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醋炙蓬莪术和醋炙温莪术CO2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醋炙蓬莪术和醋炙温莪术的挥发油,用GC-MS法进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结果:醋炙蓬莪术SFE提取物有71个化合物,醋炙温莪术SFE提取物有84个化合物,二者在相同的保留时间有44个相同的化合物,如1,8-桉树脑、樟脑、异龙脑、β-榄香烯、吉马烯-D、吉马烯-B、吉马酮、新莪术二酮、臭樟脑、γ-谷甾醇等。结论:醋炙蓬莪术和醋炙温莪术的挥发油成分有差异,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ODS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4nm.结果 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分别在0.01584~0.1584mg/mL(r=0.9998),0.01949~0.1949mg/mL(r=0.9997),0.01911~0.1911mg/mL (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7.68% (RSD=0.49%),102.55%(RSD=2.03%),104.38%(RSD=1.66%).结论 方法 准确,快速,重现性好,为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ODS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4nm。结果:; 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分别在0.01584~0.1584mg/mL(r=0.9998),0.01949~0.1949mg/mL(r=0.9997),0.01911~0.1911mg/mL (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7.68% (RSD=0.49%),102.55%(RSD=2.03%),104.38%(RSD=1.66%)。结论:;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为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莪术不同炮制品提取的挥发油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和β-榄香烯的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4种倍半萜类成分的量,Elite Hypersi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 ℃;VWD检测器;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4种成分均得到很好的分离,各成分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和RSD均符合定量测定的要求。莪术药材中β-榄香烯的量较高,经炮制后其量显著下降,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醇在炮制过程中其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醋煮品各成分量下降最为明显。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准确、灵敏,可作为莪术不同炮制品挥发油质量控制的方法;不同产地莪术饮片炮制品挥发油中这4种成分的量存在明显差异,经炮制后其量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莪术中吉马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莪术质量评价和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E-54(0.25 mm×15 m)石英弹性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60℃,氢火焰检测器(FID)260℃,程序升温:柱初始温度为100℃,保持4 min,以20℃/min升至135℃,保持15 min,再以15℃/min升至200℃。进样量1μL,分流比1:5,柱流量1 mL/min。采用内标法定量,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结果 :吉马酮的进样量在0.0661~0.3996 mg内与峰面积比值(吉马酮/水杨酸甲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97.65%。经测定,广东连南、广东中山、浙江温州莪术样品中吉马酮的含量分别为4.40、5.14、1.92 mg/g。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样品处理简单,可用作莪术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进和提升《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的莪术油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莪术油有效成分蓬莪术环二烯、牻牛儿酮和莪术二酮同时作为指标成分,采用Kromasil KR100-5 C18色谱术,甲醇-水(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流速为1.0ml/min。结果:蓬莪术环二烯、牻牛儿酮和莪术二酮分别在24.12-120.60μg/ml和24.62-123.12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45%、99.26%和96.17%,RSD分别为2.43%、2.71%和1.88%。结论:改进的莪术油含量测定方法,是采用三种有效成分代替单一指标成分,准确可靠,能更好地控制莪术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莪术饮片中3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固定相为依利特Hypersil ODS柱(4.6mm×250 mm,5 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6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在上述色谱分离条件下,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的浓度在0.008 1~0.257 4、0.006 7~0.213 6、0.001 6~0.050 0 mg/mL时,各成分浓度与色谱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8.6%、98.2%,回收率RSD分别为:2.3%、1.4%、Z.0%.结论 本实验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靠、灵敏、简便、专属性强,能比较全面反映不同产地莪术饮片的内在质量,为供临床使用的莪术饮片的安全使用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对温莪术中挥发油含量及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高低的影响,为控制温莪术中药材的质量提供理论的依据。[方法]采用药典法提取并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温莪术鲜品中挥发油含量,运用RP—HPLC法测定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期的温莪术鲜品中挥发油含量在0.471%~0.820%(g/g)之间,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在0.862%~1.380%(g/g)之间。[结论]生长期长的温莪术中挥发油及油中莪术醇的含量均高于生长期更短的温莪术,生长期的长短会影响到温莪术中挥发油和莪术醇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刘晶莹  吴参  杨淑芹 《医学综述》2009,15(14):2208-2209
目的测定莪术中挥发油的提取率及莪术醇的含量。方法本文以水蒸汽蒸馏法对5批市售莪术中所含的挥发油提取率进行了比较,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10nm处对其主要活性成分莪术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平均提油率0.5612%,莪术醇的含量分别为2.58%、2.56%、2.05%、1.93%、1.01%,与国家最低标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批市售莪术挥发油的提取率均低于药典规定标准;且每批挥发油的莪术醇含量差异很大,均低于国家药典规定的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准确测定姜黄属4种中药材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方法 以高效毛细管柱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醇的含量。结果 本法能准确测定莪术醇的含量,回收率为101.4%,RSD为0.4%,还测定了4种姜黄属药物(温郁金、姜黄,桂莪术,蓬莪术)中莪术醇的含量,发现4种药材中莪中醇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为姜黄属药材质量的分析控制提供可行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莪术饮片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和β-榄香烯的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固定相为依利特Hypersil ODS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得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β-榄香烯分别在8~264、7~214、2~52、8~253 μg/mL时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8.0%、98.2%、97.3%,RSD分别为2.9%、1.5%、2.0%、2.7%。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可作为不同产地莪术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主产地莪术饮片中4种成分的量差异较大,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莪术饮片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和β-榄香烯的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固定相为依利特Hypersil ODS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得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β-榄香烯分别在8~264、7~214、2~52、8~253 μg/mL时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8.0%、98.2%、97.3%,RSD分别为2.9%、1.5%、2.0%、2.7%。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可作为不同产地莪术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主产地莪术饮片中4种成分的量差异较大,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13.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kwangsinensis S.G.Lee et C.F.Liang和温郁金C.wenyujing Y.H.Chen etC.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主产于四川、广西、浙江[1]。莪术的主要有效部位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研究表明莪术油有较好的抗肿瘤、抗炎、抗病毒作用[2],《中国药典》2005年版在已有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制剂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莪术制剂,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等。研究中发现,莪术的产地不同,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不同,其化学组成差异很大[3],这就给莪术油制剂的质量控制带来了难度。本实验考察了…  相似文献   

14.
莪术油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温郁金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或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的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含有β-榄香烯(β-elemene)、莪术醇(curcumol)和莪术二酮(curdione)等消炎、抗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复方莪术  相似文献   

15.
莪术Curcumazedoaria(Berg.)Rose.为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状茎,味苦、性辛、温,为行气破血及消积止痛的常用中药之一。我国用于防治恶性肿瘤特别是早期宫颈癌,并对其抗癌有效成分的分离及药理活性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正有效成分获术含挥发油2%左右。油中主要成分为p榄香烯(卜elemene)“’、蓬获术环氧酮(zederone)、蓬获术酮、蓬获术环二烯、姜黄酸酮、姜黄环氧英烯酸等倍半而烯类及姜黄素、去氧姜黄二酮等20余种。我国山东中医药研究院、大选药检所、沈阳药学院等单位已分离出10余种单体,并已鉴定了鼓术醇、获二…  相似文献   

16.
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莪术油凝胶剂中莪术醇和吉马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莪术油凝胶剂中莪术醇和吉马酮的含量的方法.方法:在ODS-C18色谱柱上采用流动相乙睛-0.025 mol/L磷酸(45:55)(三乙胺调节pH至4.5)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乙腈:0~5 min,70%;5~30 min,70%→90%;30~50 min,90%.检测波长213 nm,流速1.0 ml/min.结果:在0.3~7 μg范围内,莪术醇对照品的峰面积(Y)与其浓度(X)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在0.3~7 μg范围内,吉马酮对照品的峰面积(Y)与其浓度(X)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7%和99.71%(n=9).结论:本法专属性高,可同时测定凝胶剂样品中莪术醇和吉马酮的含量,可用于对莪术油凝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广西莪术进行挥发油的含量测定,探讨其主要成分莪术醇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广西7个产地和灵山10月份至次年2月份采收的广西莪术进行了挥发油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用气相色谱法对莪术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灵山产地广西莪术挥发油及莪术醇的含量最高,质量较好.1月份和2月份采收的广西莪术中挥发油和莪术醇的含量最高,广西莪术的最佳采收期应为1月份和2月份.结论:应将挥发油含量高,主要有效成分莪术醇含量高作为评价莪术药材质量和确定其最佳采收期的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准确测量广西莪术挥发油中莰烯、吉马酮、-榄香烯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GC),Elite-WAX ETR(0.25 m×0.25mm×30m)柱;流速为2.0 mL/min,进样量为1 L,进样温度为250℃,分流比为20∶1;FID检测器温度为280℃,氢气流量为45.0 mL/min,空气流量为450 mL/min;程序升温:65℃保持恒温2 min,然后以5℃/min的速率上升到90℃后保持恒温3 min,然后以7℃/min的速率上升到105℃后保持恒温7 min,最后以6℃/min的速率上升到190℃后保持恒温20 min。结果三种物质的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准确测定了3个批次广西莪术挥发油样品中莰烯、吉马酮、-榄香烯的含量。结论 GC法测定广西莪术挥发油中莰烯、吉马酮、-榄香烯的含量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9.
黄娴  潘路  王春桃 《海南医学》2014,(20):3024-3027
目的:分析海南产温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海南产的温莪术挥发油和浙江产的温莪术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法、HPLC色谱法,根据《中国药典》公布的莪术油的质量标准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海南产温莪术挥发油与浙江产温莪术挥发油的成分基本一致,两种挥发油的特征图谱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公布的莪术油的特征图谱比对,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结论不同产地的温莪术挥发油成分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为海南产温莪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莪术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不同品种莪术挥发性成分,比较3个品种莪术蓬莪术、广西莪术以及温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超临界萃取广莪术正交设计试验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用最佳工艺提取不同品种莪术挥发油,用GS-MS联用分析各挥发油的组分,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不同品种莪术超临界萃取挥发油得油率在2.99%-3.08%之间,分别鉴别出29-35个化学成分.结论 不同品种莪术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为萜类及倍半萜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