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胰腺β肿瘤细胞(INS-1)中,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葡萄糖和胰岛素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和3(IGFBP-2、3)的表达调控,探素IGFBP-2和3对维持正常β细胞生理功能的作用。方法:RNA印迹法检测INS-1细胞中IGFBP-2和3的mRNA表达情况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INS-1细胞中IGFBP-3和2蛋白表达。结果:在INS-1细胞中,GH和PRL调控IGFBP-3 mRNA和蛋白表达。葡萄糖对IGFBP-2m RNA调节作用不同:高浓度(10mmol/L)葡萄糖条件下,IGFBP-2 mRNA表达被抑制;低浓度(1.0-5.6mmol/L)葡萄糖条件下,IGFBP-2mRNA有表达。葡萄糖浓度为5.6mmol/L时,加入GH孵育16h,IGFBP-2m RNA表达被抑制。外源胰岛素抑制IGFBP-2m RNA的表达。结论:GH和PRL可以调控IGFBP-3的mRNA和蛋白表达,IGFBP-2mRNA表达主要通过胰岛素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8例和临床期肾病组(CDN组)25例。检测IGF-1、IGF-BP3、UAER等指标,分析IGF-1、IGF-BP3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CDN组血清IGF-1、IGF-BP3和UAER均明显高于SDM与EDN组(P <0.01),CDN组血清IGF-1、IGF-BP3和UAER亦均明显高于EDN组(P <0.01)。 IGF-1与肌酐、尿素氮、UAER和IGF-BP3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1),与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无相关关系(P >0.05),而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关系(P <0.01)。结论: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孕妇静脉血、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 )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探讨 IGF-Ⅰ、 IGFBP-3与胎儿宫内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 DSL公司试剂盒。总计 81例孕妇,其中正常孕妇 38例,妊娠糖尿病孕妇 20例,正常妊娠分娩巨大儿孕妇 23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结果 正常组及巨大儿组孕妇静脉血 IGF-I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 (r=0.653, r=0.640,两组 P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9月就诊于我院明确诊断为HSP的患儿44例,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正常的儿童2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GF-Ⅰ及IGFBP-3、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尿常规、便常规,计算IgA/C3。结果 HSP组较对照组血清IGF-Ⅰ、IGFBP-3、WBC、PLT、FIB、CRP、ESR、C3、C4、IgA、IgG、IgM水平及IgA/C3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蛋白尿组较不伴蛋白尿组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血尿组较不伴血尿组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ESR水平及IgA/C3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大便潜血阳性组较不伴大便潜血阳性组HSP患儿血清IGFBP-3、WBC、PLT、FIB、ESR、IgA、IgM水平及IgA/C3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与尿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1和0.212,P<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中IGF-Ⅰ和IGFBP-3水平升高,IGF-Ⅰ和IGFBP-3水平可能将作为HSP累及肾脏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3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30例急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肝组织活检及其他肝功能指标,了解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和IGFBP-3含量分别为(94.52±61.34)ng/ml、(16.16±8.30)ng/ml,均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214.05±72.41)ng/ml(、35.41±9.13)ng/ml及正常对照组(283.47±80.05)ng/ml、(42.27±9.65)ng/ml(P<0.01)。随着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程度的逐步增加,其水平持续下降。结论:血清IGF-ⅠI、GFBP-3的测定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状况,是一项有价值的估测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初步揭示它们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88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GF-1、IGFBP-3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肝硬化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依次降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及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初步揭示它们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88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GF-1、IGFBP-3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肝硬化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依次降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IGF-I和IGFBP-3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及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初步揭示它们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88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GF-1、IGFBP-3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肝硬化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依次降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及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20例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前后甲减患者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甲减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123.1±36.4)ng/ml,IGFBP-3水平(1898±63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IGF-1水平(270.7±50.1)ng/ml、IGBP-3水平(3425±935)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减治疗后,大多数甲减缓解患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得到恢复,IGF-1水平(239.4±45.6)ng/ml、IGFBP-3水平(3167±866)ng/m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减患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下降,两者的正常调节均可能受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1例正常肝组织、12例慢性肝炎、16例肝硬化及21例肝癌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标记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SABC)法,用抗IGFBP-3单克隆抗体(Sigma,14527)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对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肝组织中IGFBP-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0%(11/11),100.00%(12/12),87.50%(14/16)及42.86%(9/21).采用Ridit分析,其IGFBP-3表达强度的R±SR值分别为0.7462±0.0288,0.6589±0.0413,0.5344±0.0610,0.2330±0.0373,R±1.96SR分别为0.6898~0.8026,0.6149~0.7767,0.4148~0.6540,0.159~0.3061.肝癌组织中IGFBP-3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及正常对照肝组织(P<0.05);肝硬化肝组织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而在肝硬化与慢性肝炎肝组织之间,以及慢性肝炎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之间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肝组织中IGFBP-3的表达强度可反映肝功能的损害程度.肝癌组织中IGFBP-3的表达强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贝那普利对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以及对肝纤维化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2,IGFBP-2)表达的影响。方法2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6),模型组(n=8),贝那普利预防治疗组(n=8)。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和贝那普利预防治疗组均给予大鼠首次皮下注射40%CCl4油剂5 ml/kg,以后每次皮下注射40%CCl4 2 ml/kg,每周两次。给予正常对照组相同剂量的油剂皮下注射。同时贝那普利预防治疗组从实验第1天开始给予贝那普利10 mg/(kg.d)灌胃,直至实验结束。于8周末,分别杀死大鼠,留取血及肝组织标本备用。肝组织进行常规HE及Masson三色染色,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IGFB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组织IGFBP-2。结果贝那普利有明显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模型组IG-FBP-2在血清和肝组织的表达增加(P<0.05),贝那普利预防治疗组比模型组血清和肝组织IGFBP-2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贝那普利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及肝组织IGFB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脑内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4,IGFBP-4)的转基因小鼠,以研究IGFBP-4对脑发育的作用。方法构建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链(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βchain,PDGF-β)驱动的IGFBP-4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构建转基因小鼠。用PCR法检测小鼠子代基因组IGFBP-4 c DNA的整合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GFBP-4在脑内的表达丰度和分布,比较野生型和转基因小鼠的体质量和脑质量的改变。结果外源IGFBP-4 c DNA稳定整合于转基因小鼠基因组,IGFBP-4蛋白在成年小鼠脑内表达水平升高了267%,脑区IGFBP-4蛋白分布符合PDGF-β启动子驱动的蛋白表达特征,与野生型小鼠IGFBP-4部位相似。转基因小鼠体质量未见明显改变,整脑质量增加了8.4%(P<0.05),其中脑干增加了16.5%(P<0.05),其余脑区改变不明显。结论外源IGFBP-4转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得到整合并能稳定遗传和表达,并影响了部分脑区的发育,为脑发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体外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 猕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株(RF/6A)扩增培养、血清饥饿培养24 h后,分为对照组及50、100、200 ng/mL IGFBP-rP1干预组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分为对照组,10 ng/mL VEGF干预组,50、100、200 ng/mL IGFBP-rP1+10 ng/mL VEGF干预组进行干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中B-Raf蛋白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 3活性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0、100、200 ng/mL IGFBP-rP1干预组RF/6A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与Caspase 3活性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 ng/mL VEGF干预组RF/6A细胞细胞质平均吸光度显著升高、D405值显著降低(均P<0.05);与10 ng/mL VEGF干预组比较,50、100、200 ng/mL IGFBP rP1+10 ng/mL VEGF干预组RF/6A细胞细胞质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D405值显著升高(均P<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GFBP-rP1通过干预B-Raf蛋白表达,上调细胞Caspase 3活性,对抗VEGF的促视网膜血管新生效应,发挥抑血管新生因子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取34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抽吸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根据术前头颅CT测量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用双盲法对染色结果及术前脑水肿的体积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后4 h,血肿周围组织已出现VEGF的表达,脑出血后48~72 h,VEGF的表达达到高峰.VEGF表达强阳性组、弱阳性组、阴性组之间比较,脑水肿体积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VEGF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静脉注射骨髓基质细胞对脑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的骨髓基质细胞(MSC)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内分布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从大鼠后肢骨髓分离、培养MSc;CD34、CD44、CD5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MSC;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MSC注射给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rdU阳性细胞分布及VEGF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MSC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多次传代后细胞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改变;MSC表达CD34(-)、CD44(+)、CD54(+);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梗死灶周围。VEGF表达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静脉注射的MSC能游走、迁移至太鼠缺血脑组织并存活,同时促进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密切关联,其中血清低水平IGF-I和高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IGFBP-1)可以作为判断AMI患者远期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预后指标.本文总结了IGFBP-1在AMI预后判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形成作用及其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功能性蛋白,它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发挥生理功能:(1)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2)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其活性的发挥受到多因素、多水平的调节,如:缺氧、癌基因、细胞因子、细胞间质成分等.本文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促血管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因素等方面对其生物学行为和特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