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2019年6—12月就诊于西安市胸科医院的196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5例(74.0%),女51例(26.0%);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8(26,53)岁。按IGRA检测结果分为IGRA检测阳性组(106例)和假阴性组(90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资料,以及胸部CT表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196例研究对象中,IGRA检测阳性106例,阳性率为54.1%。IGRA阳性组白细胞计数的M(Q1,Q3)为6.3(5.0,7.5)×109个/L,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7.4(5.8,9.2)×109个/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4,P=0.001);血红细胞沉降率的M(Q1,Q3)为34.5(16.0,58.0)mm/1h,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53.0(31.8,84.3)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2,P=0.0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M(Q1,Q3)为553(371,737)个/μl,高于IGRA假阴性组的432(320,645)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0,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7.0×109个/L[OR(95%CI)=3.003(1.618~5.572)]、ESR≥40mm/1h[OR(95%CI)=2.270(1.228~4.195)]、CD4+ T淋巴细胞计数<400 个/μl[OR(95%CI)=2.198(1.155~4.181)]是影响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IGRA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用IGRA辅助结核病诊断时需结合患者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石倩  陈志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0):1087-1091
目的 探讨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特点。方法 搜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明确诊断为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117例(观察组),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同时期诊断为单纯肺结核患者117例(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差异。结果 结核抗体38kD+16kD(1kD=相对分子质量1000)和结核抗体38kD的检测中观察组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84%(8/117)、21.37%(25/11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9/117)、71.79%(84/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59、59.78,P值均为0.000)。观察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57.26%(67/117)与对照组患者阳性率[55.56%(65/1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792)。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513.00(339.75,844.50)个/μl,CD4+/CD8+值的M(Q1,Q3)为0.96(0.74,1.5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绝对计数[M(Q1,Q3)为380.00(320.00,503.00)个/μl]和CD4+/CD8+值[M(Q1,Q3)为0.91(0.74,0.9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35;Z=4.90,P=0.000)。而观察组外周血CD8+细胞计数[M(Q1,Q3)为377.50(193.00,528.50)个/μl]低于对照组[M(Q1,Q3)为475.00(410.00,524.00)个/μ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3)。结论 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及外周血CD8+细胞计数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特点。方法 搜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明确诊断为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117例(观察组),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同时期诊断为单纯肺结核患者117例(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差异。结果 结核抗体38kD+16kD(1kD=相对分子质量1000)和结核抗体38kD的检测中观察组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84%(8/117)、21.37%(25/11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9/117)、71.79%(84/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59、59.78,P值均为0.000)。观察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57.26%(67/117)与对照组患者阳性率[55.56%(65/1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792)。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513.00(339.75,844.50)个/μl,CD4+/CD8+值的M(Q1,Q3)为0.96(0.74,1.5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绝对计数[M(Q1,Q3)为380.00(320.00,503.00)个/μl]和CD4+/CD8+值[M(Q1,Q3)为0.91(0.74,0.9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35;Z=4.90,P=0.000)。而观察组外周血CD8+细胞计数[M(Q1,Q3)为377.50(193.00,528.50)个/μl]低于对照组[M(Q1,Q3)为475.00(410.00,524.00)个/μ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3)。结论 风湿性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及外周血CD8+细胞计数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结核病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检测假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四科收治的资料完整、外周血IGRA检测阴性和阳性的结核病患者,分别作为IGRA假阴性组(38例)和IGRA阳性组(119例),收集其一般情况、病史特点、血清生化指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IGRA检测结果假阴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IGRA假阴性组淋巴细胞计数、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NKT细胞计数M(Q1,Q3)分别为1.15(0.77,1.58)×109个/L、867.50(508.75,1135.50)个/μl、493.00(256.00,673.75)个/μl、254.50(170.25,429.25)个/μl、38.50(16.50,88.25)个/μl,均明显低于IGRA阳性组[分别为1.46(0.99,1.88)×109个/L、1013.00(667.00,1394.00)个/μl、590.00(386.00,850.00)个/μl、335.00(232.00,561.00)个/μl、57.00(30.00,121.0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12、-2.143、-2.092、-2.303、-2.338,P值分别为0.012、0.032、0.036、0.021、0.0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KT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40个/μl)的患者,IGRA检测出现假阴性的风险是NKT细胞计数正常者的2.440倍(95%CI:1.159~5.134)。结论 NKT细胞计数的减少可能导致外周血IGRA出现假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江苏和四川省部分县(区)涂阳肺结核患者门诊直接医疗费用及支付方式,并对患者检查费用的支出内容进行溯源。方法 2014—2016年,在江苏省A市的2个县和四川省B市的3个区连续24个月纳入于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的确诊的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30例,其中江苏省患者313例,四川省患者117例,平均年龄(49.0±21.2)岁。通过基线问卷调查获得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一般治疗情况等信息,建立患者队列随访至治疗终点,通过门诊信息系统和就诊病历卡收集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各项直接医疗费用和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和治疗结局等信息。结果 江苏和四川两省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例均直接医疗费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分别为1609.0(1160.5,2534.0)元和1761.0(839.5,3052.0)元;江苏省患者的例均自付费用[M(Q1,Q3)]为1186.0(829.5,2092.0)元,占直接医疗费用的73.7%(1186.0/1609.0);四川省患者的例均自付费用[M(Q1,Q3)]为1302.0(36.0,2158.5)元,占直接医疗费用的73.9%(1302.0/1761.0),四川患者的自付费用明显高于江苏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8,P=0.047)。估计纳入患者的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自付直接医疗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率≥40%)发生率为18.1%(78/430)。初治和复治患者的例均自付费用[M(Q1,Q3)]分别为1208.0(689.0,2085.3)元和1008.0(684.8,2292.5)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4,P=0.971),41例初治患者延长了治疗疗程。99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例均自付检查和自付其他药物费用[M(Q1,Q3)]分别为635.0(528.0,925.0)元和515.5(0.0,1545.0)元,高于331例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585.0(210.0,829.0)元和40.0(0.0,518.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07和4.88,P值均<0.01)。98例并发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的例均检查的直接费用和相应自付费用[M(Q1,Q3)]分别为1009.5(732.5,1278.5)元和680.0(394.5,905.3)元,高于332例未并发其他疾病者的936.0(588.5,1183.8)元和585.0(281.3,835.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9和-2.17,P值分别为0.022和0.030)。对照“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二期)推荐的肺结核患者诊疗服务包,发现基本诊疗服务包内检查项目的人均费用M(Q1,Q3)为468.5(360.0,620.0)元,高于基本诊疗服务包外检查项目的人均费用[310.0(244.0,644.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7,P<0.01)。结论 江苏和四川省部分地区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肺结核直接医疗经济负担较重,门诊自付费用均超过千元,检查和治疗药物均可产生不同比例的自付费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自付费用的增加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试剂盒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7—10月间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并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细菌学、病理、诊断性治疗等手段单独或联合确诊的128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7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造成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7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QFT-GIT结果显示假阴性188例(17.5%),真阳性884例(82.5%)。QFT-GIT真阳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2.1%(284/884)和23.0%(203/884),复治患者占18.3%(162/884),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11.0%(97/884),培养阴性患者占72.5%(641/884)、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9.6%(85/884)、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1.8%(16/884);QFT-GIT假阴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6.7%(69/188)和38.8%(73/188)、复治患者占31.4%(59/188)、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20.7%(39/188)、培养阴性的患者占86.2%(162/188)、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19.1%(36/188)、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7.4%(14/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31.819、16.085、13.574、16.651、14.072、18.10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年龄组(OR=1.972,95%CI=1.306~2.976,P=0.001)、60~92岁年龄组(OR=2.782,95%CI=1.832~4.224,P<0.001)、复治(OR=1.741,95%CI=1.174~2.581,P=0.006)、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OR=2.043,95%CI=1.314~3.176,P=0.002)、痰培养阴性(OR=3.354,95%CI=2.066~5.446,P<0.001)、白蛋白<35g/L(OR=2.777,95%CI=1.721~4.481,P<0.001)、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OR=3.662,95%CI=1.679~7.987,P=0.001)为QFT-GIT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40~岁年龄组、复治、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培养阴性、白蛋白<35g/L和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是造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112例临床诊断为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资料,其中21例(18.8%)为确诊TBM患者,84例(75.0%)为高度可能的TBM患者,7例(6.2%)为可能的TBM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42.9%),预后不良组64例(57.1%)。预后良好组男性24例,中位年龄[M(Q1,Q3)]18.50(5.31,33.75)岁,中位病程20.00(11.25,30.00)d。预后不良组男性20例,中位年龄27.00(3.06,49.75)岁,中位病程15.00(10.00,20.00)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Z=-1.982,P=0.048)、性别(χ 2=4.043, P=0.044)、疾病分期(χ 2=17.733, P=0.000)、抽搐(χ 2=8.054, P=0.005)、低钠血症(χ 2=9.481, P=0.002)、脑水肿(χ 2=4.386, P=0.036)、脑积液(χ 2=5.992, P=0.014)对TBM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P=0.043, OR=2.784, 95%CI:1.034~7.495)、疾病分期为Ⅲ期(P=0.002, OR=6.855, 95%CI:2.001~23.480)、脑水肿(P=0.030, OR=3.491, 95%CI:1.132~10.768)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低钠血症、疾病分期为Ⅲ期、脑水肿是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于西安市胸科医院住院确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57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其中57例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简称“并发组”); 300例未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简称“未并发组”)。并发组中,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0(26,38)岁,其中14~<44岁年龄组有40例,≥44岁年龄组有17例。未并发组中,年龄M(Q1,Q3)为39(32,48)岁,其中14~<44岁年龄组有198例,≥44岁年龄组有102例。对患者年龄、性别、口腔黏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肺结核患者病程及痰菌检测情况等7项与颈部淋巴结结核发生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57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并发组和并发组在上述各因素中,年龄≥44岁者占比分别为34.0%(102/300)、29.8%(17/57);男性占比分别为45.7%(137/300)、40.4%(23/57);发生口腔黏膜炎者占比分别为11.7%(35/300)、45.6%(26/57);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者占比分别为16.3%(49/300)、36.8%(21/57);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占比分别为8.0%(24/300)、10.5%(6/57);肺结核患病时间>3个月者占比分别为41.0%(123/300)、38.6%(22/57);痰菌阳性者占比分别为19.3%(58/300)、68.4%(39/57)。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0.376、0.547、38.963、12.781、0.397、0.115、58.326,P值分别为0.540、0.459、0.000、0.000、0.529、0.735、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口腔黏膜炎(Wald χ2=12.279,OR=3.564,95%CI=1.751~7.255,P=0.004)、发生上呼吸道感染(Wald χ2=9.987,OR=3.092,95%CI=1.535~6.227,P=0.002)及痰菌阳性(Wald χ2=26.320,OR=5.880,95%CI=2.989~11.568,P=0.000)是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危险因素。结论 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口腔黏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及痰菌阳性的患者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可作为临床预防的关注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于西安市胸科医院住院确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57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其中57例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简称“并发组”); 300例未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简称“未并发组”)。并发组中,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0(26,38)岁,其中14~<44岁年龄组有40例,≥44岁年龄组有17例。未并发组中,年龄M(Q1,Q3)为39(32,48)岁,其中14~<44岁年龄组有198例,≥44岁年龄组有102例。对患者年龄、性别、口腔黏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肺结核患者病程及痰菌检测情况等7项与颈部淋巴结结核发生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57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并发组和并发组在上述各因素中,年龄≥44岁者占比分别为34.0%(102/300)、29.8%(17/57);男性占比分别为45.7%(137/300)、40.4%(23/57);发生口腔黏膜炎者占比分别为11.7%(35/300)、45.6%(26/57);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者占比分别为16.3%(49/300)、36.8%(21/57);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占比分别为8.0%(24/300)、10.5%(6/57);肺结核患病时间>3个月者占比分别为41.0%(123/300)、38.6%(22/57);痰菌阳性者占比分别为19.3%(58/300)、68.4%(39/57)。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0.376、0.547、38.963、12.781、0.397、0.115、58.326,P值分别为0.540、0.459、0.000、0.000、0.529、0.735、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口腔黏膜炎(Wald χ2=12.279,OR=3.564,95%CI=1.751~7.255,P=0.004)、发生上呼吸道感染(Wald χ2=9.987,OR=3.092,95%CI=1.535~6.227,P=0.002)及痰菌阳性(Wald χ2=26.320,OR=5.880,95%CI=2.989~11.568,P=0.000)是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危险因素。结论 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口腔黏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及痰菌阳性的患者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可作为临床预防的关注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病原学阴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模型, 以提高临床诊断的规范性及准确性。方法 收集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7 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年龄≥15岁、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检查阴性, 且从未因结核病应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不规范化疗未满1个月已确诊的200例病原学阴性初治肺结核患者和212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两类, 一类为训练样本, 一类为考核样本, 两类样本比例为3∶1。通过对训练样本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诊断模型, 并以训练样本的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能力, 再使用考核样本对建立的诊断模型进行前瞻性考核。结果 对训练样本临床观察指标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1.2、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 35kU/L、全血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阳性、咳嗽≥2周、有咯血或者痰中带血、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并发其他疾病、病灶发生于单侧或两侧的肺上叶尖后段和(或)下叶背段和空洞形成是病原学阴性初治肺结核与非结核性肺部疾病鉴别的相关独立因素[Wald χ 2= 7.264, P= 0.007, OR(95%CI)= 3.433(1.400~8.417); Wald χ 2= 17.114, P= 0.000, OR(95%CI)= 6.980(2.780~17.524); Wald χ 2= 63.643, P= 0.000, OR(95%CI)= 19.283(9.320~39.894); Wald χ 2= 5.557, P= 0.018, OR(95%CI)= 0.434(0.217~0.869); Wald χ 2= 6.237, P= 0.013, OR(95%CI)= 0.255(0.087~0.745); Wald χ 2= 24.930, P= 0.000, OR(95%CI)= 0.126(0.056~0.284); Wald χ 2= 12.062, P= 0.001, OR(95%CI)= 10.139(2.743~37.746); Wald χ 2= 16.224, P= 0.000, OR(95%CI)= 4.428(2.147~9.135); Wald χ 2=16.228, P=0.000, OR(95%CI)=14.437(3.939~52.919)]。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为曲线下面积(AUC)=0.881(95%CI:0.839~0.915), 最佳临界值为0.42, 诊断病原学阴性初治肺结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76.10%。经考核样本检验, 建立的诊断模型对两组患者总的准确判别率为79.61%(82/10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模型敏感度和准确率均较高, 可以作为临床医师诊断病原学阴性初治肺结核的辅助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分枝杆菌双相罗氏培养基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在我国基层实验室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取多中心试验方法,在我国3个省的3个地市级结核病诊疗机构连续纳入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的初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2320例,其中15例因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培养基(简称“罗氏培养基”)和分枝杆菌双相罗氏培养基(简称“双相培养基”)中的1种或2种培养污染或结果缺失,对两种培养基培养结果进行比较时不计入分析。每例患者留取3份痰标本(即时痰、夜间痰、晨痰)进行萋-尼染色法涂片镜检(简称“涂片”),并选取2份性状好的痰标本同时进行罗氏培养基培养、双相培养基培养。使用SPSS 24.0软件,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种培养基的阳性检出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以罗氏培养基培养结果、临床诊断为标准对双相培养基的检测效能进行评价;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罗氏培养基与双相培养基检出时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罗氏培养基和双相培养基两种培养方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65%(453/2305)和22.00%(507/2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91,P=0.000);以罗氏培养基培养结果为标准,双相培养基的敏感度为91.39%(414/453),特异度为94.98%(1759/1852),一致率为94.27%(2173/2305);以临床诊断为标准,罗氏培养基和双相培养基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4(95%CI:0.672~0.715)、 0.707(95%CI:0.685~0.728);罗氏培养基报阳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28(21,34)d,双相培养基报阳时间M(Q1,Q3)为18(14,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14,P=0.000)。结论双相培养基较罗氏培养基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诊断价值较高,报阳时间明显缩短,是一种可以作为结核病临床诊断的参考方法,在我国基层实验室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免疫干预意义和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13例肺结核患者,根据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CD4+T淋巴细胞减少组(计数<410个/μl)和对照组(计数≥410个/μl);将CD4+T淋巴细胞减少患者根据是否行免疫干预治疗分为免疫干预组和非免疫干预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吸烟、饮酒、症状数目、治疗分类、合并疾病、耐药情况、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疗效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 结果: 213例肺结核患者中,61例发生CD4+T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6%。疗效分析显示治疗2~4个月,免疫干预组痰涂片阴性率为93.9%,高于非免疫干预组的75.0%(χ2=4.320,P<0.05)。治疗5~7个月,免疫干预组病灶吸收率为51.5%,高于非免疫干预组的25.0%(χ2=4.46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减少组男性、年龄≥60岁、农民职业、文盲文化、症状数目≥4个、并发肺外结核、累及肺野4~6个、肺部空洞、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25×109/L、白蛋白<35g/L、CD8+T淋巴细胞计数<190个/μl的构成比(77.0%、44.3%、36.1%、26.2%、36.1%、34.4%、77.0%、55.7%、45.9%、18.0%、68.9%、2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5%、11.2%、19.7%、10.5%、19.7%、21.1%、38.2%、40.8%、25.7%、5.3%、44.7%、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42、29.060、10.095、13.650、6.290、4.165、26.342、3.929、8.274、8.738、10.137、16.80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OR=4.816,95%CI:1.650~14.052)、病变累及肺野4~6个(OR=3.669,95%CI:1.548~8.696)、血小板<125×109/L(OR=3.753,95%CI:1.069~13.173)、CD8+T淋巴细胞计数<190个/μl(OR=3.908,95%CI:1.394~10.954)。 结论: HIV阴性肺结核患者较易发生CD4+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干预治疗对提高患者疗效具有积极意义。高龄、肺部病变累及范围大、血小板减少和CD8+T淋巴细胞减少是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童结核病的耐药现况,发现儿童耐多药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2017年1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8岁的结核病患者314例,男178例,女136例,年龄1~18岁,中位年龄(四分位数)[M(Q1,Q3)]为17(15,18)岁,初治253例,复治61例。分析314例患者培养阳性且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MTB)的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314例患者的MTB临床分离株总耐药率、初治耐药率和复治耐药率分别为27.1%(85/314)、20.9%(53/253)和52.5%(32/61),复治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耐药率(χ2=24.771,P=0.000);总耐多药率、初治耐多药率和复治耐多药率分别为10.8%(34/314)、6.3%(16/253)和29.5%(18/61),复治耐多药率明显高于初治耐多药率(χ2=27.360,P=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复治(OR=5.671,95%CI=2.228~14.435,P=0.000)、14~18岁年龄组(OR=2.235,95%CI=1.568~3.562,P=0.032)、并发营养不良(OR=1.908,95%CI=1.337~2.447, P=0.034)、吸烟(OR=1.225,95%CI=1.013~2.740,P=0.046)是儿童患者发生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结核病耐药现状严峻,复治、14~18岁年龄组、并发营养不良、有吸烟史是儿童患者发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儿童结核病的耐药现况,发现儿童耐多药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2017年1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8岁的结核病患者314例,男178例,女136例,年龄1~18岁,中位年龄(四分位数)[M(Q1,Q3)]为17(15,18)岁,初治253例,复治61例。分析314例患者培养阳性且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MTB)的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314例患者的MTB临床分离株总耐药率、初治耐药率和复治耐药率分别为27.1%(85/314)、20.9%(53/253)和52.5%(32/61),复治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耐药率(χ2=24.771,P=0.000);总耐多药率、初治耐多药率和复治耐多药率分别为10.8%(34/314)、6.3%(16/253)和29.5%(18/61),复治耐多药率明显高于初治耐多药率(χ2=27.360,P=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复治(OR=5.671,95%CI=2.228~14.435,P=0.000)、14~18岁年龄组(OR=2.235,95%CI=1.568~3.562,P=0.032)、并发营养不良(OR=1.908,95%CI=1.337~2.447, P=0.034)、吸烟(OR=1.225,95%CI=1.013~2.740,P=0.046)是儿童患者发生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结核病耐药现状严峻,复治、14~18岁年龄组、并发营养不良、有吸烟史是儿童患者发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18年1—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结核科就诊的并发2型糖尿病的肺结核(T2DM-PTB)患者186例,对其中符合入组标准的165例进行编号,用系统抽样法抽取其中的55例,作为T2DM-PTB组;对我院同期收治的与T2DM-PTB组性别、年龄范围匹配的815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编号,用系统抽样法抽取其中的5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痰抗酸杆菌涂片情况,计算病灶范围个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T2DM-PTB组血清中的IL-6、CRP水平和病灶范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分别为[21.2(21.2,44.4)ng/L、31.2(15.1,77.3)mg/L、4.0(3.3,6.0)个],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6(8.6,19.2)ng/L、13.5(4.5,37.4)mg/L、3.0(3.0,4.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78、3.45、2.45,P值分别为0.000、0.001、0.014);T2DM-PTB组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等级数[M(Q1,Q3)]为1.5(0.0,5.8),高于对照组的0.0(0.0,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4,P=0.083)。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T2DM-PTB患者的IL-6、CRP水平更高,病灶范围更广,提示T2DM-PTB患者炎症状态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