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 BG)预处理对维持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作用。方法:选取30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去除冠部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均分对照组、BG组、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 STMP)-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 PAA)-BG组(S-P-BG组)。各组均使用35%(质量分数)磷酸酸蚀牙本质样本,BG组再使用0.5 g/L BG涂擦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S-P-BG组先使用5%(质量分数)STMP、5%(质量分数)PAA浸泡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1 min,再使用0.5 g/L BG涂擦牙本质样本。各组样本使用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及3M Z350XT复合树脂粘接,并制备微拉伸柱状样本,每颗牙的柱状样本按时间随机分为24 h、1个月、3个月组。各组样本保存在37 ℃人工唾液(artificial saliva, AS)中相应时间后,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断裂界面形貌。另选取27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分为对照组、BG组、S-P-BG组,并按上述分组处理牙本质样本,再使用含0.1%(质量分数)罗丹明B的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完成粘接。去除样本牙根暴露髓腔,并保存在 37 ℃ AS中24 h、1个月、3个月后,髓腔内放置0.1(质量分数)荧光素钠溶液染色1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形态及混合层微渗漏。结果:AS中浸泡24 h、1个月后,3组微拉伸粘接强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泡3个月后,S-P-BG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36.91±7.07) MPa,高于对照组粘接强度(32.73±8.06) MP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对照组、BG组3个月的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17,BG组P=0.01);S-P-BG组3个月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粘接强度[(37.99±7.98) MPa]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24 h粘接断裂面,3组均未见明显矿化;1个月、3个月后,BG组、S-P-BG组的粘接界面可见矿物质形成,S-P-BG组无明显胶原暴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BG组与S-P-BG组树脂突形成的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差异;3组样本粘接24 h后粘接界面混合层均有渗漏,3个月后对照组微渗漏增加,BG组和S-P-BG组混合层微渗漏减少。结论:BG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能够在粘接界面形成矿物质,减少粘接混合层微渗漏;STMP、PAA 与BG共同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牙本质粘接修复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比较生物活性玻璃和含氟牙膏对脱矿牙本质的再矿化效果?方法:制备33个离体牙的牙本质盘,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分别用生物活性玻璃?1.1 g/L含氟牙膏及去离子水再矿化8 d?然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牙本质盘进行观察和荧光定量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结果:生物活性玻璃组及含氟牙膏组的荧光面积(A)?总荧光强度(TF)?平均荧光强度(AF)低于空白对照组,生物活性玻璃组低于含氟牙膏组,SEM观察可见含氟牙膏组部分牙本质小管被封闭,管径减小,生物活性玻璃组的牙本质小管基本被封闭,小管口凸起,空白对照组牙本质小管基本开放,周界清晰?结论:生物活性玻璃及1.1 g/L含氟牙膏均可使脱矿牙本质再矿化,生物活性玻璃的再矿化效果优于1.1 g/L含氟牙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过程中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OCl)冲洗溶液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的人第三磨牙15颗,牙冠完整无龋坏,未经牙体或牙髓治疗,去除釉质,暴露中层牙本质,600目砂纸打磨牙本质表面1 min,去离子水冲洗1 min,制备牙本质平面试件。试件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后制作粘接试件:A组(阴性对照组),去离子水处理牙本质平面试件20 min;B组(2.50% NaOCl实验组),2.50% NaOCl溶液处理牙本质平面试件20 min,每5分钟更换1次新鲜溶液;C组(5.25% NaOCl实验组), 5.25% NaOCl溶液处理牙本质平面试件20 min,每5分钟更换1次新鲜溶液。处理后所有试件表面均使用自酸蚀粘接剂SE bond进行粘接处理,上方堆塑5 mm高的AP-X复合树脂,分层固化后,粘接试件置于37 ℃去离子水中储存24 h后,使用金刚石切割机垂直于粘接界面切割,制作1.0 mm×1.0 mm条状试样(n=45)。用微拉伸测试仪测试条状试样微拉伸粘接强度(MPa),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样断裂类型(界面破坏、内聚破坏及混合破坏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并用Post-hoc test(LSD)法进行两两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之间断裂类型分布的差异,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2.50%NaOCl实验组[(26.04±5.74 )MPa]和5.25%NaOCl实验组[(24.46±3.77) MPa]的粘接强度明显低于未经NaOCl溶液处理的阴性对照组[(48.71±7.77 )MPa],P=0.00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0%和5.25%NaOCl实验组粘接强度分别下降了46.5%和50.2%,2.50%和5.25%NaOCl实验组间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不同实验组之间断裂类型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4,P=0.000), 阴性对照组试样断裂类型以混合破坏类型(68.9%)为主,界面破坏类型(24.4%)次之,内聚破坏类型(6.7%)最少,2.50%NaOCl实验组与5.25%NaOCl实验组发生界面破坏类型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0),2.50%NaOCl实验组和5.25%NaOCl实验组间的断裂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且均未发现内聚破坏。结论: NaOCl处理过的牙本质与复合树脂的粘接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活性玻璃NovaMin诱导脱矿牙本质再矿化效果,并定性研究再矿化层的理化性质。 方法:制备厚度为1 mm冠部牙本质片,用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浸泡48 h,制备完全 脱矿牙本质样本,并平均分为人工唾液组和NovaMin组。每天用人工唾液和生物活性玻璃NovaMin分别处理牙本质 片表面2 min,每天2次,间隔8 h,然后将样本浸泡在37 ℃人工唾液中恒温保存。7 d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t enuated total refl 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 raction,XRD)观察和检测牙本质表 面矿化物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结果:SEM结果显示:NovaMin组的完全脱矿牙本质表面形成了矿化晶体层,完全封 闭了暴露的牙本质小管,经EDX,ATR-FTIR和XRD分析发现这一矿化层主要组分为钙和磷,且结构类似于牙本质磷 灰石。而人工唾液组牙本质表面并没有再矿化层的形成,牙本质小管仍然开放。结论:NovaMin能促进完全脱矿的牙 本质表面再矿化,形成类似牙本质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植酸为前驱体合成的生物活性玻璃(phytic acid derived bioactive CaO-P2O5-SiO2 gel-glasses, PSC)和含氟生物活性玻璃(fluoride-containing bioactive glasses, FBG)这两种新型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 BG)对人工牙本质龋再矿化的作用,为促进牙本质龋再矿化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方法:(1)PSC是以植酸为磷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其化学组成为10.8%P2O5-54.2%SiO2-35.0%CaO(摩尔百分比); FBG采用熔融法制备,化学组成为6.1%P2O5-37.0%SiO2-53.9%CaO-3.0%CaF2(摩尔百分比);传统生物活性玻璃45S5采用熔融法制备,化学组成为6.0%P2O5-4...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 BG)和牙本质浸提蛋白(extracted dentin proteins, EDP)对人牙髓细胞增殖、成牙本质向分化、矿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培养牙髓细胞,传代至第4代用于实验。分别用含BG-EDP浸提液、BG浸提液、EDP浸提液的达尔伯克必需基本培养基(Dulbecco’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DMEM)培养牙髓细胞,对照组为DMEM培养组;通过细胞活性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及real-time PCR检测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能力,茜素红钙化结节染色及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半定量分析检测细胞矿化能力。结果: BG-EDP组3、7、9 d时(光密度值1.36±0.06、2.52±0.20 、2.72±0.29)能够增强人牙髓细胞增殖活性,同BG组(光密度值1.20±0.26、2.33±0.26、2.50±0.30)、EDP组(光密度值1.13±0.15、2.10±0.13、2.38±0.22)和对照组(光密度值0.84±0.17、1.84±0.18、1.95±0.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时,BG-EDP组ALP活性与EDP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化相关基因(DSPP、DMP-1)表达无明显升高。14 d时,BG-EDP组ALP活性升高(56.67±1.83), 显著高于EDP组(41.98±9.71)及对照组(30.82±6.70),P<0.05,但同BG组(56.29±6.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G EDP组DSPP表达量明显升高(5.79±1.94),显著高于BG组(2.62±0.46)、EDP组(2.66±1.06)及对照组(1.84±0.76),P<0.05;BG-EDP组DMP-1表达升高(3.87±1.87),略高于BG组(1.89±0.90)、EDP组(2.38±1.04)和对照组 (2.25±0.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2周后,BG-EDP组形成较多矿化结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半定量分析显示BG-EDP组钙化量最高(0.27±0.01)。结论: 同单纯的BG及EDP相比,BG-EDP复合后具有更强的促进人牙髓细胞的增殖、成牙本质向分化、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的微拉伸强度及断裂模式分析牙本质的位置对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颗新鲜拔除人无龋坏第三磨牙,去掉牙冠,Clearfil SE Bond处理粘接界面,复合树脂堆塑,将粘接好的牙齿标本在实验切片机上垂直于粘接面切成大约1.0mm×1.0mm的粘接试件,试件分成中心牙本质组和外周牙本质组,分别冷热循环0次,2 500次,5 000次,10 000次进行老化后,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进行微拉伸计算粘接强度,并对断裂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外周牙本质组的粘接强度均高于中心牙本质组(P<0.05)。结论:对于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来说,牙本质的位置对粘接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楠  侯爱兵 《浙江医学》2018,40(14):1574-1576
目的探讨次氯酸钠(NaOCl)溶液预处理对不同粘结剂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完整、无龋人第三磨牙20颗,制备牙本质粘结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5颗,给予不同处理。G1组:单独使用Prime&BondNT;G2组:10%NaOCl预处理后使用Prime&BondNT;G3组:单独使用AdperPrompt;G4组:10%NaOCl预处理后使用AdperPrompt。分别在其上堆砌树脂,蒸馏水中37℃恒温保存24h后,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制备出0.81mm2的试件,进行牙本质微拉伸强度的检测和断裂类型的观察。结果各组微拉伸粘结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较G1组微拉伸粘结强度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4组较G3组微拉伸粘结强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断裂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G3组断裂类型以混合破坏为主,而G4组以界面破环为主。结论NaOCl预处理可提高Prime&BondNT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但对其长期性能的评价及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龋病是一种常见病、高发病,可造成牙体硬组织的缺损.牙体硬组织缺损后常用牙科复合树脂修复,而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及其热膨胀系数和牙体硬组织间存在一定差异,易造成充填体和牙体硬组织之间的密合性降低甚至脱粘接,继而导致微渗漏甚至继发龋的形成.因此,促进复合树脂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粘接的持久性和密合性一直是粘接剂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即刻牙本质封闭技术(immediate dentin sealing technique,IDS)应用于氟斑牙后对其牙本质表面形态及不同程度氟斑牙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选取因牙周病拔除的48颗非龋性氟斑牙,按Thylstrup和Fejerskov指数(TFI)分和干预措施进行分组.先按Thylstr...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45S5型生物活性玻璃粉末缓解活髓牙预备后敏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招募受试者,纳入活髓牙需行全冠修复患者18例,共31颗牙齿。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先后涂布安慰剂(氧化锌粉末)和45S5型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于受试牙上,并在基线时和应用安慰剂及生物活性玻璃粉末后,分别采用压力敏感探针法和冷空气喷吹法测量牙齿敏感程度,同时记录患者牙齿敏感的Tactile值、患者主观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数值和术者客观Schiff评分。结果:基线时和应用安慰剂及生物活性玻璃后测量到的Tactile值分别为(29.03±9.44) g、(29.68±9.48) g和(44.19±11.19) g,冷空气刺激VAS值分别为(50.79±22.92) mm、(46.63±22.06) mm和(30.90±20.30) mm,术者Schiff评分分别为2.13±0.67、1.97±0.66和1.42±0.56。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生物活性玻璃粉末后的Tactile值、冷空气刺激VAS值、术者Schiff评分与基线时和应用安慰剂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线时和应用安慰剂后Tactile值、冷空气刺激VAS值、术者Schif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iff评分的差异与性别、牙位、是否二次备牙相关。结论:45S5型生物活性玻璃粉末对于活髓牙预备后的牙齿敏感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碳化二亚胺盐酸盐[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 carbodiimide,EDC]乙醇溶液表面处理对牙本质即刻微拉伸粘接强度、断裂模式和粘接界面微观形态的影响。方法:称取不同质量EDC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不同浓度(2、1、0.3、0.1、0.01 mol/L)的EDC乙醇溶液。将28颗人离体第三磨牙随机平分为7组:5种浓度的EDC处理组、未处理组、乙醇溶剂处理组。在低速精密切割机下去除牙合面牙釉质,暴露中层牙本质,35%(质量分数)磷酸凝胶酸蚀后根据不同分组对脱矿牙本质表面分别进行处理60 s,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粘接处理后,堆塑复合树脂并固化。室温下保存24 h后,制备标准条形试件并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在体视显微镜下对试件的断裂模式进行观察。结果:2 mol/L组[(22.17±13.31) MPa]和1 mol/L组[(45.31±17.80) MPa]的粘接强度显著下降(P<0.05),粘接断裂模式发生的比例明显提高,分别为81.2%和41.3%。其余各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0.1和0.01 mol/L的EDC乙醇溶液表面处理对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2 mol/L和1 mol/L的EDC乙醇溶液表面处理会显著降低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使用3种不同牙本质黏结剂时,2种复合树脂核材料与精细粒度车针预备的牙本质之间的微拉伸黏结强度。方法本实验使用的2种复合树脂核材料为Bisfil-core和Luxacore,3种黏结剂为ONE-STEPRPLUS、Contax和ibond,各对应的组别为BO组、LO组、BC组、LC组、Bi组和Li组。18颗人类磨牙用于本实验,每组3颗牙齿。所有牙齿均去除冠部釉质,暴露出完整的表浅牙本质,并用精细粒度金钢砂车针预备牙本质。然后按照各厂家的说明完成黏结剂的应用并用2种核材料分别修复牙冠。牙齿在37℃的自来水中保存24 h后,沿与黏结面垂直的方向片切成厚约0.7 mm的薄片,然后修整黏结面,使其面积大约在1.0 mm2。样本在MTS Synergie100材料测试机上进行黏结强度测试,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和LSD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的黏结强度分别为BO组(27.34±6.52)MPa、LO组(36.49±11.74)MPa、BC组(23.78±9.03)MPa、LC组(34.35±13.35)MPa、Bi组(29.12±7.99)MPa、Li组(32.63±8.17)MPa。统计学分析显示,黏结强度的差异在不同黏结剂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的核材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黏结剂均可以满足临床需要,流动性复合树脂核材料可以显著提高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卡托普利抑制金属基质蛋白酶的活性以提高粘接界面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卡托普利乙醇溶液和卡托普利乙醇/水溶液对人离体牙牙本质表面进行预处理,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卡托普利预处理对牙本质表面形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种自酸蚀粘接剂对牙本质进行粘接,表征即刻粘接强度,并通过老化处理,评价卡托普利预处理对粘接持久性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提示,卡托普利溶液可以部分去除沾污层并暴露牙本质胶原。基于扫描电镜结果,选择0.15?g/mL卡托普利乙醇溶液(50%乙醇)处理30?s作为预处理条件,通过可乐丽菲露 SE BOND 进行牙本质粘接,即刻微拉伸强度从(30.80±4.70)MPa 提升至(37.48±3.20)MPa(P<0.05);老化处理 1 年后,对照组微拉伸强度显著下降[(22.90±6.82)MPa,P<0.05],而实验组微拉伸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36.56±5.10)MPa,P>0.05]。用可乐丽菲露 S3 BOND 进行牙本质粘接,对照组的即刻微拉伸强度为(31.33±4.11)MPa,与实验组(34.70±4.07)MP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处理 1 年后,实验组的微拉伸强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36±3.58)MPa和(21.43±6.27)MPa,P<0.05]。结论:卡托普利预处理不仅可以提高自酸蚀粘接的即刻粘接强度,而且改善了粘接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髓腔内压条件对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拔除的人无龋第三磨牙30颗分成2组,去除咬合面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选取剩余牙本质厚度为0.5~2.5 mm的牙本质试样,在有染料的髓腔内压条件下,观察牙本质表面与牙面处理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固化后表面在即刻、5 min、30 min、2 h的染料渗透情况。保持最小剩余牙本质厚度为(1.0±0.1) mm,分别在有或无髓腔内压条件(15或0 cmH2O,1 cmH2O=0.098 kPa)下维持30 min,使用SBU并光照固化,然后使用模具在牙本质表面堆塑RelyX Ultimate(RLX)树脂水门汀(直径10 mm,高4 mm),制备牙本质-树脂水门汀粘接试样。试样在37 ℃蒸馏水中储存24 h后,将牙本质-树脂水门汀试样垂直于粘接界面切割形成横截面积为0.9 mm×0.9 mm条状试样,使用微拉伸测试仪测试计算其粘接强度(两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检验水平α=0.05),用扫描电镜观察统计试样断裂类型(Fisher精确检验,双侧检验水平α=0.05)。将牙本质-树脂水门汀试样垂直粘接界面做切片,厚度0.8 mm,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形貌。结果: 在髓腔内压条件下,随时间延长,粘接表面染料渗出增加。有髓腔内压时和无髓腔内压时RLX与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26.26±9.78) MPa和(28.70±9.09) MPa,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样断裂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都以混合断裂为主。两组试样粘接界面可见4~8 μm指状树脂突,分布及长短较均匀,形貌无明显差异。结论: SBU预处理牙本质后,髓腔内压不影响树脂水门汀RLX的即刻牙本质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