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洲  姜菊芬  陈燕萍  史丽莉  佘斌 《中国药房》2010,(44):4223-4224
<正>雷公藤片是由雷公藤提取物制成的片剂,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雷公藤片的应用日益广泛、成熟,涉及临床各科,取得了满意疗效。在肾脏病领域,雷公藤片治疗蛋白尿,对降低尿蛋白有显著疗效[1];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如治疗狼疮性肾炎、改善紫癜性肾炎的肾脏损害,以及对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也有一定的疗效[2]。  相似文献   

2.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寻找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一直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雷公藤 (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 f ,TWHf)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生育、抗肿瘤和抗菌作用 ,可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 ,皮肤性疾病 ,器官移植术后抑制免疫排斥反应[1] ,但由于其全身应用对造血系统、心、肝、肾及生殖系统毒副作用较大 ,阻碍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雷公藤单体研究发现 ,雷公藤内酯醇 (triptolide,又称T10 、甲素 )是TWHf的主要活性成分[2 ] ,目前虽有T10 …  相似文献   

3.
谷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241-242
<正>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其根、茎、叶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基本相同,均可作为药用,但目前临床上主要药用部位为根。雷公藤现多用于因免疫因素引起的如风湿免疫病、哮喘及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亦是其有毒成分,故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除饮片外,尚有毒副作用较小的两种提取物[1],一种为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Ⅰ]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 gium wilfordii Hook. F)中分离到的二萜内酯化合物,药理试验具有抗白血病活性,临床已试用于治疗白血病。因为原植物中[Ⅰ]的含量很低,我们将在分离[Ⅰ]的过程中得到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Ⅲ),用四氢硼钠进行还原反应,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Ⅰ](24%)和14-表雷公藤内酯醇(14-epit riptolide)[Ⅱ](72%)。虽然化学转化的结果[Ⅰ]的量较低,但没有抗白血病活性的[Ⅱ]又可以用吡啶重铬酸盐(2PgH~((+))Cr_2O_7~(2(-))氧化,得到高产率的[Ⅲ](80%)。  相似文献   

5.
杨瑞  魏兴浩  王培增  杨培伟  苏杭  李楠  左丽 《贵州医药》2007,31(12):1123-1124
雷公藤是被公认的具有免疫抑制功效的中药之一.据报道[1]雷公藤多甙是雷公藤的主要药用成分,具有对不同实验动物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往多是雷公藤多甙对实验动物单一免疫因素影响的研究[2],系统地研究其对动物免疫功能抑制的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6.
熊巍  谌婕 《现代临床医学》2014,40(6):403-405
雷公藤(Tripterginum Wilfordii,Hook.f)又名黄藤、断肠草,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味苦、性寒,有大毒,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功效[1]。临床应用有颗粒剂、糖浆剂、胶囊剂、丸剂、片剂等,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病、红斑狼疮、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但雷公藤制剂可损伤患者血液、生殖、消化、泌尿系统及引起变态反应等[2],其中生  相似文献   

7.
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雷公藤多甙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雷公藤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 ,其化学成分主要有二萜类、三萜类、生物碱类、糖、醇、甙类等多种成分。但其疗效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中雷公藤多甙的应用很普通 ,笔者就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雷公藤多甙的药理学研究到目前为止 ,已从雷公藤中分离出 70多种成分 ,包括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甙类 ,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目前认为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乙素的主要活性成分 ,雷公藤多甙含有少量的二萜类及生物碱 ,使其在保持疗效的同…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又名黄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在我国药用已久,其主要功能有清热解毒、续筋接骨、祛淤、消肿、杀虫抗疟等。1969年福建三明地区第二医院首先用雷公藤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 (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 ,F)系卫矛科属植物 ,俗名黄藤 ,黄腊藤。《本草纲目》记载 ,其性苦辛温 ,有大毒。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温、消炎镇痛、清热解毒作用。近 10a来 ,雷公藤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实验研究表明 ,雷公藤是一种应用广泛、效果良好的中草药。1 肾病1.1 肾小球肾炎 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小球肾炎 3 0例。口服雷公藤多苷片 1~ 1.5mg·kg 1 ·d 1 ,3 0d为 1个疗程。经过 1~ 3个疗程治疗 ,显效 2 3例 ,有效 4例 ,无效 3例[1 ] 。1.2 紫癜性肾炎 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紫癜性肾炎 3 4例。每次 2 0mg ,tid ,…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致高促性腺激素闭经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雷公藤 (Tripterygiumwilfordii)系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 ,俗名黄藤 ,黄蜡藤 ,含雷公藤羟内酯。近年来 ,随着对雷公藤研究的深入[1] ,发现雷公藤有抗炎、抗免疫、抗肿瘤、抗生育等作用 ,广泛运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皮肤病等。但也确实存在不良反应 ,现将临床中所遇 2例 ,因口服雷公藤而致卵巢功能衰竭闭经的病例报道如下。例 1 ,女性 ,2 9a。初诊 2 0 0 0年 4月 5日 ,主诉闭经 5a。月经初潮 1 3a,周期 30d ,行经 5d ,量中等 ,1 993年 3月因患类风湿关节炎 ,在私人诊所服用含有雷公藤的中成药风湿丸(药名不清 ,但主…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现在已经从雷公藤属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多种化学成分,主要为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生物碱类及其他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杀虫活性。对雷公藤属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年轻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发病时累及多个脏器。临床上首选激素作为主要治疗药物,其临床疗效明确,但使用激素治疗同时也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新的药物治疗SLE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雷公藤多苷具有较强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紫瘢性及狼疮肾炎等疾病。文献[2]报道,临床上将雷公藤多苷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甚佳,且患者耐受性较好。以往对雷公藤  相似文献   

13.
<正>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应用广泛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及抗生育作用等。长期使用雷公藤多苷对生殖细胞有一定的遗传毒性[1]。小鼠出生后7~8d,其生精上皮内基本只有支持细胞和A型精原细胞,其他各级生精细胞尚未形成[2]。本研究对出生后3~4d的雄鼠染毒,7~8d时检测其生殖细胞的DNA损伤情况,明确该药物对支持细胞和A  相似文献   

14.
中药雷公藤又名黄藤木(广西)、断肠草(湖南、浙江)、红药(江西),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全株,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西南等地区。国内报道雷公藤属植物有二种,其一为雷公藤,学名 TripterygiumWilfordii Hook F.(《中药大辞典》下册,2469页),浙、闽、湘、赣等地区有产;其  相似文献   

15.
<正>雷公藤其单体雷公藤红素(celastrol)作为临床常用的非甾体类免疫调节剂,最新研究发现能改善Aβ聚集及炎性反应而改善痴呆鼠的学习记忆能力[1]。Aβ及其诱导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是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2]。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洗脱支架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殖的有效性、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支架安全性. 方法 将16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小型猪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植入雷公藤甲素洗脱支架和雷帕霉素支架,12周时比较2组形态测量学、组织病理学、血浆内皮素水平及生化检测结果. 结果 雷公藤甲素组的新生内膜面积[(0.74±0.05)mm^2]与雷帕霉素组[(0.70±0.04)mm^2]相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甲素组4周的内皮素血浆水平[(76.1±20.5)ng/L]低于雷帕霉素组[(88.3±17.9)n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检查未发现雷公藤甲素洗脱支架对受试动物产生毒副作用. 结论 雷公藤甲素洗脱支架在12周内能够抑制新生内膜增殖,对内皮有一定保护作用,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多苷片为卫矛科雷公藤属雷公根提取的有效成分制剂,雷公藤作为药物,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莽草。含生物碱、二萜、三萜、苷类。如雷公藤晋碱、雷公藤甲素、雷酚萜、雷公藤内脂等多种成分。近年来,在临床使用发现有不少不良反应,检索献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荣  李占芝 《河北医药》1996,18(5):294-295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药剂科刘惠荣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李占芝雷公藤系卫矛科属植物,常见药用的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甙片和雷公藤总甙及其他一些制剂.雷公藤多甙片是经过提取精制而成的,与雷公藤片比较,其剂量小,毒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雷公藤属植物中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在研新药的研究作一综述,提供有关雷公藤属植物研究的借鉴资料。方法查阅近30多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雷公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相关文献,对其二萜类结构及结构分类进行论述,同时查阅雷公藤在研新药研发近况。结果雷公藤二萜类主要包括松香烷型和贝壳杉烷型两大类,共118个单体,介绍了研发代号为MC002、LLDT-8及MRx102,3个以雷公藤甲素为先导化合物的在研新药。结论为今后雷公藤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内酯的提取、分析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公藤内酯是雷公藤属多种植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由于其生理活性强,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综述近几年来该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等,检测方法以及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为该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