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症状困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42例,依据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分为IDH组与非IDH组,收集中医四诊、辨证分型及透析相关数据,应用"透析症状评估量表"(DSI)评估症状困扰。观察IDH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症状困扰特点,分析IDH的危险因素。结果:(1)收集的142例MHD患者中IDH的发病率为40.6%。(2)IDH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脾肾气虚证(29.3%)、脾肾阳虚证(31.7%)及兼瘀血证(46.3%)所占比例最高。(3)症状困扰发生率前3名为疲惫乏(75%)、口干(71%)、皮肤干燥(70%),症状困扰严重程度前3例为便秘(2.44±1.21)、头晕(2.37±1.02)、易醒(2.37±1.06);IDH患者症状困扰得分更高。(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兼瘀血证及疲乏、易怒为ID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证型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兼血瘀证及疲乏、易怒与IDH的发生高度相关,可作为MHD患者发生IDH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医各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在改善血透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03月~09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40例患者,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各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虚证与性别、年龄、透析龄及Hb、ALB、Scr、Ca、P、PTH、CRP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440例MH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及气阴两虚证患者接近,阴阳两虚证患者最少;标实证中以瘀血证居多,其次是湿浊证及湿热证,热毒证及风动证较为少见。(2)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患者合并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者居多;肝肾阴虚患者合并湿热证者居多(P0.05);气阴两虚,阳阳两虚合并瘀血证者居多;风动证、热毒证仅见于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患者。结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MH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医虚型与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钙,C反应蛋白及Kt/V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透析龄、年龄、磷、甲状旁腺激素、血肌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研究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和相关因素。方法:125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观察中医正虚证、邪实证分布情况,及其与透析病程、透析方式、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较少;邪实以湿浊、血瘀最为常见;中医本虚证型和各项理化指标、腹透病程、腹膜转运特性等有相关性;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的合并症发生率占总研究人群的45.6%,表现为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和脾肾气虚证为主。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两证为主,并普遍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我院就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中医证型及钙磷代谢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在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07月~09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根据《慢性肾衰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的辨证分型标准确定所有纳入患者中医证型,并且收集血钙(Ca)、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揭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1)MH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标实证中以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居多。(2)不同本虚证患者的钙磷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检查比较后,发现肝肾阴虚型患者Ca最高,为2.18±0.19mmol/L,脾肾阳虚证Ca水平最低,为1.95±0.27 mmol/L,较肝肾阴虚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较其他三型均无统计学意义。(3)阴阳两虚组P水平最高,为1.94±0.53 mmol/L,与其他四证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阳虚组最低,为1.59±0.53 mmol/L,与除阴阳两虚外的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4)阴阳两虚型PTH平均值最高,为483±178 pg/ml,较其他四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PTH值最低,为290士151 pg/ml,但较除阴阳两虚外的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钙磷代谢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虚证证候患者短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MHD患者97例,采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中医证候,采集5min短程HRV心电信号,应用短程HRV线性分析方法计算频域指标,包括TP(总功率)、HF(高频)、LF(低频)、VLF(极低频)、LF/HF。结果:1.虚证证候的MHD患者短程HRV频域指标低于正常值。其中脾肾气虚组TP、HF、LF指标降低程度最小,阴阳两虚组TP、HF、LF指标降低程度最大。2.LF/HF值的变化,阳虚证候组LF/HF比值小于正常值,阴虚证候组LF/HF比值大于正常值,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虚证MH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明显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脾肾气虚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下降程度较轻,阴阳两虚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下降程度较重。阳虚证患者副交感神经占优势,阴虚证患者交感神经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分期、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的关系,为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在上海地区7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收集32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生活质量指数SF-36量表,探讨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的关系。结果:共调查成年患者322例,其中男169例(52. 4%),女153例(47. 6%),男女比为1. 1:1;年龄21~80(54. 8±13. 2)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82例(56. 5%),高血压肾损害82例(25. 5%),糖尿病肾病25例(7. 8%);其他病因33例(10. 2%);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干目涩、大便不实、失眠多梦等症状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42. 8%),其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证(18. 6%)及阴阳两虚证(18. 6%),而在兼证中以湿热证最常见(12. 9%);中医主证分布情况在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随着疾病进展,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证有上升趋势,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呈下降趋势;而中医兼证分布在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脾肾气虚证的e GFR-EPI值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均P 0. 05,阴阳两虚证的e GFR-EPI值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分别为P 0. 05、P 0. 05、P 0. 01,阴阳两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P 0. 01;脾肾气虚证的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证,分别为P 0. 01、P 0. 05、P 0. 05、P 0. 01;脾肾气虚证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脾肾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分别为P 0. 01、P 0. 05;从生活质量指数来看,脾肾气虚及阴阳两虚证患者的总分显著低于其他证型(P 0. 01)。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疾病进展可能相关,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证有上升趋势,中医证型与尿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损害、生活质量指数等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肾实质细胞早衰与IgA肾病气虚、阴虚向阴阳两虚证候演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01月~2017年06月151例已行肾活检的IgA肾病患者,根据《IgA肾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各证型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以及肾实质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采用牛津病理分型评分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肾实质细胞衰老标志物P16和DcR2的表达。Spearson相关分析IgA肾病患者肾实质细胞早衰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结果:151例IgAN患者脾肾气虚证患者比例最高,为51例(33. 8%);气阴两虚证患者为48例(31. 8%);肝肾阴虚证为30例(19. 9%);脾肾阳虚证为22例(14. 6%)。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牛津病理分型评分依次升高,分别为(4. 2±3. 3)、(5. 4±3. 6)、(8. 2±4. 2)、(12. 4±3. 2)。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P16肾小球阳性细胞比例依次升高,脾肾气虚证(42. 1±4. 6)%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57. 2±5. 1%,P 0. 05)。这四种证型患者P16阳性肾小管细胞比例也依次升高,脾肾气虚证(25. 1±7. 6)%、气阴两虚证(35. 4±11. 2)%、肝肾阴虚症(53. 8±10. 6)%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85. 1±13. 1)%(P 0. 05)。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DcR2阳性肾小管细胞比例依次升高,分别为(25. 1±7. 6)%、(35. 4±11. 2)%、(53. 8±10. 6)%、(85. 1±13. 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16、DcR2阳性肾实质细胞比例分别与IgA肾病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实质细胞早衰可能是IgA肾病气虚、阴虚向阴阳两虚证候演变的重要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继发性甲旁亢(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由于PTH/PTH-rP的受体分布很广,故PTH/PTH-rP升高可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其对肾脏作用机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变化,分析影响证型的相关因素,为中医药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共96例PD患者,记录病史、症状体征与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一患者当中医证型发生变化时进行连续性观察,并观察中医证型与透析龄、临床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证型分布: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分别占43.8%、26.0%,标实证依次为湿浊证、血瘀证、风动证、湿热证、水气证,以湿浊、瘀血证多见;(2)证型的变化:血瘀、湿热、湿浊等标实证可随病情发生变化;(3)证型与透析龄的关系:透析龄<24个月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证与湿浊证多见,透析龄≥24个月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血瘀、风动证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5);(4)证型与临床合并症的关系:发生腹膜炎与非腹膜炎时比较湿热证增多,脾肾阳虚证减少,发生容量超负荷与非容量超负荷时比较水气证明显增多,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本虚证中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证患者血Hb明显下降,血CRP升高,阴阳两虚证血Alb下降,脾肾阳虚证血iPTH升高,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血TG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实证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的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证为多,标实证主要为湿浊、血瘀证,透析龄、临床合并证及某些实验室指标是影响中医证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继发性甲旁亢(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由于PTH/PTH-rP的受体分布很广,故PTH/PTH-rP升高可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其对肾脏作用机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CDMD),选取自建库至2018年9月有关血液透析的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7篇文献进行分析,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血液透析有28个证候、5 747病例数。临床出现频率较高的本虚证候为脾肾气虚证(27.4%)、气阴两虚证(19.7%)、脾肾阳虚证(19.7%),出现频率较高的标实证候为血瘀证(28.4%)、湿浊证(26.0%)、湿热证(16.7%)等;临床出现频率前十位的症状有倦怠乏力(63.0%)、口干口渴(60.7%)、腰膝酸软(45.2%)、气短懒言(35.2%)、畏寒肢冷(33.1%)、皮肤瘙痒(31.1%)、腰痛(30.5%)、咽干(30.4%)、皮肤瘙痒(30.4%)、头晕(28.9%);最终提取出病性类证素14个(包括11个实性证素和3个虚性证素)及病位类证素3个,实性证素中以湿(63.5%),血瘀(32.3%)、热(20.8%)为主,虚性证素中以阴虚(50.7%)、气虚(48%)、阳虚(40.3%)为主。病位证素中主要位于肾(64.5%),其次在脾(51.3%);证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脾与气虚、阴虚关系密切,肾与湿关系密切,肝与动风、热关系密切。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证候表现纷繁复杂,血液透析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明显存在差异,血液透析后多参照透析前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且这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多样,通过证候要素提取研究,对规范血液透析中医辨证、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但仍亟需大样本的多中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脏病(DKD)不同CKD分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索疾病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68例分属CKD1~5期DKD患者的中医证候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DKD各期本虚证分布差异明显,CKD1~2期以气阴两虚为主,CKD3~4期以脾肾阳虚证为主,CKD5期以阴阳两虚为主;(2)DKD各期标实证均以血瘀证最常见,标实证的兼证情况复杂;(3)各本虚证的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结论:DKD的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证可能按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的规律演变,并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标实证中血瘀证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型分布,为提高DKD中医辨证精准水平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标准选择DKD患者,根据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水平(e GFR)分为3期:即早期DKD、进展期DKD、终末期DKD,收集各期患者主证和兼证的主要临床表现,通过描述性统计研究方法,对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本研究制定的DKD分期标准,发现早期DKD处于微蛋白尿期,肾功能轻度受损,进展期出现临床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处于CKD3B期;终末期则以肾功能严重衰竭为主。三期中医证候分布各有特点:早期DKD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并可兼杂血瘀证;进展期DKD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兼证以血瘀证和水湿盛多见;终末期DKD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并呈血瘀、水湿、痰浊兼杂重症。随着DKD临床蛋白尿水平升高和肾功能损害加剧,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也随之增多。结论:随着DKD临床蛋白尿水平升高和肾功能损害加剧,不同DKD分期的中医症状出现频次增加、严重程度加剧,辨证分型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狼疮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我院狼疮肾炎(LN)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寻岭南地区LN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确诊的172例LN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频数分布及模糊C均值聚类法归纳辨证分型.结果 LN以脾肾气虚、水湿瘀阻证和气阴两虚、湿热瘀阻证等6大中医证候为主,血瘀证几乎兼夹于各型中,并且贯穿于病程始终.结论 LN以正虚邪实为主,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实证以血瘀证为主,LN的证侯分布规律为探寻LN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中医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KD5期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各时点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方法:选择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84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观察透析前后各时点的证候变化规律。结果:透析前正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其次为气阴亏虚、阴阳两虚,实性证候主要为瘀血、水气、湿浊证多见。血液透析后,阴虚证更为突出,湿热证呈先增后减趋势,水气、湿浊明显减少,血瘀证无变化。证候积分逐渐减少,以实性积分减少更为明显。透析后虚性积分明显高于实性积分。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应以培本固元,护卫阴液为根本,重视活血化瘀,兼顾利水、化湿、降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血klotho蛋白、FGF23水平的关系,探究中医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规律。方法:29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根据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进行分组,按照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klotho蛋白、FGF23水平等指标,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各项参数的关系。结果:CIMT增厚组在本虚证型中以脾肾气虚最多(50.3%),依次为脾肾阳虚证(17.4%),气阴两虚证(16.1%),肝肾阴虚证(9.3%),阴阳两虚最少(6.8%),与CIMT正常组对应的证型分布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增厚组在邪实证以湿浊证最多(36.6%),依次为血瘀证(33.5%),水气证(13%),湿热证(9.9%),浊毒证最少(6.8%),与CIMT正常组对应的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增厚组血klotho蛋白明显较CIMT正常组降低,FGF23水平较CIMT正常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虚证型中脾肾气虚组血klotho蛋白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FGF23水平明显升高(P0.05),邪实证中湿浊组及血瘀组分别与其他组比较FGF23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FGF23和Hs CRP、伴发糖尿病、脾肾气虚证、血瘀证、湿浊证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硬化与血klotho蛋白、FGF23水平密切相关,在脾肾气虚证、湿浊证、血瘀证表现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液透析伴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根据中医证型使用活血复脉颗粒治疗早中期心衰,探讨其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泰州市中医院及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终末期肾病(ESRD)行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147例患者,筛选出合并CHF患者,对上述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使用相关统计学分析检验中医证型与NYHA分级和与NT-proBNP的相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活血复脉颗粒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舒张早、晚期二尖瓣口流速峰值比(E/A值)、NYHA心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血液透析伴发CHF患病率达55.1%,中医分型为心肾气虚兼血瘀证、心肾阳虚兼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阴虚证,其中心肾气虚兼血瘀证、心肾阳虚兼血瘀证为主要证型。NYHA分级随心肾气虚兼血瘀证、心肾阳虚兼血瘀证、阳虚水泛证依次加重,NT-proBNP水平与心肾气虚兼血瘀证、心肾阳虚兼血瘀证、阳虚水泛证的顺序呈正相关。西医常规治疗+活血复脉颗粒治疗心肾气虚兼血瘀证、心肾阳虚兼血瘀证疗效显著(P〈0.01),组间对照NT-proBNP水平下降及NYHA分级改善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P〈0.05),LVDd、IVS、LVEF组间无差异。结论:血清NT-proBNP作为血液透析伴发CHF中医分型的生物学指标具有可行性,活血复脉颗粒治疗以心肾气虚兼血瘀证、心肾阳虚兼血瘀证为证型的早中期心衰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继发性甲旁亢(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SHPT)患者舌象分布规律的相关性,旨在从中医学角度认识、治疗本病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06月—2022年06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金山区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SHPT患者89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记录患者舌象,分析SHPT患者舌象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结果:(1)SHPT患者舌象分布舌质颜色以淡白舌出现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红舌、青紫舌及淡红舌,舌体形态方面以齿痕舌和裂纹舌的比例最高,舌苔特征方面苔色以白苔居多,薄苔为主。(2)SHPT患者的舌质颜色与患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HPT患者的舌苔与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Kt/V、U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PT患者舌象分布舌质颜色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抑郁状态与中医虚证分布规律的联系。方法:通过临床观察138例MHD患者的虚证辨证分型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DM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积分,研究其抑郁状态与中医虚证的联系。结果:(1)MHD患者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占47.1%(65/138)。(2)MH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抑郁,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积分均高于正常,而其中积分最高的以阴阳两虚证为主。(3)社会支持积分各虚证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MH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抑郁,而其中严重的辨证以阴阳两虚证为主(P〈0.05)。(2)社会支持并非引起本组MH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51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特点的比较分析,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与中医证候特点的相关性,为中药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分型密切相关,其中脾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生活质量差,血瘀证与水气证互结型生活质量差,中药干预组证候严重程度评分与生活质量负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下,中医辨证多属本虚标实,中药干预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应早期进行中医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