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媚 《中外医疗》2012,31(17):17+19-17,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44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对照组相应的治疗措施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人数为19(86.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人数为15(68.1%),且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有明显的作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并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护理结合功能训练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突发性耳聋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及功能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诱导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评低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诱导护理结合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情绪,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413-1413,1436
目的:探讨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干预组),42例单用常规治疗(常规组)。结果:经过治疗与合理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4.
陈雪权  林真凤  林捷 《河北医学》2010,16(4):491-49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经综合治疗听力均有所提高,对照组有效率63.3%,观察组90%。结论: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防病治病意识,对突发性耳聋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使听力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全面性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入选的 8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都是 2019 年 4 月至 2020年 5 月这一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双盲法平均划分为参比组(40 例)与实验组(40 例),参比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结局。 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 HAMD、HAMA 等平均相较于护理前,均显著降低,且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参比 组,对比 P<0.05;实验组的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参比组,对比 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比组,对比 P<0.05。 结论 全面性护理能够全方位顾及患方需求,满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各种合理要求,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让家属满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实施鼓室内注射利多卡因联合复合声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58±5.72)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0.59±6.8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59±7.37)分、(46.25±6.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8,P<0.05)。结论:对鼓室内注射利多卡因联合复合声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耳鸣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人院顺序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评价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焦虑情绪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显著降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听力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2010年10月在舟山医院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体系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入院时及健康教育1个半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及疾病认知情况。结果:健康教育1个半月后患者在掌握该疾病的发病诱因、基本防治知识、生活能力、提高听力水平、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生活习惯在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索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予以不同的护理,将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实验组中治疗无效患者例数为3例(10.0%),治疗有效患者例数为15例(50.0%),治疗显效患者例数为12例(40.0%),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中治疗无效患者例数为7例(23.3%),治疗有效患者例数为13例(43.3%),治疗显效患者例数为10例(33.3%),有效率为76.7%。结论:良好的个体化护理能显著帮助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交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于该院就诊的4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21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常规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用焦虑自评表(SAS)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效果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时,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陈云  谢芳  徐力  陈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6):223-223
突发性耳聋是原因不明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内闷塞感、眩晕,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迅速丧失达到高峰。面对突如其来的发病,患者往往手足无措,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烦躁、绝望等。针对患者的表现,护士在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应及时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和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收集资料,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确定护理诊断。首先为患者建立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通过谈话的方式,从患者的言语中收集资料。观察患者的综合情况,了解其心理状况及需求,…  相似文献   

12.
王静  王晋 《吉林医学》2010,31(27):4665-4666
目的:探讨药物、高压氧、卡波金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126例突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40例(40耳),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42例(44耳),卡波金联合药物治疗组44例(46耳),对三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药物治疗组疗效低于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卡波金联合药物治疗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卡波金联合药物治疗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配合高压氧或卡波金的综合治疗是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有效方法,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161-16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来诊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94例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1个月为1个疗程,干预前后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同时比较两组间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记录干预期间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34%(34/47),观察组有效率为89.36%(42/4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率为65.96%(31/47),观察组满意率为85.11%(40/4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降低,SF-36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较低,SF-36评分较高(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4/4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4%(5/47),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突发性耳聋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5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41.30±3.17)与对照组(48.92±3.55)相比明显较低,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明显,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而耳鸣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不良状态,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江文霞  张爱芬  王木清 《吉林医学》2013,34(17):3439-3440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探讨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状态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进行改善微循环、抗病毒等药物治疗、氧疗和一般健康教育,试验组加做预见性告知护理(各种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应用我国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焦虑水平,并检测纯音听阈水平,治疗结束出院时重复以上评估,收集护理出院满意度。统计分析患者两次SCL-90评分、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1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约66.88%的患者处于焦虑状态;实行预见性告知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也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试验组出院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预见性告知护理可以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状态,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何娜  李小雪 《西部医学》2013,25(7):1087-1088,1091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48例,给予支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睡眠、自理能力、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自理能力、遵医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血管舒张药、抗凝、溶纤药、维生素、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仅进行随机对症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饮食护理、高压氧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达50.O%,无效仅3例,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的痊愈率达40.0%,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7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6.7%,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听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50-156
目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并对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100例,依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氧疗、抗病毒、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以上基础上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比较两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干预后焦虑改善情况、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干预后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干预后的气导听阈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不仅可以促进其焦虑症状的改善,同时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巴曲酶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48/49),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听力恢复、眩晕消失、耳闷消失和耳鸣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清NO水平,降低血清ET水平,加快临床症状缓解,效果优于单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聋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生理盐水lOOml+前列地尔10μg,1日1次,静脉滴注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0.39%,对照组为58.33%,其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