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成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尽管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最佳的修复方法仍存争议。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影像学结果。方法:纳入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分配表分为两组,外固定组61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钢板组61例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关节面台阶等。结果与结论:外固定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钢板组随访时间12-28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发现钢板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掌倾角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外固定组,而两组患者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面台阶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或掌侧锁定钢板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较小、住院天数较短、并发症轻微、骨折愈合较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采用掌侧锁定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4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16岁。分为2组,即内固定术组(采用掌侧锁定板)和外固定支架术组。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板内固定术和采用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支架术(其中11例结合克式针内固定)治疗情况。通过术后不同时期(术后2~3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X射线片测量、关节活动度、握持力量等进行比较;对患者主观功能评估使用上肢、肩、腕伤残(DASH)评分。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8~18个月)。结果放射学评价方面,内固定术组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掌倾角恢复好,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内固定术组好于外固定支架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内固定术组握力和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DASH评分,内固定术组为7.9±6.1,外固定支架术组为14.1±5.4。内固定术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外固定支架术组再手术1例,第二掌骨骨折1例,术后钉道感染2例。结论相比较来说,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120例,开放复位掌侧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60例,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60例。对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术后次日和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改变、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2组病人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改变、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无感染、固定物松动、肌腱刺激、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开放复位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在减少复位丢失方面、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掌侧与背侧两种入路方式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掌侧组(28例)和背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手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挠骨高度和术后3个月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组患者术后3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挠骨高度及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相当,均比较理想,对腕关节的功能影响差异不大,但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22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病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定期随访,测量术后不同时间腕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肌力并予以功能评分,检查术后的X线以及CT了解骨折复位情况、内固定位置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22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优8例,良12例,可2例,差0例。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行掌侧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4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为疗效优良组(n=34)与疗效欠佳组(n=7),对年龄、骨折AO分型、骨质疏松、医源性软组织损伤、康复锻炼时间等可能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93%;疗效优良组与疗效欠佳组在年龄、AO分型、是否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是否存在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龄、AO分型、是否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年龄、AO分型、是否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可影响手术预后,要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7.
背景:纵观目前治疗粉碎及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各种方法,金属材料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的优点日益突出。 目的:观察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的效果。 方法:纳入AO分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51例,根据其意愿及经济状况非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7例应用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对照组24例应用普通掌侧接骨板。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C臂透视次数,术中接骨板安装次数,正中神经炎发生、术后腱鞘炎发生、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6个方面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X射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和同期普通掌侧接骨板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Mcbride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提示使用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操作更加便捷,安全可靠,完全解剖复位,固定坚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桡骨远端"分水岭"以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采取Mayo评分、DASH评分对患侧腕关节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1个月。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1.2周。末次随访Mayo评分86~95分,平均92.8分,其中优14例,良5例;DASH腕关节功能评分6~12分,平均9.7分。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能有效复位并支撑关节面,便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腕桡侧入路掌侧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和腕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PRWE评分以及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下降,PRWE评分上升,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确切,有助于缩短骨折延迟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48例和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夹板组)5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10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参照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钢板组优良率为93.75%,夹板组组优良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较小夹板外固定法更佳,可提供坚强内固定,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功能,在合理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解剖钢板作为传统的内固定方法仍有诸多不足,近年来锁定钢板内固定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Pilon 骨折治疗中,如何在有效重建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同时尽量减少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所重视。 目的:对比观察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对Pilon骨折患者的修复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Ru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内固定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和内固定后骨折复位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恢复时间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延迟愈合与不愈合例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内固定后恢复优者26例,对照组22例,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内固定后恢复的放射学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相对于解剖钢板,锁定加压钢板置入修复Pilon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患者内固定后恢复时间,减少内固定后不愈合与延迟愈合的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修复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3月对62例股骨远端骨折分别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作内固定治疗,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根据Merchan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20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83.87%。结论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效果满意。早期进行综合功能锻炼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强  顾勇  陈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30):4813-4817
背景:手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目前普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但存在着一些不足。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带线锚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33例患者的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锚钉组(n=7)和钢板组(n=26),分别行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统计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块再移位距离及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评分,并记录2组内固定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锚钉组手术时间(73.1±10.5)min短于钢板组(98.2±11.9)min,切口长度(7.3±1.1)cm小于钢板组(14.9±1.7)cm,术中失血量(45.0±7.1)m L小于钢板组(141.0±25.9)m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锚钉组术后骨折块再移位距离(3.0±1.8)mm大于钢板组(1.1±2.3)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之间Constant-Murl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2016年9月,采用自行研究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23例,按Neer分型,均为二部分骨折,手术方法均采用肩峰前外侧切口,长度约4 cm左右,显露及复位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后行钢板固定,合并肩袖损伤的一期修复,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3例手术患者均获得3~6个月的随访,平均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0周,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1例出现骨折再移位,按照Neer~([1])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全组优良率86%。结论应用新型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及内固定可靠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re clinically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t present. These two methods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通过内固定物置入达到有效的固定,这样不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创伤小。 目的: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 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5例,观察锁定钢板治疗后的愈合以及内固定后肩关节评分。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 结果与结论:①7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个月。②治疗后X射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以及肱骨头坏死的病例,其中1例出现感染经治疗痊愈,72 例无肩痛,3例偶有肩痛。③Neer评分优57例,良11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7%。与其它内固定物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强度大,疗效满意,已成为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背景:成人肱骨裸间骨折内固定及置入途径选择对置入成功及内固定后功能有明显影响。 目的:比较Y形钢板和双钢板经不同置入途径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的差异。 方法:纳入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39例,采用Y形钢板和双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4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44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46例,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27例,经肱三头肌劈开入路22例。随访3个月~2年,根据Aitken和Rorabeck 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各组患者内固定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与结论:双钢板在尺骨鹰嘴截骨组、肱三头肌两侧组和肱三头肌劈开组中优良率优于Y形钢板(P < 0.05),而在肱三头肌舌状瓣组中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前3种入路的双钢板固定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均比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双钢板固定优良率高(P < 0.05)。提示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固定治疗优于Y形钢板固定,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可获得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它们的内固定效果均优于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  相似文献   

18.
背景: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的特点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适当稳定的内固定,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在长骨干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胫骨下段闭合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5-68岁。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和随机排列表分两组治疗,微创组(n=32)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传统组(n=36)采用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及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微创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负重行走时间早于传统组(P < 0.05),术中出血少于传统组(P < 0.05)。随访10-21个月,微创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传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及力学原则,具有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等优势,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