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随着心脑血管及神经介入的发展和普及,股动脉穿刺是各种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常见路径之一,对股动脉的损伤难以避免,如局限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如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报道2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FAP)。1病例资料病例1:女,72岁。因突发头晕4 h入院。入院后MRA示基底动脉末端结节样膨隆,动脉瘤可疑。经右股动脉穿刺行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直径大于25 mm的动脉瘤,治疗仍十分困难,我们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2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病人,并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颈夹闭手术。随着近二十多年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该技术现已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动脉瘤颈夹闭手术的疗效。一、动脉瘤栓塞的发展简史最早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是Serbinenko,1974年他首先用乳胶球囊经血管内治疗动脉瘤;起初闭塞载瘤动脉,后开始栓寒动脉瘤,保留载瘤动脉通畅(?),随后这一技术被很多人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尽管可脱卸球囊的应用使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成为可能,但由于可脱卸球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合并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例TCCF合并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0例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5例单纯应用血管内可脱球囊治疗,2例联合应用球囊及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行球囊辅助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行患侧颈内动脉闭塞术。结果 术后无死亡病例。10例术后DSA证实海绵窦瘘及假性动脉瘤均未显影,未闭塞患侧颈内动脉的8例患侧颈内动脉无分支动脉损伤,保持通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无再发鼻衄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对于TCCF合并假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首选单纯应用血管内可脱球囊治疗,可脱球囊联合其他栓塞材料或单独使用其他栓塞材料是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395例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 共有5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1.2%,均为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例患者过早下床活动;1例穿刺误入股浅动脉;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病,其中1例患者术后血压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5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徒手压迫,4例治愈,1例无效后改用在超声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治愈.结论 肝素化、过早活动、高血压病、不规范的穿刺技术是脑血管病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产生的危险因素,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临床脑血管病患者行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状况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09-02来我院就诊的全部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4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7例,查阅患者的临床病例和影像学检测及治疗情况。结果在所有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中,合并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7例,发生率为1.55%,4例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3例为支架植入术患者,均为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2例患者过早下床活动,2例穿刺误入股浅动脉,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病,均经过多普勒超声诊断,2例患者瘤体直径较小,<2cm,采用徒手局部压迫动脉瘤治疗,1例治愈,痊愈率为50%;6例患者瘤体直径2~3cm,直接采用超声指导下压迫治疗,痊愈率为83.33%;1例患者超声压迫无效,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经动脉导管注射凝血酶治愈,痊愈率为100%。结论多种原因均可造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且临床发病率较高,采用超声指导下局部压迫和注射促凝物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均一次治疗成功,未发生并发症。21例均因脑血管病进行血管内治疗,术后均需长时间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3个月)+阿司匹林肠溶片(1年)。随访3个月,假性动脉瘤均未复发,治愈率为100%,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效果确定。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栓塞治疗15例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回顾近十年来收治的15例假性动脉瘤,分析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15例病人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3.9岁(9-57岁)。外伤性9例,夹层所致4例,手术所致2例。颈内动脉11例,椎3例,颈外动脉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合并假性动脉瘤4例。影像学特点清嵝不位于血管分叉处,形状不规则,瘤底部常用“小壶”影。全部病例均采用局麻下经股动脉或颈动脉Seldinger′s穿刺,在系统抗凝情况下栓塞动脉瘤。结果 15例假性动脉瘤中保留载瘤动脉4例。全部病例栓塞后动脉瘤均消失。半年后血管造影随访复查未见动态瘤复发。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而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穿刺部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治疗措施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穿刺部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136例,其中4例发生穿刺部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加压器压迫后均临床治愈。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由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多次反复穿刺、高血压、肥胖、使用较粗的8F穿刺鞘、血压控制不理想以及依从性差的患者术后易发生穿刺部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后在超声引导下应用专用压迫器局部压迫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7例的经验并文献检索分析。结果病情好转5例,恶化1例,短暂神经功能障碍1例,无死亡。复发2例,1例再次行动脉瘤栓塞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塞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近期安全有效,根据动脉瘤部位及形态特点,可选择载瘤动脉闭塞,弹簧圈栓塞瘤腔,球囊支架辅助栓塞。远期复发率较高,应加强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33例自发性SAH病人进行了DSA检奄,发现颅内动脉瘤29例,对以上病例均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造影显示100%填塞21例(72.4%).90%1.2上填塞5例(17.2%),80%~90%填塞2例(6.9%),微导管不能跟进进入动脉瘤内1例(3.4%)。结论 自发性SAH病人均应进行DSA检查而确诊颅内动脉瘤的存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创伤小,适应症广,安全可靠,尤其对于手术夹闭困难的和危险Ⅸ域的动脉瘤,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分为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椎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尖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瘤2例。入组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7例囊性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5例采用Onxy胶载瘤动脉局部栓塞术,分别有1例应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及支架塑形术。结果术后DSA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0例,近全栓塞3例。1例支架塑形术后梭形膨出明显好转。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5分12例,3分1例,2分1例。随访3个月~5年,8例恢复正常,1例左侧偏瘫,1例死亡,4例失访。结论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多为复杂动脉瘤,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6-02-2017-01收治5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老年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期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临床提供的早期护理干预服务,总结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观察组为7.14%,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恢复乐观所占比例低于观察组,轻度及重度致残比例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家庭融入度及心理情绪等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科室为老年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改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存其破口周围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复合体的影像学特征及血管内治疗方法,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44例破裂性动脉瘤采用CT及DSA等影像学检查;并对这种真性与假性动脉瘤复合体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 44个破裂性动脉瘤均在其破口周围形成假性动脉瘤,按DSA的影像表现将其分为三型:其中A型9例,B型23例,C型12例:44个动脉瘤均被成功栓塞,其中真性动脉瘤腔100%闭塞者37个.95%闭塞者5个,90%闭塞者2个;9例A型与23例B型假性动脉瘤腔均未行弹簧圈填塞,12例C型中10例仅用弹簧圈疏松填塞假性动脉瘤腔,另2例用3D—GDC仅栓塞真性动脉瘤腔部分。术中并发症:动脉瘤破裂1例,脑血管痉孪2例,脑梗搴1例。术后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填塞GDC治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40例,Ⅱ级2例,Ⅲ级1例,全组死亡1例。术后随访3—6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住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其特征在DSA影像上可表现为三种类型;对这种真性与假性动脉瘤复合体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颈内动脉瘤少见,自1992年7月以来我们共收治4例,经血管内栓塞治愈。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头部外伤后左额部头皮包块43d入院。患者于43d前撞伤头部,左额部着力,伤后出现左额部头皮血肿,约指头大小,无红肿、破溃,伴疼痛,血压升高时疼痛明显,无昏迷,不伴恶心、呕吐,后血肿一直未消退,到当地医院穿刺抽吸为血性液,且包块未见缩小,转诊于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左额部见一约3cm×2cm类球形包块,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颅底骨折引起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4月11月收治颅底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2例为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漏,3例为单纯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均采用介入治疗。结果 5例均治愈,未发生死亡及脑梗死。结论 颅底骨折时应注意有无脑血管并发症的存在,尤其是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是其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破裂颅内椎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及梭形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椎动脉夹层及梭形动脉瘤患者,其中8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进行载瘤动脉闭塞术,13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8例载瘤动脉闭塞的患者,载瘤动脉完全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保持通畅;随访3-12个月,未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1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术中1例因再出血死亡;余12例中,致密栓塞10例,接近完全栓塞2例.9例患者(包括接近完全闭塞的2例患者)有效造影随访3-11个月,致密栓塞的患者中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PICA保持通畅;接近完全闭塞的2例患者中有1例部分复发,给予再次致密栓塞,另1例达稳定状态;另3例电话随访,未发现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梭形及夹层动脉瘤效果肯定,但有潜在缺血的风险;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较少见,可引发致命性的鼻出血.如能及时诊断、治疗,疗效良好.我院自2000年共收治了2例因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而致反复鼻衄的病人,皆痊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79年以来,对118例病人,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88例.动静脉瘘8例.假性动肺瘤22例采用了血管内治疗:①可脱性球囊栓塞64例;②弹簧圈栓塞19例;③钨丝螺旋圈栓塞15例:④叽瓣“放风筝”法治疗6例;⑤眼上静脒穿刺注入栓塞材料2例;⑥瘤腔直接穿刺注入栓塞材料2例⑦气囊导管暂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与血管重建相结合治疗10例。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人术后出现偏瘫,在半年内恢复,余皆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