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套契合于山区特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方案,以期达到调动山区家庭医生的服务积极性,提升签约服务效果的目的。  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关键知情人访谈、专题小组讨论及典型个案的实地研究以描述山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况,设定适宜京郊山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方案,并评价方案在机构的实际应用效果。其中,定性资料采取主题框架法、内容分析法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  结果  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以标准化工作量法和目标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满意度及目标完成情况4个方面对山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考核。开展个案研究的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满意度、签约知晓率分别从2019年的55.00%(排名第12)、50.00%(排名第9)、60.00%(排名第4)跃升至2020年度的92.00%、92.49%、89.80%,3项指标均位居全区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1名。  结论  构建符合山区工作特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方案可以达到调动家庭医生工作积极性、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良性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为南京市浦口区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星甸街道、泰山街道、汤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共31名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自制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包括:简单介绍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家庭医生签约后的特色服务项目与主要服务内容;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困难等。结果 目前南京市浦口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包含门诊签约和社区签约两种形式,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接受程度较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老年人吸引力最大。开展的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家庭医生APP线上交流;家庭医生公布手机号以方便沟通;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享受特定医疗服务项目折扣。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签约居民根据就医需求可自行前往二、三级医院,不需要家庭医生为其进行转诊;家庭医生APP转诊预约功能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签约流程过于繁琐;如何界定家庭医生手机咨询服务时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职责界定不清;激励机制不健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签约后药品种类配备不全;原全科医生引入家庭医生模式后工作量增加、精力不济;家庭医生APP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的开发。结论 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较好,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建议政府财政投入到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医保助力家庭医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家庭医生医疗知识培训与沟通技巧,招募家庭医生人才;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的品种以及医保报销的常用药物;完善家庭医生APP;切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李婕  朱先  曾志嵘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6):2022-2027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推进,亟需一套科学、公平、实用、可操作的绩效管理模式,而工作量的测算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 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供给的规律和特点,核定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选用科学合适的方法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化工作量进行测算,对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科学、动态的绩效管理。方法 于2018年选取广州市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客观观察和主观评估等研究方法,测算并校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量,并对标化工作量在绩效和补偿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 将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分成6大类152项。以为居民当面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含发放居民健康卡)为1个标准点数值,综合考虑时间因素、体力因素、技术因素和压力含量因素,确定了包括152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点数值,并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结合岭回归估计建立RBRVS工作量函数关系式,拟合优度在89%以上,并以标化工作量为基础进行绩效分配的模拟。结论 以标准化工作量点数表为基础的绩效分配,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标化工作量的应用使得绩效收入分配和财政补偿方案更加简单、易行,可以对机构实现更为精确有效的补偿,充分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鼓励医生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实施现状,不同岗位人员对当前机构所实行的岗位绩效考核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议与意见.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市选取7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对530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5.5%的调查对象所在机构已实行绩效考核,但主要以机构为考核单位;50.4%的调查对象对目前的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程度不高;23.1%的调查对象认为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太能或根本不能有效避免平均主义现象的出现;30.8%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机构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完全挂钩;但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高,63.8%的人认为所占比例不到40%.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亟需完善,应该结合各岗位的职责特征制定考核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实施现状,不同岗位人员对当前机构所实行的岗位绩效考核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议与意见。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市选取7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对530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5.5%的调查对象所在机构已实行绩效考核,但主要以机构为考核单位;50.4%的调查对象对目前的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程度不高;23.1%的调查对象认为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太能或根本不能有效避免平均主义现象的出现;30.8%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机构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完全挂钩;但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高,63.8%的人认为所占比例不到40%。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亟需完善,应该结合各岗位的职责特征制定考核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及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工作满意度,从家庭医生视角提出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对30例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障碍。自行设计问卷,对武汉、襄阳、宜昌3个城市的14家社区卫生中心的558例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558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学历以大专为主(46.1%);宜昌市和武汉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月均工资在4 000元左右,而襄阳市人员月均工资2 355.8元;宜昌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1年内每人接受业务培训次数的中位数为6.50次,武汉市、襄阳市均为2.00次。满意度方面,调查对象对工作兴趣满意度为61.3%,而对于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工作量的满意度仅有39.8%、35.5%;对团队人员配备、办公条件和医疗设备配备的满意度低于41.0%。超70%的被调查者赞同宣传力度、居民流动性、人员数量、居民认知以及人员工作量为阻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的较大制约因素。结论 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好实施,应加大社区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家庭医生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签约服务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京郊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级考核与内部考核结果的差异,分析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方法 收集2018年1-4月期间京郊山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资料,包括区级对机构的考核和机构内部的考核两个层面的资料。机构内部考核人员经统一培训后负责开展内部考核;上级主管部门同时期对该机构进行相同项目的考核。各级考核人员均通过信息系统核查了解机构工作数量完成情况;采用电话访谈法了解签约居民对服务的认知情况,并作为对机构开展家医签约工作真实性的判断依据;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进行质量考核。根据上述结果,对机构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工作开展情况。对比分析机构内部考核和上级主管部门考核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 结果 机构内部考核的真实性、规范性等指标普遍高于上级考核结果。 结论 内部考核中考核人员容易与居民沟通并得到居民的配合,容易得到更为真实的信息;但是基层绩效考核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应注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上级考核规范性强,但是不易得到居民配合。因此,建议充分利用客观的考核方式,并充分考虑山区的经济文化特点,改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其能够真正反映山区实际工作情况,切实起到促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开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量量化考核模型。方法 于2014年3-8月,采用专家研讨会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构建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量量化考核模型,并采用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验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简化。结果 将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分成5大类。以普通门诊为1个标准当量值,综合考虑时间因素、风险因素、难度因素和技术含量因素,确定了包括134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当量值的考核模型,并确定由当量值排名前30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组成的简化模型。结论 本模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量量化考核提供了一套标准体系,有利于机构间工作量的比较,也为机构内部人员绩效考核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绩效考核实施现况。 方法 首先按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区进行分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上海市中心城区抽取3个区(浦东新区中心城区、徐汇区、杨浦区)、城乡结合部抽取2个区(浦东新区城乡结合部、宝山区)、郊区抽取2个区(浦东新区郊区、奉贤区)。对5个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每个抽中的中心城区抽取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结合部地区和郊区各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家庭医生、团队护士和公卫医生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6—8月,调查者携带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地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836份,回收问卷797份,回收有效问卷7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7%。 结果 792例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中,家庭医生、团队护士、公卫医生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医生、团队护士、公卫医生绩效考核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岗位、行政区的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职称、地区、行政区及浦东新区不同地区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岗位、职称、地区、行政区及浦东新区不同地区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占工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频率以月度考核为主,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率高,但是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依据和绩效工资占工资比例偏低,绩效考核效果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改革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2、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对辖区内2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年的绩效考核数据,通过对考核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来评价绩效考核改革效果。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基本医疗工作量、公共卫生工作量、公共卫生工作量在总工作量中的比重、综合K值、医药比、次均门诊费用、人均绩效工资。结果 2012、2013年的基本医疗工作量分别为673 756(761 165)、1 110 182(803 117),公共卫生工作量分别为178 324(72 167)、322 636(133 418),公共卫生工作量在总工作量中的比重分别为19.78(10.38)%、22.91(13.94)%,医药比分别为0.104(0.031)、0.135(0.059),每月人均绩效工资分别为3 992(1 940)、2 925(73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K值分别为8 385(982)、8 338(647),次均门诊费用分别为164.5(56.1)、180.3(38.5)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和2013年的人均基本医疗工作量、医药比、次均门诊费用均与人均绩效工资呈正相关(P<0.05);2012年和2013年的公共卫生工作量在总工作量中的比重、2012年综合K值与人均绩效工资呈负相关(P<0.05)。结论 朝阳区2013年的绩效考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量上升,工作重心向公共卫生服务转移,遏制了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增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但工作质量和效率未得到显著提高,人均绩效工资各机构间差异减小,改革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综合性远程诊疗模式在京北山区对于缓解医疗资源浪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不到位、医疗服务公平性差等问题中的作用, 并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  依托信息系统,完成远程诊疗、收费、数据传输工作。收集2014—2019年期间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八亩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数量完成情况、费用支出情况、工作质量及居民满意度。对比分析综合性诊疗模式开展前后存在的差异。  结果  综合性远程诊疗模式应用后,2019年较2016年,健康档案数、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较之前分别增长了100.28%、180.09%、229.88%、150.00%、190.00%;人员经费支出降低71.40%,办公经费支出降低72.14%;在医德医风、诊疗能力、药品配备、家医签约方面的满意度得分,2019年较2014年分别上涨了5.23%、17.52%、9.64%、10.25%;电子健康档案完整率、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等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结论  综合性远程诊疗工作模式的应用在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加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间的联系,改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履约情况;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为推进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医务人员作为服务的提供方,研究其自身对家庭医生所需条件的认知对从供方角度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各级医疗卫生体系中医务人员对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发展所需自身条件的认知,为更好地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细化系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3-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南充、绵阳、重庆等地区60所医疗机构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和网络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务人员基本情况、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所需的自身条件、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的现状和意愿。采取统计描述、因子效度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 797例医务人员中,男221例(12.30%),女1 576例(87.70%);编制内1 347例(74.96%),编制外450例(25.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的因素有职业素养、家庭环境、生活态度、额外职业素养(P<0.05);影响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的因素有职业素养、家庭环境、额外职业素养(P<0.05)。结论 从供方的角度,通过对工作时间超负荷的医务人员提供补偿、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素养、提高医务人员家庭对家庭医生工作的支持,有助于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随着签约服务的深入推进,新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将逐渐形成,建立国家层面的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越来越有必要。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评价现状,分析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内容、指标设置以及激励措施落实情况的认知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借助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6—7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培训会,培训会分别在我国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湖南长沙及重庆市4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开展。选取来自全国32个省级及114个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人员227名;同时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湖南长沙及重庆市4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36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为研究对象。调查于2017年6—7月举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的基本情况、对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设置情况的认知、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措施落实情况的认知。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问卷591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95.3%。结果 591名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中,分别有70.1%(414/591)、92.0%(544/591)、70.1%(414/591)、68.4%(404/591)认为应设置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计划生育特殊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有92.4%(546/591)、81.6%(482/591)、72.6%(429/591)认为应当设置签约对象满意率、“签约服务包”设计内容完成率、签约对象电子健康档案合格率;分别有85.4%(505/591)、78.3%(463/591)、66.2%(391/591)认为应设置签约对象基层就诊率、签约对象签约医生就诊率、签约对象预约转诊率。591名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中,49.1%(290/591)反映本地区/机构有签约服务费等相关激励措施。回答有签约服务费等相关激励措施的290名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中,78.3%(227/290)反映签约服务费能够用于家庭医生团队激励,39.0%(113/290)反映签约服务费在绩效工资总量内。290名认为有签约服务费的应答者中,27.6%(80/290)反映来源于财政补助,31.4%(91/290)反映来源于医保基金,80.3%(232/290)反映来源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30.0%(87/290)反映来源于签约居民个人。结论 较大比例的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应同时注重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同时应加强基层首诊的落实。另外,建议保证签约服务经费来源,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家庭医生收入做增量,调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现状及满意度,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首先在江苏省13个市每市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8个已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每个机构中随机抽取3名开展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为研究对象,共计312名。于2016年11—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有:家庭医生的基本情况、签约服务工作现状、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和积极性以及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共发放问卷312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9%。结果 296例家庭医生中,每例家庭医生已签约人数为0~8 380例,中位数为220(790)例;家庭医生认为合适的签约人数为0~3 000例,中位数为200(420)例。每日工作时间为9~10 h者150例(50.7%);从事签约服务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例为3%~99%,中位数为30%(30%);认为薪酬基本无变化者175例(59.1%);对签约服务内容认知很/比较清楚者254例(85.8%);对家庭医生职责很/比较明确者275例(92.9%);认为完全/基本能够胜任签约服务工作者260例(87.8%);很/比较积极参与签约服务工作者171例(57.8%)。城市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平均为(3.37±0.05)分,乡村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平均为(3.54±0.05)分;乡村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中机构的重视与支持、上级医院提供的转诊服务、所在社会环境及总体满意度评分高于城市家庭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执业注册类别的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称的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与政策指导建议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进一步推进政策实施;家庭医生投入签约服务时间有限,需加强人员配备;家庭医生自我评估良好,参与积极性较好,需继续提升服务能力;家庭医生对个人发展满意度较低,需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京北山区的老年居民慢性病高发、经济基础薄弱、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有限、距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路途较远。目前京北山区家庭医生团队由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共同组成,二者在山区老年居民签约服务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了解京北山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并对山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出适宜建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019年9—10月,选取北京市怀柔区北部山区的8个乡(镇),按比例抽取每个乡(镇)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医生、乡村医生及签约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抽取社区医生141例、乡村医生133例、老年居民345例。老年居民问卷内容包含基本情况、希望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服务的方式及内容、认为获取健康资讯最有效的渠道、对该服务模式的满意度等;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问卷内容包含基本情况、开展签约服务中互联网使用情况、为老年居民提供的服务内容等。同期,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4例社区医生、24例乡村医生、16例老年居民进行个人深度访谈,了解调研对象对联动签约服务模式中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职责的认知、对该签约服务模式的看法、对互联网在该模式中应用的看法、对该签约模式发展的建议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量性研究结果显示,京北山区老年居民希望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签约服务内容前3位依次为下乡开展大课堂宣传〔199(57.7%)〕、下乡体检〔197(57.1%)〕、送医送药下乡巡诊〔169(49.0%)〕;老年居民希望家庭医生团队开展服务的方式或渠道前3位依次为门诊诊疗服务,上门医疗服务、在社区组织健康宣教讲座;老年居民认为获取健康资讯最有效的前3种渠道依次是乡村医生/村中喇叭宣传〔253(73.33%)〕、社区医生就诊时面对面宣传〔134(38.84%)〕、张贴或发放宣传资料〔126(36.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居民对服务态度、服务效果、服务项目、沟通能力的满意度是其对"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综合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出诊服务、药品配送与用药指导服务、长期处方服务开展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使用网络在线与居民交流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性研究发现老年居民对网络在线服务需求较低,对乡村医生依赖性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有限;社区医生与老年居民交流少,主要以协调医疗资源为主。结论京北山区老年居民签约服务的开展离不开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的共同努力,现阶段呈现出对乡村医生近距离服务的高度依赖,对社区医生高水平技术和医疗资源平台的需求。建议以老年居民需求为导向,发挥乡村医生地利人和的优势,发挥社区医生技术和平台优势,优化"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当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的关键问题,并为该绩效考核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建议。  方法  通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平台等渠道系统检索收集我国国家和地区层面出台的有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的政策文件,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评价/绩效考核/绩效考评”为主题词检索2022年3月1日前的相关文献,评阅和分析涉及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的55篇中文文献,并对文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收集梳理,运用文献综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文献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研究。  结果  对55篇文献中涉及的14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体系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结构子模,其中,“考核体系未体现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价值的独特性”“指标权重设置不符合后疫情常态化时代的定位”和“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是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领域的关键问题。  结论  本研究归纳整理的问题系统以及关键问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决策和研究人员对该领域有更深入地了解并采取措施进行完善,明确日后的工作重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结构子模上,因此,未来应当以战略长远角度考虑绩效考核的方式,在政策指导下,从考核体系的指标选取、权重设置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以期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基层卫生机构和人员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颜星  王鑫鑫  苟正先  熊传银 《重庆医学》2017,(30):4229-4231,4235
目的 了解长沙市望城区契约式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长沙市望城区6个实施家庭健康契约式服务的镇卫生院185例就诊患者和63名医务人员,就契约式家庭医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望城区居民对镇卫生院的总满意率为49.44%;对不同机构满意度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和医疗设备设施上,6个镇卫生院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候诊时间长短、诊疗价格、服务态度、病情解释、技术水平、诊疗效果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P<0.05);发展前景,工作量和时间的分配,公平性,工作风险是影响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因素(P<0.05).结论 望城区契约式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困难和影响因素,可以从家庭医生岗位职责、家庭医生的绩效评价、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的分配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居民签约量不断扩大,但配套措施不完善、居民“签而不约”的问题依然存在。建立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做实家庭医生服务的根本。上海市闵行区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巩固现有家庭医生签约率的基础上,将签约服务工作重点向有效服务转变,探索提高签约居民门诊就诊对应率的家庭医生服务改革。主要做法包括:推行“三优化两延时”模式(优化全科医生排班、宣传模式、门诊挂号和叫号信息系统,延时电话咨询服务时间和工作日午间服务时间并开设周末门诊);居民签约后实施药品供应“两多政策”(签约居民门诊就诊开具药品种类和数量多),落实长处方、延伸处方优势服务;推动绩效与考评机制“双改革”,拉开家庭医生门诊接诊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的绩效差距,下发质量简报,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落实考核反馈。改革实施1年后(2019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就诊率、家庭医生门诊签约居民就诊率、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延处方率分别达到了38.53%、31.99%、87.03%,较改革初始(2018年7月)分别提高了30.54、26.98、60.02个百分点。同时,家庭医生服务资源利用情况、居民的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和满意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旨在对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革做法、成效及进一步的工作重点进行介绍,以期为其他地区提高签约服务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