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内镜下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胃镜诊断率。方法选取我院2002~2005年5年间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恶性胃淋巴瘤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病理。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无人群特定性,但中老年人比例较高。70%以上患者表现有上腹痛。胃镜缺乏特异性表现,常呈多形性、弥漫性、范围广的特征,镜下难于同其他胃恶性肿瘤鉴别。全部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是临床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前误诊率高。为提高诊断率,对胃镜下隆起性病变尤其是肿块表面伴糜烂溃疡时应高度怀疑,注意病理取材方法及质量,预后一般优于胃其他肿瘤。  相似文献   

2.
37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俭 《中国医师杂志》2001,3(6):417-41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在胃肠钡餐和胃镜中的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对胃肠钡餐和胃镜在37例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的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52.0%,主要表现为多结节型(粗大皱襞型)8例,溃疡型4例,肿块型3例,浸润型3例,混保型7例,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疹断率仅有30.8%,主要表现分为溃疡型7例,弥温浸润型4例,肿块型5例,巨大皱襞型6例,混合型4例。而术前胃镜和胃肠钡餐联合应用可使胃淋巴瘤的诊断率提高到71.4%。结论 加强对胃恶性淋巴瘤的重视,提高对X线及胃镜特异性征象的认识,以及术前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2000年收治的18例胃恶性淋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较同期胃癌切除率要高,为88.9%,术后辅以化疗(CHOP,MOPP等方案),则总5年生存率达61.1%。结论 本病发病率低,术前无特异性检查,极易误诊,外科治疗仍是首要方法,术后若辅以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盛德平 《工企医刊》2004,17(3):19-19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PGML)是结外淋巴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常困实体占位而引起消化道梗阻症状加重病情。本文总结了我院诊治的11例PGML,使用内镜下微波凝固治疗,从而缓解其消化道梗阻症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在胃肠钡餐和胃镜中的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对胃肠钡餐和胃镜在37例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的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52.0%,主要表现为多结节型(粗大皱襞型)8例,溃疡型4例,肿块型3例,浸润型3例,混合型7例;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仅有30.8%,主要表现为溃疡型7例,弥漫浸润型4例,肿块型5例,巨大皱襞型6例,混合型4例。而术前联合应用胃镜和胃肠钡餐可大大提高胃淋巴瘤的诊断率,可达71.4%。结论加强对胃淋巴瘤的重视,提高对X线及胃镜特异性征象的认识,术前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误诊状况,为以后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选自本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极易将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误诊为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保持平行,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胃内病变较为广泛且呈现出多形态以及多中心的变化,手术切除胃周围的淋巴结能够较高的效率,化疗效果相对于胃癌患者要有优越性。结论:医生需要提高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认识程度,对患者综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概率,降低误诊事件的发生,其预后效果较好应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7.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是发生于胃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不包括全身性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在胃壁的病变,其发生率较低,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7%,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2]。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易被诊断为胃癌或胃溃疡。本文通过对本院近10年(199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在胃肠钡餐和胃镜及CT中的表现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的方法 ,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对胃肠钡餐和胃镜及CT在 39例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的胃恶性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 4 6 .1%。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仅有 5 9 0 %。CT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达 91.2 %。结论 术前胃镜和胃肠钡餐联合应用可使胃淋巴瘤的诊断率提高到 82 .1% ,结合CT检查 ,可使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 (91.2 % )。借助CT表现可以和胃癌区别开来并可以协助临床确定病变的分期和预后。幽门螺杆菌 (Hp)及Ki- 6 7、p5 3、bcl- 2免疫标志物的检测 ,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动态观察有无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与胃恶性淋巴瘤的关系及其感染途径。方法对10年间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恶性淋巴瘤组织中存在着HP,流行病学资料提示,HP存在着“口—口”和“粪—口”传播两种形式。结论HP感染引起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增生,可能是发生胃恶性淋巴瘤的一个必要前体。医院内部确实存在着HP的传播,医务人员是HP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0.
恶性淋巴瘤的肺部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淋巴瘤的影像表现,评价普通平片、CT在肺部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以便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5例恶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病)患者的资料,对其平片、CT表现及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瘤分为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病,本组病例何杰金病10例,非何杰金病25例。发现原发肺部淋巴瘤6例,肺部继发恶性淋巴瘤有29例。肺部继发恶性淋巴瘤肺部改变又可分为四类:①肿块(结节)型;②支气管血管淋巴型;③肺炎肺泡型;④粟粒型。结论恶性淋巴瘤在纵隔肺门淋巴结、胸膜和心包等处都有异常CT表现,CT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病变,且有利于反映肺部病变情况与范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本院自1979年7月—1986年4月经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胃恶性肿瘤779例,其中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2例,占同期胃恶性肿瘤的.5%,发病年龄21—66岁。男3例,女9例。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23例,恶性T细胞型淋巴瘤7例,小细胞性非B非T细胞型淋巴瘤4例.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4例,侵犯邻近器官者5例.手术切除率91.2%(31/34),根治切除率73.5%(25/34),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全组已死亡8例.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胃镜诊断确诊率低,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胃淋巴瘤也称恶性淋巴瘤,是一淋巴组织恶性增生疾病,通常是全身淋巴瘤的一种局部表现,也可是胃孤立的淋巴瘤,一般分为霍奇金氏病(HD)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NHL)两大类。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根据欧美的淋巴瘤研究专家把鉴别形态学、免疫学和基因技术结合起来,将NHL 分为T细胞和B细胞来源,然后各自再分为前身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5.
16.
1临床资料患者,男,81岁。原有冠心病、糖尿病(2型)病史,平时身体状态较好,血糖控制正常,近半年来体重减轻约20kg左右。于2004年1月2日20时许突发晕厥入院,随后解柏油样便约300g左右,无恶心、呕吐及腹痛等不适,感头昏、四肢乏力渐加重。急诊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量50g/L,红细胞1.38×1012/L,红细胞压积0.137,平均红细胞体积101.5f1,平均血红蛋白量38.5pg,白细胞10.4×109/L。查体:血压110/60mmHg,神志清楚,中度贫血貌。两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口罗音。心率110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软未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6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Ⅰ、Ⅱ、Ⅲ和Ⅳ期分别为 16例、 18例、 9例和 3例。术前内镜活检确诊 12例 ,3 4例经手术与病理确诊。 43例行手术切除 ,另 3例Ⅳ期行单纯活检。术后辅助化疗 3 2例 ,放疗 化疗 12例。 1年生存率Ⅰ~Ⅲ期为 10 0 % ,Ⅳ期 66 7% ;3年及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 5 %及 61 6%。结论 本病早期不易诊断 ,内镜活检及手术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对Ⅰ、Ⅱ、Ⅲ期病例根治性手术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 ,术后辅助化 (放 )疗可提高生存率。对Ⅳ期应以全身化疗 局部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患儿,女,12岁。四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腹痛,以中、下腹为主,呈阵发性,无规律,能耐受,进食后呕吐。PE:中下腹可触及一约30*20cm2大小肿块,质韧、压痛,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模糊,活动度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结肠灌肠:全段结肠未见明显异常,左侧乙状结肠可见受压推移。CT平扫:  相似文献   

19.
黄维甄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199-6199
目的:总结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PGL)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及分析相关文献报道。结论 PGL应以联合治疗为主,而外科手术仍是联合治疗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1岁.原有冠心病、糖尿病(2型)病史,平时身体状态较好,血糖控制正常,近半年来体重减轻约20kg左右.于2004年1月2日20时许突发晕厥入院,随后解柏油样便约300g左右,无恶心、呕吐及腹痛等不适,感头昏、四肢乏力渐加重.急诊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量50g/L,红细胞1.38×1012/L,红细胞压积0.137,平均红细胞体积101.5f1,平均血红蛋白量38.5pg,白细胞10.4×109/L.查体:血压110/60mmHg,神志清楚,中度贫血貌.两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口罗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