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93年以来手术治疗1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患儿采用肘前外侧切口,骨折断端切开复位并行神经探查术。结果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根据桡神经功能评定标准,优19例,良4例,可2例。25例骨折于术后12周行X线检查,均示骨性愈合;2例肘关节屈曲受限20°~30°,1例轻度肘内翻(P〈5°)。结论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不仅有利于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而且可以避免因保守治疗使神经损伤加重或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3.
例1,患儿,男,8岁。27d前骑自行车摔倒致左胧骨踝上骨折,于当地两家医院反复行手法整复共5次,因伤肘及掌指活动受限来诊。检查:左肘呈屈曲60°位,轻度肿胀,髁上部环形压痛,无明显异常活动感,肘后三角正常,肘部屈伸范围80°~60°~0°.左腕下垂,抬腕、伸掌指关节受限,虎口区皮肤感觉减退。X线片示左胧骨髁上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近端向前,远折端向后、内侧转移,骨折处可见少量骨痂,诊断为陈旧性左胧骨髁上骨折并桡神经损伤。 治疗:在全麻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及桡神经探查术。术中见肘部软组织纤…  相似文献   

4.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病 ,以儿童多见 ,多为跌倒致伤。治疗方法可选择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等。文献报道 ,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或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Volkmann发生率为 3% ,肘内翻发生率为 2 % -5 % [1] 。本组病人随访中无一例Volkmann发生 ,肘内翻发生率为 10 .3% ,高于文献报告 ,手术组肘内翻发生率为 9.7%。两种方法相比较 ,差异不大。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 1990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 ,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192例 ,男 15 4例 ,女性 38例 ,受伤原因以跌伤为主 ,其中伸直型 112例 …  相似文献   

5.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多发骨折 ,临床治疗方法很多。本院 1992年 1月~ 1996年 6月应用克氏针等多种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 6 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 ,男 40例 ,女 2 0例。年龄 5~ 12岁 ,平均 9岁。左侧 19例 ,右侧 41例 ;粉碎性骨折 31例 ;屈曲型 5例 ,伸直型 5 5例。1 2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前多次行手法复位未成功者 ,大多患肘较肿胀 ,即先给予悬吊皮牵引患肘 ,应用 2 0 0g/L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并配合口服三七片有利于消肿。有 31例患儿单纯行悬吊皮牵引后…  相似文献   

6.
7.
崔树森  白伟 《中原医刊》2011,(13):21-23
目的探讨3种治疗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9例。按Gartland分类进行分型,应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参照Flynn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良率,对结果进行四格表资料的x。检验。结果本组79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8.8个月。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24例,优13例,良7例,优良率83.4%;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组21例,优11例,良6例,优良率81.O%;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34例,优10例,良10例,优良率58.8%。Gartland分类I型13例,优10例,良1例,优良率84.6%;II型38例,优18例,良14例,优良率84.2%;III型28例,优6例,良8例,优良率50.0%。治疗组间比较: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与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84,P〈0.05);Gartland分类组间比较:I型组与III型组之间(χ2=4.47〉3.84,P〈0.05)、II型组与III型组之间比较(X。:8.93〉3.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优良率与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而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儿骨折的分型做出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3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及相关问题。方法 32均例采用手术开放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中解剖复位,保留尺骨鹰嘴窝的完整性。结果 手术组2例并发轻度肘内翻,随访时间最长5年,本组优良率达96.9%。结论 通过本组32例手术治疗,认为手术精确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可显著降低肘内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32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分析了本院在1993年~1996年中资料完整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28例,主要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306例(93.3%)按朱盛修对肱骨髁上骨折的评定标准,肘屈伸功能优良率达97.3%,但肘内翻发生率仍较高,作者认为: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方法为闭合整复和石膏外固定,因其保留了良好的关节屈伸功能,同时,作者还分析了神经,血管合并损伤的处理及肘内翻的形成原因,认为,神经损伤不必早期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0.
毛德军  蔡福君  刘延斌 《西部医学》2011,23(8):1502-150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7例复位后稳定采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66例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固定术,4例开放性骨折经清创后仍闭合复位成功。结果 51例得到随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治疗的51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均无明显肘内翻,但有9例携带角减少6°以内。3例术前有神经损伤术后均恢复。结论此方法避免了在固定的过程中,因肿胀消退骨折再移位的问题,减少了肘内翻发生因素;经穿针固定后骨折稳定性强可早期练习活动,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不需极度屈肘位固定,预防Volkmann挛缩的发生;且患儿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手法复位,前臂极度旋前或旋后,屈肘130°位左右,石膏托固定.结果:98例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严重肘内翻发生率仅2%. 结论:手法复位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好,肘内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挠神经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7—200l年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挠神经损伤的病人7例,随访资料完整。对7例病人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 例病人全部治愈,其中1例伸腕肌力Ⅳ级,1例为Ⅱ—Ⅲ级,5例完全恢复,优良率85%。结论 早期手术探查可使神经得到及时松解及修复。早期诊断、早期神经探查,是患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种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6年2月~2020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56例,术中根据复位后骨折稳定性采用不同克氏针固定方式进行分组,其中A组18例,采用外侧两枚克氏针固定;B组26例,采用外侧三枚克氏针固定;C组12例,采用内外侧三枚克氏针交叉固定。观察三组患儿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A组平均手术时间(25.5±7.3)min,较B组与C组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透视次数(12.1±2.2)次,较B组与C组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日和术后3个月的Baumann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儿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辅以石膏夹板固定2周,4周后拔除克氏针,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结果56例患儿获得随访6~24个月。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40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96.4%。结论儿童闭合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谢硕胜 《医学文选》2000,19(5):694-695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 [1 ] ,常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如治疗不当可严重影响手功能。我院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2 1例 ,收到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3~ 14岁 ,平均 7.2岁。损伤原因 :跌伤 16例 ,交通事故伤 5例 ;开放性骨折 3例 ,闭合性骨折 18例。骨折类型与血管神经损伤关系见表 1。其中血管神经同时损伤 3例 ,单纯血管损伤4例 ,神经损伤 14例。表 1 骨折类型与血管神经损伤关系 (例 )骨折类型 血管损伤正中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伸展型 4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11年7月收治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行闭合复位患臂悬吊牵引复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选择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要针对不同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才能满足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法,25例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0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15例行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果:对65例经不同方法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随访3个月~3年,优良率为97%。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用适合的治疗方法,方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刘江 《当代医学》2014,(13):44-44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饶县上泸中心卫生院在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使用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优46例,良41例,差3例,优良率为96.7%;3例患儿因为肿胀消退出现轻度再移位症状的患儿,给予适当调整之后复位;患儿骨折的时间在3~5周,没有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症状。结论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重度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桡侧入路克氏针交叉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肱上骨折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2~13岁,平均8岁。结果:经6个月~4年随访,肘关节活动部分受限5例,肘内翻2例,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结论:经桡侧入路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和复位骨折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可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骨折近端外侧咬除少量骨皮质及桡侧张力带固定,使断端加压,保持肘关节轻度外翻可防止肘内翻。  相似文献   

20.
吕乔  刘卫华  阮安培 《中国医药导报》2012,9(7):157-158,160
目的评价几种常用的穿针方式在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近6年来经我院手术治疗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74例,均经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依据穿针方式分为三组。通过对各组正位平片中Baumann角进行比较,评价各种穿针方式的稳定性,并应用Flynn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经比较,各组术中及骨愈合时正位片的Baumann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肱骨小头骨化中心与侧位片肱骨干的关系亦均未发生变化;各组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评分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