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比高龄产妇和适龄产妇的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分析高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减少其发生,提高分娩质量。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高龄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高龄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适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适龄组),入院后B超监测胎儿生长发育状况,观察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等。结果:高龄组剖宫产率为68.2%,适龄组剖宫产率为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新生儿死亡、窒息、畸形、低体重儿及巨大儿等不良分娩结局显著高于适龄组(P0.05);适龄组新生儿体重、1分钟Apgar评分显著优于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适龄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妊娠合并症、剖宫产、新生儿结局不良等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应严密做好高龄产妇孕期及分娩前后的检查和监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研究高龄产妇的妊娠情况.方法 比较154例高龄产妇(观察组)和154例正常年龄产妇(对照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较高,容易造成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要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龄经产妇与初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分娩的100例高龄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生产史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初产妇)和观察组(经产妇),各5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及结局。结果两组阴道产钳助产率、顺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高龄初产妇,高龄经产妇妊娠高血压发生风险较低,但前置胎盘及巨大儿发生风险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对高龄产妇的孕期管理,促进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的妊娠特征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改进母婴保健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保障母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依托温州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平台中孕产妇保健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9年在温州市助产机构分娩的年龄≥20岁的产妇资料,分高龄组(年龄≥35岁)和适龄组(20~34岁)。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分析高龄与适龄产妇的人口学特征、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变化趋势及差异。结果:2015-2019年温州市分娩产妇共536 456人,其中高龄产妇为56 637人(占10.56%),年龄≥40岁的高龄产妇共8 787人(占15.51%),最大年龄为55岁。2015-2019年温州市高龄产妇占产妇总数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χ2趋势=1 225.00,P<0.001),二胎及以上产妇数中高龄产妇占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χ2趋势=21.64,P<0.001)。高龄产妇的非初胎比例、剖宫产比例均高于适龄组,产检次数、文化程度、职业构成在两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高龄与适龄产妇的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和并发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P<0.01),但是高龄产妇的早产、巨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率未显示逐年增加或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高龄产妇2015-2019年合计的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高于适龄组(P<0.001)。结论:2015-2019年高龄产妇的妊娠期糖尿病和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增加,且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适龄产妇,需要妇幼保健及产科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周小燕 《当代医学》2013,(34):109-110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特征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从而为围产儿保健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取30例分娩的高龄产妇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分娩的30例非高龄产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在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在死胎发生率、先兆流产率、产前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上均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产妇中子痫前期产妇新生儿阿氏评分显著低于非子痫前期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高于非子痫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龄产妇新生儿阿氏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其产科并发症、合并症、剖宫产比例显著高于非高龄产妇,围产儿窒息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较高,新生儿阿氏评分较低,因此应对高龄产妇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确保母婴结局安全。  相似文献   

6.
白春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186-3187
目的:对高龄产妇的妊娠情况加以分析探讨。方法抽选我院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300例高龄产妇作为甲组观察对象,选取同期收治的300例适龄产妇作为乙组观察对象,对2组产妇妊娠情况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组产妇妊高征、妊娠期贫血等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与产后出血、早产与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乙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甲组剖宫产率为80%,显著高于乙组的66.67%(P<0.05),且甲组新生儿结局同乙组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而言,其出现妊娠合并症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要高于适龄产妇,妊娠风险较大,需提高警惕,强化围生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7.
余淑芳 《中华全科医学》2015,(3):426-427,440
目的近年来,高龄产妇比例逐渐上升,其妊娠结局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分析高龄产妇的临床结局以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住慈溪市妇幼保健院的187例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的高龄产妇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低于34岁的187例非高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以及分娩方式等。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观察组在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和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前置胎盘、新生儿窒息、巨大儿、胎儿畸形、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与胎膜早破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龄产妇剖宫产率为62.0%(n=116),明显高于观察组(n=70,3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2,P<0.05);经阴道分娩时使用产钳进行助产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易患妊娠期并发症但对新生儿结局影响较小,多采用剖宫产方式进行生产。对于高龄产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预防和治疗妊娠并发症,同时加强孕期宣教并减少社会因素的影响,加强分娩监护及产程管理并慎重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高龄初产妇妊娠并发症情况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建档的1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的年龄是否35岁分成高龄组(45例)和适龄组(55例);两组定期接受产检,随访掌握两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了解两组妊娠结局。结果通过产前检查及随访,高龄组的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均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4.4%,高于适龄组的5.5%。结论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大于适龄初产妇,且不良妊娠结局率较高,须加强产前检查,并做好预防工作,提高妊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加强高龄产妇孕期保健、改善妊娠结局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收集≥35岁的高龄组病例2 994例,和同期住院分娩的适龄组16 172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病历资料。结果 高龄组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明显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等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适龄组(P<0.01);高龄组干预性早产比适龄组干预性早产发生率高(P<0.01)。结论 高龄妊娠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多,应加强高龄产妇围产期保健以降低合并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健康,应提倡适龄妊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妊娠期尿蛋白、血尿酸变化规律及其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规律产检并分娩高龄产妇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对照组(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0例)和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0例),参照血压和尿蛋白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妊娠期高血压)、B组(轻度子痫前期)和C组(重度子痫前期),比各组妊娠晚期尿蛋白、血尿酸水平,比较各组不良妊娠结局,分析妊娠期尿蛋白、血尿酸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患者妊娠晚期尿蛋白、血尿酸水平依次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C组,A组、B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与高龄妊娠期产妇尿蛋白(r=0.845,P=0.000)、血尿酸(r=0.791,P=0.000)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高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尿蛋白、血尿酸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有重要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单胎妊娠女性围产期母婴结局与自然妊娠女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34例ART单胎妊娠女性(ART组)和20 906名自然妊娠单胎女性(自然妊娠组)围产期妊娠结局,分别比较两组间母婴 围产期并发症差异,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前置胎盘、早产、产后出血、分娩方式等,新生 儿结局如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性别比。结果:ART组较自然妊娠组GDM(χ2=67.978,P=0.000)、前置胎盘(χ2 =27.565,P=0.000)、早产(χ2=11.874,P=0.001)、剖宫产分娩(χ2=92.042,P=0.000)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 加。ART组较自然妊娠组低出生体重儿(χ2=13.534,P=0.000)、巨大儿(χ2=8.328,P=0.004)、新生儿转入 NICU(χ2=5.763,P=0.016)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与自然妊娠女性相比,ART单胎妊娠女性母婴不良围产 结局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围生期结局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百色市两所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14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研究组)和286例非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组孕产妇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t=2.92,P=0.004);研究组孕产妇既往孕次、既往产次、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既往前置胎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孕产妇的既往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7.60,P=0.006);研究组孕产妇的产前孕周小于对照组(t=-12.3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是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影响因素,其中既往剖宫产次是3个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组的产前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早产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体质量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00例,将100例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将10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00(16/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5例胎盘粘连产妇巾,8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32.00%;4例胎盘植入产妇巾3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75.00%:9例前置胎盘产妇中5例出现产后出血,占55.56%;5例子宫破裂全部出现产后山血。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增加了剖宫产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子宫破裂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例前置胎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0例正常产妇作对照。结果研究组孕产妇年龄、孕产次、流产次数均高于对照组,有剖宫产史者和前置胎盘史者所占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剖宫产率、产科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置胎盘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加强产前保健可以降低前置胎盘发生率,也有利于降低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关系,为孕期保健及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血压等疾病及分娩巨大儿的单胎活产产妇603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标准分别分为低体重组31例、正常体重组365例、超重组146例、肥胖组61例及体重增加不足组163例、体重增加正常组230例和体重增加过多组210例,对各组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率、肩难产、巨大儿出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入住NICU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前肥胖是子痫前期影响因素;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转NICU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递增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体重增长各组的巨大儿、肩难产、子痫前期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GWG的升高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前BMI过高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升高。医院及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孕妇孕期体重管理和教育,对孕期体重进行全程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孕妇的不良围产结局,并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再次剖宫分娩的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孕妇,分析严重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严重不良结局定义为(以下任何一项):输红细胞≥10单位,术后转入ICU,膀胱、肠管或输尿管损伤需要外科修补,二次手术,子宫切除,或孕产妇死亡。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近10+年共有478例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孕妇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再次剖宫产终止妊娠。本组孕妇平均年龄(32.5±4.8)岁,多数孕妇年龄大于30岁;平均孕4次产1次;其中131例(27.4%)孕妇发生严重不良结局。输红细胞≥10单位者有75例 (15.7%,75/478);术后转入ICU 44例(9.2%,44/478);发生膀胱损伤而需修补者共有11例,无输尿管或肠管损伤发生;有4例二次手术,其均是由于保守治疗后内出血而行急诊剖宫产子宫切除。子宫切除(107例,22.4%)是最常见的严重不良结局;最后经过剖宫产术和/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311例胎盘异常附着者,只有172例(55.3%)术前超声或者磁共振检查怀疑有胎盘异常附着。多因素分析显示,凶险性前置胎盘(即胎盘附着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上)、产前怀疑胎盘异常附着(粘连、植入或穿透)和产前血红蛋白水平<100 g/L是严重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2.4(1.5~3.8)、3.6(2.3~5.6)和2.5(1.6~3.9)。结论 在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的孕妇中,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前怀疑胎盘异常附着和产前血红蛋白水平<100 g/L会显著增加严重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刘荣 《中外医疗》2016,(18):51-5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剖宫术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产科因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而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及年龄相匹配的无剖宫产史孕妇各50例,分别记录两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妊娠结局和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组具有较高的胎盘植入率(6%vs 26%)、子宫破裂发生率(0% vs 6%)、术后住院时间(6 d vs 9 d)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6%vs 23%)和较大的产后出血量(331 mL vs 513 mL),P值均﹤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具有较高的围产期并发症,对母婴危害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并发前置胎盘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87例因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因多次妊娠、多次人工流产、多次刮宫操作所致前置胎盘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研究组按照此次与上次分娩间隔时间分为研究1组(≤2年)和研究2组(〉2年)。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及研究1组与研究2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产妇胎盘植入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和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孕产妇子宫破裂发生率较研究2组更高(P〈O.05);在围产儿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可增加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并发症与风险的发生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短者更易发生子宫破裂,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并指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合理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DHC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抽样法,选取合并不同类型DHCP孕妇168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的正常孕妇168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统计并分析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围产妇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48.81%,对照组3.57%。2组产妇除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产妇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产妇合并2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产妇合并3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58.42%,对照组为6.90%。观察组胎儿死亡、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胎儿合并2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胎儿合并3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46.55%,对照组为4.93%。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新生儿合并2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新生儿死亡及合并3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和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围产妇胎盘早剥、胎儿死亡、新生儿死亡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CP严重影响围产妇母婴预后,且随着疾病进程的发展,影响逐渐增加。临床应加强筛查,尽早发现和干预,改善母婴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次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以期合理控制初次剖宫产率.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6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正规建卡产检并分娩二胎的所有单胎孕妇资料共计1610例. 按照其初次分娩方式的不同将所有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初次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者,即前次剖宫产分娩组,共746例,另一组为初次阴道分娩(包括顺产及产钳助产)再次妊娠分娩者,即前次阴道分娩组共864例. 统计比较两组对象再次妊娠时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并探讨初次分娩方式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结果:前次阴道分娩组的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率为11.93%,而前次剖宫产分娩组的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率高达96.75%,有统计学差异( P<0.01) ,表明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再次妊娠时的分娩方式选择;而前次剖宫产分娩组的产后出血率( 4. 20%)、产褥感染率( 2. 17%)、新生儿窒息率(3.66%)及胎盘前置或植入的发生率(3.79%)均高于前次阴道分娩组,且有统计差异( P<0.05). 表明疤痕子宫者再次妊娠时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妊娠结局较差. 结论:鉴于初次剖宫产对后续妊娠分娩的不良影响,临床上亟需采取相应措施来有效控制首次剖宫产率,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