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某硅材料制备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该公司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状况,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噪声63.2%,粉尘74.4%,高温20.0%;接害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为:听力损失24.63%,肺功能异常5.54%,高仟伏胸片异常3.32%,血常规异常2.24%,尿常规异常3.03%。结论该公司的作业现场中粉尘、噪声、高温危害较严重,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须加强职业危害治理和个人防护,切实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某电线生产企业接害工人健康状况,对其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及2008—2010年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及氯乙烯,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9.0%、90.5%、100%;2008、2009、2010年该厂一线员工体检率分别为63.9%、57.4%、56.3%,体检异常率分别为28.3%、34.1%、41.5%,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3.8%、17.4%、23.1%,血常规异常率分别为7.2%、9.8%、14.6%,不同年度各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严重,工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血压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某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行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和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使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某汽车制造企业2005年度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工人健康监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噪声52.06%、粉尘86.22%、毒物96.85%,有毒有害及特殊工种工人受监护率75.01%,受检工人异常检出率为:高频听力损伤22.41%、高血压18.62%、心电图异常9.56%、肝胆脾B超异常23.90%(其中脂肪肝11.75%)、肝功能异常14.14%、血常规异常5.55%等。诊断职业病15人、职业禁忌证12人。结论噪声是该企业最严重的职业危害因素,必须加强治理和进行个人防护。在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铝厂近年来接氟、接尘、接噪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和重点监护人群,为管理部门制订职业健康监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某铝业公司2011—2015年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电解铝厂作业工人共计2 287人,其中临床健康检查异常率为47.84%,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为11.59%。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为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粉尘和噪声。不同年份的氟和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B超、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和转氨酶异常。B超和肝功能的检出率在不同接害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超和肝功能异常检出率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接氟职工心电图异常率和接噪职工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该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危害并对工人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企业应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以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塑料加工企业噪声对工人的危害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塑料加工企业作业场所噪声测量,对102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对其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塑料加工企业噪声危害普遍存在,听力损伤、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达41.18%、15.69%和9.8%,且随工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塑料加工企业应加强噪声职业有害因素防护,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劳动保护,尤其是接害工龄长者,防止减少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都市某装饰材料公司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及工人身体健康状况,并为该公司提出有效防控措施以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方法到该公司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组织全体操作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测和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现场卫生学检测结果显示,推台锯、断锯岗位作业操作位和休息位的总粉尘(木尘)检测浓度均合格;推台锯、断锯岗位作业操作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标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63名工人中,50人检查结果异常,总检出率为79.37%;其中9人的异常检查结果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检出率为14.29%,女性高于男性。噪声作业工人接害工龄5~9年组的听力损伤检出率高于0~4年组,噪声暴露工人的听力损伤检出率高于非噪声暴露工人。结论该公司操作工人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工作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化工企业职业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该企业作业场所内职业危害因素水平进行检测,并对218名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粉尘和噪声检测超标严重,样品合格率仅为54%和55%;体检异常人员有136人,占体检人数的62.4%;接触噪声的汽轮工和接触氟化物的造粒工异常检出率最高,分别占受检人员的82.4%、71.4%。结论该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体检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20—2022年常州市武进区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基本情况,为本区的职业健康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2022年武进区各类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40家企业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和相关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武进区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企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占86.43%,且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不足100.00%。本次调查中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超标工作场所点数和超标企业数占比最多的依次为粉尘因素中以矽尘为主,占23.81%和42.86%;化学因素中以二甲苯为主,占5.45%和5.41%;物理因素中以噪声为主,占17.02%和45.2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粉尘因素中接触矽尘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最高为1.64%,化学因素中接触苯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最高为0.75%,物理因素中接触噪声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最高为0.86%。结论 需重点关注小、微型企业的职业健康监管,加强矽尘、苯及其化合物和噪声等接害因素的职业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汽车制造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接触有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对某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对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在岗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企业现场环境噪声的检测合格率为53.3%,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共721人,听力异常检出率37.2%,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受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噪声作业人员(P0.05),且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异常检出率随着工龄的延长而增加(P0.05);现场环境粉尘检测合格率87.5%,181名粉尘作业工人胸片检查未检出疑似尘肺病改变,肺功能异常检出率6.1%,与非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物检测合格率为100%,31名苯作业工人血常规检查未发现白细胞、血小板或中性细胞数降低。结论该企业目前最主要和最严重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噪声,且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受损严重,应加强对噪声危害的控制和噪声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电子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对某市电子企业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人员进行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 方法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系统工程分析、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噪声24.2%,粉尘100.0%,毒物94.5%;职业健康检查检出职业禁忌证27例、疑似职业病患者6例,主要分布在噪声作业岗位;其他非职业性疾患以高血压、心电图异常为多,所占比例分别为15.2%和14.8%。 结论 金属加工切割过程中的噪声及清洗工艺中接触到的有机溶剂为该企业超标情况最严重、对工人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需进一步改善防毒、降噪措施并做好工人的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铁合金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证或可疑职业病患者,加强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方法按照GBZ188规定,对在岗期间1180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80名职工中各项指标未见异常843名,正常率71.44%;该次健康检查未发现疑似职业病者,发现职业禁忌证29人。检出异常人数337名,异常率28.56%。男女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职工异常率高于女职工。各年龄段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加异常率有上升趋势;到60岁以上异常率达76.92%。不同接害因素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尿常规、血糖、血压的异常检出率排在各种异常检出率的前4位。结论提示该企业对接害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不容忽视;慢性病对职工健康的危害,应引起该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傅春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0-2501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有害因素职工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某汽车制造企业2007年7月和2008年2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接触有害因素的1300名职工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毒物99.24%,粉尘100%,噪声66.7%。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纯音听阈测试异常18.94%,高血压3.31%,心电图异常17.69%,腹部B超异常33.31%,肺功能异常0.30%,尿常规异常10.46%,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13.46%。结论噪声是该企业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加强噪声的治理及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在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刘丽丽  志强  张峰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19-2720
目的了解某焦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接触有害因素员工的健康情况,为企业防治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焦油企业2010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接触有害因素员工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合格率:毒物为97.38%、噪声为100%;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纯音电测听异常为12.90%,血压异常(偏高)为4.27%,尿常规异常为8.02%,B超异常为10.58%,心电图异常为0.47%。结论噪声和苯并(a)芘是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加强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在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注意心血管等相关疾病和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某环氧模塑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提高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水平。方法对该生产环氧模塑料产品的电子企业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等调查,收集企业2012年工作场所中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较健全,管理的实施尚不到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矽尘、酚醛树脂粉尘)、化学毒物(丙酮、环氧树脂)、物理因素(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噪声岗位超标率为43.7%,粉尘(总尘)超标率为36.4%,矽尘(呼尘)超标率为37.5%。部分作业场所设置了防尘、防毒设施。503名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中,检出X线胸片和电测听异常共143人(28.43%),其中胸片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预成型、配料和包装岗位,电测听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球磨、配料、预成型、挤出等岗位,有26人属于职业性噪声聋观察对象。讨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发生职业病的风险较高,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5.
赵盛  任晓敏  孙迪  高翔 《职业与健康》2013,(22):2917-2919
目的了解某机车制造企业电焊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焊接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对2008--2012年职业健康检查监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共检测样品300份,电焊烟尘超标率为22.67%,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率为16.67%。但超标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②随着工龄的延长,电焊工人肺部影像学异常改变发生率有升高趋势。③随着工龄的延长,电焊工人心电图、血压和肺功能等指标异常率有升高趋势。结论电焊作业环境的职业病危害状况较为严重,应在加强健康教育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2年如东县79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情况,为科学指导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职工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944名工人参加健康检查;4906名工人检出异常,异常检出率70.65%;3998名工人接触2种及2种以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占检查人数的57.57%;异常检出率前5位依次是B超(32.27%)、内科(31.42%)、心电图(17.77%)、尿常规(16.56%)、血常规(13.90%);与职业有关项目的异常检出率前5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次是苯系物、酚、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粉尘、噪声。结论职业病防治形势日益严竣,亟需提高卫生工作者的职业病防治水平,完善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唐山市某重工企业苯接触工人及噪声接触工人健康状况及苯、噪声对工人健康影响的特点,为制定健康监护策略及有效的保护工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空气中苯浓度、噪声强度进行监测,对接触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以该企业不接触苯及噪声的工人为内对照组,对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苯接触工人702人,查出各种异常者303人,异常率为43.16%。苯接触工人白细胞下降率(10.26%)与对照组(3.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P0.01)。噪声接触工人815人,查出各种异常者685人,异常率84.05%。噪声接触组高频损伤、语频损伤、神经衰弱、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苯、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有一定影响,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改善劳动环境,加强工人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8.
安玉  姜红梅  王艳艳 《职业与健康》2013,(22):2951-2954
目的识别、分析某精密零部件生产企业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并对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分析,为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除个别岗位的噪声超标外,其余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说明所有因素检测结果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控制措施基本有效,但应该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以保证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水平在职业接触限值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电镀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电镀企业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深圳辖区内五金、塑胶件电镀企业15家,电子元器件、线路板电镀企业15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30家电镀企业的硫酸、盐酸、氰化物、二氧化氮、氢氧化钠监测点合格率分别是95.6%、97.5%、90.0%、100%、96.7%,三氯乙烯、氯化锌、可溶性镍、铬酸盐、粉尘监测点合格率分别是63.9%、100%、100%、100%、100%,噪声和综合热指数(WBGT)监测点合格率分别是82.5%和85.0%。结论电子元器件和线路板电镀企业的自动化密闭化生产程度比较高,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点合格率高于五金、塑胶件电镀企业。电镀企业采取自动密闭化作业能有效降低电镀作业场所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有利于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