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袋张力环对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偏心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36例(40眼),平均眼轴长度26.88 mm.按照术中是否植入囊袋张力环分为植入组和对照组.植入组19眼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对照组21眼行常规手术.对患者行常规裂隙灯检查,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并于术后6个月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得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倾斜度、偏心量,计算人工晶状体总的倾斜度和偏心量.结果 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有所提高;术前术后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植入组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以及总的偏心量分别为(0.15±0.07) mm、(0.30±0.40) mm、(0.11±0.02) mm,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以及总的倾斜度分别为0.02°±0.11°、0.70°±0.25°、0.21°±0.74°.对照组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以及总的偏心量分别为(0.26±0.19)mm、(0.32±0.60)mm、(0.24±0.97) mm,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以及总的倾斜度分别为0.11°±0.31°、1.09°±0.20°、1.24°±0.97°.两组人工晶状体水平方向的偏心量和倾斜度,垂直方向的倾斜度及总的偏心量和倾斜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垂直方向上偏心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囊袋张力环对于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具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27例(1081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427例(549眼),B组400例(532眼),其中A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和囊袋张力环植入术,B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有患眼术后均随访18个月,比较术后2组视力、眼压及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位于正住,A组患者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8者43眼,0.6~0.8者118眼,O.5者89眼,0.4者101眼,0.3者66眼,0.2者80眼,<0.2者52眼;术后第1天眼压为3~47 mmHg(1 kPa=7.5 mmHg),一过性高眼压179眼,其中有一眼因术后高眼压药物无法控制而不得不取出囊袋张力环;随访18个月中有5眼因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而行激光治疗.B组患者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8者40眼,O.6~O.8者110眼,O.5者83眼,0.4者95眼,0.3者69眼,0.2者83眼,<0.2者52眼;随访18个月中有35眼因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而行激光治疗.2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囊袋张力环应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有一定的优势,并能降低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7例549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和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随访3~18mo,测视力、眼压、散大瞳孔进行眼前节裂隙灯观察照像。结果: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位于正位,术后3mo矫正视力>0.8者43眼,0.6~0.8者118眼,0.5者89眼,0.4者101眼,0.3者66眼,0.2者80眼,<0.2者52眼;术后1d眼压为3~47mmHg,一过性高眼压179眼,其中有1例患眼因术后高眼压无法药物控制而不得不取出CTR;随访18mo中有2例患眼发生视网膜脱离、5例患眼因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而行激光治疗。结论: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应用能防止晶状体悬韧带离断,使人工晶状体居中性更佳,并进而能有效防止后发性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79例116眼眼轴长27~34.04mm,平均28.71 mm(其中眼轴≤30mm者82眼,眼轴>30mm者34眼)高度近视白内障行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眼轴≤30 mm组术后3个月视力≥0.5者63眼占76.8%,眼轴>30mm者13眼占38.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后囊破裂两组各1例,后发障眼轴>30 mm组3例,眼轴≤30 mm组2例,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能改善患者的视力,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低,但眼轴>30 mm术后视力恢复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TR)在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27例(1081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7例(549只眼),B组400例(532只眼),其中A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和CTR植入,B组患者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A组术后一过性高眼压179只眼,其中1例取出CTR;随访18个月中有2例2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5例5只眼因发生后发障而行激光治疗.B组术后随访18个月中有9例9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35例35只眼因发生后发障而行激光治疗.两组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及后发障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能防止晶状体悬韧带离断,使人工晶体居中,并进而能有效防止后发障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眼轴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眼轴对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后屈光度的影响.方法 对26例28只眼正常眼轴白内障眼及24例(眼)轴性高度近视(眼轴>26mm),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术前1d、术后1周的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术后屈光度,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轴长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比较高度近视组较正常眼轴组增加明显;高度近视组术后屈光度误差>1.5 D者占62.5%,眼轴均增加0.5mm以上.高度近视组超声乳化术后眼轴增加值与术后屈光度的绝对误差呈高度正相关(P<0.05,r=0.918).正常眼轴白内障眼及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的差值与术前眼轴测量值呈负相关(P<0.05 r=-0.763).结论 眼轴增加是产生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屈光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提高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的眼轴测量准确性,是减少术后屈光度误差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5-12在本院眼科中心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39例4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同时植入囊袋张力环,随访6mo,观察患者的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mo,人工晶状体基本保持正位;术前患者视力<0.1者19眼(48%)、0.1 ~0.3者21眼(52%);术后6mo,0.1 ~0.3者14眼(35%),0.4 ~0.6者25眼(63%),术后有1眼视力达到0.8.有13眼(33%)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9眼(23%)发生角膜水肿,2眼(5%)出现高眼压情况,2眼(5%)出现玻璃体脱出.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效果可靠,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CTR)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各种原因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22例(22眼),其中外伤性白内障13眼,马凡氏综合征4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悬韧带离断3眼,不明原因者2眼。行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及连续环形撕囊,150°穿刺刀做间隔90°的4个角膜缘穿刺切口,用4个一次性虹膜拉钩钩住撕囊边缘,植入CTR,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22例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得到提高,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基本位于正位,无明显倾斜、偏位。术后随访6~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2~0.4者6眼,0.5~0.8者11眼,0.8以上者5眼,4例患者出现后发性白内障,未见视网膜脱离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运用虹膜拉钩联合CTR植入,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
林涛 《眼科新进展》2012,32(9):868-869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高度近视眼后发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高度近视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320例(545眼),均为晶状体屈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6例(270眼)和观察组164例(275眼)。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植入CTR。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末次随访时视力、眼压的变化以及白内障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前视力为0.23±0.09,术后为0.37±0.10;观察组术前视力为0.25±0.08,术后为0.45±0.09;2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术后视力比较,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眼压均较术前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术后眼压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内障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TR作为新型的白内障手术辅助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高度近视眼后发性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5例16眼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将囊袋张力环植入囊袋内.结果人工晶状体正位14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偏斜2眼.术后随访3个月~9个月,矫正视力<0.1者2眼,0.1~0.4者5眼,0.5~0.9者6眼,1.0~1.5者3眼.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防止人工晶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白联合手术)后3个月的屈光状态,评估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对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行青白联合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108眼),其中PAACG组30例(33眼),PCACG组30例(38眼),POAG组30例(37眼)。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IOLMaster 700测量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白到白距离(WTW),使用仪器自带的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及预留屈光度。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综合验光,计算术后屈光误差。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屈光误差分布,及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与屈光误差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间术前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WT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OAG组较PAACG组和PCACG组患者术前眼轴更长、前房更深、晶状体更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AACG组与PCACG组患者间术前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PAACG组、PCACG组、POAG组患者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53±0.75)D、(0.51±0.70)D、(0.05±0.47)D。远视误差组患者术前眼轴长度短于近视误差组,术前前房深度浅于近视误差组,术前晶状体厚度厚于近视误差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与WTW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屈光误差与术前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均呈负相关(r=-0.62、-0.48,均为P=0.00),与术前晶状体厚度呈正相关(r=0.54,P=0.00),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WTW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使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时,PAACG、PCACG患者比POAG患者呈现较大的屈光误差,且多为远视误差。术前短眼轴、浅前房及厚晶状体患者青白联合手术后更趋于远视误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和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特征及与预后视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13例(14眼)作为层间固定术组;另外,选取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术的患者13例(14眼)作为缝线悬吊术组.两组患者性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HMC)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眼部生物学参数及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的变化,并比较HMC患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的区别。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轴性HMC患者(A组)85例85眼及ARC患者(B组)48例48眼,应用IOL Master-700分别测量睫状肌麻痹前后患者的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白到白距离(WTW)及中央角膜厚度(CCT),并使用SRK/T、Haigis及Barrett Universal II 公式计算得出IOL度数。比较两组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眼部各生物学参数及IOL度数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 AL、Km、WTW及三种公式计算IOL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CD、LT、C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 AL、Km及三种公式计算IOL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CD、LT、CCT、WT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睫状肌麻痹前后两组患者间AL、Km、WTW、ACD、LT、CCT及三种公式计算IOL度数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患者SRK/T与Haigis及SRK/T与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之间睫状肌麻痹前后IOL度数变化≥0.5 D的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Haigis与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相比,睫状肌麻痹前后IOL度数变化≥0.5 D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三种公式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睫状肌麻痹前后IOL度数变化≥0.5 D的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睫状肌麻痹前后三种公式计算IOL度数变化≥0.5 D的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睫状肌麻痹会对白内障患者部分眼部生物学参数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并且相对于ARC患者,HMC患者出现大度数差别的概率较大。睫状肌麻痹对Haigis及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更容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植入不同尺寸囊袋张力环(CTR)对合并悬韧带松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的合并悬韧带松弛AACG患者34例(40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手术。随机选取20眼植入大尺寸CTR(13 mm×11 mm),作为大尺寸组;20眼植入小尺寸CTR(12 mm×10 mm),作为小尺寸组。术后观察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有效晶状体位置(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偏中心距离)、CTR直径、后囊膜平整程度、撕囊口形状以及是否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等。结果 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眼压明显波动。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37眼人工晶状体均保持正位,小尺寸组3眼发生轻度人工晶状体偏位。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大尺寸组人工晶状体偏中心距离及倾斜度均小于小尺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中CTR两端睫状突数量和术后3个月CTR直径均与眼轴长度和白到白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小尺寸组长眼轴患者CTR直径大于短眼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和CTR,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观察无明显角膜水肿、葡萄膜炎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2眼(大尺寸组、小尺寸组各1眼)有轻度后囊膜混浊。术后3个月小尺寸组9眼出现后囊膜皱褶,其中3眼发生撕囊口形状改变。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手术植入CTR对合并悬韧带松弛AACG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眼轴长度和白到白距离可以作为选择不同尺寸的CTR的参考依据,眼轴较长(大于23.00 mm)选择相对较大尺寸CTR,对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有较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明玥  肖伟  濮伟  赵岱新 《眼科新进展》2018,(11):1045-1049
目的 研究婴幼儿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的变化,为婴幼儿白内障患者植入IOL的屈光度及预留远视屈光度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6年5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的婴幼儿白内障患儿38例(65眼),随访时间(3.55±2.46)a;按植入IOL时的月龄和植入IOL时的眼轴长度分别分组。通过组间比较、回归分析眼轴长度、植入IOL时年龄、植入IOL度数、预留屈光度、术后屈光状态等的关系。结果 年龄≤24个月组及>24个月组两组间植入IOL度数、预留屈光度、末次随访时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OL植入时眼轴长度、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眼轴长度、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达到理想屈光度±1.00 D内的百分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2.00 D内及±3.00 D内的百分比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植入IOL时眼轴长度<21 mm、21~<22 mm、≥22 mm 3组间IOL植入时眼轴长度、植入IOL度数、预留屈光度、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间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达到理想屈光度±1.00 D内、±2.00 D内及±3.00 D内的百分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65眼中28眼(43.1%)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可达到理想屈光度±1.00 D内,44眼(67.7%)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在预期屈光度±2.00 D内,52眼(80.0%)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在预期屈光度±3.00 D内。术后近视漂移度数与手术时月龄相关,末次随访时屈光状态与末次随访时眼轴长度、IOL植入手术时月龄、末次随访时年龄相关。预留屈光度(Y)与IOL植入时月龄(X1)及IOL植入时眼轴长度(X2)相关,Y=13.599-0.043X1-0.427X2 (R2=0.674,F=64.225,P<0.001)。结论 根据婴幼儿白内障患者个体化眼轴发育的不同,参照婴幼儿IOL植入时屈光度预留方案来确定预植入的IOL度数,在患儿发育到学龄期时,患眼可以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屈光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植入Akreos AO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Tecnis Z9000 IOL后的波前像差及视功能等指标。方法 82例(10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50眼植入Akreos AO IOL(Akreos AO组),50眼植入Tecnis Z9000IOL(Tecnis Z9000组),于术后3个月观察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并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个月Akreos AO组及Tecnis Z9000组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ecnis Z9000组在瞳孔直径为4.0mm、5.0mm、6.0mm下的总体高阶像差及球面像差Z(4,0)均明显低于Akreos AO组(均为P<0.001)。两组在瞳孔直径为4.0mm、5.0mm、6.0mm下的总体三阶像差均方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Akreos AO组与Tecnis Z9000组在明视、暗视、明视眩光、暗视眩光下各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Akreos AO组患者满意度为95.9%,高于Tecnis Z9000组的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9,P=0.023),术后眩光、光晕及暗处功能视力的不满意率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Akreos AO IOL与Tecnis Z9000IOL相比保留了患眼的部分球面像差,但植入Akreos AO IOL的患眼仍能够获得满意的术后客观、主观视功能及很高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超长扫描深度的谱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ultra-long scan depth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UL-OCT)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42例(42眼)PACG患者(PACG组)和40例(40眼)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ARC组)患者纳入本研究。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IOL(Softec HD IOL)植入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UL-OCT检查,并计算IOL偏心量、倾斜度及后囊膜与IOL后表面之间的面积(space between IOL and posterior capsule,IOL-PC space),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个随访时间点上的组间差异。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PACG组IOL的偏心量分别为(0.182±0.054)mm、(0.232±0.081)mm、(0.183±0.089) mm,ARC组分别为(0.342±0.141)mm、(0.288±0.110)mm、(0.249±0.132)mm。术后1周PACG组IOL的偏心量小于AR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PACG组垂直轴上的倾斜度分别为(3.670±6.610)°、(-0.940±4.730)°、(0.540±9.510)°,ARC组分别为(-4.090±7.610)°、(-5.100±5.530)°、(-1.430±8.800)°。术后1周PACG组垂直轴上的倾斜度小于AR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其余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OL在水平轴上的倾斜度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PACG组水平轴上的IOL-PC space分别为(0.111±0.091)mm2、(0.044±0.066)mm2、(0.055±0.055)mm2,ARC组分别为(0.176±0.213)mm2、(0.255±0.303)mm2、(0.059±0.066)mm2,术后1个月PACG组IOL-PC space小于AR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其余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垂直轴上IOL-PC space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术后3个月内,Softec HD IOL在PACG组中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优于ARC组。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硅油填充眼超声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是眼科诊疗过程中的难题,对硅油眼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时IOL度数的计算造成困难.一些大型医院常采用光学测量仪IOLMaster实现对硅油填充眼的生物学测量,但其对屈光介质严重混浊的病例仍无法进行测量.曾有研究者采用超声改良法或眼轴分段测量法进行估算,但其研究结果可能由于硅油黏度的不同而差异较大.目的 探讨超声对黏度5 500 mPas硅油填充眼生物学测量的计算方法,为超声法对不同黏度硅油填充眼进行生物学测量提供方法学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B型超声仪于37℃下对高度分别为20、24和28 mm的平衡盐溶液进行测量,并与黏度5 500 mPas硅油的相应测量高度进行比较,以得到计算硅油眼实际眼轴长度(AL)的公式.收集于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接受黏度为5 500mPas硅油填充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疾病患者30例32眼,按实际AL分为AL<26 mm组(16例18眼)和AL≥26 mm组(14例14眼),分别于硅油取出术前1d行B型超声、IOL Master测量AL,并于术后3个月用A型超声及B型超声测量AL.对不同方法测量的AL值进行差异比较和相关分析,并对手术前后受检眼玻璃体腔长度和屈光度进行比较.结果 B型超声波在黏度5 500 mPas硅油中的传播速度为1 023 m/s,超声波在硅油眼与正常玻璃体腔中测算AL的校正系数为0.668,校正AL=角膜顶点至晶状体后极或囊膜中央点距离+0.668×晶状体后极或囊膜中央点至黄斑距离.AL<26 mm组和AL≥26 mm组受检眼用术前B型超声校正公式法、IOLMaster测量法、术后A型超声测量法和术后B型超声测量法测量的AL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08,P=0.955;F=0.011,P=0.998);硅油取出术前,B型超声校正公式法测量的AL值与IOLMaster测量法、术后B型超声测量法和术后A型超声测量法间测得的AL值均呈明显正相关(AL<26 mm组:r=0.876、0.921、0.809,均P<0.01;AL≥26 mm组:r=0.943、0.956、0.955,均P<0.01).硅油取出术前1d,B型超声测量的玻璃体腔长度校正值为(20.78±2.13)mm,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测量的玻璃体腔实际长度为(20.89±2.16) m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5,P=0.219).受检眼中16眼行IOL植入术后平均屈光度为(-1.25±1.69)D,与术前保留的(-1.50±0.0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284).结论 B型超声法对硅油填充眼的生物学测量准确、简便,用于临床的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Acry Sof散光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和旋转稳定性。方法收集我院眼科角膜散光>1.0D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5例(76眼),按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A、B2组:A组29例(34眼)植入AcrySof Toric IOL(试验组),B组36例(42眼)植入AcrySof Natural IOL(对照组)。观察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余散光、IOL轴位旋转稳定性。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远视力≥0.8者A组分别占82.4%(28/34)、91.2%(31/34)、94.1%(32/34);B组分别占31.0%(13/42)、35.7%(15/42)、38.1%(16/4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最佳矫正远视力≥0.8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2组平均残余散光度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A组平均离轴旋转度<3°,其中95.3%术眼离轴旋转度<5°。远视脱镜率:A组为94.1%(32/34),B组为38.1%(16/42)。2组术后无明显不良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具有良好的散光矫正效果并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AcrySof Toric IOL与普通IOL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远视力,显著提高了术后脱镜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VERION数字导航系统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轴位标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Toric IOL植入术的患者75例(75眼),所有患者术前应用VERION数字导航系统采集眼前节图像并设定IOL预设植入轴位(目标轴位),并于裂隙灯下采用1 mL注射器针头标记水平轴位。术中随机参考VERION导航下的IOL目标轴位或裂隙灯下标记的目标轴位植入IOL,记为VERION组(42眼)和裂隙灯组(33眼),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散瞳后进行眼前节照相,应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以及IOL实际轴位与目标轴位的偏差值。结果 VERION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8的眼数所占比例分别为61.9%、78.6%、71.4%、76.2%,裂隙灯组分别为69.7%、78.8%、81.8%、75.8%,各时间点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VERION系统标记的IOL目标轴位与裂隙灯下针头标记的IOL目标轴位的差值为(3.04±1.99)°。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IOL实际轴位与目标轴位的偏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应用VERION数字导航系统行Toric IOL轴位标记,术后效果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