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Roux-en-Y胃肠转流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在本院接受Roux-en-Y胃肠转流术治疗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8例作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时接受体重指数( BMI)、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空腹 C 肽(FCP)检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不同时间点的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FPG及HbA1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FINS、FC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的FPG及HbA1c水平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FINS、FCP水平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的BMI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术后3、6个月的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HOMA-IR水平显著低于术前,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C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的2hPG及HOMA-IR水平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的2hINS、2hCP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结论 Roux-en-Y胃肠转流术可以有效改善胃癌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控制术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手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30例胃癌且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BMI>28 kg/m^2,分别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两"Y"型肠袢的长度分别为100 cm) 13例或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如前)17例(A组),回顾性分析该院 2005年 1 月- 2012年7月收治的63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对糖尿病的影响,其中胃癌根治术行毕I式吻合手术21例(B组),胃癌根治术行传统Rou-en-Y吻合(两"Y"型肠袢的长度分别为15、50 cm),BMI>28 kg/m^2 25例(C组),BMI<28 kg/m^2 17例(D组).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C肽(C-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C) 的变化情况.结果 A和D组术后6、12个月BMI、FBG、2 h PBG、C-P及HbAIC较术前明显降低.B术后6、12个月BMI、FBG、2 h PBG、C-P及HbAIC均较术前无明显降低,C组术后6、12个月BMI、FBG、2 hPBG、C-P及HbAIC均较术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较C组术后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手术治疗胃癌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Roux-en-Y 胃肠道重建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患者胰岛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与南京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6年6月间的100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胃食管吻合手术治疗,研究组 Roux-en-Y 胃肠道重建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胰岛素功能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后研究与对照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空腹 C 肽、空腹胰岛素、餐后2h 空腹 C 肽、餐后2h 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对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 Roux-en-Y 胃肠道重建术治疗效果显著,在改善胰岛功能有明显的作用,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糖负荷后血浆胰高血糖素(Gg)、血糖、C肽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及病程、年龄、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胰高血糖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重后行糖耐量实验(OGTT),分别于空腹、糖负荷后30、60、120、180min测定血浆Gg、血糖、C肽的水平,并对Gg与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C肽和Gg的分泌量随着血糖的升降而升降。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浆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BMI、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Gg与病程、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FBG、CHOL、TG、LDL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 Gg的绝对或相对分泌增多,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症的因素之一。血糖、C肽、胰高血糖素相互促进分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糖尿病患者中随着病程、年龄、BMI、血脂水平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Gg水平升高并存,对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和调控胰高血糖素双管齐下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9):792-7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光山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n=156)和糖尿病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n=80)。收集2组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A/C)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PN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均大于NDPN组(P<0.05);2组患者BMI及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餐后2 h血糖(2h PG)、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C肽(2h CP)、尿A/C水平均显著高于NDPN组(P<0.05);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C肽、UA及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 A1c、FBG、2h PG、2h CP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Hb A1c、FBG、2h PG及2h CP等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重视和及早干预,以降低DPN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胃癌和糖尿病大国,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代谢手术”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以往T2DM不可被治愈的观念。近年来,关于消化道重建术对胃癌合并T2DM患者术后血糖控制的研究层出不穷,揭示了多种术式的疗效和其术后血糖控制的机制,但看法仍不统一。根据所阅读的文献,笔者探讨了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有T2DM的胃癌患者术后血糖的控制效果和机制。笔者认为在常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中,Roux-en-Y式吻合可能是目前最佳的选择,且胆胰袢和Roux袢的长度与患者术后血糖的控制相关,但其长度的选择仍难以权衡,且目前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血糖的机制仍未达统一,所以在将来应开展大样本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及Meta分析,并着力于研究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对比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T2DM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C肽、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LOG-IQ700型超声诊断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将下肢血管病变组74例与非下肢血管病变组54例进行对照,记录患者年龄、病程、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及餐后C肽。结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LDL-C明显升高、空腹及餐后C肽明显降低。结论年龄、病程、高血糖、高血脂、低C肽水平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大血管病变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探讨该术式能否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 36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癌患者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比较术前、术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 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总治愈率72.2%,有效率94.4%.结论 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治疗价值,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永成  谢庆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6):484-484,503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毕Ⅱ式手术后近期和远期血糖变化。方法分析本院胃癌合并糖尿病并行毕Ⅱ式手术患者46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近期(1个月)、远期(3个月、6个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差异。结果4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毕Ⅱ式手术后,术后近期血糖升高、胰岛素用量加大,1个月后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基本回复术前水平,3个月和6个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且餐后血糖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毕Ⅱ式手术可以降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即毕Ⅱ式手术对糖尿病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C肽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平均血糖水平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1.
探索内科为基础,外科为手段治愈糖尿病。首先内科住院治疗,确保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的基本体质:控制好患者的血糖,使其达到实施手术的指征。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格、合理、正确的评价。空腹血清C肽值大于正常低限值的1/3的患者方可实施胃转流(GBP)手术。术后的康复应包括长期的随访,饮食营养的合理调配,依据患者的病情不定期的监测,心理治疗的支持,不良生活方式的监控等。内科、外科不分家,中西医联合,“三维一体”治愈糖尿病,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刘霞 《海南医学》2014,(10):1429-1431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清C肽水平、餐后2h血清C肽水平和血脂、肝功能及肾功能等。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空腹血清C肽水平、餐后2h血清C肽水平明显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观察组人均每日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结论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且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痰菌培养结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59例2型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将患者按照痰培养结果分为两组,比较人口学及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及空腹血糖水平与痰菌培养结果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痰培养结果阳性的危险因素。使用分层交互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及性别分层时,空腹血糖水平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结果 痰培养阴性组30例(18.9%),平均年龄和空腹血糖分别为(55.37±12.70)岁和(13.18±3.81) mmol/L。痰培养阳性组129例(81.1%), 平均年龄和空腹血糖分别为(48.4±9.70)岁、(15.00±4.39) mmol/L。与痰培养阴性组相比,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小(P =0.008),空腹血糖水平较高(P =0.03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5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痰培养结果与性别无明显的相关性(r =0.004, P =0.959),与年龄呈负相关(r =-0.133,P <0.05),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 =0.161,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与年龄是痰培养阳性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表明,当年龄<50岁或性别为男性时,空腹血糖水平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空腹血糖高低与痰培养结果关系密切,空腹血糖水平可能是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培养阳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及评价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睡眠质量与血糖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随机纳入187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静脉血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问卷评估受试者主观睡眠特征,以PSQI总分>5为睡眠质量问题组,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睡眠质量与血糖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睡眠问题组(PSQI>5)与睡眠质量良好组(PSQI≤5)的比较,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 s-CRP)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有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存在关联(p值均<0.05)。结论: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其血糖控制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Roux-en-Y式胃癌根治术联合胃旁路手术对胃癌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行传统的Roux-en-Y式胃癌根治术,另一组行Roux-en-Y式胃癌根治术联合胃旁路手术,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术后出院时间及术前1天、术后1月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变化。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后住院时间10~21 d,术后饮食过渡良好,恢复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病例;术后1月与术前1天比较,联合手术组术后FPG、2 hPG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联合手术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改善更为明显,而患者手术前后体重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别,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Roux-en-Y式胃癌根治术联合胃旁路手术治疗胃癌并糖尿病患者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对胃癌根治范围无影响,且对患者术后糖尿病病情改善明显,是一种针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更为适合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血糖异常对术后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的30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住院病例,收集人口学特征、术前已知的夹杂症、术前空腹血糖、术后早期血糖值及术后住院期间的短期临床不良事件等数据。308例中1例术后早期发生低血糖(3.8 mmol/L),未单独成组。307例患者按术后早期血糖分为正常血糖组(n=215)和高血糖组(n=92)。另以术前的空腹血糖为基础血糖,分为术后血糖升高较多组(≥ 4 mmol/L,n=52)及血糖升高较少组(<4 mmol/L,n=255)。结果 采用分层χ2检验进行术后早期高血糖与各术后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s回归处理混杂因素后发现,血糖波动大是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危险因素(P=0.003,OR=2.641,95% CI:1.402~4.976),血糖波动大亦是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12,OR=7.539,95% CI:11.534~36.713)。结论 术后早期血糖较术前空腹血糖波动较大可以预测食管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oux-en-Y胃旁路术(RYGB)治疗不同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涿州市医院外科接受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高BMI组44例(BMI≥30.0 kg/m2)和低BMI组52例(BMI<30.0 kg/m2)。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体质量、腰围、BMI和用药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随访患者术后12个月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BMI组和低BMI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体质量、BMI、腰围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代谢分析显示,高BMI组和低BMI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TC、TG、LDL-C、HDL-C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分析显示,高BMI组和低BMI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HbA1c、FC-P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患者FPG水平术后3个月[(5.7±1.4) vs (7.0±1.8)]、6个月[(5.5±1.6) vs (6.7±2.1)]及12个月[(5.4±1.2) vs (6.7±1.6)]明显低于低BMI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患者2 hPG水平术后1个月[(9.3±1.5) vs (10.8±1.7)]、3个月[(9.0±1.8) vs (10.2±1.4)]及6个月[(7.9±1.3) vs (8.7±1.1)]明显低于低BMI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患者术后疗效为93.2%,与低BMI组的8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年缓解的相关影响因素为FPG、糖尿病病程及术前用药情况(P<0.05)。结论 Roux-en-Y胃旁路术对BMI≥30.0 kg/m2或BMI<30.0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前空腹血糖水平低、病程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1年手术缓解率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0例淋巴结阳性胃癌患者和61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术前及30位健康者外周血Ang-2mRNA的表达量,同时检测淋巴结组织CK20表达以评价淋巴结微转移,随访术后,分析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淋巴结阳性胃癌患者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9.02±3.74)比(4.30±2.59),P<0.01],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微转移阴性患者[(5.41±2.25)比(3.95±1.83),P<0.05]。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淋巴结阴性胃癌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与术后生存期、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是影响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可能成为评价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和预后的有价值的临床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Roux-en-Y胃转流术及胆胰分流术治疗大鼠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8只雄性Goto-Kakizaki(GK)大鼠随机分为Roux-en-Y胃转流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P)、胆胰分流术(billiopancreatic diver-sion,BPD)和假手术组,每组16只。检测术前及术后1、3、6、9、12、24周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检测术前及术后6、12、24周糖化血红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术后各组死亡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24周Roux-en-Y胃转流术、胆胰分流术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P<0.01),术后12、24周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假手术组上述指标均未见显著变化。各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Roux-en-Y胃转流术组和胆胰分流术组术后1~24周HOMA-IR指数显著降低(P<0.05);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术后1~24周胆胰分流术组HOMA-IR指数显著低于Roux-en-Y胃转流术组(P<0.05)。Roux-en-Y胃转流术组死亡率为6%,胆胰分流术组死亡率达50%,胆胰分流术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于Roux-en-Y胃转流术组(P<0.05)。结论 Roux-en-Y和胆胰分流术治疗大鼠非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相近,但胆胰分流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高于Roux-en-Y胃转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