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桂芬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8):499-500
目的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使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婴儿能吸吮足够的乳汁,确保母乳喂养成功。方法将120例剖宫产产妇及婴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产妇术后6h用辅乳器人工哺乳,同时饮催乳汤;对照组按常规饮食,用小勺喂养婴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常规产科护理及分娩指导,即术前给予促进母乳喂养的口头宣教,术后常规去枕平卧位6小时改为随意卧位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指导早吸吮、勤吸吮、含接姿势及哺乳体位,进行母乳喂养。试验组除上述常规护理及分娩指导外,针对剖宫产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实施产前体位模拟训练及产后喂养指导;采取舒适体位,鼓励产后早期活动;强化心理护理;指导合理饮食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开奶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泌乳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80.8%)优于对照组(50.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术后产妇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了相应干预措施,可改善与手术有关的症状、体征及心理障碍,促进了产妇早期恢复与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李馨  林小凤  胡敏 《吉林医学》2014,(34):7695-769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实施临床护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剖宫产术的产妇30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产妇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母乳喂养的情况和成功率及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干预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地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提高产妇术后人工喂养的信心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分析我院1999年1月-10月行剖宫产术165例术后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知识缺乏;舒适的改变;躯体移动障碍;体液不足;乳头皲裂。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从产前起加强健康宣教;让孕妇及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可能性与重要性。孕期加强乳房护理,纠正乳头凹陷,注意乳房卫生。帮助建立产后母乳喂养的决心及信心。产后坚持早接触,早吸吮,再次宣教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进行母乳喂养方法的具体指导,在生后几天做到充分有效的吸吮,对产妇术后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增强其母乳喂养的信心,结果:通过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指导,使产妇及家属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优点。加强护理,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完全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97例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 ,并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 :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中 ,剖宫产术后体位的影响占 90 14 % ;产妇怕痛因素占 89 5 4 % ;术后产妇乳汁分泌少占 71 6 3% ;乳房缺陷、婴儿吸吮不正确占38 0 3% ;产妇认为术后使用药物对乳汁有影响占 2 2 94 % ;产妇认为哺乳会影响体形拒绝母乳喂养占5 0 3% ;医源性因素占 1 81%。结论 :产前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 ,术前、术中和术后耐心细致地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坚持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 ,对于促进剖宫产产妇在产褥期实行母乳喂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障碍的原因及护理。方法予剖宫产产妇术前宣教、术中早接触、术后早吸允及指导哺乳体位等护理对策。结果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增强,乳汁分泌增加,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的不同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消除不良因素和刺激;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产科2016年的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在产妇开奶时间、术后第3天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奶时间、术后第3天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宫产产妇采取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开奶时间、提高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实施临床护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01月01日至2009年12月31日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产妇常规基础性护理,观察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母乳喂养的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对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靳宏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35-343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把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成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干预组实施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产后实施早接触、早吸吮,指导家属帮助产妇喂哺婴儿,使产妇和家属建立母乳喂养的依从性。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的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母乳喂养成功率达98%,产妇满意度达100%;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达66%,产妇满意度74%,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母乳喂养成功与否与护理干预有关。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母亲树立起正确的哺乳观,掌握正确的喂哺和婴儿含接姿势,建立良好的喂哺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行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将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个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86%产妇产后乳汁的分泌非常充足,对照组65%的产妇乳汁分泌充足,观察组纯母乳喂养比例为85%,对照组纯母乳喂养比例为62%.结论:对产妇行剖宫产术后实施母乳喂养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探讨促进剖宫产产妇有效母乳喂养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剖宫产产后的纯母乳喂养率.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影响剖宫产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增强,乳汁分泌增加,母乳喂养率提高.结论 :针对影响剖宫产产妇的不同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消除不良因素和刺激,树立信心,坚持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是保证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并提供相应的指导依据和措施,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抽取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进行观察和比较,对照组给予基础的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措施,使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消除顾虑,建立自信心,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技术,有效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5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剖宫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护理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影响产妇母乳分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情况。结果:护理组产妇对开始泌乳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48h泌乳量充足所占比以及产后4d内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中,有效地缩短了开始泌乳的时间,提高了产妇的泌乳量和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剖腹产术后母乳喂养困难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200例在我院治疗行剖宫产术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的产妇,对照组剖宫产产妇进行普通术后护理,观察组剖宫产产妇术后出现哺乳困难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比较两组剖宫产产妇术后出现母乳喂养困难的几率和产妇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剖宫产术产妇后出现母乳喂养困难采取相应护理,使产妇乳汁分泌量增加,纯母乳喂养率得到提高,有利于婴儿免疫力提高和术后产妇恢复,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5.
WHO提出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应达80%。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焦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难度比正常产妇难度大,基于上述原因我科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现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马恩巧  杨振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68-3569
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方法根据剖宫产后母乳喂养困难的常见问题,对300例剖宫产产妇加强宣传教育,进行心理护理、乳房护理、体位护理、营养护理等护理工作。结果针对相关因素实施全面护理,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成功,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结论恰当的护理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WHO提出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应达80%[1].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焦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难度比正常产妇难度大,基于上述原因我科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现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使用镇痛泵术后的舒适护理。方法将256例剖宫产使用镇痛泵术后产妇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剖宫产使用镇痛泵术后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促进母婴健康,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张昱佳 《中外医疗》2013,(30):64-6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对产妇实施护理,提高产妇舒适度,促进乳汁分泌,改善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对观察组产妇采取适时尽早活动、新生儿抚触、哺乳体位的指导。观察产妇的泌乳量、婴儿吸吮的有效性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婴儿吸吮的有效性和满意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产妇采取适时尽早活动、新生儿抚触、施行坐位环抱式喂奶法,使产妇更舒适,泌乳量增加,婴儿吸吮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实施一般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产妇的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实施了护理干预措施以后,比较两组产妇的开奶时间、术后第3天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婴平安,促进产妇康复以及母乳喂养,可以缩短产妇的开奶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