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和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王红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11-1411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1].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等,而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2].急性脑血管病系脑部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中风的共同特点为起病急,1~2 d内脑部损害症状达到高峰[3].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意外又称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是供应脑的动脉血管,包括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而致意识障碍和(或)脑局灶症状(言语障碍、面瘫、肢瘫)。主要分为出血性或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  相似文献   

4.
杨娜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55-1857
脑小血管病指脑小动脉及微动脉病变引起的脑缺血或出血性病变,它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亚型,临床表现包括腔隙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步态障碍及情意障碍等.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及脑微出血等.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意外又称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是供应脑的动脉血管,包括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而致意识障碍和(或)脑局灶症状(言语障碍、面瘫、肢瘫).主要分为出血性或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即脑梗死.在我国,脑血管意外每年的发病率约为0.15%,病死率为0.12%,幸存者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和危重症.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保全患者生命,减少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10年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患者92例的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小强  陈莉峰 《河北医药》2013,(18):2805-2806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缺血性脑卒中大约占所有脑卒
  中的80%,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后者称为脑栓塞。出血性脑卒中分为两种亚型:颅内出血(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出血
  量决定了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7.
王红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372-1372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系脑部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以偏瘫、失语、昏迷等为常见。本病多发生于中  相似文献   

8.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为基底动脉首端区域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以幕上丘脑、枕叶、颞叶内侧面及幕下中脑、小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预后较其他类型脑梗死更差。单纯根据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往往通过头颅CT或磁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液循环的临床表现,按病因可分为四组(表1):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的病因工、大量出血引起的出血性脑组织破坏 a)高血压性血管病的血管破裂 b)微血管瘤出血形成包裹性脑叶内血肿(所谓 "非典型性脑出  相似文献   

10.
管海兵  张春和  沈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36-1938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与院内检查结果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照.方法:收集本院近几年来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方面,运动性偏瘫所占比重最大;CT及MRI表现方面,有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无症状患者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以外的脑实质;有症状和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他伴发症状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以偏身肢体障碍改变为主,不同临床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及MRI表现存在差异性,可望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意识障碍,其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病起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运用护理程序加强预见性护理对于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脑梗死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动脉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病症;也有因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颈部动脉的脑血液循环供应,导致血流阻塞或血流急剧减少,相应的脑组织软化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脑血管源性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根据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使用MRI的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梯度回波(GRE)对患者进行扫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经分析,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梗死次数、饮浓茶、心力衰竭、年龄、慢阻肺、高血压史、平均动脉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是引发脑微出血的因素,其中APTT、心衰、平均动脉压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腔隙性脑梗死或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增加,将提高脑微出血的发生率.结论 APTT、心衰、平均动脉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腔隙性脑梗死或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将对脑微出血的发生率产生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的CT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搜集2007年6月~2011年12月210例多发性脑梗死完整病例,通过CT表现,临床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多发性脑梗死CT影像表现2个以上脑实质低密度灶,CT值8~22Hu,腔隙脑梗死直径小于2cm,大面积脑梗死直径大于2cm,临床表现常为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头晕、运动障碍、锥体束征、构音障碍,偏身感觉障碍,而腔隙状态表现不明显。梗死灶分布依次为脑室体旁,豆状核、外囊、小脑、中脑、大面积多位于颞顶叶,其次额叶。结论 CT诊断及临床表现均诊为多发脑梗死的符合率41.0%,多发性脑梗死CT表现与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stroke),中医称为中风,在临床中属于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在高血压、冠心病等相关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家族遗传、饮食习惯等多种危险诱导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机体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造成脑血液循环障碍~([1])。该病的发病特点为突然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出现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2])。中医理论研究认为,脑卒中属于全身性疾  相似文献   

17.
李军民 《河北医药》2012,34(22):3466-3466
脑梗死是指脑部缺血缺氧、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其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形成血栓或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闭塞或狭窄,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或气体、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诱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高致残性的一种疾病。现将笔者所在科对2011年以来采用头穴针刺配合易化技术(facilitatim techniques)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脑卒中患者6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  相似文献   

19.
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在腔隙性脑梗死(LI)发生中的作用;血清LP(a)水平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的变化;LP(a)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腔隙性脑硬死患者分为三组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23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探讨LP(a)水平的变化;选择4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析LP(a)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结果LP(a)水平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不同病例组间LP(a)水平无显著差异性;LP(a)和纤维蛋白原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中无相关性。结论LP(a)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无关;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LP(a)与纤维蛋白原有各自的主要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近年来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将脑梗塞改称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分水岭梗死及脑腔隙性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