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敏  朱凤 《重庆医学》2024,(7):1009-1015
目的 分析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特点及诊断指标。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393例骨盆骨折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发生感染28例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365例为未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检测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T、NLR、PLR对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393例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有28例患者发生感染,发生率为7.12%(28/3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2.049)、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OR=2.439)、手术时间(OR=2.369)、术中失血量(OR=2.781)、合并脑外伤(OR=2.248)、合并腹部损伤(OR=3.469)、合并髋臼骨折(OR=3.109)及合并糖尿病(OR=3.519)是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28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3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15)与未感染组(n=185).统计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一般资料,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50%(15/200).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0株病原菌,其中31株革兰阴性菌(77.5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7.50%);9株革兰阳性菌(22.5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5.0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过高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505,1.619,1.426,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占比最多,且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及NLR水平过高等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予结直肠癌患者针对性治疗及干预措施,预防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急诊结直肠手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文评价急诊结直肠手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82年~2002年284例急诊结直肠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将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的病人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选择13个可能影响手术顸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可能影响顸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84例病例中切口腹腔感染39例(13.7%),吻合漏24例(8.4%),腹腔感染27例(9.5%),7例死亡,死亡率2.46%。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1.42)、手术部位(OR=2.08)。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危险因素为低蛋白血症(OR=6.2)、腹腔严重污染(OR=2.5),影响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腹腔严重污染(OR=1.97)、糖尿病(OR=1.36)。结论:手术部位、糖尿病是影响急诊结直肠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腹腔严重污染是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危险因素;腹腔严重污染、糖尿病是影响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行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患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手风琴式"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3例患者中出现早期并发症者42例(57.5%),共发生并发症77例次.其中轻度29例次(37.7%),中度44例次(57.1%),重度4例次(5.2%).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为感染相关并发症、胃肠道相关并发症以及尿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因素有体质指数(BMI)(OR=1.574,P=0.002)、手术失血量(OR=1.050,P=0.027)和CCI评分(OR=1.127,P=0.040).结论 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早期轻、中度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BMI、术中出血量和CCI评分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提出减少术后SSI风险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2月-2018年12月行结直肠癌外科手术的721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2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SSI发生率为8.46%(61/7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SSI与BMI指数、贫血、低蛋白血症、结肠梗阻、糖尿病、腹腔感染、皮下引流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25 kg/m~2、Hb90 g/L、合并结肠梗阻、合并糖尿病、合并腹腔感染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皮下引流是术后SSI的保护因素。结论:BMI指数25 kg/m~2、Hb90 g/L、合并结肠梗阻、合并糖尿病、合并腹腔感染为结直肠癌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皮下引流能减少术后SSI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56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合并肠梗阻、切口部位、切口长度、术前贫血、术中失血量、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时间、放置切口引流管等因素对伤口感染的影响。结果:562例切口感染率7.30%,其中合并糖尿病54例,体重指数(BMI)>25kg/m~2 175例,合并肠梗阻19例,切口长度>15cm112例,术前贫血85例,术中失血量>1000ml89例,联合脏器切除47例,手术时间>3h124例,放置切口引流管69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合并肠梗阻、术前贫血、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对切口感染有显著影响(P<0.05),而切口放置引流管为保护性因素(P<0.05);性别、切口部位、切口长度、联合脏器切除等因素对切口感染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切口感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应充分重视年龄、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合并肠梗阻、术前贫血、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等高危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20年3月-2022年9月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75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诊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75例急诊创伤患者中,术后切口发生感染者23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3.14%;感染组、未感染组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合并高血压、手术部位、切口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913,95%CI(1.614,14.955)]、BMI≥24 kg/m2[OR=3.922,95%CI(1.286,11.959)]、开放手术[OR=3.268,95%CI(1.028,10.384)]、手术时间≥6 h[OR=4.090,95%CI(1.305,12.818)]、术前未使用抗生素[OR=5.249,95%CI(1.446,19.051)]、住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0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感染组,308例未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感染组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00 min、术中出血量≥400 mL、输血量≥4 U、术后胆瘘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239,95%CI 1.363~3.678,P=0.001)、白蛋白<35 g/L(OR=1.578,95%CI 1.205~2.066,P=0.001)、手术时间≥300 min(OR=1.647,95%CI1.384~1.960,P=0.000)、术中输血量≥4 U(OR=2.967,95%CI 1.762~4.996,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OR=4.765,95%CI 2.328~9.753,P=0.000)、术后胆瘘(OR=1.756,95%CI1.248~2.471,P=0.001)是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低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长、术中输血量大、术后胆瘘及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是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以降低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2):143-146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脑出血破入脑室行侧脑室外引流术(EVD)的病例资料,探讨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EVD术后颅内感染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脑出血破入脑室行EVD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ASA分级、既往病史、引流时间、手术方式、并发症情况等;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VD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MI、糖尿病、颅钻形成骨孔、手术切口感染及引流时间上两组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罹患糖尿病(OR=26.266)、钻孔手术方式(OR=54.598)、手术切口皮肤感染(OR=59.278)是脑出血破入脑室EVD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罹患糖尿病、采用颅钻形成骨孔、手术切口皮肤感染为脑出血破入脑室EVD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椎结核不全瘫病人静脉血栓发生因素及护理。方法 以80例胸椎结核不全瘫患者为对象,依据血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50)与非血栓组(n=30)。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性别、年龄、饮酒、吸烟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术中输血、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主被动锻炼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3.207)、高血压(OR=3.002)、糖尿病(OR=2.905)、术中输血(OR=3.731)、手术时间(OR=3.826)、卧床时间(OR=2.970)、术后主被动锻炼(OR=3.433)为胸椎结核不全瘫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手术时间延长、术中输血、术后主被动锻炼不足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为胸结核不全瘫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应用骶髂关节前入路双钢板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Tile 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盆Tile C1型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组,B组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骨折复位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和SF36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生存率均为100%。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患者( P<0.01)。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A组患者( P<0.01)。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MATTA分类、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和SF36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经皮骶髂螺钉均是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远期疗效相似,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Tile C1型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应用在严重骨盆骨折合并伤救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骨盆严重损伤合并不同部位多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患者ISS评分32.7±3.18分(25~39分).通过骨盆急救相对简单固定同时多学科协作对相关危及生命的损伤积极处理等损伤控制操作及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早期干预.分析各种损伤控制方法在不同骨盆合并伤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57例骨盆复杂骨折合并其他颅脑损伤、泌尿系统损伤、腹部损伤、四肢脊柱骨折、胸部损伤患者中,经伤害控制后,ISS评分明显下降至21.27±2.2分(7 ~ 29分)(P<0.05),55例患者成功手术治疗康复出院,2例死亡. 结论 根据骨盆骨折及合并伤特点实施损害控制,进行早期的生命损害救治,控制损伤发展,为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最后转归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入院时不同程度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骨折患者的严重创伤者生存概率(probability of survival,P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率、平均动脉压(MA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纤维蛋白原(Fbg)、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UREA)、血肌酐(Sc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1 ~ 2005年骨折患者226例,根据ISS分为轻度创伤组(ISS<16分)、中度创伤组(ISS16~24分)和严重创伤组(ISS≥25分).利用TRISS法统计每个患者的严重创伤者生存概率(PS).对轻度创伤、中度创伤与严重创伤组间PS、SIRS发生率及入院后MAP、血常规、凝血、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中度创伤组MAP、Hb、MPV、PLCR、Fbg、TP、ALB低于轻度创伤组,WBC、NEUT%、SIRS发生率、Scr高于轻度创伤组;严重创伤组MAP、PS、HCT、Fbg、TP、ALB低于中度创伤组,WBC、NEUT%、SIRS发生率高于中度创伤组,MAP、PS、Hb、HCT、MPV、PLCR、Fbg、TP、ALB均低于轻度创伤组,WBC、NEUT%、SIRS发生率、UREA及Scr高于轻度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患者Scr与ISS评分(r=0.273,P =0.000)、WBC(r =0.310,P=0.000)呈正相关,与PS(r =-0.202,P=0.003)、PDW(r =-0.165,P =0.018)、MPV(r =-0.193,P =0.005)、PLCR(r =-0.185,P=0.008)、Fbg( r=-0.172,P =0.017)、TP(r =-0.275,P=0.000)和ALB(r =-0.197,P=0.004)呈负相关.结论 中度创伤组血压、血红蛋白、血小板体积、Fbg、血浆蛋白显著降低,WBC、NEUT%、SIRS发生率、Scr显著升高,严重创伤组除上述变化外,PS显著降低.Scr随ISS、WBC增加及PS、PDW、MPV、PLCR、Fbg、TP、ALB降低而升高,中度创伤组、严重创伤组肾功能发生改变,对骨折患者应加强肾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早期手术术后负压封闭引流预防和治疗切口并发症疗效。方法:对扬州市广陵医院和扬州市江都区真武卫生院杨庄分院2006年8月~2010年11月间收治的18例21足跟骨骨折早期手术,术中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可植骨或不植骨,术后负压封闭吸引5~10天。结果:18例21足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愈合时间为13.8天。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对跟骨骨折早期手术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及切口良好愈合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盆患者中,腰5横突骨折与骨盆骨折稳定性及腹腔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因骨盆骨折收治入院患者的骨盆及腹腔多层螺旋CT表现,按照Tile分型对各患者骨盆骨折情况进行分类,并探讨腰5横突骨折与骨盆骨折稳定性及合并盆腹腔脏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51例患者腰5横突骨折,其中A型骨折2例(2/37,5.4%),B型17例(17/101,16.8%),C型骨折32例(32/45,71.1%);L5横突骨折在C型患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A型及B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预测骨折稳定性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8.84;(2)59例患者腹腔组织脏器损伤,其中20例合并腰5横突骨折,7例合并非腰5横突骨折(椎体、椎弓根及棘突),3例同时合并腰5椎体及横突骨折,29例未见腰椎骨折。合并腰5横突骨折患者腹部脏器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其预测腹部脏器损伤的的OR值为3.52;合并腰5横突骨折患者的腹部损伤严重度评分明显高于非腰5横突骨折患者患者(3.58±0.89 vs.2.93±0.55,P=0.005)。结论:腰5横突骨折与骨盆骨折的稳定性及是否合并盆腹腔脏器损伤相关,并可作为预测骨盆骨折稳定性、合并盆腹腔脏器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楚铭  邓秋萍  胡岗  王艳 《医学新知杂志》2013,(5):346-347,349,F0004
目的探讨DR摄影与CT检查技术在常见复杂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骨盆外伤患者行常规DR摄影,部分病例再行螺旋CT扫描分析。结果13例显示阴性,27例简单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87%,21例复杂型骨盆及髋臼的诊断准确率为73.6%,3例股骨颈骨折漏诊;CT对简单和复杂型骨盆及髋臼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100%,9处关节腔内碎骨片及骶椎隐匿性骨折均能显示,而DR仅显示3处。结论DR摄影作为骨盆骨折常规检查,弥补了普通x线摄影的不足,提高了摄片利用率和更高的影像质量,与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互补,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方位显示损伤情况,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患者(ⅠB~ⅡA期)术中失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892例, 分为两组,术中失血量≥500 mL组127例,失血量<500 mL组765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有无盆腹腔手术史、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否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NACT后手术时机选择、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术中失血量及术中输血量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术中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分层。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次数、盆腔手术史占比、慢性盆腔炎史占比、子宫颈癌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否行NACT及NACT后手术时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0岁〔偏回归系数(B)=2.100)〕、BMI≥24 kg/m2(相对于18.5~23.9 kg/m2)(B=1.842)、临床分期为ⅡA期(相对于ⅠB期)(B=2.401)、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相对于腹腔镜)(B=1.347)、未行NACT(B=1.540)、于NACT后<2周及>3周手术(相对于2~3周内手术)(B=1.723)是术中失血量大(≥500 m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临床分期和年龄等是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术中失血量大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接骨板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96例,均行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回顾性分析并发症情况(软组织、肌腱、骨愈合、切口等相关并发症),并根据有无并发症将其分为2组。其中有并发症组102例,无并发症组69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02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8%。其中腕管综合征发生率最高为23例,发生率2.9%;其次为切口感染14例(1.8%),复位不良或复位丢失13例(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在年龄、BMI、骨折AO分型、骨折类型、伴有月骨凹明显塌陷、手术时间和术者年资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型骨折(OR=2.14,95%CI1.28~3.08,P=0.004)、开放骨折(OR=3.44,95%CI 1.84~4.77,P<0.001)、伴有明显月骨凹塌陷(OR=3.79,95%CI2.11~4.98,P <0.001)以及术者年资较低(<5年)(OR=1.96,95%CI1.14~2.82,P=0.037)。结论开放骨折、伴有明显月骨凹塌陷、C型骨折以及术者年资较低是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于伴多个危险因素的,应采取更优化的方案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分别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观察组)和重建锁定钢板(对照组)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手术用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等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骨折复位评价基于Matta评分系统,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基于改良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折复位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创伤小、愈合快、易操作、固定牢靠、适应证广、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