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1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5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骨桥蛋白水平。脑出血组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进行脑出血评分,根据CT计算脑出血体积,于发病3个月后行mRS评分。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7.69±5.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58±3.12)ng/ml](P=0.008)。脑出血组中预后良好亚组(mRS评分4分)36例(59.02%),预后不良亚组(mRS评分≥4分)25例(40.98%)。预后不良亚组WBC、脑出血体积、脑出血破入脑室比例、脑出血评分及血清骨桥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的截断点为7.57 ng/ml时,曲线下面积为0.634,灵敏度为0.720,特异度为0.6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7.57 ng/ml(OR=4.045,95%CI:1.143~14.320,P=0.030)、脑出血破入脑室(OR=5.236,95%CI:1.009~27.172,P=0.049)是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升高,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价脑出血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病人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水平变化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aSAH病人130例(aSAH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sLOX-1、netrin-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出院6个月后,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aSAH组血清sLOX-1水平[(1.762±0.6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040)ng/ml;P<0.05],而aSAH组血清netrin-1水平[(254.600±87.33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788.534±246.510)pg/ml;P<0.05]。出院后6个月,预后良好78例,预后不良52例。预后良好组血清sLOX-1水平[(1.301±0.560)ng/ml]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2.236±1.121)ng/ml;P<0.05],而预后良好组血清netrin-1水平[(318.924±120.660)pg/ml]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152.358±61.725)pg/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ung-Hess分级Ⅲ~Ⅳ级、术前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术前WFNS分级Ⅳ~Ⅴ级、血清sLOX-1增高和血清netrin-1降低是aSAH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LOX-1、netrin-1联合检测预测aSAH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95%置信区间为0.778~0.923;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2和0.814。结论 血清sLOX-1、netrin-1是aSAH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aSAH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miR-340-5p、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DCD4)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手术切除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217例,选择同期病理科尸检获取的正常脑组织标本50例作为对照。PCR检测脑组织miR-340-5p、PDCD4 mRNA水平。发病90 d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5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217例中,预后良好148例,预后不良69例。血肿周围脑组织miR-340-5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DCD4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肿周围脑组织miR-340-5p水平与PDCD4 mRN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83,P<0.05)。预后不良组血肿周围脑组织miR-340-5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而PDCD4 mRNA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周围脑组织miR-340-5p水平降低、PDCD4 mRNA水平增高是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肿周围脑组织miR-340-5p水平预测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0.665,曲线下面积为0.808(95%置信区间0.733~0.88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97%、71.05%;PDCD4 mRNA的最佳截断值为1.425,曲线下面积为0.834(95%置信区间0.775~0.89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08%、68.3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miR-340-5p表达减少,可能通过负向调控PDCD4参与脑损伤病理过程。血肿周围脑组织miR-340-5p、PDCD4 mRNA表达水平对发病90 d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9年1月收治的35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后90d,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患者预后,其中Ⅰ级17例,Ⅱ级46例,Ⅲ级133例,Ⅳ级76例,Ⅴ级15例;死亡69例,死亡率19.4%。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是改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收缩压(SBP)与预后、血肿扩张及心肾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静脉注射盐酸乌拉地尔进行降血压治疗,采用无创24 h动态心电监护仪监测SBP,根据平均每小时SBP值为分5组(<125、125~135、135~145、145~155、≥155 mmHg),根据平均每小时最低SBP分为5组(<120、120~130、130~140、140~150、≥150 mmHg);采用CT评估血肿扩张;心肾不良事件为治疗后7 d内发生心脏和肾脏并发症;采用电话随访方式收集出院90 d生存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SBP与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 平均每小时SBP>155 mmHg与发病90 d内死亡(OR=1.38;95% CI 1.07~3.04)和血肿扩张(OR=1.13;95% 1.02~1.28)风险呈正相关。平均每小时最低SBP≥150 mmHg病人发病90 d内死亡风险升高(P<0.05);平均每小时最低SBP≥140 mmHg时血肿扩张风险较高(P<0.05)。平均每小时最低SBP降低幅度越大,血肿扩张风险、发病90 d内死亡风险越低(P<0.05),但心肾严重不良事件呈明显增高(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发病24 h平均每小时最低SBP降低幅度越大,血肿扩张和发病90 d内死亡风险越低,但心肾不良事件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预后的关系,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1~14 d血清GFA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发病1~14 d血清GFAP水平与出血量正相关(r1=0.375, P<0.05; r3=0.425,P<0.05; r7=0.614, P<0.01;r14=0.532, P<0.01);也与NDS评分正相关(r1=0.476,P<0.05;r7=0.637,P<0.01);与出血部位不相关;发病后血清GFAP>20 ng/ml的患者预后不佳.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出血量、病情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5例,根据出血量分成3组:小出血量组(出血量〈30ml,25例),中等量出血组(出血量为30-50ml,25例),大量出血组(出血量〉50ml,25例)。选择同期正常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RP、IL-6的水平。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RP水平[(8.35±0.92)mg/L]及IL-6水平[(23.26±2.0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17±0.54)mg/L、(4.26±0.69)pg/ml;P〈0.05];随着脑出血量增多,CRP和IL-6血清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出血后30d根据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血清CRP和IL-6水平越低患者良好越好(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RP及IL-6的水平明显升高,且它们血清浓度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这提示血清CRP及IL-6的水平对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100B、NSE水平。于脑出血后3个月采用m 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患者各时间点间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显示,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间各时间点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组轻度、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第1 d、第7 d血清S100B(F=350.425,F=109.170;均P<0.05)及NSE水平(F=103.296,F=63.300;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7,P=0.791;F=1.470,P=0.2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分析显示,脑出血轻度亚组与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 d血清S100B及NES水平与颅内血肿量呈正相关(r=0.818,r=0.619;均P<0.01)。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预后良好亚组第1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显著降低(P=0.041,P=0.018),两组间第7 d及第90 d血清S100B(P=0.101,P=0.468)及NSE(P=0.077,P=0.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入脑室亚组患者第1 d及第7 d血清S100B、NSE水平显著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组(均P<0.05),两组第90 d血清S100B、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S100B、NSE水平可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颅内血肿量,对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评估、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评估价值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98例aSAH的临床资料。入院后14 d内每天应用血清白蛋白钴结合(ACB)试剂盒检测血清IMA水平,ACB值越低表示IMA水平越高;同时,使用经颅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评估脑血管痉挛(CVS),其中120~140 cm/s为轻度,141~200 cm/s为中度,>200 cm/s为重度。结果 发病14 d内,Vm先增高(P<0.05),后降低(P<0.05),7~10 d达峰值;ACB值先降低(P<0.05),后增高(P<0.05),7~10 d最低。随改良Fisher分级增高,CVS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ACB值明显降低(P<0.05)。发病6个月,预后不良(GOS评分1~3分)69例,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129例;预后不良组ACB值[(42.76±5.63)U/ml]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61.18±5.91)U/ml;P<0.01]。结论 血清IMA水平能反映aSAH后脑缺血情况,与CV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CVS的评估有重要价值;并且血清IMA可辅助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血清NADPH氧化酶4(NOX4)表达水平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及功能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前来就诊的58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测量脑出血量及发病后5 d的脑水肿量。选取同期的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脑出血组患者发病后1~6 h、3、5、7 d的血清NOX4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GO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估患者脑出血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将脑出血患者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脑出血患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血清NOX4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脑出血组在发病后1~6 h、3、5、7 d的血清NOX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NOX4表达水平、入院GCS评分、出血量、脑水肿量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NOX4表达水平高、入院GCS评分低、脑出血量大、脑水肿量大是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NOX4可能是反映脑出血患者脑组织水肿程度、氧化应激和功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细胞因子值得在脑出血背景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颞叶皮质造瘘与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17例(观察组),经颞叶皮质造瘘入路手术14例(对照组)。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预后,其中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22.2±28.5)min]较对照组[(154.9±34.5)min]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92.9%±4.5%)较对照组(81.6%±5.9%)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1.8%,2/17)明显低于对照组(50.0%,7/14;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82.4%,14/17)明显高于对照组(42.9%,6/14;P<0.05)。结论 与经颞叶皮质造瘘手术相比,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病人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F-L)、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8月~2021年8月前瞻性收集重型TBI共1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入院血清NF-1和TIMP-2水平;伤后6个月,应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伤后6个月,预后良好72例,预后不良50例。预后不良组血清NF-L以及TIMP-2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入院血清NF-L水平(r=-0.585)、TIMP-2水平(r=-0.542)与入院GC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F-L、TIMP-2水平增高是重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F-L1≥54.60 pg/ml联合血清TIMP-2≥42.59 ng/ml预测重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 0.789~0.919),灵敏度为82.0%,特异度为70.8。结论重型TBI病人血清NF-...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及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4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72 h)和晚期手术(>72 h)。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术后6个月,110例(73.8%)预后良好;39例(26.2%)预后不良,其中死亡12例。本文149例中,早期手术96例,晚期手术53例。早期手术预后良好率(82.3%,79/96)明显高于晚期手术(55.4%,31/5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手术是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手术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10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Ang-1水平检测,同时采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5分者定义为病情轻度组,5~15分为病情中度组,≥16分为病情重度组。病例组90 d后随访行mRS评分,将mRS评分≤2分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2分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结果病例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均P0.01)。病情轻度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1.12±0.35)ng/ml]与病情中度组[(0.96±0.39)ng/ml]、病情重度组[(0.76±0.4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Ang-1水平呈负相关(r=-0.267,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较低,且血清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及其重建技术(DTT)在小量(血肿量<3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HBGH)病人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前瞻性收集小量HBGH共18例(观察组),发病3 d行DTI和DTT检查,另选取10例健康人DTI数据为对照,选取相对剩余皮质脊髓束(CST)条目数、相对各项异性分数(rFA)、CST分级三个评估参数。发病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功功能量表(FMA)评分评估HBGH病人运动功能预后,FMA评分≥96分为预后良好,<9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6例,预后不良12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对剩余CST条数和rFA明显降低(P<0.05),CST分级显著增高(P<0.0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相对剩余CST条数和rFA明显增高(P<0.05),CST分级显著降低(P<0.05)。发病3个月FMA评分与相对剩余CST条目数(r=0.809)、rFA(r=0.784)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CST分级(r=-0.785)呈明显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相对剩余CST条目数≤77.000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P<0.05),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1.7%;rFA≤0.630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840(P<0.05),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0.833;CST分级≥1.500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799(P<0.05),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1.7%;3个参数联合预测的AUC为0.917(P<0.05),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92.1%。结论 小量HBGH急性期DTI和DTT检查参数相对剩余CST条目数、rFA、CST分级可以预测病人运动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一种简单实施、有效的、标准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标准化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按统一标准实施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术中未使用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结果 术后24 h内复查头CT显示残余血肿量中位数为2.4(1.1~3.9)ml;血肿清除率中位数为94.0%(90.0%~98.0%)。无术后再出血。出院时GCS评分中位数为13(11~14)分。术后随访6~30个月(中位数15个月),mRS评分0~2分35例,3~4分10例,5~6分3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无需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出血型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MD)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2例出血型MMD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短期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院时,122例中,预后不良66例,预后良好5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GCS评分≤9分、脑积水、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线位移≥5 mm为出血性MMD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出血型MMD,入院时GCS评分、脑积水、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线移位等是短期预后不良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在重型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2例重型TBI的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采集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包括可溶性Fas、细胞色素C、caspase-3、caspase-9、Bcl-2。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52例中,预后不良33例,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组脑脊液可溶性Fas、细胞色素C、caspase-3、caspase-9、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可溶性Fas、caspase-9水平增高是重型TBI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脑脊液caspase-9为1.34 ng/ml时,判断重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1,特异性为0.85,敏感性为0.68。脑脊液可溶性Fas为158.5 ng/ml时,判断重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3,特异性为0.70,敏感性为0.79。结论 伤后早期脑脊液可溶性Fas、caspase-9水平增高提示重型TBI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WFNS分级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9年8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02例WFNS分级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随访至少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02例中,预后良好47例(46.1%),预后不良55例(53.9%);死亡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WFNS分级Ⅴ级、术前脑疝、载瘤动脉痉挛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WFNS分级Ⅳ~Ⅴ级颅内动脉瘤,预后影响因素很多,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