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低剂量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成AS组和AR组,观察两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AR组中,女性患者、糖尿病、高血脂和肥胖患者均明显多于AS组(P<0.05),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也明显高于AS组,而HDL-C低于AS组(P<0.05)。与AS组相比,抵抗组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素B2水平明显较高。结论低剂量阿司匹林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3.
4.
QUAN Jinhua ZHANG Xinchao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4):1366-1367
本课题通过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的基因多态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从基因水平上探讨ACS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示PECAM-1第3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ACS有相关性,提示此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不稳定型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破裂过程,进而推测基因也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尿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_(2))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CS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同时选取与研究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于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名,定义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尿11-DH-TXB_(2)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研究组患者根据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为达标组(n=30,ADP聚集率<50%)和未达标组(n=90,ADP聚集率≥50%)。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程度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尿11-DH-TXB_(2)水平与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尿11-DH-TXB_(2)、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达标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占比,年龄、舒张压、收缩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UA)、胱抑素C(Cys C)水平与未达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标组体质量指数(BMI)、静息心率、D-二聚体(D-D)、低密度脂蛋白(LDL)、尿11-DH-TXB_(2)、肌钙蛋白(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达标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静息心率、LDL、尿11-DH-TXB_(2)、hs-CRP水平均是影响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尿11-DH-TXB_(2)水平与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呈正比(r=0.552,P<0.05)。结论尿11-DH-TXB_(2)在ACS患者体内水平异常升高,与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判断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YP2C19不同基因分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入住心内科的ACS患者25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及服用氯吡格雷三日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及CYP2C19基因型。结果快代谢型组(extensive metabolisers,EM)和中代谢型组(intermediate metabolisers,IM)服药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为(58.76±15.45)%vs(35.17±10.26)%和(59.35±11.58)%vs(47.66±12.59)%(P<0.05),而慢代谢型组(poor metabolisers,PM)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无明显降低。快代谢型组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幅度比慢代谢型组大(23.58±12.39%vs 11.65±13.56%,P<0.05)。共有33例(12.79%)患者为氯吡格雷抵抗,其中快代谢型组中氯吡格雷抵抗者2例(1.67%),中代谢型组中氯吡格雷抵抗者3例(2.80%),慢代谢型组中氯吡格雷抵抗者28例(90.32%)(三组比较P=0.038)。结论ACS患者CYP2C19基因分型与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关,与氯吡格雷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7.
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抵抗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GPⅠbα)基因VNTR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状况.方法 选择110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至少7 d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阿司匹林半抵抗组10例,阿司匹林敏感组100例.另选择31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为诱导剂,在血小板聚集仪上测定3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用PCR扩增及电泳技术进行VNTR多态性分型.结果 本组患者中阿司匹林半抵抗发生率为9.1%.VNTR基因多态性测定结果显示,CC基因型在阿司匹林半抵抗组和阿司匹林敏感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01,P=0.0421),BB、BC、BD、CD、DD基因型分布与阿司匹林抵抗无相关性,但是BC、BD基因型在阿司匹林抵抗组中的分布有增高趋势.结论 VNTR中CC基因型的人群较少发生阿司匹林抵抗.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血浆CD40 L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CD40L的影响。方法对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别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对血浆CD40L的影响。结果两组均显著降低血浆CD40L水平(P〈0.05),而且氯吡格雷组比阿司匹林组更能降低CD40L水平(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减少CD40L的释放。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更能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可能是大大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剂量氯吡咯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96例2007-05~2008-12在我院诊断为ACS的患者。随机分别选入给予300mg、450mg和600m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观察服药前及服药后2、4、24和48h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服药2周内出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以及白细胞减少等与氯吡格雷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450mg与300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无差异。600mg组较300mg、450mg组在服药2、4h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为显著(P<0.05),24h无差异。住院期间,两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600mg氯吡格雷能产生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GP Iba基因VNTR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1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及115床诊断为ACS患,PCR扩增目的DNA,采用SDS—PAGE进行VNTR多态性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有无差异。135倒中39例住院期间发生心脏缺血事件,比较有事件组和无事件组VNTR多态性。结果:①VNTR多态性存在5种基因型:AB、AC、BB、BC和CC,未发现含D等位基因的个体;②基因型(AB AC)和BC在ACS组中较对照组多见,但两组闯无显性差异。A等位基因频率在ACS组有较高趋势(OR:1.56),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5种基因型和3种等位基因的OR值无显性意义;③发生院内缺血事件组AB基因型较无事件组偏多,但两组间无显性差异。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各基因型不是影响缺血事件的独立变量。根据OR值可以发现重复序列数越多的等位基因,其频率在有事件组就越高的趋势(ORC:0.72;ORB:1.33;ORA:150),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小板Gp Iba巨糖肽区域的VNTR基因多态性与ACS间无显相关性,对中国人ACA患住院期间联合终点的发生无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后,因个体差异导致尿11.-脱氢-血栓素B2(11-DTB2)含量的变化。方法109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至少7天以上后,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并测定其11-DTB2的含量。结果阿司匹林抵抗者11-DTB2同阿司匹林敏感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尿11-DTB2同阿司匹林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102例入选者均为确诊冠心病患者,入院前或入院后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服用时间≥2周。检测分别由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血、尿血栓素B2(TXB2)、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根据PAG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根据尿TXB2质量浓度分为质量浓度高和低2组。分别对每2组进行比较。结果102例冠心病患者中有13例的PAG(由ADP和AA诱导)均高于判定标准,AR发生率为12·7%;AR组的PAG和尿TXB2质量浓度均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TXB2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TXB2高组的hs-CRP高于尿TXB2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中12·7%出现AR。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中,部分人的血小板聚集和TXA2的合成未被有效抑制,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基因启动子765G>C、1195G>A和1290A>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老年人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方法 以162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栓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血小板聚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组并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COX-2基因启动子765G>C、1195G>A和1290A>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血小板聚集检测结果,阿司匹林敏感组108例,非阿司匹林敏感组54例.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为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765G>C 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和P=0.0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 765GG纯合基因携带者相比,- 765 GC杂合基因携带者对阿司匹林药效不敏感的OR值为3.872(95% CI 1.081~13.870,P=0.038).两组间-1195G>A 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8),其A、G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56).两组间- 1290A>G 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1),其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阿司匹林非敏感组等位基因-765G>C、- 1195G>A和- 1290A>G呈单倍型C-G-G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P<0.05).结论 -765G>C、- 1195G>A和- 1290A>G呈单倍型C-G-G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765G>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老年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遗传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MinLI Hong-yuQIU Yong-yuSUN Hong-faLI Yong-liCHU 《生殖与避孕(英文版)》2003,14(1):11-2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the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 )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lver staining-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 ) and DNA direct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mutation of insulin receptor (INSR) gene in exon 17~21 with the abdominal wall adipose tissue from 31 patients with PCOS (PCOS Group) and 30 patients with pure hysteromyoma in reproductive lift (Control Group).Results Twenty-two variant SSCP patterns in exon 17 of INSR gene were detected.Direct sequence analysis of exon 17showed that homozygous nonsense mutation was two allele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at the codon 1058 ( CAC→CAT). Exons 18~21 were not detected with any significantly mutation. The INSR gene His^1058C→T substitution collecting rat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COS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293, P<0. 05, P<0. 01).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NP in codon 1058 of the INSR gene might be related with the insulin resistance in PCOS patients, which has hereditary tendency.And the missense mutation,nonsense mutation and frameshi ft mutation at exons 18~21 in tyrosine protein kinase region of INSR gene for PCOS patients were not frequently observ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焦磷酸测序法分析57例冠心病患者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并根据基因型分为两组:ALDH2基因GG型组(n=43)和GA/AA型组(n=14),比较两组间高血压的发病率、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及治疗状态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ALDH2基因GA/AA型组高血压的发病率(85.7%)明显高于GG型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压GA/AA组明显大于G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内源性一氧化氮生成有关。其对硝酸甘油作用的影响可能增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脉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l(ABCAl)基因位点rs2020927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及肥胖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地区无亲缘关系的T2DM患者44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n=252,BMI〉25kg/m^2)和正常体质量组(n=188,BMI〈25kg/m^2);另选取正常对照者315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的实时PCR,对ABCAl基因位点rs2020927进行基因分型,并通过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该位点与T2DM及肥胖的相关性。结果 ABCAl基因rs2020927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不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AA、AG、GG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人群中分别为43.8%、35.9%和20.3%;在正常体质量的T2DM组中分别为33%、53.2%和13.8%;在肥胖的T2DM组中分别为40.9%、47.2%和11.9%。基因型GG在T2DM肥胖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09),而T2DM正常体质量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国上海汉族人群中,ABCAl基因多态性位点rs2020927可能与T2DM及肥胖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抵抗素基因多态性与华东地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抵抗素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华东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及正常对照组96例,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抵抗素基因作SNP筛查,并作进一步的基因分型。结果:抵抗素基因启动子区发现4个SNP(-638G/A-537A/C,-420C/C,-358G/A),内含子区3个SNP(-167/, 157/,+299G/A),这些SNP的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抵抗素基因的SNP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三七通舒胶囊对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TXB_2及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对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血栓烷B2(TXB2)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筛选140例A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三七通舒组(n=50)、西洛他唑组(n=48)。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个月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血TXB2和IL-6水平。结果:三七通舒组和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P〈0.05);血TXB2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上述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和西洛他唑可显著减少缺血性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同时对脑梗死AR患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2518A/G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辽西地区汉族人群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2518A/G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6月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无血缘关系的150例AMI患者(病例组)和同期15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MCP-1的基因型;ELISA法检测AMI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MCP-1的水平。结果 AA、AG、GG 3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位基因A、G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CP-1水平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病例组内不同基因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P-1-2518A/G基因多态性与AMI的发病具有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辽西地区人群AMI的遗传易感基因,但这种联系可能和传统危险因素协同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