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r-PA)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57例无溶栓禁忌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PA18mg+0.9%氯化钠50ml快速静脉溶栓治疗,30min后再给予r-PA18mg治疗。计算发病0.5~2h、>2~4h、>4~6h及>6~12h内溶栓再通率,并将6h内溶栓病例与将>6~12h溶栓病例进行再通率比较。结果 6h内溶栓再通率为86.67%,>6~12h溶栓再通率为41.67%,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r-PA急诊溶栓治疗AMI疗效好,再通率高,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住院治疗的AMI患者152例按发病到溶栓开始时间计算,分成<2h,2~4h,4~6h三个组,观察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心律、血压变化及4周EF值等。结果<2h、2~4h、4~6h三组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7.10%、76.92%、64.00%,2h内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4~6h。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第4周LVEF值比较再通组与未通组心功能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MI患者开展绿色通道早期急诊溶栓为AMI病人赢得治疗时间,尽早使梗死部位相关血管(IRA)再通,尽早使心肌得到再灌注是缩小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改善AMI预后的关键。溶栓距发病时间愈短,血管再通率愈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时间溶栓分为0~3h,>3~6h,>6~12h三组。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96%、74.51%、61.91%。早期治疗(0~6h)组血管再通率(78.38%)与延迟治疗(>6~12h)组的61.9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五周病死率、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AMI发病后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病死率最低,但发病时间>6~12h的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对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不同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旨在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对AMI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51例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三组,A组≤3h,B组3~6h,C组6—12h。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1.2%,75.9%,33.3%。前两组与后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无显著性。结论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呈负相关,AMI发病3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3—6h次之,6—12h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但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对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不同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旨在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对AMI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为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方法,溶栓疗效的评估为梗塞范围的缩小、心功能的改善、并发症的减少等,这些与梗塞相关动脉是否再通有直接关系,血管再通率又与溶栓距发病时间有关。本文总结了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后的血管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6 h内溶栓与延迟溶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  95例 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 <6 h(46例 )和 6~ 12 h(延迟溶栓 4 9例 )两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 h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76 % ,病死率为 4 % ;延迟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4 9% ,病死率为 12 % ,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均 <0 .0 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比 16 % )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6 h内溶栓者再通率高 ,病死率低。延迟溶栓仍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对有溶栓适应证者也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106例AMI患者分为≥70岁组(31例)、<70岁组(75例)均在发病6小时内接受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结果:≥70岁组与<70岁组血管再通率无差异(P>0.05),血管再通与血管未通者比较病死率有差异(P<0.05),溶栓开始越晚病死率越高.结论:AMI的溶栓疗效与年龄无关,与血管是否再通密切相关,疗效与溶栓时间呈显著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72例AMI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时间及治疗期间出血、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AMI后再梗死等不良反应,进一步明确静脉溶栓对AMI患者的疗效及其优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5.00%)低于对照组(97.22%);观察组血液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即血液再通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时,虽其对梗死部位的疏通程度不如PCI,但仍具一定优势,如静脉溶栓能减少患者心肌梗死时间,继而减轻心肌坏死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任海滨  钟永根 《新医学》2003,34(Z1):16-17
目的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95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6小时内溶栓组(46例)、延迟溶栓组(6~12小时,49例)两组,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小时内溶栓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5%,病死率为4%;延迟溶栓组则分别为5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I患者发病6小时内溶栓的血管再通率高,病死率低;延迟溶栓亦有治疗价值,也应积极予以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急诊室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效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的高低与溶栓治疗距发病的时间相关。我们比较了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血管再通的影响。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992年6月~1997年6月收治的72例AMI静脉溶栓患者,男4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0±8....  相似文献   

13.
吕春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299-1300
【目的】评估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综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至治疗时间≤6h的AMI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舒降之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病≤4h以内接受治疗45例,血管再通者36例,占80%。发病4h~6h以内接受治疗15例,血管再通者11例,占73.3%。60例中6h内再通者47例,占总例数78.3%。【结论】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AMI,其越早应用效果越佳,血管再通率达78.3%,在无心脏介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情况下,只要认真选择好适应证,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抢救治疗AMI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情况;分析了溶栓前,中,后实施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医护配合,发病30min~1h开始静脉溶栓的患者6例;全部再通,再通率100%;发病2~6h开始溶栓的患者84例再通,再通62例,再通率73.8%;发病6~12h内开始溶栓患者18例,再通6例,再通率33.3%。结论早诊断、早溶栓、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6小时内溶栓与延迟溶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点措施。临床研究表明,AMI溶栓治疗可有效地缩小梗死范围,降低AMI病死率,防止不可逆的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不全。我们将1998年4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6小时内溶栓与6~12小时溶栓(延迟溶栓)的两组进行疗效对比,旨在探讨发病距溶栓时间的不同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和发生不良反应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院外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得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院外AMI患者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连续观察发病≤6小时的120例在院外给予静脉溶栓的AMI 患者,其中发病≤3小时内溶栓者91例,发病4~6小时溶栓者29例,对比两者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率;同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120例AMI患者比较.结果:再通率:≤3小时溶栓者68.13%,4~6小时溶栓者58.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5.确诊为AMI距接受溶栓时间:院外组为(0.54±0.58)小时, 院内组为(2.74±1.02)小时;2组比较P<0.000 1.院外AMI诊断准确率达98.4 %,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外静脉溶栓能减少不必要的耽搁时间,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院外溶栓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25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8.0%和16.0%,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 h内溶栓再通率(81.8%)明显高于3~6 h溶栓组、6~12 h内溶栓再通率(60.0%、2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AMI患者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王新兰  陈惠新 《临床荟萃》2010,25(15):1352-1353
急性心肌梗死(AMI)绝大多数因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所致,早期静脉溶栓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是治疗AMI的关键措施之一。不同的溶栓途径和药物,血管再通率和再通时间也不同。西宁地区海拔2260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比较不同年龄组AMI患者分别经静脉溶栓、一般内科治疗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净有效率的差异。结果~60、~65、~70、~75岁年龄组间AMI病例静脉溶栓治疗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再通率、净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较一般内科治疗同年龄组短(P<0.01);再通率平均63.24%,较PCI组低(P<0.05)。结论75岁以下AMI病例对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以年龄判定是否施行静脉溶栓治疗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患者128例纳入研究,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97例)和血管未通组(3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5.78%;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管再通组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NSICH)的比例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7 d早期临床转归良好、90 d预后良好和生活自理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血管未通组(均P<0.05);2组7 d和90 d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溶栓前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