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复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中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ANRIL)与细胞增生、分化及个体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中起重要作用,是DR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新领域。现有研究发现,ANRIL可能通过核因子-κB、ROS/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信号通路以及与p300、miR-200b、EZH2协同调节VEGF在DR中的表达和功能,发挥其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特异性阻断ANRIL及其相关通路,可能成为未来DR临床治疗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DR主要的致盲原因。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VEGF成为当今DR治疗干预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VEGF及其受体在DR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眼部增生性疾病,如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脉络膜新生血管、角膜新生血管等常导致眼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晚期治疗效果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转录本,虽不能直接编码蛋白质但可通过各种途径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从而广泛参与调控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凋亡、增生、分化等生命活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参与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有望成为其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lncRNA的概念、分类、作用机制及其与PVR、DR、脉络膜新生血管、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路春  施彩虹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400-1402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DR主要的致盲原因。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VEGF成为当今DR治疗干预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VEGF家族及其受体在DR中的表达与DR病变发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微血管功能失调、炎症反应过度激活以及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发病机制。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主要由前体RNA经剪切加工后具有特殊环状结构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其广泛存在于视网膜中并参与各种眼底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有研究表明,circRNA在DR视网膜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且其可作为miRNA的"海绵",通过参与视网膜微血管功能失调、炎症反应及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过程影响DR的发生发展。未来,对circRNA在DR中的探索将深入阐明DR的病理生理过程,使其有望成为DR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的分子靶点,从而实现DR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然而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现在炎症反应作为DR发病机制之一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提出DR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我们就炎症因子IL-8的特征及其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眼病之一。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 ,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糖血症可显著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认为长期慢性的高糖血症是 DR及糖尿病其它并发症的发病基础。近年来 ,有关细胞内信息转导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 ,二酰基甘油 (DAG)和蛋白激酶 C(PKC)在 DR及糖尿病其他血管并发症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 PCK结构 ,DAG- PKC激活机制及其对微血管的调节机能和 PKC- β抑制剂的使用。一、视网膜微血管(一 )生理结构 :视网膜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非活性特异性转录本(XIS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01/2023-02在我院收治T2DM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分为非DR组126例126眼,DR组88例88眼。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lncRNA XIST、SIRT1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法分析lncRNA XIST和SIRT1表达与DR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 XIST、SIRT1单独及联合对DR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DR的因素。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DR组和DR组血清lncRNA XIST、SIRT1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 DR患者血清lncRNA XIST和SIRT1水平呈正相关(r=0.639,P<0.05); ROC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XIST、SIRT1联合预测D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高于血清lncRNA XIST、SIRT1单独检测的AUC(0.855、0.8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XIST(OR=0.752)、SIRT1(OR=0.694)是DR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1)。

结论:DR患者血清lncRNA XIST、SIRT1水平均降低,lncRNA XIST联合SIRT1对DR发生有较好的评估效能。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DR发生时患者血清及玻璃体内CXC族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上调,异常表达的CXC族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可引起视网膜的低度炎症、信号通路激活以及新生血管形成,进而导致DR的发生.但各种趋化因子在DR中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为DR患者提供更多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在眼部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导致糖尿病患者视觉质量下降甚至失明事件发生率不断提高。然而目前为止,导致DR的病理改变机制十分复杂且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多根据DR不同分期采取对症治疗,如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抗血管内皮因子治疗、玻璃体切割及剥膜手术等,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诊治靶标。随着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的发展,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据报道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基因的调节表达——circRNA通过调节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等功能,参与到视网膜基底膜增厚、血管渗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新生血管增生等病理性过程来调控DR发生发展。故本文主要阐述环状RNA、竞争性内源性RNA以及微小RNA在DR病理改变分子机制、治疗前景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起重要作用。非诺贝特、糖皮质激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和抗氧化类药物等均可通过抑制炎症发挥治疗作用。炎症调控也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相关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陆川  孙元睿  杨丽红  杨明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2):1965-1970

目的: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无远端同源框6反义1(DLX6-AS1)、微小RNA-335-3p(miR-335-3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2/2021-12我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0例,根据DR分期标准,分为无DR(NDR)组69例、非增殖型DR(NPDR)组48例、增殖型DR(PDR)组43例。比较三组患者血清lncRNA DLX6-AS1、miR-335-3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内皮细胞(ECs)、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Pearson法进行各指标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DR的因素。

结果:NDR组、NPDR组、PDR组患者血清miR-335-3p表达水平及EPCs比例逐次减少,lncRNA DLX6-AS1、VEGF表达水平及ECs比例逐次增加(均P<0.05)。DR患者血清lncRNA DLX6-AS1与miR-335-3p负相关(r=-0.668,P<0.01)。NPDR组、PDR组血清lncRNA DLX6-AS1与miR-335-3p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性(r=-0.647、-0.675,均P<0.01),lncRNA DLX6-AS1与VEGF均呈正相关(r=0.619、0.630,均P<0.01),VEGF与miR-335-3p均呈负相关(r=-0.625、-0.649,均P<0.01); PDR组lncRNA DLX6-AS1与ECs呈正相关,与EPCs呈负相关(r=0.528、-0.594,均P<0.01),miR-335-3p与ECs呈负相关,与EPCs均呈正相关(r=-0.554、0.586,均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DLX6-AS1(OR=2.484,95%CI:1.366~4.516)、miR-335-3p(OR=2.171,95%CI:1.218~3.871、VEGF(OR=1.603,95%CI:1.115~2.304)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DR患者血清中lncRNA DLX6-AS1表达上调,miR-335-3p表达下调,lncRNA DLX6-AS1与miR-335-3p呈负相关,二者异常表达均与DR患者微血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几丁质酶1(CHIT1)、鸢尾素(Irisin)的表达与不同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A组(增生型DR)、B组(非增生型DR)、C组(无视网膜病变).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HIT1、Irisin...  相似文献   

14.
Perspectives on diabetic retinopath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URPOSE: To review the evolu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DR, the present clinically relevant practice for ey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trends in clinical patient care over the next 3 to 5 years. DESIGN: Tabular review and presentation of clinical trials contribut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DR and the author's philosophy of care for the patient with diabetes. RESULTS: Diabetic retinopathy is a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that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new-onset blindness. The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was the first multicenter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 ophthalmology. This study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reatment of DR with scatter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and led to the funding of other multicentered clinical trials, including the 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which greatly elucidated the natural history of DR and firmly established laser photocoagulation as treatment fo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and diabetic macular edema.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and 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established the value of intensive glycemic control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DR and other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CONCLUSIONS: Severe vision loss and moderate vision loss from diabetes are essentially preventable with time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s, careful long-term follow-up and comprehensive diabetes mellitus care firmly based on clinical evidence. Future treatments, as outgrowths of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chemical basis of the disease, will aim at curing or preventing retinal complications from diabet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microRNA-15b(miR-15b)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140例糖尿病患者,按DR临床分期标准分组,即无DR(NDR)组、单纯型DR(SDR)组、增生型DR(PDR)组,另选30名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NC)组。采用RT-PCR法测定血清miR-15b表达,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VEGF及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1β、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DR患者外周血微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祖细胞(EPC)、循环祖细胞(CPC)、内皮细胞(CEC)]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R患者血清miR-15b与VEGF、炎症反应指标、微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5b对DR的预测价值。结果 4组受检者miR-15b、VEGF、炎症因子及微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其常见的微血管损伤并发症,可以造成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O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和高效的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尤其可以清晰地显示糖尿病黄斑病变。因此,其可用于监测DR的病情变化,并可用于判断患者预后。本文将对OCTA 在DR诊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曾被认为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如今已被广泛认为是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损伤引起的一类神经血管性疾病。研究表明,在出现临床可检测的微血管病变之前,视网膜神经损伤已经出现,并参与了微血管病变的进展。因此,微血管病变这一观点并没有揭示视网膜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间相互联系及影响的重要性。以NVU作为整体研究神经血管损伤及保护机制,寻找临床新的预防和干预DR的措施必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最新的全球糖尿病患者多达4.22亿人,预计到2040年将达6.42亿人,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将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常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5 a内以及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20 a后,已成为全球主要致盲原因。如何阻止或减缓DR进展,将成为全球防控可致盲眼病的关键。本文对DR早期的发病机制及目前潜在的治疗策略进行简要综述,以期有助于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寻找更多有效的DR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