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基因联合顺铂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可行性。 方法 常规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采用皮下注射法建立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siRNA组、siRNA联合顺铂组,每组6只,分组给药。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瘤体积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RRM2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对照组、siRNA组、顺铂组和siRNA联合顺铂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358.28±46.40)、(261.38±52.49)、(261.65±31.97)、(189.37±41.67)mm3,单药作用后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iRNA-RRM2=22.399,PsiRNA-RRM2<0.001;F顺铂=22.254,P顺铂<0.001);两药间无交互作用(F=0.474,P=0.499)。对照组、siRNA组、顺铂组和siRNA联合顺铂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36.39%、41.10%、64.33%。siRNA-RRM2与顺铂单药各自均能降低RRM2 mRNA表达水平(FsiRNA-RRM2=9.37,PsiRNA-RRM2=0.006;F顺铂=11.90,P顺铂=0.003)和蛋白表达水平(FsiRNA-RRM2=8.71,PsiRNA-RRM2=0.008;F顺铂=13.01,P顺铂=0.002);两药间无交互作用(FRRM2 mRNA=3.93,PRRM2 mRNA=0.061;FRRM2蛋白=1.72,PRRM2蛋白=0.204)。 结论 单用siRNA或联用顺铂均可有效抑制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瘤体的生长,可能与其沉默RRM2基因表达有关,特异性沉默RRM2或可成为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在顺铂致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终浓度为10 μmol/L的顺铂处理SGC-7901细胞12 h后,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细胞中TLR4和NFκB的表达情况。设计合成无义序列和TLR4 siRNA序列,分别转染至SGC-7901细胞,即无义序列转染组(Scramb-Anti-TLR4 group)和TLR4 siRNA序列转染组(Anti-TLR4 group)。顺铂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LR4、NFκB、Bax、Bcl-2、Activecaspase-3和GAPDH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 顺铂处理后TLR4(t=14.070,P<0.001)和NFκB(t=17.660,P<0.001)的表达显著增加。与Scramb-Anti-TLR4组相比较,Anti-TLR4组在顺铂处理后TLR4(t=16.810,P<0.001)和NFκB(t=15.040,P<0.001)表达显著下降;Bax(t=17.870,P<0.001)和Activecaspase-3(t=8.881,P<0.001)表达显著升高,Bcl-2(t=17.300,P<0.001)表达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t=4.122,P<0.001)和坏死率(t=9.367,P<0.001)显著升高。结论 顺铂可以激活胃癌SGC-7901细胞的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可以增强顺铂的致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iR-21-5p对2型糖尿病肾病(T2DN)小鼠肾组织中组织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表达以及对肾脏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堆积的影响。 方法 选取10只雄性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另选30只SPF级雄性db/db T2DN小鼠随机分成模型(T2DN)组、miR-21-5p激动剂(miR-21-5p agomir)组和miR-21-5p拮抗剂(miR-21-5p antagomir)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miR-21-5p agomir、miR-21-5p antagomir尾静脉注射,每3 d注射1次,共7次。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miR-21-5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24 h尿蛋白(Upro/24 h)、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病理变化;PAS染色观察小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堆积情况;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肾组织TIMP3、Col IV及FN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1-5p和TIMP3的靶向关系。 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T2DN组小鼠Upro/24 h、Scr和BUN水平均升高(tUpro/24 h=84.67,P<0.001;tScr=16.81,P<0.001;tBUN=19.26,P<0.001),miR-21-5p agomir组小鼠Upro/24 h、Scr和BUN水平均升高(tUpro/24 h=100.44,P<0.001;tScr=36.76,P<0.001;tBUN=52.42,P<0.001),肾脏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相对面积增加(t=9.10,P<0.001;t=14.16,P<0.001),TIMP3蛋白异常低表达(t=8.51,P=0.001;t=12.66,P<0.001),纤维化蛋白Col IV(t=10.04,P<0.001;t=23.54,P<0.001)和FN(t=11.49,P<0.001;t=22.34,P<0.001)异常高表达;与T2DN组比较,miR-21-5p antagomir组小鼠Upro/24 h、Scr和BUN水平均降低(tUpro/24 h=20.31,P<0.001;tScr=7.90,P<0.001;tBUN=8.91,P<0.001),肾脏肾小球系膜增生和基底膜增厚缓解,系膜基质相对面积降低(t=7.96,P=0.001),TIMP3蛋白升高(t=11.71,P<0.001),纤维化蛋白Col IV和FN降低(tCol IV=6.58,P=0.003;tFN=6.27,P=0.003);miR-21-5p agomir组小鼠与miR-21-5p antagomir组小鼠生化指标和肾脏肾小球的病症相反;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miR-21-5p能靶向调控TIMP3基因的表达。 结论 miR-21-5p通过靶向调控TIMP3抑制T2DN小鼠肾脏系膜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堆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iR-25-3p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KLE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40例,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5-3p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转染技术将miR-25-3p模拟物转染至子宫内膜腺癌细胞KLE中,转染后分为过表达组和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转染后两组KLE细胞中miR-25-3p的表达水平;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Transwell试验、基质胶试验及流式细胞Annexin v-PI 双染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 结果 miR-25-3p在40例子宫内膜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0.91、0.17±0.51,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8,P=0.003);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增殖指数分别为(59.41±0.78)%、(40.69±0.78)%,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期两组间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G0G1 期t=12.504, P<0.001; S 期t=6.902, P=0.020; G2M期t=4.203, P=0.014;PI期t=12.475,P<0.001);迁移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迁移细胞个数分别为(28.54±1.73)个、(19.21±1.62)个,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04, P=0.001);侵袭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的侵袭细胞个数分别为(36.66±1.53)个、(17.66±1.53)个,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34, P<0.001);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5±0.58)%、(4.81±0.31)%, 过表达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3, P=0.006)。 结论 miR-25-3p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过表达miR-25-3p可能促进子宫内膜腺癌细胞KLE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乌苯美司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以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CCK-8实验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PN、AKT、p-AKT、LC3B、p62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1)乌苯美司能够抑制A2780细胞的增殖(F浓度=812.56,P<0.001;F时间=8.58,P=0.010;F交互=4.00,P=0.027)、迁移(t=56.9,P<0.001)和侵袭(t=11.8,P<0.001)、导致G2/M期细胞比例增高(t=7.9,P=0.016),G1期细胞比例减少(t=14.8,P=0.005),发生G2/M细胞周期阻滞。(2)乌苯美司能够诱导A2780细胞凋亡(P=0.002),且联合应用AKT抑制剂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P=0.007)。(3)乌苯美司可以导致APN表达降低,p-AKT、LC3-B和p62表达增加。 结论 乌苯美司可能是卵巢癌的一种治疗方法或者辅助治疗方法,与AKT抑制剂联用能够增强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氟西汀联合顺铂是否具有抗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CCK8实验检测H460细胞株的细胞活力,并筛选合适的氟西汀和顺铂作用浓度;通过Transwell实验评估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自噬;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siRNA实验沉默p21表达,验证p21通路对氟西汀联合顺铂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 氟西汀和顺铂影响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两药联合可以产生更明显的抑制作用。相较于顺铂组,联合组中G0/G1期细胞比例(32.96%±4.78% vs. 24.51%±3.61%,P=0.042)及自噬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21及LC3蛋白在联合组中增加更为明显。挽救实验发现,敲低p21减弱了氟西汀联合顺铂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26.00±6.16 vs. 60.33±7.59,P=0.004),同时降低了联合组中G0/G1期的百分比(52.46%±2.53% vs. 44.34%±3.32%,P=0.043),p21还通过影响p62蛋白进而影响自噬。结论 氟西汀可能通过p21依赖的信号传导通路增加顺铂对肺癌细胞的敏感性,为氟西汀作为临床辅助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肥胖症患者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米色化的影响,为治疗肥胖症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 选取择期手术的24例肥胖症患者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分离脂肪组织基质细胞并进行成脂诱导分化,在诱导分化后期加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干预,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Rosi-1组(加入1 μmol/L罗格列酮)和Rosi-2组(加入2 μmol/L罗格列酮)。通过实时定量PCR法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脂肪细胞中解偶联蛋白(UCP1)及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产热基因的表达。通过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甘油释放浓度来评估干预对脂肪细胞脂解功能的影响。 结果 加入罗格列酮干预后,Rosi-1组和Rosi-2组成熟脂肪细胞表现多脂滴外形,UCP1蛋白(t=23.12,P<0.01;t=7.35, P<0.01)和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产热基因UCP1(t=2.63, P=0.03;t=9.86, P<0.01)、PPARγ(t=2.8, P=0.02;t=11.06, P<0.01)和PR16结构(PRDM16)基因(t=2.65, P=0.02;t=12.85, P<0.01)表达水平在Rosi-1组和Rosi-2组中均较对照组上调,且Rosi-1组(t=2.76, P=0.02)和Rosi-2组(t=5.83, P<0.01)的脂解能力较对照组增强。 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提高肥胖症患者白色脂肪组织的米色脂肪细胞的分化,从而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选择性作用于脂肪组织的PPARγ激动剂的研发可以为肥胖症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此类患者的围术期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就诊的IE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术前情况及AKIN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随访对比两组预后情况。结果:AKI组21例和非AKI组79例,总体平均年龄(43.7±15.7)岁,男女比例3 :1,IE患者中AKI的发生率为21%。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患者皮疹及下肢水肿的比例更高(P=0.017和P=0.001),尿潜血及尿蛋白阳性率更高(P<0.001),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P<0.001),临床心功能更差(P=0.033)。两组病原菌检出率及病原菌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9例患者拒绝手术外,其余91例患者均接受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包括AKI组19例和非AKI组72例。AKI组患者围术期红细胞用量更多(P=0.010),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室停留时间更长(P=0.028和P=0.003)。以两组患者术前末次肌酐为基准,AKI组新发术后肾功能不全比例更高(P=0.004)。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随访期间两组生存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581)。结论:与非AKI组相比,合并AKI的IE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但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及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符合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诊断的患者101例,按是否存在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统计学分析识别CMBs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结果 与CSVD中非CMBs组患者比较,CMBs组患者中高血压所占比例较高(χ2=9.879, P=0.00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2.294, P=0.024)、同型半胱氨酸(Hcy)(t=2.193, P=0.031)、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t=2.160, P=0.034)、脂蛋白a(Lpa)(t=4.247, P<0.001)水平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3.342, P=0.001)水平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P=0.002, OR=6.706, 95%CI:2.011~22.362)、hs-CRP(P=0.049, OR=1.279,95%CI:1.001~1.635)、Lpa(P=0.001,OR=1.006,95%CI:1.003~1.009)和LDL-c(P=0.039, OR=0.472,95%CI:0.232~0.963)与CMBs独立相关。 结论 高血压、hs-CRP、Lpa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是CMB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枸杞籽油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TM4)衰老模型的抗炎作用及机制。 方法 以不同浓度(50、100、150、200 mmol/L)的D-半乳糖(D-Gal)以不同时间(24、36、48 h)体外作用TM4细胞,通过CCK-8法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筛选最佳时间浓度的D-Gal建立TM4衰老模型,Western blotting 检测衰老因子P16INK4A、P21Waf1/Cip1、γH2A.X以及半乳糖苷酶蛋白的表达。以不同浓度(1%、3%、5%、10%)枸杞籽油含药血清提前干预TM4细胞衰老模型,并用CCK-8筛选枸杞籽油含药血清最佳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以及p-P65/P65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免疫荧光(IF)定位NF-κB表达。 结果 D-Gal建立TM4衰老模型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比较,200 mmol/L浓度的D-Gal干预48 h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14.890±0.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20,P=0.004;t=17.230,P<0.001),同时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比较,细胞蓝染阳性率上升(t=5.243,P<0.001)。P16INK4A(t=2.364, P=0.033)、P21Waf1/Cip1(t=2.908, P=0.011)、γH2A.X(t=2.511, P=0.025)蛋白表达以及半乳糖苷酶(t=2.299, P=0.037)表达在衰老模型组升高。枸杞籽油抗TM4衰老的结果显示,3%浓度的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衰老TM4细胞后活性上升(t=5.399, P<0.001)。与正常细胞比较,TM4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16INK4A(t=7.211, P<0.001)、P21Waf1/Cip1(t=8.248, P<0.001)、γH2A.X(t=4.145, P<0.001)以及半乳糖苷酶(t=7.288, P<0.001)表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3%浓度的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后炎症因子TNF-α(t=4.992, P<0.001)、IL-1β(t=2.921, P=0.011)、IL-6(t=4.985, P<0.001)的表达下调,HO-1 (t=6.047, P<0.001)与IL-10(t=2.315, P=0.036)表达上调;衰老TM4细胞p-P65/P65相对表达量在3%浓度的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后下调(t=24.630, P<0.001)。 结论 3%枸杞籽油含药血清干预,对衰老TM4细胞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核因子κB进而抑制下游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表达,并启动抑炎因子HO-1、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进行病理分型,对诱导治疗阶段接受GC冲击和未冲击治疗患者的肾脏总体缓解率、感染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49例(60.5%)在诱导缓解期同时联合GC冲击治疗,32例(39.5%)未联合GC冲击治疗。冲击组患者基线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0)明显低于未冲击组患者(t=3.003,P=0.015),24 h尿蛋白(24 hUP)(t=-2.394,P=0.002)、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t=0.049,P=0.013)明显高于未冲击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环磷酰胺(CTX)累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6,P=0.245)。冲击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肾总体缓解率明显低于未冲击组(48.7%比 79.3%;χ 2=6.591,P=0.0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24 hUP(t=6.222,P=0.017)、eGFR0(t=3.727,P=0.046)及病理分型(χ 2=7.654,P=0.045)与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显著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月体型是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新月体型相较硬化型OR=20.63,95%CI:2.217~191.973,P=0.008),GC冲击治疗与肾总体缓解率无关(OR=0.271,95%CI:0.062~1.179,P=0.082)。6个月内共有37位患者新发感染,冲击组的感染率(55.1%,27/49)明显高于未冲击组(31.3%,10/32)(P=0.042)。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0(t=1.912,P=0.049)、基线BVAS(t=-3.360,P=0.001)、是否GC冲击治疗(χ 2=6.249,P=0.014)与6个月内新发感染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基线BVAS是6个月内感染事件的唯一影响因素,BVAS每增加1分,感染风险为1.089倍(OR=1.089,95%CI:1.006~1.179,P=0.034)。 结论 新月体较硬化型是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取更积极的治疗可能更有获益。基线BVAS评分是近期新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对缺氧复氧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氧化应激、炎症、凋亡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将ACE2慢病毒转染HK-2细胞,按照实验需要分为常氧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模型组(H/R组)、缺氧复氧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组(H/R-NC组)和缺氧复氧转染ACE2慢病毒组(H/R-ACE2组)。细胞经H/R处理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RT-PCR及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关联X蛋白(Bax)、Nrf2、HO-1的蛋白水平。采用Nrf2抑制剂ML385以及HO-1抑制剂SnPPIX抑制Nrf2/HO-1通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Bcl-2、Bax、Nrf2、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比色法检测SOD和MDA表达变化。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R组细胞活力降低(t=7.58,P<0.001),MDA含量和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蛋白水平均增加(tMDA=11.08,PMDA<0.001;tPCR-IL-6=5.82,PPCR-IL6<0.001;tPCR-TNF-α=7.69,PPCR-TNF-α<0.001;tPCR-IL-1β=4.80,PPCR-IL-1β=0.001;tELISA-IL-6=34.11,PELISA-IL-6<0.001;tELISA-TNF-α=14.12,PELISA-TNF-α<0.001;tELISA-IL-1β=9.63,PELISA-IL-1β<0.001;tCaspase-3=2.73,PCaspase-3=0.026;tBax=27.75,PBax<0.001),SOD活性、Bcl-2和ACE2蛋白水平下降(tSOD=7.74,PSOD<0.001;tBcl-2=75.49,PBcl-2<0.001;tACE2=11.41,PACE2<0.001)。与H/R组相比,H/R-ACE2组细胞活力增加(t=3.61,P=0.002),MDA含量和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蛋白水平均下降(tMDA=6.15,PMDA<0.001;tPCR-IL-6=3.34,PPCR-IL-6=0.006;tPCR-TNF-α=3.65,PPCR-TNF-α=0.007;tPCR-IL-1β=4.06,PPCR-IL-1β=0.004;tELISA-IL-6=14.62,PELISA-IL-6<0.001;tELISA-TNF-α=10.42,PELISA-TNF-α<0.001;tELISA-IL-1β=8.65,PELISA-IL-1β<0.001;tCaspase-3=3.74,PCaspase-3=0.006;tBax=30.52,PBax<0.001),SOD活性、Bcl-2和ACE2蛋白水平增加(tSOD=3.58,PSOD=0.007;tBcl-2=63.86,PBcl-2<0.001;tACE2=58.72,PACE2<0.001),Nrf2/HO-1信号通路被激活蛋白水平增加(tNrf2=44.55,PNrf2<0.001;tHO-1=14.19,PHO-1<0.001)。然而ML385和SnPPIX处理会抑制ACE2基因过表达在H/R中HK-2细胞的保护作用(FBax=11.02,PBax=0.003;FBcl-2=21.48,PBcl-2<0.001;FCaspase-3=20.80,PCaspase-3<0.001;FSOD=133.49,PSOD<0.001;FMDA=14.06,PMDA=0.001)。 结论 ACE2在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具有抑制氧化应激、调节炎症、改善凋亡的作用,Nrf2/HO-1信号通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索Oncomine和Expression Atlas数据库,获得LAMTOR3相关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LAMTOR3在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MTOR3在膀胱癌细胞、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验证其表达和临床相关性。 结果 Expression Atlas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LAMTOR3在20株膀胱癌细胞中的基础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在Hs 172.T、HT-1376、RT4、JMSU-1和T24细胞株中呈较高表达。Oncomine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LAMTOR3在浸润性(t=2.857,P=0.005)及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t=3.105,P=0.003)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病理分级越高的膀胱癌组织中表达越高(P<0.05)。实验验证结果显示,LAMTOR3 mRNA在膀胱癌细胞株UMUC3(t=10.84,P=0.0084)、J82(t=21.75,P=0.0021)、5637(t=45.88,P=0.0005)和T24(t=87.58,P=0.000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膀胱永生化细胞SV-HUC-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LAMTOR3蛋白水平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LAMTOR3蛋白在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浸润性癌组织中较非浸润性癌组织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分期(χ 2=9.189,P=0.002)、病理分级(χ 2=4.746,P=0.029)和淋巴结转移(χ 2=6.210,P=0.013)密切相关,但与性别(χ 2=0.965,P=0.326)、年龄(χ 2=2.126,P=0.145)、远处转移(χ 2=1.261,P=0.261)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LAMTOR3在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发现肾病综合征继发AKI并及早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185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n=51)和非AKI组(n=134)。比较AKI组和非AKI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1例原发肾病综合征并发AKI的患者中,发生AKI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肾小球轻微病变(29.4%)、IgA肾病(25.5%)、膜性肾病(17.6%),且肾脏病理中AKI组出现肾小管蛋白管型、上皮细胞空泡变显著高于非AKI组(P=0.004,P=0.030)。与女性相比,男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AKI(P=0.000)。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更低(P=0.015),随机尿蛋白、入院时血肌酐、尿酸、尿素氮、三酰甘油水平更高(P=0.030,P=0.000,P=0.000,P=0.000,P=0.006),且更易伴随多浆膜腔积液、少尿、高血压及感染(P=0.000,P=0.002,P=0.035,P=0.00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白蛋白(<25 g/L)、血肌酐(>96 μmol/L)、尿素氮(≥6.8 mmol/L)、尿酸(≥400 μmol/L)、糖尿病、感染、肾小管蛋白管型是影响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并发AKI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入院时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糖尿病、感染、肾小管蛋白管型为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能及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术后镇痛记录系统,回顾性分析手术日期在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术后镇痛记录,对比使用盐酸羟考酮组、舒芬太尼组和吗啡组患者术后24、36、48 h镇痛药累计用量、静息状态及下床活动时的疼痛评分、相应曲线下面积(AUC)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6 h,羟考酮组患者的活动时疼痛评分为(2.2±2.4)分,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的(3.4±2.1)分(t=0.305,P=0.0126)和吗啡组的(3.4±1.7)分(t=0.104,P=0.0277)。静息状态下,羟考酮组和吗啡组的AUC分别为29.00和27.00,低于舒芬太尼组的40.01;下床活动时,羟考酮组的AUC为63.17,低于吗啡组的80.93和舒芬太尼的82.00。术后24、36、48 h,舒芬太尼组患者等效吗啡累计量分别为(37.2±16.1)、(46.1±24.3)、(64.4±33.4)mg,明显高于羟考酮组的(20.4±14.8)(t=3.571,P=0.001)、(24.2±16.1)(t=4.630,P<0.0001)、(34.4±25.1)mg(t=6.409,P<0.0001)和吗啡组的(16.6±11.7)(t=4.233,P<0.0001)、(20.50±14.1)(t=5.250,P<0.0001)、(28.8±19.0)mg(t=7.354,P<0.0001);羟考酮组和吗啡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羟考酮组出现恶心(χ 2=11.360,P=0.003)及提前终止镇痛患者的比例(χ 2=7.914,P=0.019)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可用于术后PCIA,缓解多种手术的术后疼痛,其镇痛效能优于吗啡及舒芬太尼,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中心健康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5年1 月至2017年12月在5个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并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的6070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及甲状腺超声检查,所有筛查人员均经过认证培训,其中课题组超声医生均参加了大型流调课题前的甲状腺结节超声风险评估培训,并考核通过。结果 6070名体检者中,5773人(95.1%)来自华北地区,其中2833人共有4274个结节;297人(4.9%)来自华中地区,其中158人共有183个结节;两地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χ 2=1.923,P=0.092)。2991例(49.3%,2991/4557)有结节的患者中,1479例(49.4%)为单发结节,1512例(50.6%)为多发结节;398例(13.3%)结节>1 cm,2593例(86.7%)结节≤1 cm。结节组女性比例(χ 2=156.36,P=0.000)、年龄(t=-18.768,P=0.000)和空腹血糖(FBG)水平(t=-3.808,P=0.000)均明显高于无结节组。在所有检出的4457个结节中,良性、极低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4.5%、6.6%、85.0%、0.1%和3.7%。其中,中等风险及以下结节共有4291个,高风险结节共有166个。与中等风险及以下结节患者相比,高风险结节患者低BMI比例明显较高(χ 2=25.161,P=0.000),FBG水平明显较低(t=3.357,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BMI(OR=2.900,95%CI:1.461~5.783,P=0.002)和高FBG水平(OR=0.803,95%CI:0.675~0.955,P=0.013)是结节为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体质量人群中高风险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人群和超重及肥胖人群(χ 2=25.16,P=0.000)。在≥55岁人群中,低体重人群中高风险结节的比例明显升高(χ 2=44.868,P=0.000)。 结论 低体质量和年龄≥55岁与罹患高风险甲状腺结节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可视喉镜下观察经不同鼻孔入路对鼻插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的颌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左鼻孔入路)和B组(右鼻孔入路),每组60例。麻醉快速诱导后,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完成经鼻插管,记录并比较两组导管一次通过鼻腔率、导管通过鼻腔时间、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总时间、插管成功率和鼻腔出血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在导管入鼻一次成功率(84.7%比81.7%;χ 2 =0.202,P=0.653)、导管通过鼻腔时间[(7.3±4.6)s比(7.5±4.1)s;t=-0.223,P=0.824]、声门暴露时间[(6.6±1.4)s比(6.7±1.4)s;t=-0.348,P=0.728] 和插管总时间[(35.1±9.2)s比(34.0±7.8)s;t=0.663,P=0.509]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置管一次成功率均为100%。A组有16例(27.1%)发生插管相关鼻出血,B组有17例(28.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 2 =0.022,P=0.882)。结论 经不同鼻孔入路对鼻插管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患者(双癌组)29例和子宫体恶性肿瘤患者(单癌组)31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双癌组合并糖尿病(χ2=8.02,P=0.007)、肿瘤家族史(χ2=31.76,P<0.001)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χ2=31.76,P<0.001)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癌组,双癌组Ⅱ型子宫体恶性肿瘤(χ2=5.52,P=0.030)及低分化癌(χ2=8.39,P=0.020)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单癌组。单癌组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优于双癌组(Log-rank=6.75,P=0.011)。分层分析显示,在双癌组中,首发子宫体癌的双癌患者Ⅱ型子宫内膜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首发乳腺癌组(58.33%vs 11.76%,χ2=6.882,P=0.014)。首发子宫体癌与首发乳腺癌的两癌发病间隔时间显著不同,前者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t=2.23,P=0.028)。两组双原发癌间隔时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P=0.010)。结论 合并乳腺癌的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乳腺癌后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