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柏西普经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7月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15例15眼,通过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进行治疗。注射前和注射后1个月、2个月门诊复查时,分别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和眼压,并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记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等。结果 患者术前BCVA为0.31±0.12;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术后1个月BCVA为0.44±0.12,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术后2个月BCVA为0.53±0.13,和术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显示,术前CFT为(354.30±89.52)μm;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术后1个月CFT为(233.10±49.54)μm,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个月CFT为(198.60±41.88)μm,显著低于术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个月CFT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1个月、2个月间患者眼压以及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经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可有效减轻糖尿病黄斑水肿病变程度,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曲安奈德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雷珠单抗应答不良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8-06/2020-05对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治疗应答不良的难治性ARMD 60例60眼,随机分为阿柏西普对照组及曲安奈德联合阿柏西普观察组,每组30例30眼。两组患者每月1次分别行单纯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或阿柏西普玻璃内注射联合曲安奈德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连续注射3次。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第3次后1、3、6mo进行复查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眼压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3、6mo的BCVA及CMT均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治疗后1mo平均眼压较前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眼压比较有差异(17.50±4.60 vs 18.30±3.73mmHg,P<0.05)。结论:曲安奈德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联合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湿性ARMD,有效地减轻黄斑区水肿并改善视力,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黄斑变性黄斑水肿(AMD-ME)与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RVO-ME)的短期临床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确诊为AMD-ME 及RVO-ME 的患者共30例(30眼),各15例(15眼)。方法 患眼接受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治疗,采用1+PRN的注射方法,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 1 天、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注射后消除的水肿高度,评价每次随访时检查结果。主要指标 BCVA、CMT、消除的水肿高度、IOP。结果 AMD-ME组及RVO-ME 组注射雷珠单抗后1天、1个月的BCVA均较术前提高(P=0.000、0.000)。AMD-ME组 及RVO-ME 组每次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CMT厚度均降低(P=0.000、0.000)。治疗过程中患者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明显变化 (P=0.096、0.066、0.213、0.088、0.240、0.337)。结论 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 AMD-ME 及 RVO-ME 在短期内均可减轻黄斑水肿和改善视力,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眼科, 2017, 26: 120-124)  相似文献   

4.
吴兵  孙峰  杨学龙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8):1395-1398
目的:比较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0-06/2021-09于我院确诊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DME的患者35例60眼,均采用3+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其中17例30眼接受阿柏西普治疗(阿柏西普组),18例30眼接受雷珠单抗治疗(雷珠单抗组)。随访12mo,观察两组患者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记录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12mo,阿柏西普组CMT和BCVA均明显优于雷珠单抗组(均P<0.001)。随访期间,阿柏西普组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少于雷珠单抗组(4.23±0.86次vs 6.40±0.97次,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眼内感染、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DME均具有明确的疗效和安全性,相较于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可能是DME患者更有效和方便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分别联合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60例(60眼), 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为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联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组, B组为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组。每组30例(30眼), 注射后随访6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 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对比敏感度(CSF)及眼压。结果 BCVA:A组治疗后1周, 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47±0.18、0.44±0.18、0.36±0.11、0.28±0.11, B组分别为0.58±0.17、0.55±0.16、0.47±0.16、0.37±0.12, 总体比较(F组间=5.81, P组间=0.019;F时点=26.23,P时点<0.001;F组间×时点=0.42, P组间×时点=0.766);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A组均低于B组(均P<0.05);CMT:A组治疗后1周, 1个月、3个月、6个月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retinal branch vein occlusion,BRVO)致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鞍山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BRVO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三组,20例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组)、20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B组)、20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C组)。术前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眼底及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第1天进行BCVA、裂隙灯及眼压检查;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行BCVA、裂隙灯、眼底及眼压检查,并利用OCT观察黄斑水肿。通过观察上述指标比较三组术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BCVA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2个月、3个月,A组BCVA为0.26±0.14、0.26±0.14,优于B组的0.39±0.10、0.4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C组BCVA为0.14±0.11,优于A组0.2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组BCVA为0.30±0.13、0.20±0.12、0.14±0.11,优于B组0.43±0.10、0.39±0.10、0.4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MT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组CMT为(318.85±71.48)μm、(287.15±56.71)μm、(255.05±60.90)μm,优于A组(347.00±67.59)μm、(305.10±47.44)μm、(282.40±36.26)μm和B组(417.05±63.94)μm、(394.80±57.18)μm、(375.90±55.1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2个月、3个月,A组CMT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致黄斑水肿疗效较好,效果优于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单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或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使用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Nature Series、ScienceDirect、ESI等数据库进行数据检索。共纳入10项研究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或雷珠单抗治疗,124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合并结果显示IVA组(IVA,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黄斑中心厚度(CMT)显著降低(P<0.00001);与IVR组(IVR,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相比,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视力(VA)没有明显改善。结论:研究表明IVA和IVR对治疗DR均有成效。但阿柏西普有利于改善CMT,而雷珠单抗更有利于提高BCVA或VA。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2017年就诊于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3个月仍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58例(58眼)纳入本研究,并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史分为无糖尿病组(A组)14例(14眼)、有糖尿病但无糖尿病眼底病变组(B组)14例(14眼)及有糖尿病伴非增殖期糖尿病眼底病变组(C组)15例(15眼),三组患者均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同时设立对照组(未行玻璃体内注射药物治疗的黄斑水肿患者)15例15眼。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者的BCVA及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组、B组及C组的BCVA及CMT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治疗后1个月A组CMT为(303.1±30.9)μm 、B组CMT为(298.5±33.2)μm,治疗后3个月A组CMT为(244.6±24.8)μm、B组CMT为(255.9±29.2)μm,治疗后6个月A组CMT为(249.1±26.3)μm、 B组CMT为(241.3±23.9)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治疗后3个月、6个月C组CMT分别为(220.4±22.3)μm、 (215.5±20.1)μm,与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玻璃体内注药次数:A组为(2.61±0.87)次,B组为(2.57±0.94)次,C组为(2.73±0.96)次。各组患者治疗后均未见眼压异常升高及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能显著减轻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改善患者的视力,尤其是对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袁昱  王晶晶 《眼科》2020,29(3):209
目的 对比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与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临床确诊为非缺血BRVO继发性黄斑水肿患者68例(68眼)。方法 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将68例患者(68眼)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34眼),其中对照组接受标准的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组按需接受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3、6个月复查时的LogMAR 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指标 BCVA、CMT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CVA、CMT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2、3、6个月时两组BCVA(LogMAR)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2、3、6个月时BCVA(logMA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320、4.412、5.580、5.859, P均<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间的CM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5.603、5.122, P均<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CMT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t=-8.358、-11.599、-7.792、-4.389, 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两组间眼内及非眼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63、0.216, P均>0.05)。结论 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在提高非缺血性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力,降低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程度方面效果均显著优于传统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疗法,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577 nm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81例81眼,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3例43眼和对照组38例38眼,观察组给予577 nm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577 nm激光光凝,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 of macula thickness,CMT),分析观察组BCVA和CMT变化值与初始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随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BCVA、CMT相应改善(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BCVA分别为0.37±0.09、0.44±0.10和0.52±0.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CMT分别为(351.03±41.43)μm、(270.32±40.03)μm和(220.01±32.91)μ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BCVA变化值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程、治疗前BCVA呈负相关(r=-0.422、-0.410,均为P<0.05);CMT变化值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程、治疗前CMT呈负相关(r=-0.430、-0.415,均为P<0.05)。结论 577 nm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效果较好,其效果与患者基线BCVA、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Ⅱ型视盘血管炎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我科的36例(36眼)Ⅱ型视盘血管炎患者分为2组,联合组17例和单纯组19例。联合组患者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片),单纯组患者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单纯组中有3例患者在病程中改变了治疗方案,3例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未计入结果,最终比较了17例联合组和16例单纯组患者的BCVA及CRT。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的眼底表现、BCVA、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眼底表现、BCVA、眼压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情况。结果 联合组和单纯组治疗前BCVA分别是(0.96±0.33)logMAR和(0.92±0.36)logMA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 1个月BCVA均有提高,联合组BCVA在治疗后3个月达到最佳,单纯组BCVA在治疗后6个月达到最佳,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BCVA联合组均优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在治疗后 1个月黄斑水肿均有明显减轻,联合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CRT接近正常,单纯组在治疗后6个月时CRT接近正常,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CRT、3个月的CRT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治疗后6 个月的CR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较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 Ⅱ 型视盘血管炎继发黄斑水肿能够更快地减轻患者的黄斑水肿并能提高患者的预后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76只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为DME。年龄为27—73岁,平均(54.97±7.70)岁。治疗前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为1.01±0.43,黄斑中心厚度平均为(565.38±124.75)斗m。分别接受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0.5mg(0.05m1)2—5次,平均(3.55±1.20)次,每次间隔1个月左右。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8.79±2.53)个月,76只眼的平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为0.65±0.16,较治疗前提高(t=6.61,P=0.00)。其中65只眼(85.53%)的logMAR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或以上。OCT示:黄斑中心厚度降低至(276.46±18.56)¨m(t=19,87,P=0.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眼部或全身并发症。结论重复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DME,能明显减轻血管渗漏及水肿程度,改善视力,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采用25G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治疗不同分期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EM)疗效并探讨手术前后视力和黄斑形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研究。经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确诊为ILM的患者59例59眼纳入研究。检查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OCT检测EM分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联合ILM剥除术。对比患眼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BCVA、CMT的变化情况,分析IEM分期与手术前后logMAR BCVA、CMT的相关性。结果 患眼术后3个月BCVA为(0.61±0.31)logMAR,与术前[(0.83±0.43)logM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P=0.000)。患者术后3个月CMT为(288.36±64.61)μm,与术前[(419.83±126.51)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7,P=0.000)。IEM分期与术前BCVA、CMT呈正相关关系(r=0.65、0.66,均为P=0.000),IEM分期与术后3个月BCVA、CMT呈正相关关系(r=0.67、0.64,均为P=0.000)。在随访期间,所有患眼未见黄斑前膜复发。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25G PPV联合ILM剥除术治疗IEM可稳定提高患者的BCVA,促进黄斑结构的恢复,IEM分期与术前、术后BCVA、CMT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价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20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中央厚度和OCTA测得的视网膜各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抗VEGF治疗后随访1个月,效果良好;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从术前的 0.66±0.23提高到0.50±0.26;视网膜中央厚度从术前的(497.2±71.6)μm降至(341.3±54.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CTA测量的无血管区面积和各毛细血管层的黄斑区血管密度等参数在抗VEGF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能够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不会加剧黄斑区无灌注程度,不会加重黄斑区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效果。方法:对35例37眼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组及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组,其中光凝组在注药后1mo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分别对比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mo视力及黄斑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曲安奈德注射组注药后1,3mo视力分别为0.28±0.19、0.22±0.14较注射前视力0.15±0.13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视力为0.17±0.10与治疗前视力无统计差异(P>0.05),黄斑厚度注药后1,3,6mo分别为231.82±61.02μm、255.12±92.66μm、349.06±116.19μm均较注药前469±136.60μm减轻(P<0.01),但治疗后6mo较3mo黄斑厚度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黄斑水肿复发;联合治疗组注药后1,3,6mo视力为0.27±0.17、0.25±0.15,0.23±0.13,与治疗前视力0.14±0.11对比均明显提高(P<0.01),黄斑厚度治疗后1,3,6mo分别为245.68±74.85μm、257.36±79.44μm、276.57±99.64μm较治疗前黄斑厚度473.33±123.22μm显著减轻(P<0.01),但6mo与3mo黄斑厚度对比无显著增加(P>0.05)。观察期间29%患眼出现眼压升高,经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得到控制。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能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但仍需进一步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100例(100眼)DME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DME病理学类型将患者分为3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组(40眼)、囊样黄斑水肿组(35眼),弥漫性视网膜增厚组(25眼)。以末次抗VEGF治疗后1个月CMT下降率≥20%为患者黄斑水肿消退疗效达标,反之为未达标。以BCVA提高2行及以上为患者视力提高疗效达标,反之为未达标。比较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个月三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糖相关指标、血压、血脂指标及生化指标、眼科相关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抗VEGF玻璃体内注射对DME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末次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BCVA(logMAR)、CM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水肿消退疗效未达标患者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HDL)、基线CMT、感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普拉洛芬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及黄斑厚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单中心随机临床观察研究。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44例(66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3 d常规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黄斑水肿情况。必要时对患眼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及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10±0.23)logMAR,对照组为(0.31±0.35)logMAR,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试验组视力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试验组黄斑厚度为(249.09±22.89)μm,与术前(241.39±17.42)μ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对照组黄斑厚度为(256.70±40.84)μm,与术前(232.80±20.10)μm相比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5眼行OCTA检查,其中3眼可观察到黄斑区微血管瘤和无灌注区,1眼存在明显的黄斑囊样水肿;试验组2眼行OCTA检查,均未见明显微血管瘤及无灌注区。结论 术前应用普拉洛芬可减少术后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增厚,有助于术后早期视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和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黄斑水肿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眼科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44例63眼记为DME组,另选取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的继发于RVO的黄斑水肿患者40例40眼记为RVO组。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小数)检查并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海德堡公司OCT仪进行OCT检查,自动测量患者黄斑中心凹1 mm视网膜厚度并以此作为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所有患者玻璃体内均一次性注射0.05 mL康柏西普(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比分析DME组和RVO组患眼基线特征及康柏西普治疗后7 d疗效差异。结果 DME组患眼基线CMT为(484.94±152.89)μm, RVO组为(582.33±241.57)μm, RVO组基线CMT高于DM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组患眼基线BCVA为0.31±0.20,RVO组为0.29±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7 d, 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