL者进一步根据其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冠状动脉瘤直径)进行CAL严重程度的分组,应用Logistic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筛选出KD并CAL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应用ROC分析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在预测CAL方面的价值.结果 KD组患儿血清OPG含量明显高于发热组、SLE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90例KD患儿中有38例(42.2%)在急性期合并了CAL,其中冠脉扩张者18例,冠脉瘤14例,巨大冠脉瘤6例.统计结果显示,KD合并CAL组血清OPG、CRP明显高于KD无CAL患儿组(P<0.05),KD合并CAL组血ALB水平低于KD无CAL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OPG、CRP及ALB是KD发生CAL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OPG、CRP及ALB是预测KD急性期发生CAL的可靠指标.线性回归分析表明,OPG与CAL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95).结论 OPG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并与CAL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用于预测急性期KD患儿是否发生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