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3年6月~2005年12月,我院2540例心脏介入诊治中12例发生心脏压塞,现介绍抢救与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结果。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5年6月进行心脏介入治疗发生心脏压塞的12例患者资料。结果:12例患者发生心脏压塞,其中起搏器置入术2例,射频消融术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3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例,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1例,冠状动脉瘘造影1例,肥厚型心肌病行NOGA标测1例,心包穿刺引流术1例。早发心脏压塞6例,迟发心脏压塞6例;早发心脏压塞多表现为术中血压、心率突然下降,透视下心影外缘出现透亮环,心脏搏动减弱;迟发心脏压塞患者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休克。救治成功10例,死亡2例。结论:强化诊断意识、早期识别心脏压塞、及时行心包穿刺引流、外科处理是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后迟发心脏压塞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心脏介入治疗术后2~30 h出现迟发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迟发心脏压塞,经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治疗护理,全部抢救成功。结论 迟发心脏压塞,病情隐匿,其潜在危险性更大,术后持续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及时抢救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56岁。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入院后在放射科行射频消融术 ,在操作冠状静脉窦导管时 ,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减慢 ,血压下降 ,X线下心影增大 ,心跳、呼吸停止 ,意识丧失。立即给予临时起搏和进行心肺复苏术 ,同时从剑突下行心包穿刺 ,抽出鲜血。心肌穿孔致急性心脏压塞诊断明确。抽出血液通过静脉回输 ,抢救 3min左右 ,患者心跳、呼吸恢复 ,意识逐渐清醒 ,心包内仍连续不断抽出新鲜血。给予凝血药物。随着时间推移 ,从心包内抽出血量逐渐减少 ,2h后心包内不再抽出血液 ,病情稳定 ,带心包穿刺鞘管回病房 ,严密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 ,我院在 2 116例心脏介入术过程中发生 8例心脏压塞病人 ,均经成功抢救 ,无一例死亡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例患者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4 1~ 70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4例 ,风湿性心脏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 4例。术中发生心脏压塞 5例 ,术后发生 3例。主要临床表现 :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多汗、血压下降、心率缓慢 ,X线透视呈现心影扩大 ,床边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积液 ,试行心包穿刺抽出血液。治疗措施 :7例给予心包穿刺抽液 ,抽液量 2 5 0~ 4 0 0ml,均为血性。 1例患者症状不明显 ,血压 95 /6 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介入治疗病人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的特点、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1例发生急性心脏压塞。其中4例发生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3例发生在射频消融术中,1例发生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3例发生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中。8例行心包穿刺引流后抢救成功,3例经心包穿刺治疗后未能有效控制出血,予外科开胸修补术后抢救成功,无死亡例数。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所致心脏压塞发生迅速,其症状具有特征性,正确识别和处理对急性心脏压塞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既可以解决药物无法解决的问题,又以比外科小的创伤有效地治疗心血管疾病。随着导管技术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介入相关的并发症已经明显下降。但是心脏压塞仍然是各种介入治疗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回顾分析1991年开展介入心脏手术以来,急性心脏压塞的发病特点、治疗方式及其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8.
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治疗 (PCI)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诊断、处理和结果。方法 分析 1994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连续进行的 63 0 6例PCI病例资料。结果 63 0 6例PCI患者发生心脏压塞 10例 (0 16% ) ,其中 3例 (3 0 % )在导管室诊断 (早发心脏压塞 ) ;7例 (70 % )延迟发生 (迟发心脏压塞 ,平均发生在PCI术后 2 6h)。发生心脏压塞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无该并发症的PCI者 [(66 8± 9 3 )岁对 (55 4± 13 3 )岁 ,P <0 0 1]。多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合并心脏压塞的患者为多支和复杂血管病变。 3例早发心脏压塞表现为术中血压突然下降和左前斜位X线透视下心影外缘出现透亮环。 7例迟发心脏压塞患者早期表现为心率、血压突然下降 ,经阿托品和多巴胺治疗后出现心动过速但血压不能恢复至原水平。急诊超声心动图示 8例有大量或中量心包积液。 2例早发心脏压塞直接急诊外科手术治疗 ,8例行心包穿刺引流 ,仅 1例引流后仍需外科处理。 5例患者静脉应用鱼精蛋白 ,4例患者心包腔内应用了鱼精蛋白。 10例均成功治愈。结论强化诊断意识、识别心脏压塞的早期临床表现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快速诊断的关键。经及时行心包穿刺引流、应用鱼精蛋白和外科处理后 ,PCI并发心脏压塞可取得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性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预防、及时诊断和积极处理心脏压塞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报道自1995年8月至2003年5月我院心脏介入性治疗的1723例患者中发生的3例心脏压塞的原因及处理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处理策略。方法 12例心脏压塞患者,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28~52岁。其中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8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2例,右心室起搏1例。根据心脏穿孔的不同原因、可能的部位及心脏压塞情况,分别采用心包穿刺引流、心包穿刺引流与开胸修补或开胸置管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 3例单纯心包穿刺引流均痊愈;8例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开胸修补有7例痊愈,1例主动脉根部破裂者因心源性休克时间过长,死于呼吸衰竭;1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者左回旋支穿孔,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后心包切开、胸腔置管引流痊愈。结论 根据心脏介入性治疗导致心脏压塞的不同原因、可能部位及心脏压塞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治疗此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心脏重症患者的短期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 C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3例,按患者出生月份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进行常规的心脏重症监护与诊治;观察组(31例):除常规监护与诊治外,进行基于无创心排量评估的早期康复治疗。分别统计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肺炎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21.48±2.13) vs. (29.09±3.65),p<0.05];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3.2% vs. 15.6%,p<0.05];出CICU时每搏输出量(SV)[(56.38±3.36) vs. (53.85±3.89),p<0.05]、心输出量(CO)[(4.82±1.14) vs. (3.90±1.23),p<0.05]和心指数(CI)[(3.62±1.36) vs. (3.01±1.24),p<0.05]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1.0% vs. 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对心脏重症患者安全有效,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原因分析、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性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脏压塞诊断和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结果18例与心脏介入性诊治操作有关的心脏压塞患者,17例为急性心脏压塞,1例在术后72小时延迟出现。18例中9例与射频消融术有关;5例与PTCA有关;3例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有关;1例与临时起搏器安装术有关。共有3例死亡。结论心脏介入性治疗可引起即刻和迟缓性两类心脏压塞,多与操作不当有关。及时诊断与处理非常重要,心包穿刺引流是首选方法,必要时应及时切开心包减压或开胸修补。 相似文献
13.
169例右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的早期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右心室双出口(DORV)外科治疗的早期结果。方法:2000年1月~2004年9月,169例DORV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双心室矫治术103例(60.9%),单心室矫治术50例(29.6%),姑息手术16例(9.5%)。结果:全组住院死亡20例(11.8%),双心室矫治、单心室矫治和姑息手术的死亡率分别是14.6%(15/103)、4.0%(2/50)和18.8%(3/16)。死亡率由2000年的19.5%降到2004年的7.9%。19例(95.0%)死亡病例为DORV合并肺动脉狭窄者。全组7例(4.1%)因并发症做二次手术。结论:DORV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根据患者的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指征,并恰当掌握手术时机,是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P. Elliott Miller Alexander Thomas Thomas J. Breen Fouad Chouairi Yukiko Kunitomo Faisal Aslam Abdulla A. Damluji Nandan S. Anavekar Joseph G. Murphy Sean van Diepen Gregory W. Barsness Joseph Brennan Jacob Jentze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21,134(5):653-661.e5
BackgroundCurrent 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 (CICU) practice has seen an increase in patient complexity, including an increase in noncardiac organ failure, critical care therapies, and comorbidities. We sought to describe the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noncardiac multimorbidity in the CICU population.MethodsWe analyzed consecutive unique patient admissions to 2 geographically distant tertiary care CICUs (n = 16,390). We assessed for the prevalence of 0, 1, 2, and ≥3 noncardiac comorbidities (diabetes, chronic lung,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 cancer, and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hospital and postdischarge 1-year mortality using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The prevalence of 0, 1, 2, and ≥3 noncardiac comorbidities was 37.7%, 31.4%, 19.9%, and 11.0%, respectively. Increasing noncardiac comorbidit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stepwise increase in mortality, length of stay, noncardiac indications for ICU admission, and increased utilization of critical care therapies. After multivariable adjustment,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noncardiac comorbidities, there was an increased hospital mortality for patients with 1 (odds ratio [OR] 1.3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0-1.54, P = .002), 2 (OR 1.47; 95% CI, 1.22-1.77, P < .001), and ≥3 (OR 1.79; 95% CI, 1.44-2.22, P < .001) noncardiac comorbidities. Similar trends for each additional noncardiac comorbidity were seen for postdischarge 1-year mortality (P < .001, all).ConclusionsIn 2 large contemporary CICU populations, we found that noncardiac multimorbidity was highly prevalent and a strong predictor of short- and long-term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s.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define the best care pathways for CICU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ac illness complicated by noncardiac multimorbid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balloonpumping,IABP)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前、术后的观察对比。结果在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心功能明显提高,心率下降,尿量增加。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我科近4年中18例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进行观察,探讨此类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 18例患者术后3d每天均有500ml以上引流胸腔积液,有10例(A组)在术后3d仍有800ml胸腔积液,给予自体血胸膜固定术,8例(B组)仍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6d,平均住院费用为4.1万元;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9d,平均住院费用为3.2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需加强观察胸腔积液的变化,及时的自体血胸膜固定术并加强指导翻身护理,可在临床上加快此类患者的康复,同时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18.
唐文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90-159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8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采取加强气管插管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2.5%,80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8.0±2.5)d,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呼吸机治疗期间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老年人群的特点有:老龄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过快、空巢老人数量多、患病率高以及社会相关的养老保障措施不够完善等.基于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下,我国对于老年人群的养老保障措施以及护理康复服务越来越重视,医养结合的模式也应时而生并且还在进行着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由于老龄人群日益显著的问题,养老服务机构的转型以及各种资源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失眠的老年患者14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睡眠情况调查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失眠原因调查,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干预。统计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观察患者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患者失眠的因素主要为疾病原因,占23.08%;其次为心理压力大、环境因素,分别占21.63%、19.71%。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少于护理干预前,睡眠时间长于护理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前患者PSQI评分为(11.23±4.32)分,护理干预7 d后为(8.23±2.99)分,护理干预14 d后为(5.83±1.32)分,干预14 d后PSQI评分低于护理干预7 d后,护理干预7 d后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的失眠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