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公平性的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借用GINI系数的计算思路来分析合作医疗筹资、医疗费用和合作医疗偿付对农村居民收入公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应用GINI系数来判断新农合制度对人群收入分布公平性的影响方向及大小,并可测量出对医疗费用所致的收入公平性变化的缓解程度。  相似文献   

2.
布拖县艾滋病关怀多渠道筹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政府与社会共同筹集资金解决农村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医疗费用问题的关怀道路。方法:通过在项目县布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过程中把艾滋病覆盖在其中,以及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外建立覆盖艾滋病的医疗救助。结果:布拖县农村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与需求,及医药费用支出均高于一般居民,二者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两周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会对一般农民参合意愿和个人筹资水平造成负面影响。结论:可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医疗救助机制为布拖县解决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治疗关怀筹资问题。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筹资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筹资公平性以及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对筹资公平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HO《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所介绍的卫生服务筹资公平性方法。结果: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筹资贡献率HFC0为26.91%,卫生筹资公平性指数FFC为0.6828;剔除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后.榆社、娄烦县的HFC均有所下降。筹资公平性分别提高了7.32%和7.40%。结论:山西省试点县农民家庭合作医疗筹资公平性相当于国内平均水平;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是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公平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常熟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2004-2006年的参保、筹资、经费使用和受益等指标的分析,结合人户资料了解常熟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常熟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筹资增长机制已初步建立,补偿标准正不断提升,补偿方案也趋于完善,基金收支运行态势良好,群众基础较好,但还存在筹资增长过分依赖非农户渠道、实际补偿比例低及医药费用水平增长过快等问题,故提出适度增加农户筹资水平、完善筹资增长机制、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及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共调查2个试验县的县政府、县卫生局、县医院,12个试验乡的乡政府、乡卫生院、乡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乡干部、乡卫生院医生,36个试验村的村委会、村干部、村卫生室、乡村医生、1100名村民户主和4800户(不包括5%的复查数)家庭。调查了1994年县、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卫生服务及其筹资(特别是合作医疗筹资),农村医生报酬现状,现有医疗保健制度(特别是合作医疗制度)等。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试验县落后的经济文化制约了个人、集体、政府对卫生的投入;试验县危害农村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次均医疗费用超过了全国农村一、二类地区;乡卫生院服务效率较低;患者中的20~34%的应门诊者和58~71%的应住院者因经济困难而放弃就诊;试验县1994年合作医疗管理形式是乡办乡管,县、乡政府及各种企业对合作医疗基金的投人为0,农民个人投入占合作医疗基金的74~100%,以户为单位按人头收2~8元,补偿比为7%~20%;农村医生报酬机制中的主要问题表现是乡卫生院医生的报酬偏低,医生的卫生服务行为与报酬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功能定位上存在缺陷,筹资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补贴标准过低,对减轻农民负扭收效甚微等。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立法,大力发展风险型“新农合”,扩大“新农合”的实施规模,提高其抗风险能力,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增加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改进“新农合”的筹资制度,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医疗费用的增长势必会降低参合农民的受益程度,影响提高筹资标准的政策效果。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的分析,探讨可能影响住院医疗费用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卫生筹资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完善新农合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所介绍的卫生筹资贡献率(HFC)、卫生筹资公平性指数(FFC)、灾难性卫生支出(CEH)来评价。结果HFC为17.3%,FFC为0.30;安宁市农民家庭新农合筹资公平性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影响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年收入。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适当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以提高其筹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劳务工合作医疗的卫生服务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深圳市劳务工合作医疗试点以来,到2005年12月参保人数已达110多万,定点医疗机构157家。门诊次均费用56.76元,住院次均费用为3497.55元。在为劳务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可及性差、定点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管理、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劳务工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较低和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偏高等问题。因此,必须适当增加投入,合理布设定点医疗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调整偿付办法,促进合作医疗筹资与支付平衡;强化政府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功能定位上存在缺陷,筹资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补贴标准过低,对减轻农民负担收效甚微等。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立法,大力发展风险型“新农合”,扩大“新农合”的实施规模,提高其抗风险能力,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增加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改进“新农合”的筹资制度,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次均医疗费用快速增长、需求释放和医保收支平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等发达地区次均医疗费用增长,医疗需求潜在释放和居民收入增长趋势社会医疗保险收支平衡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控制次均医疗费用的增长,在中等发达地区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每增加1元保费收入,必须面对2元左右的医疗费用支出,医保收支失衡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2.
次均医疗费用增长中诱导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等发达地区次均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与诱导服务密切相关。文章提出了计算次均医疗费用中诱导服务成分的方法,并以中等发达地区为产本地区测算了次均医疗费用中诱导服务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等发达地区次均医疗费用增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诱导服务,由此使得1998年次均医疗费用中诱导服务比至少在15.30%以上。研究建议通过改变医院支付方式,控制诱导服务和次均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运用课题组研制的4类增长率计算方法,测算了1991-1998年年我国中等发达地区医疗费用合理增长率,并将其与医疗费用,次均医疗费用实际增长率比较,结果表明,在1991-1998年期间,以中等发达地区为样本:(1)各样本地区的医疗费用总量增长基本都在合理增长的范围内,没有证据表明医疗费用总量呈现过快增长;(2)与此同时,样本地区的次均医疗费用增长迅速,成为我国医疗费用变化的新特征,与之相伴,居民的医疗需求呈现大幅度萎缩态势,研究建议,在目前阶段,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重点应放在次均医疗费用上。  相似文献   

14.
在对初级医疗机构服务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医疗服务层级体系的结构与功能演化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尤其是在医疗费用、公平性和可及性以及配置效率等方面的负面后果,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合理构建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与功能、规范医疗服务层级体系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会医疗机构门诊医生处方费用情况,分析影响门诊费用的主要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郴州市城区105家社会医疗机构106名门诊医生开具的3169张处方,通过处方信息变量赋值,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各影响因素与处方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社会医疗机构门诊人均费用为64.51元,每天每张处方平均费用为46.82元;处方用药种数、注射剂、抗菌药使用比例、处方医师职称、患者年龄与处方费用呈正相关,基本药物比例与处方费用呈负相关,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处方费用略高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结论社会医疗机构门诊医生单张处方用药品种较多,注射剂、抗菌药使用比例过高,是造成患者处方费用增高的主要因素,应加强监督管理,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对中等发达地区医疗要求价格弹性的研究表明,1991-1998年间医院并未从次均医疗费用的持续过快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收入,要控制次均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需从改变支付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疗保险住院患者系统疾病费用分布特点。方法:对某医院2003—2006年构成前10个系统疾病医保出院患者进行统计,报告其住院总费用、例数、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最小值、第5百分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最大值,并计算各系统第95百分位数以上的平均费用,累计费用及占总费用比例。结果:疾病医疗费用呈非正态分布。第95百分位数以上5%大额病例费用,占全部患者总住院费用比例达21.5%~29.9%。结论:医疗保险患者医疗费用的分布有其特殊性;医疗费用定额支付标准应根据疾病医疗费用分布特点和医疗服务需求强度制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善灾难性卫生支出效果。方法:采用入户询问对样本人群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界定标准下3种医疗保障制度补偿前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支出差距,采用集中指数比较不同经济水平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支出差距的分布情况。结果:3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均一定程度降低了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支出差距,但不同制度间差异较大,公平性有待改善。结论:继续大力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不同保障制度特别是新农合的公平性,多种方法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山东省农村自报高血压患者调查前一年治疗高血压病的费用,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为降低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费用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入户调查和现场体检收集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高血压患者调查前一年治疗费用,并运用对数正态变换、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治疗费用的因素。结果:农村高血压患者调查前一年人均治疗费用为787.7元,是否患有并发症、是否按医嘱服药、调查前一年是否曾住院、患者对病情的知晓程度和患者病程的长短是影响高血压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高血压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沉重,并发症和住院治疗是导致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经济因素。健康知识和治疗依从性对治疗费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城乡及地区间医疗保健支出现状及差异性,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公平性,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00—2018年城乡医疗保健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数据,采用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对我国城乡医疗保健支出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2010—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实际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55%,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实际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00%。2000—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集中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2006年出现最大值为0.1332,除2015—2017年外,其余年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0—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集中指数呈下降趋势,2004年出现最大值为0.25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逐年增加,全国和各地区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差距较大。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存在不公平性,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优于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公平性逐渐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