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有关文献,总结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8例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中有5例被误诊或漏诊;在4例采用表面麻醉、14例采用表面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情况下,13例在硬管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5例异物取出中经声门多次脱落取出失败,经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口异物取出,术后均痊愈.结论 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患者X线胸片透视能显示异物的直接表现,但异物吸入史常不明确,故易被误诊或漏诊.合适的麻醉是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成功取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应用潜窥镜与普通支气管镜在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不同效果,提高诊疗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分析20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麻醉、手术方法和疗效;对潜窥镜视频监视下与普通支气管镜取异物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采用潜窥镜异物取出术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普通支气管镜行二次手术10例,术中出现喉痉挛8例、支气管痉挛12例,术后出现纵隔气肿1例、气胸2例、皮下气肿4例、心衰2例,行气管切开5例,无异物变位性窒息,气管、支气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潜窥镜下气道异物取出术具有明视、放大等特点,避免了普通支气管镜的盲目性,提高了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小儿呼吸道异物115例手术麻醉和术中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6年间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115例的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方法同时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心电图。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术期死亡率低于1%。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选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病儿189例,异物取出术中采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20g/L利多卡因表麻方法进行麻醉,大多数病儿均可很好地耐受手术操作,无呛咳及屏气、低氧血症发生。提示该麻醉方法是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较适宜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防止发生喉、气管、支气管痉挛的麻醉方法。方法:先用氯胺酮与γ-羟基丁酸钠行全身麻醉后,再用1%丁卡因喉头喷雾表面麻醉局部黏膜。结果:治疗患者653例,效果满意。结论:静脉复合加丁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是较为安全适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小儿呼吸道异物患者的病历资料,经硬管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手术。对发病年龄、异物种类、治疗、麻醉进行分析。结果3岁以下幼儿47例,3—7岁14例,7~14岁3例。气管异物18例,右支气管27例,左支气管14例,双侧支气管5例。通过支气管镜一次取出53例,支气管阻塞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21例,本组病例死亡1例。结论气管异物儿童较成人多见,死亡率较高,及时取出异物,正确地选择手术及麻醉方法,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提供参考。方法:于全麻下用硬管支气管镜行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术后给抗菌素防治感染。结果:2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治疗经过顺利,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麻醉完善,选择合适的支气管镜和异物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道异物的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以降低其误诊、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36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1334例,无麻下经支气管镜20例,经气管切开6例,开胸8例。结果静脉复合麻醉及无麻下呼吸道异物取出1365例。1次手术成功取出1345例,2次6例;术后并发喉水肿25例,窒息死亡3例,死亡率0.21%。结论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静脉复合麻醉配合咽喉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尽量在硬管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但有些行气管切开及开胸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危险性极大的手术,支气管镜检中较易发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异物堵塞总气管可致严重窒息死亡。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静安和安氟醚复合麻醉,施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直达喉镜下用“守株待兔”法取出气管内异物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2008年间收治的3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用“守株待兔”法取出的处理过程。结果3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在直达喉镜下用“守株待免”法一次性取出异物31例,成功率86.11%;4例支气管异物在支气管镜下取出;1例为陈旧性支气管异物并肺实变,转胸科手术。结论在无麻醉、直达喉镜下用“守株待兔”法取出气管异物,成功率高,不但可使患者迅速转危为安,同时可避免气管切开及其他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6年间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115例的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方法同时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心电图。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术期死亡率低于1%。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选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汪青 《中外医疗》2011,30(24):45-45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3例气管异物小儿,采取氯胺酮、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麻醉相结合,以支气管镜侧孔供氧,以保证患儿充分通气、供氧,确保患儿术中生命安全。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手术,未发现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麻醉方法是安全可行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 ,及时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而麻醉的效果对手术有很大的影响 ,既往大多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术中极易发生喉痉挛、屏气等并发症。为避免术中发生并发症 ,我院自 1996年起在静脉复合麻醉的基础上以 1%利多卡因滴注入管内作气管、支气管粘膜表面麻醉。用此法所完成 5 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病例中 ,无一例发生喉痉挛、发绀、屏气等并发症。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中年龄最小 10个月 ,最大 12岁 ;1岁以内 6例 ,1~ 3岁 30例 ,3~ 6岁 14例 ,6岁以上…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3-25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急诊行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对63例气管异物患儿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下充分的表面麻醉后,在高频通气机的辅助下,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的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记录手术过程中的BP,HR,SPO_2,RR,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63例患儿在手术过程中血压及心率、脉搏氧饱和度都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P>0.05),脉搏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以上。手术过程中出现患儿呛咳1例,屏气1例,加深麻醉后症状均缓解。无一例发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恶心呕吐。所有患儿均在10min内苏醒,意识清楚,哭闹,苏醒后无呼吸道梗阻症状,顺利返回病房。结论:在充分表面麻醉的前提下,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手术过程平稳,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提供满意的手术条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孟宪安 《吉林医学》2012,33(16):3488-3489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TFB)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6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检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作用。64例患儿均行X线胸片及透视检查,表现异常者42例;行普通CT检查22例,表现异常者12例,5例直接提示存在异物;螺旋CT并三维重建5例,均表现异常。结果:在入院24~48 h内,复合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和异物取出术,所有病例在行支气管镜检查中取出异物,64例均一次性取出,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结论:快速准确的医学影像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判断价值,可作为临床参考,可降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经过对15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分析,了解和总结发病特点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系统回顾了我科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自2001年1月~2003年2月收治的15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对发病年龄、异物特点、临床表现、麻醉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并发症进行了统计和临床分析与探讨。结果:其中在直达喉镜下取出23例,硬支气管镜下取出121例,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2例。131例采用无麻给氧。19例施行全麻。146例镜下顺利取出异物,手术困难难予取出转胸外科开胸4例。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合适的麻醉与手术方法的选择,术中的应变能力,尤其是术者熟练的操作技能对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取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死率至关重要。本组病例中,无麻给氧行硬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在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麻醉循环回路对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进行呼吸管理,以保证围术期间患儿良好的氧供。方法本组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8例,术中均采用麻醉回路供氧,保持自主呼吸,术中SpO290%时,采用辅助或控制呼吸。结果28例患儿均在5~30 min内结束手术并安全取出异物,其中20例患儿支气管置入后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16例通过辅助呼吸后血氧饱和度达到正常,麻醉恢复后生命体征均正常,未发生麻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麻醉循环回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期间进行呼吸道管理,保证了良好的通气和氧供,极大地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因此,使用麻醉循环回路在小儿异物取出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咽喉、气管内表面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疗效,并与氯胺酮复合γ-羟基丁酸钠麻醉效果比较.方法:40例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年龄8~36 个月,体重7.5~18 kg,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异丙酚效应室靶控输注联合1%丁卡因咽喉、气管表面麻醉,B组为氯胺酮复合γ-羟基丁酸钠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并发症和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均麻醉成功,全部一次顺利插入硬式支气管镜.B组患儿术中最低SpO2低于A组;支气管镜置入后发生较严重屏气、呛咳需处理的病例A组为1例,B组为5例.B组术毕全部病例发生下颌松弛和舌后坠,显著多于A组(1例)(P<0.01).术毕发生喉鸣、托下颌仍吸气困难B组12例,显著多于A组(0例).B组患儿术毕在手术室滞留时间、苏醒时间长于A组(P<0.01).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气管表面麻醉是一种可控性强、安全、实用的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32例A SA I-II级患者,比较两种麻醉方法(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和不行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的手术时间、术中低氧血症及并发症。结果:与不行气管插管组比较,气管插管组术程短、术中低氧血症和并发症的发生较少且程度轻,手术过程较为顺利。结论:食管镜下进行食管异物取出术时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方法:总结分析46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资料。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结果:A组意识消失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B组(P<0.01);A组循环较B组平稳(P<0.01);术中镇痛优于B组(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麻醉效果好,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