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剂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炎琥宁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09年深圳市各单位上报的139例与炎琥宁注射剂有关的ADR/ADE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39例ADR/ADE涉及到6个厂家生产的产品,ADR/ADE在0—9岁人群构成比为57.14%且呈现性别差异;ADR/ADE可累及人体多个器官系统,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其次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ADR/ADE多发生在30min以内,绝大多数ADR/ADE经治疗后转归良好。低龄人群,特别是0—9岁婴幼儿、儿童给药剂量、浓度严重偏高。结论:炎琥宁注射剂可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ADE发生,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炎琥宁注射剂用药监护,以减少ADR/ADE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陈梅莉 《中国药房》2013,(48):4531-453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4月-2011年9月使用参麦注射液的4896例住院病例中发生ADR/ADE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96例患者中发生63例ADR/ADE,发生率为1.29%;首次用药即出现ADR/ADE的有39例(61.9%),且大部分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发生;ADR/ADE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和心血管系统;无联合用药与联合用药的ADR/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UADE病例中有4例属于超适应证用药;输液配制后放置时间超过1h的ADR/ADE发生率显著高于放置1h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参麦注射液时应注意把握药物适应证和配制时间等,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407例抗菌药引起的ADR/ADE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7例ADR/ADE报告中,ADR362例(88.94%),ADE45例(11.06%),涉及抗菌药36个品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构成比最高(41.28%),其次为青霉素类(21.87%)和喹诺酮类(14.50%);ADR/AD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3.49%);构成比前5位药品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阿洛西林;严重ADR/ADE构成比为4.42%,无死亡病例。结论:抗菌药引发ADR/ADE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高医护人员对ADR/ADE的警惕性与监测水平,以保证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尼富苓 《中国药房》2013,(48):4545-4546
目的:了解苦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004—2012年收集到的36例苦黄注射液致ADR/ADE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用药剂量及溶媒、联合用药、ADR/ADE发生时间、ADR/ADE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ADR/ADE的治疗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ADR/ADE中,男性患者较多(占58.33%),与就诊的肝病患者性别比例相符;ADR/ADE大部分发生在首次给药后,最快为用药5min后,最慢为用药23d后;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8.46%);ADR/ADE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应重视和加强苦黄注射液致ADR/ADE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并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6年我院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369例中药注射剂ADR/ADE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可疑药物品种,ADR/ADE临床表现、类型、关联性评价与转归,评价ADR/ADE病例中中药注射剂用药适宜性。结果:369例中药注射剂ADR/ADE中,≥61岁老年人发生212例(占57.45%),有药物过敏史31例,涉及中药注射剂品种33种,发生ADR/ADE的中药注射剂以华蟾素注射液最多。中药注射剂ADR/ADE累及系统 器官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23.9%)、用药部位损害(21.7% )、神经系统损害(12.0% )为主。369例中药注射剂ADR/ADE报告中,超适应证用药38例,超剂量用药11例。结论:中药注射剂ADR/ADE主要由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应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保障患者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 提取2010-2014年重庆市689例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严重ADR/ADE报告,利用Excel表及人工筛查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689例中药注射剂所致严重ADR/ADE报告中,“新的”严重ADR/ADE有290例(42.09%);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较高(43.54%);涉及药品前3位分别为香丹注射液64例(9.29%)、注射用血塞通(冻干)59例(8.56%)、清开灵注射液57例(8.27%);81.39%的患者在用药30 min内发生ADR/ADE;超适应证用药和超剂量用药导致ADE共221例(32.07%);严重ADR/ADE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皮疹、心悸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新的严重ADR/ADE较多,相关生产企业应及时完善说明书。临床需注重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加强中药注射剂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集中监测,规范超说明书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我院肿瘤病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2012年我院肿瘤病区合格上报的116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以及ADR/ADE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116例ADR/ADE,男性高于女性,40岁以上占96.6%;临床药师上报例数51倒(严重或新的ADR25例),医师或护士上报65例(严重或新的ADR3例)。静脉滴注占79.0%,抗肿瘤药所致ADR/ADE最多,占27.3%,累及器官/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多见。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日常工作后,明显改进ADR/ADE的上报质量,发现了临床用药隐患,确保了用药安全。临床仍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尤其是化疗药物,以减少ADR/ADE对患者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李文武  王丽  卢洁  郭慧  张惠霞  刘超 《中国药房》2013,(44):4195-4197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中托哌酮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尤其是超敏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托哌酮病例报告数据;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e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托哌酮治疗中国人群引起ADR/ADE的文献并作系统评价。结果: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托哌酮致ADR/ADE主要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38.50%)、胃肠系统损害(30.2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2.66%)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腹痛、嗜睡、乏力、潮红、厌食等。系统评价最终纳入2篇有关服用常规剂量托哌酮致ADR/ADE的文献,一篇报告2例患儿出现嗜睡症状,另一篇报告1例55岁男性出现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症状。结论:托哌酮在中国人群中的ADR/ADE大多为说明书中已记栽的,且少见有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到的超敏反应。建议加强对托哌酮致ADR/ADE的监测,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确保公众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喜炎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检≈文献,回顾性统计分析45例ADR/ADE报道,总结、归纳病例特点,寻找影响因素。结果:ADR/ADE多发生于用药30min内;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占总人次的46.7%;以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静滴的给药方法占71.1%,明显高于其他溶媒及给药方式。结论:喜炎平注射液ADR/ADE发生与年龄、溶媒、给药速度、途径、浓度、并用药等多因素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72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5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59.6%;新的一般的ADR为18例,占25%,严重的ADR较少,为3例,占4.2%;西医科室上报ADR的比例较大,为50例,占69.4%。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选择溶剂,避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18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18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了解其基本情况和文献研究趋势,为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国内文献检索到的18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进行分类调查。结果:18种中药注射剂涉及不良反应病例5816例。其中,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最多,均超过900例(共占74.95%);双黄连、刺五加、鱼腥草和茵栀黄4种中药注射剂部分生产企业叫停,其ADR/ADE文献发表量与监管作用相辅相成。ADR/ADE多发生于>40岁年龄组,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30分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74.15%),死亡率0.17%(1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和合理用药应是当前中药注射剂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0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53例注射用炎琥宁ADR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炎琥宁所致53例ADR病例中男性29例(54.72%),女性23例(43.40%),<10a年龄组患者ADR发生率最多,占50.94%,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注射用炎琥宁所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亚辉  王挺 《北方药学》2012,9(1):86-8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109 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报告者比例是医师66.06%,护士11.93%,药师22.02%;新的和严重的ADR/ADE分别是14 例(12.84%)、15 例(13.76%);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ADE 为89 例占81.65%;涉及药品11 个大类65 种,其中排序首位的是抗感染药59例(54.13%),有24 种药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53.21%.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ADE 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杜江  旷石 《中国执业药师》2013,(10):11-13,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年上报的773份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ADR/ADE涉及的药品以抗精神病药为主;发生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最为突出;发生ADR/ADE后的处理结果以好转和痊愈居多。结论:加强ADR/ADE监测工作是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84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76例曲克芦丁注射剂ADR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曲克芦丁注射剂所致76例ADR病例中男性40例(52.63%),女性36例(47.37%),≥50a年龄组患者ADR最多,占73.69%,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前30min内。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曲克芦丁注射剂所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66份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2.34%)、呼吸系统损害(19.14%)、心血管系统损害(18.48%)、全身性损害(13.86%);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严重的报告比例高(28.31%)。结论:参麦注射液导致ADR/ADE原因涉及药品使用、生产等多种因素,建议临床要根据中医辨证进行论治,生产企业应提高参麦注射液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加强说明书安全性标识信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7 - 12月上报的333例ADR/ADE报告,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分析,总结ADR/ADE的发生状况.结果:ADR/ADE报告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ADE最多,其次为抗肿瘤药、中成药、循环系统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和静脉给药方式的监测,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PUADE)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凤城市中心医院上报的111例ADR/ADE报告,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ADE报告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ADE最多,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和静脉给药方式的监测,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我院上报的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菌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药品45种,其中抗菌药物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最多(50例,占52.08%);静脉滴注给药发生引起的最多(88例,占91.67%)。60岁以上老人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43例(占44.79%),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4例(占4.17%)。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7例,占80.21%),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