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晓帆  陈结能  徐耀滨 《黑龙江医学》2021,45(13):1401-140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剜除术(TUEBT)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采用TUEBT,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RBT),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膀胱穿孔发生率、术后病理分级及T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5.0±7.1)ml、(6.0±2.5)d,研究组分别为(6.0±1.8)ml、(3.8±1.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二次电切率为72.00%、2年复发率为76.00%,研究组分别为28.00%、32.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URBT与TUEBT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均安全、有效,而TUEBT大部分肿物含有肌层,可帮助辨别肿瘤分期,有效降低二次电切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二次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于术后4~6周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2年的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留置导尿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0.0%,其中出血4例,尿道狭窄2例,对照组2例出现穿孔,2例出现发热性尿道感染,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1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膀胱镜,随访2年。治疗组的复发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二次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可以降低复发率,便于更准确地进行肿瘤分期和发现残存肿瘤,有利于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索经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二次电切对减少经尿道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率及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TURBT术后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57例, 其中单次电切组109例, 二次电切组48例。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 对比两组复发率及各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情况。结果 复发患者主要为T1期及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2例患者在二次电切后纠正病理诊断。二次电切组复发率低于单次电切组(P<005)。 结论 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可进一步明确肿瘤分期, 降低高危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延缓进展、改善预后。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二次电切的手术指针, 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4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常规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膀胱刺激征、血尿、发热、拔管后膀胱过度活动症、较严重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否有必要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方法将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为二次电切组30例,对照组为非二次电切组30例。术后膀胱镜检查随访2年,比较两组肿瘤2年复发率、进展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2年肿瘤复发率和疾病进展率分别为13.3%和26.6%、10.0%和16.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围手术期研究组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分别为8例和2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医疗费用(平均1.5万元)低于对照组(平均1.0万元)。住院时间研究组平均7天,对照组平均13天,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二次电切在降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及进展方面并不优于非二次电切,对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常规二次电切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T1G3期膀胱癌2种电切方式的二次电切临床疗效。方法:将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癌患者82例, 随机分为2组, 术后4周内行第二次电切, 其中38例行 TURBT, 44例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肌层缺失率及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和肌层缺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BT出血少、切割层次清晰, 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 降低术中闭孔神经反射, 提高肿瘤病理分期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梁宇  沈群山  张珺  孟杰  李海波 《安徽医学》2019,40(6):609-612
目的研究二次电切联合吉西他滨即刻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5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将仅行TURB-t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TURB-t术后且行二次电切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吉西他滨即刻灌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病灶残留、肿瘤的复发率及进展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首次TURB-t术后残留率为8. 33%,观察组为14. 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55,P=0. 815)。对照组患者12个月内肿瘤复发率为33. 33%,观察组为7. 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45,P=0. 042);对照组患者24个月内复发率为50. 00%,观察组为17. 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068,P=0. 014)。对照组患者24个月内肿瘤进展率为33. 33%,观察组为7. 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45,P=0. 042)。结论二次电切能减少肿瘤病灶残留,二次电切联合吉西他滨即刻膀胱灌注治疗能够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以羟基喜树碱(40 mg/40mL)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7例.结果 5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一次性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至24个月,5例复发,再次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以羟基喜树碱(40 mg/40 mL)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羟基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重复使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序贯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扶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经接受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术后接受吉西他滨、表柔比星序贯膀胱灌注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8.70%(4/46)]低于对照组[26.09%(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表柔比星序贯膀胱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被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56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二次电切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行TURBT;观察组25例,该组患者于首次TURBT后8周左右返院行二次电切术。2组患者术后均行术后即刻灌注与维持性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常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两组患者术后均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同时还需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及肝功指标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χ2=0.144,P>0.05)、年龄(t=-1.03,P>0.05)、肿瘤单发及多发(χ2=0.750,P>0.05)、肿瘤分期(χ2=0.120,P>0.05)、肿瘤分级(χ2=0.00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观察组患者在二次电切术中有3例(12%)发现肿瘤残余,其中Ta期2例,T1期1例,分期均与首次电切病理结果一致。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共有5例(20%)复发,其中Ta期2例,T1期2例,1例于二次电切术后11个月出现进展,由T1期进展为T2。对照组有17例(55%)出现复发,其中Ta期12例,T1期4例,1例于术后18个月由T1期进展为T2期。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2,P<0.05),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肿瘤电切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膀胱穿孔、输尿管口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合并症。结论 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容易复发或进展;对于首次电切肿瘤分期≥ T1、高级别肿瘤(G2及G3)、肿瘤直径≥ 3 cm或多发肿瘤(≥ 3个)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能早期发现及清除残留的肿瘤,明显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电切标本要求有平滑肌组织,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共9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本人或家属通过电话、书信、走访、门诊、膀胱灌注药物同时随访等方式进行随访,主要随访内容有:是否复发、复发时间、是否按时规律用药、再次住院情况等.随访1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4月.根据资料查找,选定相关危险因素的变量,通过单因素分析与Cox回归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与临床意义.结果 90例患者中共36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情况,总复发率为40.0%,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9.73个月;单因素中患者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分期、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与以往复发情况,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显示肿瘤数目、肿瘤分期、肿瘤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以往复发情况是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而患者性别、肿瘤直径、存在部位、灌注药物种类对肿瘤复发影响效果均不明显(P>0.05).结论 肿瘤数目、肿瘤分期、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与以往复发情况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Dysregulation of apoptosis has been implicated not only in carcinogenesis and tumor progression but also in tumor recurrence.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expression of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XIAP) might predict early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non-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ethods The cohort comprised 176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primary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treated with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using the standard avidin-bioUn-peroxidase technique and RT-PCR were used to detect XIAP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s in cancer tissu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IAP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ncer recurrence were analyzed. Results XIAP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108 cases (61.4%) and no expression in 68.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XIAP expression rate and the tumor pathological grade, but was an apparent trend toward the increased XIAP levels from well (G1) to poor (G3) differentiated cancer. Eighty-two (46.6%) patients experienced tumor recurrence at a mean of 28.6 months of the follow-up; 66 of them expressed XIAP (61.1%) and 16 were XIAP negative (23.5%). Twelve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invasive disease at the time of relapse and all of them expressed XIAP. Patients without XIAP expression or with low tumor grad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than those with XIAP expression (log rank test ,P=-0.0015) or high tumor grades (log rank test P〈0.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XIAP expression, tumor grade, and tumor number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the recurrence of non-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P=-0.004, 0.016, and 0.04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XIAP may be considered as a new independent prognostic marker for early recurrence of non-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相似文献   

13.
冉江林 《四川医学》2013,(8):1180-1182
目的探讨老年周围脏器浸润性直肠癌患者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86例老年周围脏器浸润性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3例患者采用联合脏器整块切除术(MVR)以及联合远处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作为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局部切除术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两组患者3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肿瘤复发或转移,同时采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90.70%,3年生存率为81.39%,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81.39%,3年生存率为60.46%,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对照组为16.2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37.8±12.4)分,对照组为(30.4±7.7)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例(6.98%)复发或转移,对照组12例(27.91%)复发或转移,观察组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或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周围脏器浸润性直肠癌患者在严格筛选适应征的情况下,采用联合脏器整块切除术(MVR)以及联合远处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可降低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提高近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等离子针状电极在经尿道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切除的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基底部距离输尿管口1 cm以内者7例,其中侵犯输尿管口者2例,距输尿管口1~2 cm者9例。全部研究对象术前均明确诊断并除外手术禁忌,采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将全部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行规律灌注治疗并随访。对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出血量、输尿管导管或双猪尾管留置情况、术后肾积水发生率、肿瘤临床分期、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7 min,平均(32.6±11.8) 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闭孔神经反射及围手术期出血。术中肿瘤切除前需要预置输尿管导管7例,术后继续留置输尿管导管4例,更换留置双猪尾管3例。术后病理提示所有肿瘤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低级别9例、高级别7例;病理分期:Ta期10例、T1期5例、T2a期1例,所有肿瘤基底部及侧切缘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接受3~56个月的随访,平均(26.0±18.1)个月,无1例出现上尿路积水和肿瘤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可以整块切除膀胱肿瘤,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并有效保护输尿管口结构,是一种治疗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等离子切除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等离子切除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等离子切除手术联合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等离子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为6.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8%,复发率为29.0%,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切除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显著,并发症低,不易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在治疗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期间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65例,术后定期给予丝裂霉素C、噻替哌、吡柔比星等药物膀胱腔内灌注化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组65例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3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8%,且复发率随着膀胱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增高,相互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切术后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复发率16.7%、不良反应发生率15.4%,与单纯的电切术治疗相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种不同灌注药物治疗患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二者相得益彰,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等离子针状电极在经尿道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切除的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基底部距离输尿管口1 cm以内者7例,其中侵犯输尿管口者2例,距输尿管口1~2 cm者9例。全部研究对象术前均明确诊断并除外手术禁忌,采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将全部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行规律灌注治疗并随访。对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出血量、输尿管导管或双猪尾管留置情况、术后肾积水发生率、肿瘤临床分期、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7 min,平均(32.6±11.8) 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闭孔神经反射及围手术期出血。术中肿瘤切除前需要预置输尿管导管7例,术后继续留置输尿管导管4例,更换留置双猪尾管3例。术后病理提示所有肿瘤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低级别9例、高级别7例;病理分期:Ta期10例、T1期5例、T2a期1例,所有肿瘤基底部及侧切缘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接受3~56个月的随访,平均(26.0±18.1)个月,无1例出现上尿路积水和肿瘤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可以整块切除膀胱肿瘤,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并有效保护输尿管口结构,是一种治疗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微米激光与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收集已发表的关于2微米激光和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国内外文献,针对结果进行统计学综合(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作为评价比较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结果共5篇文献符合标准纳入,177例2微米激光组和168例等离子电切组进行分析。Meta分析显示:两组比较肿瘤的复发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微米激光组并发症少于等离子电切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安全可靠,与等离子电切比较,在避免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