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及其在不同特征人群中与冠心病患病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81例冠心病患者和753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冠心病患病的关联性。结果 睡眠时长<7 h/d(OR:1.678,95%CI:1.204~2.340)和睡眠质量差(OR:1.588,95%CI:1.113~2.264)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时长>8 h/d(OR:0.555,95%CI:0.341~0.901)是冠心病患病的保护因素。分层分析显示,≥65岁人群睡眠时长<7 h/d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有关,而睡眠时长>8 h/d对冠心病患病的保护作用在年龄<65岁的人群中较显著。结论 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隗瑛琦  马爱娟  谢瑾  方凯  董晶  谢晨  姜博  祁琨  赵越  董忠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56-4361
背景 血清三酰甘油(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TG/HDL-C)是系统性反映血脂水平的指标,不良的睡眠状况可能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探索睡眠问题对TG/HDL-C的影响并识别危险人群,有助于有针对性地通过改善睡眠减少血脂异常的发生。目的 了解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睡眠问题现状及其与血清TG/HDL-C的关联,旨在为改善睡眠质量及控制血脂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在北京市16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信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患病情况,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方式,睡眠时长及打鼾/窒息、入睡困难、中间觉醒≥2次、早醒、服用安眠药等睡眠问题,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脂四项检测。采用t检验、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TG/HDL-C的关联。结果 13 240例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4.79±15.47)岁,平均睡眠时长为(7.47±1.30)h/d,中位TG/HDL-C为0.99(0.84),6 490例(49.02%)30 d内存在睡眠问题。睡眠处于9 h/d者TG/HDL-C水平最低,中位数为0.95(0.82),不同睡眠时长的女性人群TG/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4,P<0.01)。按是否存在睡眠问题进行分组,组间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控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城乡、受教育程度、现在吸烟、30 d内饮酒、身体活动不足、高血压、糖尿病、BMI等协变量之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1种睡眠问题是TG/HDL-C升高的影响因素〔OR(95%CI)=1.05(1.01,1.08)〕;相比于无睡眠问题的人群,男性或18~44岁人群存在≥1种睡眠问题是高TG/HDL-C的影响因素〔OR男(95%CI)=1.05(1.01,1.09);OR18~44岁(95%CI)=1.06(1.01,1.10)〕。结论 北京市18~79岁成年人睡眠时长过长或过短,打鼾/窒息/入睡困难、服用安眠药等睡眠问题可能影响血清TG/HDL-C,男性及45岁以下人群作为高危人群应采取改善睡眠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与河北省中老年人群自我报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抽取调查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选择其中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资料,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睡眠时间与自我报告糖尿病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睡眠时间为6~8 h/d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关(OR=0.575,95%CI:0.407~0.813)。在女性、农村和45~59岁中老年人群中,每日适当时长的睡眠(6~8 h/d)能够将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至睡眠时间过短者(<6 h/d)的0.486倍、0.472倍和0.432倍(95%CI:0.327~0.724;95%CI:0.304~0.733;95%CI:0.221~0.844)。 结论 每日6~8 h的睡眠时间能降低河北省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中国成年男性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13年9-12月,共调查唐山矿社区18岁以上男性4 519人。所有人均接受人体学测量、血液学检查和问卷调查。睡眠质量采用标准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进行测量。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非高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人群的睡眠时间较短,睡眠质量较差。单纯睡眠时间过短或睡眠质量较差均能显著地提高成年男性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OR=1.33,95%CI:1.13~1.56,P<0.05;OR=1.81,95%CI:1.44~2.29,P<0.05)。但如果考虑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只有睡眠质量中等合并睡眠时间过短,以及睡眠质量较差合并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时才能使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OR=1.92,95%CI:1.65~2.23,P<0.05;OR=2.18,95%CI:1.66~2.86,P<0.05;OR=1.55,95%CI:1.25~1.92,P<0.05)。结论单独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均能显著促进中国成年男性高血压患病率的升高,并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居民睡眠问题十分普遍,有研究显示睡眠时间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但其和高尿酸血症的关联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和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联,并评估其量效关系。 方法 采用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以北京市海淀区18~79岁的常住居民(在海淀区居住6个月以上)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个人生活方式(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身体活动水平、睡眠时间)、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血尿酸、血肌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睡眠时间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睡眠时间与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的量效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 380例居民,平均年龄(46.9±16.0)岁,平均睡眠时间(7.24±1.16)h。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时间7~9 h组相比,睡眠时间<7 h组和>9 h组患病风险增高〔OR<7 h(95%CI)=1.30(1.12,1.51),OR>9 h(95%CI)=1.48(1.15,1.89)〕。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身体活动水平、BMI水平、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后,与睡眠时间7~9 h人群相比,睡眠时间<7 h和>9 h的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较高〔OR<7 h(95%CI)=1.37(1.17,1.62),OR>9 h(95%CI)=1.39(1.07,1.81)〕。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关联强度呈"U"型分布(非线性检验χ2=27.530,P<0.001)。 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成年人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背景 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但睡眠时间对女性人群H型高血压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中睡眠时间对H型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全科和老年科住院的女性高血压患者1 70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H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H型高血压组〔高血压且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和非H型高血压组。按照患者自述的近1个月内的平均睡眠时长将患者分为睡眠时间<7、7~8、>8 h三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间对女性人群H型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并进一步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年龄女性人群睡眠时间对H型高血压患病的影响。 结果 1 709例研究对象中,901例(52.72%)每日睡眠时间<7 h,697例(40.78%)每日睡眠时间为7~8 h,111例(6.50%)每日睡眠时间>8 h。不同睡眠时间女性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709例研究对象中,H型高血压患者973例(56.93%),非H型高血压患者736例(43.07%)。H型高血压患者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婚姻状况、BMI、运动情况、饮酒情况、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婚姻状况、体质指数、运动情况等混杂因素后,睡眠时间<7 h的女性H型高血压的风险是睡眠时间7~8 h者的1.291倍〔95%CI为(1.032,1.615),P<0.05〕。进一步按年龄分层后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在>60岁女性人群中,每日睡眠时间<7 h是H型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OR(95%CI)=1.421(1.021,1.978),P<0.05〕。 结论 在年龄>60岁的女性人群中,睡眠时间<7 h是H型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提示老年女性可多关注睡眠健康,以改善血压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信任对我国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整理原始数据后获得4654份60岁以上老年人样本,运用卡方检验、ANOVA分析对老年人睡眠质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对老年人睡眠质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睡眠质量感知、睡眠时长与老年人社会信任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关系(P<0.05)。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老年人的社会信任评分越高,睡眠时长为健康时长的可能性越大(OR=0.945,P<0.05),睡眠质量感知越为积极(β=0.051,P<0.001);老年女性的睡眠质量感知(β=0.177,P<0.001)与睡眠时长情况(OR=1.210,P<0.01)差于老年男性;当老年人身体存在不适时,睡眠质量感知(β=-0.214,P<0.001)与健康睡眠时长(OR=0.864,P<0.05)较差。结论:老年人睡眠质量呈现明显性别差异,午休、身体不适以及移动上网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具有影响,社会信任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具有显著保...  相似文献   

8.
背景腰背痛作为具有致残性的疼痛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较差的睡眠质量对腰背痛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但目前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尚不明确,且国内缺乏此方面的研究。目的探究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利用2011—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纵向数据,选取2011、2013、2015年3次调查中基线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5-12-31,以研究对象自报的腰部和背部疼痛为结局事件,出现结局事件即终止随访。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对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以及二者的联合效应,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共纳入4 459名调查对象,平均随访(3.6±0.8)年;睡眠时间:<7 h/d 1 549人(34.74%),7~8 h/d 1 843人(41.33%),≥9 h/d 1 067人(23.93%);睡眠质量好2 700人(60.55%),睡眠质量受损1 759人(39.45%)。共643人发生腰背痛,发生率为14.42%(643/4 459)。睡眠时间<7 h/d的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率〔20.92%(324/1 549 )〕高于睡眠时间7~8 h/d〔10.91%(201/1 843)〕及≥9 h/d〔11.06%(118/1 067)〕的中老年人(P<0.05)。睡眠质量受损的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率〔21.38%(376/1 759)〕高于睡眠质量好的〔9.89%(267/2 700)〕中老年人(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7~8 h/d,睡眠时间<7 h/d是中老年人发生腰背痛的影响因素〔HR=1.63,95%CI(1.37,1.95),P<0.05〕;相较于睡眠质量好,睡眠质量受损是中老年人发生腰背痛的影响因素〔HR=1.85,95%CI(1.58,2.17),P<0.05〕。睡眠时间<7 h/d的男性和女性腰背痛发生风险分别是睡眠时间7~8 h/d的男性和女性的1.47倍〔95%CI(1.09,1.98),P<0.05〕和1.76倍〔95%CI(1.41,2.20),P<0.05〕;睡眠质量受损的男性和女性腰背痛发生风险分别是睡眠质量好的男性和女性的2.09倍〔95%CI(1.60,2.74),P<0.05〕和1.73倍〔95%CI(1.41,2.11),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有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5,非线性P=0.33),腰背痛发生风险随睡眠时间缩短而增加;男、女性睡眠时间与腰背痛发生风险有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男性:总趋势P<0.05,非线性P=0.66;女性:总趋势P<0.05,非线性P=0.23),男、女性睡眠时间越短(<7 h/d)则腰背痛发生风险越高。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7~8 h/d且睡眠质量好,仅睡眠时间≥9 h/d且睡眠质量好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无相关性(P>0.05),睡眠时间<7 h/d且睡眠质量好、睡眠时间<7 h/d且睡眠质量受损、睡眠时间7~8 h/d且睡眠质量受损、睡眠时间≥9 h/d且睡眠质量受损均会增加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P<0.05)。结论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受损与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密切相关,且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受损同时存在时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背景 睡眠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与多种疾病发生相关。既往职业人群研究表明,睡眠剥夺与QT间期延长相关。但关于一般人群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长与校正的QT间期(QTc)关联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群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长与QTc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7年11-12月如皋市长寿和衰老队列(RuLAS)的睡眠和心电图数据,并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将老年人分为睡眠正常组(n=776)、睡眠质量轻度下降组(n=214例)、睡眠质量下降组(n=152例);通过静息心电图(ECG)仪的解读程序收集ECG参数〔QTc、心率(HR)、P波、QRS间期、PR间期、V5导联的R波(RV5)、V1导联的S波(SV1)〕。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PSQI评分与QTc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PSQI评分为(4.6±2.6)分,夜间睡眠时长为(9.2±1.8)h。3组间性别、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认知功能评分、体力活动评分、QTc、RV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QI评分〔β=1.63,95%CI(0.23,3.04),P=0.023〕,≤6 h〔β=21.22,95%CI(6.28,36.16),P=0.005〕的睡眠时长、>10 h〔β=8.81,95%CI(0.24,17.39),P=0.044〕的睡眠时长是QTc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老年人群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长过长或过短与QTc相关,提示睡眠质量及时长可能是QTc的影响因素之一,改善睡眠可能预防QTc延长,从而预防心源性死亡。  相似文献   

10.
周微  张莹  高俊岭  陈进 《浙江医学》2023,45(16):1709-1712,1717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对老年人代谢性心血管疾病(CMD)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3至9月在杭州市西湖区三 墩镇参加社区体检且年龄≥65 岁的 329 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BMI、血清尿酸水平、匹兹堡睡 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等资料。采用多因素有序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人 CMD 程度的 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人 CMD 轻度 117 例,中度 94 例,重度 105 例。睡眠质量下降发生率为 13.07%。CMD 轻、中、重度组在 BMI、丧偶/离异、独居、尿酸水平、PSQI 总分、PHQ-9 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 PSQI 总分(OR= 1.14,95%CI:1.04~1.25,P<0.05)是老年人 CMD 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CMD 轻、中、重度组 PSQI 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 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睡眠效率评分(OR=1.39,95%CI:1.02~ 1.88,P<0.05)、睡眠障碍评分(OR=1.87,95%CI:1.20~2.91,P<0.05)、日间功能障碍评分(OR=1.45,95%CI:1.06~2.00,P< 0.05)是老年人CMD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对老年人CMD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人脑白质变性(WMH)与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纳352名健康老年人(男性186名,52.8%)年龄在50~83岁,平均(66.7±9.6)岁之间的健康老年人,行头MRI检测,并且完成MMSE评分.同时记录其他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年龄(OR=10.862,95%CI 2.588~45.584)、高脂血症(OR=4.683,95%CI 2.524~8.689)、冠心病(OR=14.621,95%CI 1.582~135.154)、高血压(OR=23.537,95%CI 5.437~101.899)、糖尿病(OR=15.623,95%CI 1.508~161.798)是病变的独立影响影响因素(P<0.05).以高血压与WMH的关系最密切(OR=23.537).教育程度和腔梗个数,对经由MMSE评定的智能是否存在异常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WMH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年龄.而高血压对WMH的影响最大.教育程度和腔梗个数,对经由MMSE评定的智能是否存在异常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现今睡眠问题十分普遍,其中老年人群睡眠质量问题更为突出。有研究显示睡眠与尼古丁暴露相关,不同吸烟程度人群的睡眠质量可能呈现不同特点,但吸烟对老年人群睡眠质量的影响特点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河北省老年人群吸烟情况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吸烟程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年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所有调查对象均完成了一般人口学资料、吸烟史、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填写等。根据吸烟指数分为不吸烟组、轻度吸烟组、中度吸烟组、重度吸烟组。比较四组的睡眠质量不同维度特点,分析吸烟指数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吸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5 343例研究者,平均年龄(68.4±7.0)岁,其中不吸烟组3 973例(74.36%)、轻度吸烟组536例(10.03%)、中度吸烟组512例(9.58%)、重度吸烟组322例(9.77%)。四组老年人年龄、性别、城乡、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医保、家庭月总收入、饮酒频率、患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老年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损害得分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城乡、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医保、家庭月总收入、体育锻炼情况、饮酒频率、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疾病后,吸烟者相对于不吸烟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OR(95%CI)=2.452(1.738,3.461)〕;与不吸烟组相比,轻度吸烟、中度吸烟、重度吸烟的人群患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OR(95%CI)轻度吸烟=1.622(1.032,2.549),OR(95%CI)中度吸烟=2.753(1.833,4.137),OR(95%CI)重度吸烟=3.554(2.304,5.483)〕。结论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吸烟人群睡眠障碍比不吸烟人群更为普遍。吸烟者的睡眠问题因其吸烟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吸烟指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腹型肥胖以及睡眠时长的现状,探究不同睡眠时长与老年人腹型肥胖发生的风险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为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根据睡眠时长将受访对象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睡眠时长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睡眠时长和其他社会学因素及生活习惯等对腹型肥胖发生的影响。结果睡眠时长过短和过长的男性老年人患肥胖的风险分别是睡眠时长正常的老年人的1.627倍(95%CI:1.286~2.060, PCI:1.009~2.228, P<0.001);女性老年人各睡眠时长组间肥胖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盲、曾经吸烟、患有≥3种慢性病和社会活动参与度低都是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睡眠时长过短、过长都会增加男性老年人患腹型肥胖的风险,但对女性老年人影响不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也会增加患腹型肥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虽然多种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肥胖等)已经被确定,然而不适当的睡眠时长却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睡眠时长和脑卒中存在关联。本文旨在对睡眠时长与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医生对睡眠时长的认识,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脑卒中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衰弱作为机体脆弱的综合表现,是衰老的主要问题。睡眠障碍影响着50%的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影响越严重。但目前衰弱与睡眠问题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探索衰弱与睡眠障碍的关联,以期为老年人衰弱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6年4—6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中1 792例老年人的睡眠和衰弱数据。收集老年人基线资料、睡眠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以PSQI量表得分>10分为有睡眠障碍,≤10分为睡眠正常〕、衰弱情况〔采用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评价,以FI-LAB<0.1为非衰弱,0.1~0.2为轻微衰弱,>0.2~0.3为轻度衰弱,>0.3~0.4为中度衰弱,>0.4为重度衰弱〕。结果 不同性别老年人BMI、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PSQI量表得分、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情况老年人性别、吸烟情况、自报健康情况、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调整了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时,女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1.238,95%CI(1.020,1.503),P<0.05〕,男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0.621,95%CI(0.432,0.894),P<0.05〕,女性老年人重度衰弱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3.755,95%CI(1.188,11.868),P<0.05〕,男性老年人衰弱情况与睡眠情况无关联〔OR=0.291,95%CI(0.030,2.836),P>0.05〕。结论 女性老年人衰弱与睡眠障碍有关联,睡眠障碍高风险女性老年人衰弱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以合并脑梗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余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及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并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86.0%年龄≥60岁、56.0%伴有吸烟、68.0%合并糖尿病、70.0%合并血脂异常,66.0%伴有肥胖,与对照组在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及肥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OR=2.893,95%CI:1.586~3.123)、吸烟(OR=5.312,95%CI:1.421~2.342)、合并糖尿病(OR=3.253,95%CI:1.228~3.532)、血脂异常(OR=4.123,95%CI:0.452~2.323)、肥胖(OR=3.286,95%CI:0.386~3.832)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焦虑症状和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在安徽省六安市某高职学校选取1 826名1~3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QAPMPU)、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研究对象进行手机依赖行为、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果高职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为15.6%(285/1 826)。焦虑症状(OR=3.343,95%CI2.545~4.390)和手机依赖(OR=1.910,95%CI1.448~2.519)是睡眠质量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有焦虑症状且无手机依赖(OR=2.100,95%CI1.794~2.525)和无焦虑症状且有手机依赖(OR=2.011,95%CI1.465~2.759)的学生,既有焦虑症状又有手机依赖的高职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风险最高(OR=4.642,95%CI3.315~6.501)。结论睡眠质量问题在高职学生中的检出率较高,焦虑症状和手机依赖是睡眠质量问题的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焦虑症状和手机依赖行为的学生出现睡眠质量问题的危险更高。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慢性病发病风险上升,而睡眠障碍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近年糖尿病病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 调查贵阳市中老年(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睡眠特征及糖尿病现患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6-10月,在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支持下,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选择贵阳市云岩区、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四个区县进行入户调查,收集其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民族、吸烟状况、饮酒状况、运动频率、三餐规律饮食情况、生育史、绝经状况、高血压患病、体质量情况、中心性肥胖、午睡、午睡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质量等情况,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2 758例40岁及以上中老年女性进行分析。其中,自我报告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150例,自我报告患病率为5.4%。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对较大,且非在婚、汉族、运动频率≥1 d/周、三餐规律饮食、已绝经、高血压患病、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午睡、夜间睡眠质量差所占比例高于非糖尿病人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626,95%CI(2.463,5.337),P<0.001〕、中心性肥胖〔OR=1.782,95%CI(1.111,2.858),P=0.017〕、午睡情况〔OR=1.727,95%CI(1.161,2.569),P=0.00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682,95%CI(1.140,2.482),P=0.009〕是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糖尿病患病的相关因素。非高血压患者午睡〔OR=1.888,95%CI(1.038,3.435),P=0.03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993,95%CI(1.115,3.563),P=0.020〕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而中心性肥胖者的午睡情况〔OR=1.588,95%CI(1.033,2.442),P=0.035〕也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超重或肥胖与夜间睡眠质量差〔OR=1.759,95%CI(1.098,2.820),P=0.019〕、中心性肥胖与午睡〔OR=1.186,95%CI(1.254,2.628),P=0.002〕两项交互项均与糖尿病患病相关。结论 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夜间睡眠质量差、午睡行为可能是其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肥胖可能在睡眠特征与糖尿病的关联中发挥修饰作用,糖尿病防制策略的完善应注意综合考虑睡眠障碍、肥胖、高血压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睡眠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睡眠时间与中医体质相关,但关于睡眠时间、入睡时刻对阴虚体质的影响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入睡时刻对阴虚体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体检人群中施测。采用中医体质量表中的阴虚质亚量表评价受试者阴虚体质程度,根据得分均值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睡眠时间和入睡时刻的信息分别由调查员询问“你平均每天睡觉时间是多少”和“你平常几点入睡”进行收集。将睡眠时间分为<6.0 h/d、6.0~6.9 h/d、7.0~7.9 h/d、8.0~8.9 h/d和≥9.0 h/d,入睡时刻分为<23:00、23:00~23:59、≥24:0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间和入睡时刻对阴虚体质的影响。结果 共发放问卷2 170例,回收问卷 2 170例,删除442例,共纳入1 728例,有效回收率为79.6%。1 728例患者阴虚质亚量表得分为(23.5±15.0)分,将得分≥23.5分设为高分组,得分<23.5分为低分组。其中高分组884例,低分组84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睡眠时间7.0~7.9 h/d为参照,睡眠时间<6.0 h/d〔OR=1.926,95%CI(1.014,3.658)〕、6.0~6.9 h/d〔OR=1.503,95%CI(1.115,2.027)〕、≥9.0 h/d〔OR=1.975,95%CI(1.087,3.589)〕是阴虚体质的危险因素(P<0.05);以入睡时刻≥24:00为参照,入睡时刻为<23:00〔OR=0.576,95%CI(0.413,0.803)〕和23:00~23:59〔OR=0.579,95%CI(0.438,0.765)〕是阴虚体质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以及凌晨以后入睡均增加阴虚体质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上海市安亭地区7~12岁学龄儿童末梢血血脂4项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期儿童心血管疾病预防及相关部门制定血脂水平的正常参考值标准范围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安亭镇2所小学7~12岁的学生共1 018名(男性519名,女性499名),采用指尖血测定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HDL-C)水平,分析上海地区学龄儿童血脂水平及异常率,结合体格检查及调查问卷,进一步分析影响血脂异常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7~12岁学龄儿童正常参考临界点TG(95百分位数,P95)=2.40 mmol/L,TC(P95)=4.88 mmol/L,HDL-C(P5)=1.13 mmol/L,LDL(P95)=2.91 mmol/L,男生和女生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与年龄分布存在负相关(P<0.05)。根据本研究得出的血脂异常增高切点,研究人群血脂异常增高发生率为16.8%,95%CI: 14.6%~1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超重[OR: 1.92,95%CI: 1.19~3.09)、过期产儿(OR: 2.578,95%CI: 1.151~5.773)、肥胖家族史(OR: 1.545,95%CI: 1.033~2.310)和被动吸烟(OR: 2.310,95%CI: 1.348~3.957)是儿童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午休(OR: 0.571,95%CI: 0.341~0.958)是儿童脂代谢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上海市安亭地区7~12岁学龄儿童血脂水平正常参考值及相关危险因素,后续工作中应加强肥胖干预,密切关注有肥胖家族史儿童,适时户外运动,合理规避血脂异常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