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及时识别重型或危重型患者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3日-3月21日收治的部分COVID-19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以及幼稚粒细胞绝对值(IG),参照诊断标准将COVID-19患者分为无症状感染组(n=32)、轻型组(n=19)、普通型组(n=28)、重型组(n=18)和危重型组(n=9)。非COVID-19发热组为同期发热并最终排除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阳性的COVID-19感染的患者48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9人。分析各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各组患者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6,P<0.01),危重组与非COVID-19发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患者NEUT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9.91,P<0.01),在NEUT参数比较中,危重组中的NEUT最高,且与各组的两两比较中,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寻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警信号。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四病区及一病区收治的6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标准分为普通型组(32例)和重型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糖尿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淀粉样蛋白A (SSA)、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与重型COVID-19的相关性,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LR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在COVID-19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糖尿病、NLR、SSA、CRP、ALB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糖尿病、NLR、SSA、CRP与重型COVID-19存在正性相关(P<0.05);ALB与重型COVID-19存在负性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为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4,95%CI:1.046~1.526,P=0.015);应用ROC曲线计算AUC为0.831(95%CI:0.730~0.932),相对应的NLR最佳界值为4.795,敏感度为0.839,特异性为0.750。结论 NLR可以作为重型COVID-19的预警信号,能为早期识别重型COVID-19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78例,分为轻症组48例和重症组30例。测定患者血常规、血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CRP、血沉(ESR)、PCT、D-二聚体及CD4+T淋巴细胞。以SpO2作为病情进展的评定指标,将WBC、NLR、CRP、ESR、PCT、D-二聚体、CD4+T淋巴细胞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冠肺炎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NLR、PCT、CRP、D-二聚体以及联合检测对新冠肺炎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组WBC、NLR、CRP、ESR、PCT、D-二聚体高于轻症组,CD4+T淋巴细胞、SpO2低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新冠肺炎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取最佳截断值时预测疾病进展的特异性为93.7%,敏感度为93.3%,约登指数为0.87;PCT的AUC为0.459,取最佳截断值时特异性为12.5%,敏感度为93.3%,约登指数为0.058;CRP的AUC为0.636,取最佳截断值时特异性为97.9%,敏感度为36.7%,约登指数为0.346;D-二聚体的AUC为0.683,取最佳截断值时特异性为59.2%,敏感度为60.0%,约登指数为0.392;联合检测的AUC为0.843,取最佳截断值时特异性为97.9%,敏感度为93.3%,约登指数为0.912,NLR对病情加重的预测价值优于PCT、CRP、D-二聚体,而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NLR明显升高,NLR对新冠肺炎病情加重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NLR、PCT、CRP和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75例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重型43例,危重型32例,男性41例 (54.67),女性34例(45.33%),年龄58.1±15.9岁,49.3%患者有基础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8.67%)和咳嗽(70.67%)等。与重型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在年龄>60岁患者比例、入院时WBC计数、hsCRP、PCT、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ALT、CRE、LDH、cTnI、NT-proBNP等均较重症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WBC计数升高、hs-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升高、NT-proBNP升高、cTnI升高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相关因素 (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8.165,95%CI 1.483,45.576,P=0.01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OR=7.516,95%CI 2.568,21.998,P=0.006)和NT-proBNP 升高(OR=6.194,95%CI 1.305,29.404,P=0.022)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年龄大于60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NT-proBNP升高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可能为危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月期间入住湖南省人民医院的COVID-19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10版)》的临床分型标准,将其分为重症组27例和非重症组24例,同时收集体检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来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KL-6预测COVID-19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新冠肺炎重症组患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患者;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新冠患者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KL-6水平也显著升高;在重症组患者中,WBC、NLR、KL-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WBC、NLR与KL-6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COVID-1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KL-6水平成正相关。诊断COVID-19重症患者血清KL-6截断值为362.65 U/mL,对应的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WBC/LYM)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严重程度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8日至2023年1月16日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366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中型组(226例)和重症组(140例),比较两组炎性标志物的差异,并筛选出对疾病进展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氧合指数、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中型患者相比,重症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WBC/LYM、IL-6、SF、PCT、CR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和SF升高是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IL-6诊断重症患者的AUC为0.844,截断值为32.235 pg/ml;SF诊断重症患者的AUC为0.691,截断值为344.650 ng/ml。结论 IL-6、PCT、SF、CRP和WBC/LYM对COVID-19患者重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的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及特点。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11日?2020年3月20日经四川省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确诊的90例重型/危重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检验结果、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等。  结果  90例COVID-19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53.90±16.92)岁。除经典的发热和/或呼吸系统症状外,53例患者还合并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包括乏力33例、肌痛21例、头晕12例、头痛8例、精神障碍3例、意识障碍1例、颈痛1例。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的患者从入院到确诊的时间较无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的患者更长(P<0.05),同时接受的抗真菌治疗更多(P<0.05)。  结论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在四川省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较常见,诊疗困难。  相似文献   

8.
程涛 《黑龙江医学》2022,(14):1675-1677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比值、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2月将治的15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1个月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87例,死亡组65例,入院1 d检测血清PCT、血乳酸(Lac)、肝肾功能、血常规,评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及NLR,分析入院后3 d内变化趋势,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组白细胸计数(WBC)、NLR、血清PCT、Lac、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7、12.361、10.174、7.726,9.990,P<0.05)。入院1 d、2 d、3 d生存组血清PCT、Lac、NL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 (95%CI为1.103~1.946,OR=1.465)、Lac (95%CI为1.225~1.833,OR=1.498)、NLR (95%CI为1.018~2.352,O...  相似文献   

9.
背景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存在胃肠道症状,但目前关于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 分析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于2020-01-28至2020-02-28共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中鼻咽拭子样本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RNA检测结果为阳性的COVID-19患者207例,选取其中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分队接管的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者17例作为观察组,未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结果、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肌酐、凝血功能指标、炎性指标、降钙素原、心肌损伤指标、胸部CT检查结果、临床分型、最高体温、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情况、发病至治疗时间、住院时间;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咳痰发生率、D-二聚体、降钙素原异常率、临床分型为重型及危重型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乏力发生率、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OR=0.739,95%CI(0.569,0.960)〕是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而降钙素原〔OR=7.349,95%CI(1.213,44.513)〕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COVID-19患者呼吸道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较轻、乏力发生率较高、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同等治疗情况下住院时间较短;白蛋白是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而降钙素原是危险因素,临床应注意加强对白蛋白及降钙素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胸部CT半定量评分及分级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7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将患者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分为轻型(8例)、普通型(53例)、重型(8例)、危重型(2例),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其胸部CT影像表现,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密度进行半定量评分,计算肺部炎症指数并将其分为5级,分析肺部炎症指数分级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COVID-19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49例)、咳嗽(43例)等。不同临床分型间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降钙素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中,PII 0级中轻型患者8例(100%);PIIⅠ级中普通型患者34例(97.1%),重型患者1例(2.9%);PII Ⅱ级中普通型患者17例(94.4%),重型患者1例(5.6%);PII Ⅲ级中普通型患者2例(28.6%),重型患者5例(71.4%);PII Ⅳ级中重型患者1例(33.3%),危重型患者2例(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肺部炎症指数分级与临床分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5。结论: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半定量评分及分级与临床分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患者抗体检测阴性群体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验特征,有助于增进对确诊患者抗体检测阴性结果的合理判读及对此类患者的有效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27日确诊的116例COVI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肿瘤患者血液学相关指标水平,探讨其在诊断ICU肿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ICU中256例肿瘤患者完整临术资料,根据临床细菌感染标准分为感染组(67例)和非感染组(189例),根据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193例)和死亡组(63例),测定感染组和非感染组ICU肿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水平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指标诊断ICU肿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以及PCT预测ICU早期细菌感染肿瘤患者死亡风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ICU肿瘤患者PT、APTT、DD、PCT和NLR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PCT<0.25 μg·L-1组比较,0.25 μg·L-1≤PCT<2.00 μg·L-1、2.00 μg·L-1≤PCT<10.00 μg·L-1和PCT≥10.00 μg·L-1组ICU早期细菌感染肿瘤患者DD和NL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2.00 μg·L-1≤PCT<10.00 μg·L-1和PCT≥10.00 μg·L-1组ICU早期细菌感染肿瘤患者PT和APTT均明显升高(P<0.05)。PT、APTT、DD、NLR和PCT诊断ICU肿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36、60.8%和59.1%,0.622、64.6%和58.1%,0.672、69.6%和58.1%,0.752、74.7%和65.6%以及0.855、70.9%和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ICU早期细菌感染肿瘤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PCT预测ICU早期细菌感染肿瘤患者死亡风险的AUC为0.803(95% CI:0.749~0.857),临界(Cut-off)值为6.72 μg·L-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2%和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APTT、DD、PCT和NLR可作为ICU肿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NLR灵敏度最高,PCT特异度最高,PCT可作为ICU早期细菌感染肿瘤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血液中各指标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明确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同临床分型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外周血白细胞、血清生化等指标检测结果,并对其中10例痊愈患者和3例死亡患者在病程早期(0~<10 d)、中期(10~<20 d)和后期(≥20 d)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78例患者中,轻型7例,普通型50例,重型9例,危重型12例。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相比,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程早期的淋巴细胞绝对值、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明显降低,而CK显著升高 (P<0.05),危重型患者的PCT、D-二聚体、AST、ALT以及MYO等指标均显著升高 (P<0.05);10例痊愈患者中,部分患者早期(0~<10 d)IL-6和30%的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病程中期(10~<20 d)部分患者出现LYM降低,NEUT和D-二聚体升高,病程后期(≥20 d)除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IL-6外,其余各项指标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CK指标在整个病程过程中无明显变化。3例死亡患者病程早期(0~<10 d)的NEUT、PCT、D-二聚体、IL-6、CK、MYO、C反应蛋白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LYM降低,一直到病程晚期(≥20 d)仍远高于正常水平的指标有D-二聚体、PCT、ALT、AST、CK、MYO和IL-6。MYO和IL-6在整个病程中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重,更易出现心肌和肝功能损伤;CK、MYO、IL-6、C反应蛋白等指标在病程早期的持续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上判断患者病情程度,提示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COVID-19患者病程中合并早期心脏、肝脏和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探讨可识别COVID-19心、肝、肾早期损害的指标。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日~2月20日,我院收治的12例COVID-19患者病程中发热、畏寒、咳嗽、乏力等临床特征、存在的相关基础疾病,入院后第2天的血常规、电解质、血脂、止凝血功能中的主要指标及相关感染指标。收集并分析患者的肌酶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 aTnI)、B型钠尿肽(BNP)、心率、心电图新发改变(通过心电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总体纵向应变(GLS)(通过心脏彩超检查获取);通过动态复查患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记录血尿素(BUN)、 尿肌酐(UCR),通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评估早期肾损害发病情况,损害的发生情况, 并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尿免疫球蛋白 G(IGU)及尿转铁蛋白(TRU)水平。综合分析COVID-19肺外器官早期损伤的情况。结果 12例 COVID-19患者包括2例重型、8例普通型和2例轻型。肌钙 蛋白I(aTNI)、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异常的情况下观察到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新发改变及GLS的异常率均为33.3%,CKMB与BNP的异常率均为8.3%;入院第1、3天,未见谷丙转氨酶(ALT)、谷草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第7天,观察到重症COVID-19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表现为ALT、AST升高;患者血肌酐、血尿素均无明显异常情况下仍观察到eGFR、 Ccr 及 UACR 的异常率分别为 66.7%、41.7%、41.7%,尿液蛋白中 MA、A1M、IGU、TRU 异常升高率分别为 33.3%、33.3%、41.7%、16.7%。结论 COVID-19患者中:在aTNI、LVEF未见异常的,可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的是否存在窦速、新发异常改变、GLS的异常,早期识别其心脏损害;早期肝损伤不明显,但仍应重视特别是重症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动态监测;在血肌酐、血尿素正常的情况下,可通过计算eGFR、Ccr 及 UACR及检测尿液蛋白联合早期识别肾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LY)和C反应蛋白(CRP)单独与联合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对53例COVID-19病人(COVID-19组)以及同期90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组病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LY)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并利用ROC曲线分析NLR、LY、CRP单独以及NLR+LY+CRP联合检测对COVID-19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COVID-19组NLR、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Y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1)。NLR、LY、CRP单独及联合用于COVID-19感染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0、0.705、0.833、0.817;灵敏度分别为31.0%、69.8%、67.9%、58.5%;特异度分别为96.7%、62.2%、80.0%、92.2%,NLR+LY+CRP联合诊断的价值高于单独诊断价值。结论NLR、LY、CRP联合诊断可以提高COVID-19早期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从而指导临床尽早采取合理治疗措施,提高COVID-19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王继婷  李俊  田塬  李亚玲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0):2594-2600
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的“大流行”,其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预后。目的 探索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的相关性,从而确定预后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测价值,为临床COVID-19的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收集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或死亡组和存活组的COVID-19随机对照试验,并且包含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计数(LYM)、白介素-6(IL-6)、D-二聚体(D-dimer)预后相关指标,文献检索时间是建库至2020-09-03。采用改良Jaded评分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1 476例患者,Jadad评分均在4~5分,均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重症组患者的PCT〔SMD=-2.28,95%CI(-3.60,-0.98),P<0.001〕、CRP〔SMD=-2.23,95%CI(-3.38,-1.07),P<0.001〕、IL-6〔SMD=-2.97,95%CI(-4.94,-1.00),P<0.001〕、D-dimer〔SMD=-1.22,95%CI(-2.66,0.21),P=0.008〕高于非重症组。死亡组患者的PCT〔SMD=-4.11,95%CI(-9.98,1.76),P=0.007〕、CRP〔SMD=-2.73,95%CI(-4.21,-1.25),P<0.001〕、IL-6〔SMD=-3.79,95%CI(-4.90,-2.67),P<0.001〕、D-dimer〔SMD=-0.68,95%CI(-1.46,0.09),P=0.009〕高于存活组。重症组患者的LYM低于非重症组〔SMD=1.41,95%CI(0.34,2.48),P<0.001〕,死亡组患者的LYM低于存活组〔SMD=2.08,95%CI(0.93,3.22),P<0.001〕。结论 重型COVID-19患者的PCT、CRP、IL-6、D-dimer高于非重型COVID-19患者,LYM低于非重型COVID-19患者;死亡组COVID-19患者的PCT、CRP、IL-6、D-dimer高于存活组,LYM低于存活组,提示PCT、CRP、IL-6、D-dimer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YM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CT、CRP、IL-6、D-dimer过高以及LYM过低将不利于病情转归,可作为预后指标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 (NLR) and the 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 (PLR) with lung involvement and total lung severity score (TLSS) i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19 (COVID-19) and to evaluate their clinical usability.Methods:Basic laboratory,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aging data of patients was obtained by examining the file and archive records of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lung CT scan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among COVID-19 patients, 2 groups were formed.Results:The NLR was 2.22±11.15 and the PLR was 142.77±387.10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pneumonia. The NLR was 1.88±7.47 and the PLR was 130.65±203.6 8 in patients without COVID-19 pneumonia.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LR and the PLR were determine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2 group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NLR and PLR (r=0.225, p=0.010) and TLSS (r=0.244, p=0.005).Conclusion: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NLR and PLR values can be 2 inflammatory markers tha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lung involvement and disease severity in COVID-19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initial diagnosis and during follow-up, these markers can give an idea in terms of prognosis, together with other clinical findings and mar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