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3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密切观察病情,及早行腰穿术,合理运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资料完整的7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中均给予积极、有效治疗,其中需有创呼吸支持4例,治愈54例,好转20例,放弃2例,随访中7例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尤其早期表现无特异性,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早行腰穿术进行脑脊液检查,合理运用抗生素及其他综合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有效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新化脑)是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很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我院1985~1994年共收治新化脑38例,其中误诊17例,误诊率达44.7%,而经过深刻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自1995~1999年收治的新化脑16例,误诊4例,误诊率25%,较前明显下降。现将近5年来的16例新化脑的诊断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病原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2018年437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201例(46.0%),抽搐75例(17.2%),颅内压增高45例(10.3%),肌张力异常127例(29.1%)。脑脊液培养阳性率6.9%,其中G-菌6例(6/11),G+菌5例(5/11)。血培养阳性率27.2%,其中G-菌70例(58.8%),G+菌49例(41.2%),以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率>70.0%,对哌拉西林耐药率22.5%,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但对其他药敏检测药物均出现较高耐药(57.1%~100%)。2007-2012年血培养检出G-菌10例,G+菌9例;2013-2015年血培养检出G-菌28例,G+菌21例;2016-2018年血培养检出G-菌32例,G+菌19例。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以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常见,血培养检出革兰阴性菌阳性比例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哌拉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但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中痊愈24例(占75.0%),好转6例(占18.75%),自动出院2例(占6.25%),无死亡病例。结论新生儿化脑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脑脊液改变不典型,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新生儿化脑,提高生存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实验室及物理检查、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对2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物理检查、诊断、治疗、预后予以总结、分析。结果 2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愈2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4例。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有其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物理检查结果 ,治疗及预后均与年长儿不同。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2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治愈83例(69.17%);好转18例(15%);自动出院7例(5.83%);死亡3例(2.5%);转院9例(7.5%);出现并发症53例(44.17%),其中硬膜下积液19例(15.83%),脑积水16例(13.33%),脑室管膜炎10例(8.3%),脑脓肿8例(6.67%)。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通过早期诊断、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能发生的临床问题和防治措施.方法:对3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1例,死亡4例.结论: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是提高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愈及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诊治的经验。结果 31例中痊愈24例(占77.4%),好转5例(占16.1%),自动出院1例(占3.2%),死亡1例(占3.2%)。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实施药学监护的模式与方法。 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治疗,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从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不良反应的应对,并结合患者的经济能力,为患者提供了合理的用药方案,保证了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572例,根据给药方案分成5组,A组(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222例,B组(头孢曲松钠-关罗培南)202例,C组(头孢他啶-美罗培南)52例,D组(头孢曲松钠联合青霉素G钠)48例,E组(关罗培南)48例.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并引入决策树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C、D、E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1.25,109.50,117.49,123.44,188.02,以A组最佳.结论 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给药方案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临床转归情况、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菌分布等。结果: 6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中C鄄反应蛋白的异常率高于外周血中白细胞异常率(χ2=6.384,P<0.05),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异常率高于蛋白含量异常率(χ2=11.284,P<0.01)。在对60例患儿的细菌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结果中,28例患儿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病原菌33株且均为条件致病菌,其中19例(67.9%) 患儿分离菌株对3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为多重耐药菌。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耐药率越来越高,由于早期诊断的困难,该病的治疗和预后均不理想,因此,需要早期对高危因素患儿进行密切的临床监测和反复的脑脊液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0-201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51例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转归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68例,预后良好组83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胎膜早破率(29.4% vs 25.3%)、低出生体质量率(16.2% vs 14.5%) 等围产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应差、抽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中位数(1.38 mmol/L vs 2.08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中位数(2.17 g/L vs 1.20 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原学培养检出细菌共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9.29%(75/8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8株),两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与患儿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疗效。方法:10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0.4-0.6ml·kg-1·d-1。两组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体温正常、外周血及脑脊液WBC计数正常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后的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和脑脊液WBC计数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血清及脑脊液TNF-α含量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纠正炎症因子异常,临床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人工脑脊液置换配合治疗重症感染性脑膜炎28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人工脑脊液置换术对重症感染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制人工脑脊液经导管滴入侧脑室,并经腰穿从蛛网膜下腔将炎性脑脊液引出体外。设对照组,对疗效进行对比。结果X^2连续性校正公式显示,常规治疗加工人工脑脊液置换术能显著降低重症感染性脑膜炎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丙种球蛋白佐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寿江  叶巍岭 《医药导报》2001,20(10):629-630
目的评价丙种球蛋白佐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使用头孢曲松基础上每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0.6g*kg-1,2~3d1次,共5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7.2%,80.0%,后遗症发生率2.8%,16.7%,病死率2.8%,20.0%(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佐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效果好,后遗症发生率低,对早产儿早期使用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毗邻颗粒链菌可以引起全身多部位感染,因缺乏标准的药敏试验使其治疗变得困难。临床药师以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切入点,结合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和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点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最终患者临床症状、血培养及脑脊液相关检查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济南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围产期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颅脑磁共振结果及治疗与预后。结果 20例患儿中,男11例(55%),女9例(45%),平均胎龄(39±1.4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3.16±0.67)kg,平均发病日龄(12.1±8.77)d。其中早期新生儿(<7 d)6例(30%),晚期新生儿(>7 d)14例(70%)。胎膜早破7例、羊水污染4例、母亲产前发热/感染2例。临床以发热、惊厥、反应差为主要临床表现,极少数除发热外无神经系统表现。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1000×106/L),糖明显降低(<1.0 mmol/L),蛋白含量增高(>2 g/L)。治疗过程中复查脑脊液细胞计数的降低快于糖的升高。病原学仍以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常见,无乳链球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所有病例均有颅脑影像学异常改变,其中脑外间隙增宽为最常见表现,其次为脑积水。治疗上对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强有力抗生素治疗效果尚可,40%患儿治愈出院,35%临床症状好转,5例患儿体温正常,脑脊液好转但未正常,家长因严重并发症自动出院。平均住院日达(39.68±13.09)d,平均住院费用达(41050±16529.24)元。结论新生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日益增多,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且重,治疗困难,住院时间长,花费高,预后不良。临床有反复发热,伴惊厥、反应差等临床症状患儿需极早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细胞数>1000×106/L,糖<1.0 mmol/L,蛋白>2000 mg/L,血和(或)脑脊液培养阳性,颅脑MRI有异常者需警惕难治性脑炎。治疗上,碳氢酶烯类、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强有力的抗生素为难治性脑炎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