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血脂以及载脂蛋白浓度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乳腺癌术后且未行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的患者143例,检测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胆固醇(cholesterol,TC)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及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浓度,并在乳腺癌的不同分子分型中进行对比。结果 HDL-C、LDL-C、TC、ApoA及TG在不同乳腺癌亚型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在不同乳腺癌亚型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TC及ApoB浓度与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HDL-C和Ki-67之间呈负相关,ApoB和TG及Ki-67表达无关。结论 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不同,其血脂代谢也有差异,同时血脂浓度与Ki-67表达相关,高浓度的TC与LDL-C以及低浓度的HDL-C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糖尿病的关系,为早期发现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 以来自北京小汤山医院和北京电力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为基础,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固定单位人群,分析指标为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同时控制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因素。将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按照四分位数分成4个水平,再将人群按照性别分成两组,采用二次推断函数分析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6 658名体检人员入选,其中男性4 454例,女性2 204例。一般情况分析得到男性女性人群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二次推断函数分析可知,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男性、女性人群糖尿病发生风险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男性、女性糖尿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C肽(C-peptide,C-P)质量浓度与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26名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血清C-P质量浓度分为3组,由低到高分别为C-P1(≤ 1.7 μg/L)152例,C-P2(1.8~2.7 μg/L)137例,C-P3(≥ 2.8 μg/L)137例。结果 低C-P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尿酸(uric acid,UA)、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质量浓度低于高C-P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发病率高于高C-P组,且C-P质量浓度越低,合并症发病率越高(P<0.05)。DPN及DCAN患者的血清C-P质量浓度均低于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on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NDPN)及非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non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NDCAN)患者(P<0.05)。C-P质量浓度与BMI、TG、UA、FINS浓度正相关(P<0.05),与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病程、DPN发病率、DCAN发病率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相关因素后,病程和较低的C-P质量浓度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C-P质量浓度是T2DM周围神经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临床效果,研究其对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脂、电解质和尿酸(uric acid,UA)的影响。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94例E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试验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2个月前后2组患者血压变化和F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血钠(Na+)、血氯(Cl-)、血钾(K+)和血UA等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分别为(132.15±12.30)mmHg(1 mmHg=0.133 kPa)和(82.89±7.26)mmHg,对照组治疗后SBP和DBP分别为(139.85±13.89)mmHg和(88.02±8.77)mmHg,但试验组的降压效果更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PG、血脂、电解质及U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生物化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未发现对空腹血糖、血脂、电解质或尿酸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饮食对血清及内脏脂肪组织脂肪因子(瘦素、抵抗素、内脂素、脂联素、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4)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00%标准饮食)和高胆固醇饮食组(HC组,高胆固醇饮食),每组30只,喂养至第0、4、12、18周留取血样及内脏脂肪组织.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内脏脂肪组织中脂肪因子的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HC组大鼠喂养至第18周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显著升高(P<0.05),内脏脂肪组织中瘦素、内脂素、脂联素、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4显著升高(P<0.05),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结论 长期过量胆固醇摄入导致大鼠脂肪合成及分泌脂肪因子功能紊乱,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肥胖及糖脂代谢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38名(包括PCOS合并DOR功能降低患者57名及单纯PCOS患者281名)及同期就诊的正常对照组70名,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月经情况,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测定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测量基础窦卵泡数(baseline antral follicle count,bAF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单纯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正常对照组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各组AMH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单纯PCOS患者、PCOS合并DOR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全身型肥胖(≥ 25 kg/m2)的发生率分别为38.1%、40.4%及22.9%,腹型肥胖[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 0.85]的发生率分别为46.6%、21.1%及28.6%。PCOS合并DOR患者全身型肥胖率与单纯PCO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型肥胖率低于单纯PCOS患者(P<0.05)。(2)PCOS合并DOR患者FPG、FINS、自我平衡模型分析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ivity,IR)与单纯PCOS患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PG、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单纯PCOS患者、PCOS合并DOR患者TC、HDL-C及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COS合并DOR患者TC、TG、HDL-C及LDL-C与单纯PCOS患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纯PCOS患者,AMH与FPG、HOMA-IR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HDL-C呈正相关关系(P<0.01);PCOS合并DOR患者AMH与肥胖及糖脂代谢指标均无相关关系(P>0.05);正常对照组AMH仅与HDL-C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PCOS合并DOR患者腹型肥胖率低于单纯PCOS患者,其糖脂代谢特征与单纯PCOS患者相似,但AMH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不同于单纯PCO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7-羟基胆固醇(27-hydroxycholesterol,27-OHC)在神经细胞(SH-SY5Y)和星形胶质细胞(C6)共培养体系中对细胞溶酶体胆固醇转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SH-SY5Y细胞和C6细胞共培养,使用不同剂量的27-OHC对共培养体系下细胞进行处理,分为对照组(DMEM组)、低剂量组(27-OHC 5 μmol/L)、中剂量组(27-OHC 10 μmol/L)及高剂量组(27-OHC 20 μmol/L)。采用COD-PAP法检测两种细胞中的总胆固醇浓度;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种细胞溶酶体内特异性胆固醇转运蛋白质——尼曼匹克蛋白质1(Niemann-Pick C protein 1,NPC1)、NPC2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27-OHC处理浓度的升高,SH-SY5Y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逐渐上升(P<0.05),C6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逐渐降低(P<0.05);SH-SY5Y细胞溶酶体内NPC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C6细胞内溶酶体NPC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 27-OHC可引起神经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溶酶体内胆固醇转运障碍,使胆固醇在神经细胞溶酶体内蓄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脂血症患者82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每组41例.单用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0 mg/次,1次/d.联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10 m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降脂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前单用组与联用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CRP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增高(P<0.05),联用组较单用组变化更加显著(P<0.05).联用组LDL-C达标率(78.05%)显著高于单用组(53.66%)(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脂血症的降脂效果更显著,同时不会加重肝肾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经综合干预治疗后雄激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综合干预治疗的PCOS患者88例为PCOS组,按2:1的比例匹配同期就诊的健康女性44例为对照组,比较PCOS组治疗前后、PCOS组治疗后与对照组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包括: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LH/FSH、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抗苗勒管激素(anti Müllerian hormone,AMH)。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AMH、LH、LH/FSH、TT、F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H、SHB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OS组综合干预治疗前后比较,体质量、BMI、腰围、AMH、TT、FT、LH、LH/FSH均显著下降(P<0.05),SHBG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PCOS组与同期对照组的AMH、LH/FSH、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治疗3个月后能显著降低PCOS患者的雄激素浓度,尤其总睾酮浓度达到健康女性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视黄醇(retinol,RET)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的PCOS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因女方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而不孕或正常体检的健康育龄女性24例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参与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内分泌代谢指标及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PCOS患者与对照组各氧化应激指标特点。结果 PCOS组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RET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PCOS组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lut oxyd,)、总抗氧化活性(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TAA)、维生素C(vitamin C,VC)、维生素E(vitamin E,V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与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呈明显正相关(r=0.208,P=0.05),与睾酮(testosterone,TT)、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稳态胰岛素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无明显相关性(P>0.05);RET与AMH呈明显负相关(r=-0.232,P<0.05),与TT、FINS、HOMA-I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多个氧化应激指标显示PCOS患者体内MDA代表的氧化应激水平增高,RET代表的抗氧化水平降低,深入研究氧化应激与PCOS的关系可能有助于阐明PCOS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血脂水平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阐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结直肠息肉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测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组,n=239)与同期结肠镜检查正常或为慢性非特异性肠炎患者(对照组,n=245)的血脂水平。分析性别、年龄和血脂水平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检测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1,OR=6.26,95%CI:3.79~10.33)、高水平甘油三酯(TG)(P=0.043,OR=1.63,95%CI:1.02~2.63)、男性(P=0.001,OR=2.05,95%CI:1.35~3.11)及年龄大于66岁的高龄患者(P=0.005,OR=1.90,95%CI:1.21~2.98)结直肠息肉发病率明显升高,2组研究对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息肉患者LDL-C水平(t=-4.497,P<0.01)、TG水平(t=-2.116,P=0.036)、TC水平(t=-3.843,P<0.001)及高脂血症(HLP)比例(χ2=9.458,P=0.002)明显高于右半结肠息肉患者,而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患者LDL-C水平高于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t=2.049,P=0.042),而2组患者性别、年龄、HDL-C水平、TG水平、TC水平及HLP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高龄、高水平LDL-C及高水平TG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水平升高与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肥胖高血压患者内脏白色脂肪组织Dicer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314例行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内脏白色脂肪组织,检测其中Dicer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年龄、肥胖、单纯高血压、肥胖高血压与内脏白色脂肪组织Dicer 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 与31~40岁患者相比,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患者内脏白色脂肪组织Dicer 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1~50岁患者相比,60岁以上老年人内脏白色脂肪组织中Dicer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1~60岁患者相比,60岁以上老年人内脏白色脂肪组织中Dicer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患者中,与正常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患者内脏白色脂肪组织中Dicer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下患者中,与正常体重正常血压者相比,单纯高血压和肥胖高血压患者内脏白色脂肪组织中Dicer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肥胖高血压患者内脏白色脂肪组织中Dicer mRNA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脏白色脂肪组织Dicer mRNA表达降低与高血压,尤其是与肥胖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和25羟维生素D[25(OH)D]的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44例(T2DM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42例(IGT组)和体检健康者54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中CTRP3、空腹静脉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和25(OH)D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稳态模型IR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两因素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HOMA-IR和HOMA-β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组患者血清中HDL-C、25(OH)D水平和HOMA-β值明显降低(P<0.05),T2DM组患者血清中FPG、HbA1c、TG、TC、FIns水平和BMI、HOMA-IR值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中CTRP3、HDL-C、25(OH)D水平和HOMA-β值明显降低(P<0.05);与IGT组比较,T2DM组患者血清中FPG、HbA1c、TG、FIns水平和HOMA-IR值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HDL-C水平和HOMA-β值明显降低(P<0.05)。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血清中CTRP3水平与HbA1c、FIns水平和HOMA-IR呈负相关关系(r=-0.391,P<0.05;r=-0.198,P<0.05;r=-0.481,P<0.05);25(OH)D水平与TG、FPG和HOMA-IR呈负相关关系(r=-0.209,P<0.05;r=-0.406,P<0.05;r=-0.306,P<0.05),与HOMA-β呈正相关关系(r=0.329,P<0.05)。HbA1c和CTRP3为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25(OH)D、FPG和HbA1c为HOMA-β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TRP3和25(OH)D水平与IR呈负相关关系,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促卵泡激素(FSH)水平与各项血脂指标的关系,为评估绝经后女性的血脂异常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绝经1年以上女性129例,依据FSH中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水平FSH组(FSH<57.6IU·L-1)和高水平FSH组(FSH≥57.6 IU·L-1)。收集受试者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吸烟史和基础疾病史等资料,采用统一方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雌二醇(E2)、FSH、静脉空腹血糖(FBG)和血尿酸(SUA)等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SH水平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纳入本研究的绝经后女性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1.22±7.30)岁,绝经年龄为(49.97±4.00)岁,绝经年限为(11.16±7.98)年。绝经后女性受试者并发血脂异常的比例为65.9%(85/129),低水平FSH组和高水平FSH组受试者并发血脂异常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FSH组受试者的TG水平高于高水平FSH组(P<0.01),而HDL-C水平低于高水平FSH组(P<0.01),2组间TC、LDL-C和non-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E2水平、年龄、绝经年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有无脂肪肝和BMI等级因素后,FSH水平与TG升高(≥2.3 mmol·L-1)呈负相关关系(P<0.05),FSH每升高10 IU·L-1则TG升高的风险下降29.5%(95% CI:3.6%~48.5%),而FSH水平与TC升高(≥6.2 mmol·L-1)、LDL-C升高(≥4.1 mmol·L-1)、HDL-C降低(<1.0 mmol·L-1)和non-HDL-C升高(≥4.9 mmol·L-1)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的FSH水平与TG升高呈明显负相关关系,提示低水平FSH是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