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叶丽霞  廖国霞  毛楠 《全科护理》2013,(27):2519-252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入住本院治疗的各种心律失常病人6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静脉输注胺碘酮的治疗方案,对68例病人进行临床护理,治疗前为病人讲解相关知识,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一告知病人,治疗中将药物浓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选择正确的血管,持续监测心电,若有并发症出现积极处理。[结果]救治过程中,出现静脉炎的病人有4例,占5.9%;出现血压下降的病人有3例,占4.4%;出现心动过缓的病人有2例,占2.9%。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及有效护理后,9例病人的相应病情均有所改善好转。[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采用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病人有显著的促进康复的作用,不但能够将相关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还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老年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经心电图及Holter确诊的5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静脉加口服或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0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复律后使用静脉胺碘酮治疗7例有效,口服胺碘酮治疗6个月有效率达92.7%,29例患者治疗后发生轻度QTC延长,22例发生窦缓,1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减低,6例静脉治疗者出现心功能恶化,所有患者用药后均未发现肝功能、外周血象、皮肤或周围神经异常。【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或电复律成功后及心电监护下,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好转,总有效率为95.5%;用药期间死亡1例。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先经抗心力衰竭治疗,胺碘酮治疗过程全程实施精心护理,分析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75例急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全程护理及相应治疗后,72例恢复窦性心律;3例经电除颤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胺碘酮注射治疗的并发症包括静脉炎、低血压及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 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过程中,实施全程精心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精确合理用药,可取得较好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胺碘酮在抢救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伴心功能不全危重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7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伴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均应用静脉应用胺碘酮,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心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心力衰竭改善情况.结果 72例患者中3例因病情恶化无效外,余均有明显效果,有效率达95.83%.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在抢救快速型心律失常伴心功能不全危重患者的疗效是确切、安全的.但要严密心电监护,控制静脉用药速度与浓度,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王翠萍 《天津护理》2010,18(6):338-339
总结85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恒速静脉注射胺碘酮的观察和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用药前和用药期间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心电图等;严格掌握用药速度和方法,正确选择静脉,加强输液巡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用药后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药物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副反应,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不良反应给予针对性的预防与处理措施。[结果]17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结论]加强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掌握用药规范、严格按护理流程进行监测,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寻找减少或减轻静脉炎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42例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静脉注射部位的观察及发生静脉炎后及时对症处理。结果 患者发生静脉炎的血管恢复正常。结论 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38例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给药方法、给药时病情监护、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护理等。认为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心率、心律及血压的观察,静脉炎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03—2013-03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效44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7.1%;共发生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结论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探讨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于136例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血压监测、使用输液泵匀速滴注药物、心理护理、饮食调整、输液护理等。结果121例患者完成了药物疗程,患者反应良好。结论对于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的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使用药物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朱影  周莉  付平  陈林  刁永书  付春连 《华西医学》2014,(9):1716-1719
目的总结对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透析用药的护理方法,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7月一12月行维持性血透的280例患者应用血透药物时的反应行观察及护理处置,积极防范各类血透药物在治疗中所引发的并发症。结果本组共26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事件,5例血透后发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出血,均予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处经采用更换敷料并压迫止血后予以止血;1例发生肝素相关I生血小板减少者,后改用无肝素透析其未再发生;1例尿激酶过敏反应者,经回血和心肺复苏抢救后得以消除;1例(皮疹)促红素相关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此后停用促红素;其应用重组人促红素(商品名:济脉欣)过敏反应者,改用重组人促红素(商品名:益比奥)后,未再发生;2例高血压,经减少济脉欣用量血压恢复正常。1例使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商品名:科莫非)过敏,经重症监护科抢救成功;6例严重低血糖反应,采用50%葡萄糖静脉推注,快速纠正低血糖;1例左卡尼汀注射液(商品名:可益能环良反应,将给药频率降为每周1次后兴奋的症状缓解。2例注射生物制剂后出现相关流感样症状者停药后缓解。结论严密观察透析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应对处理措施,是确保患者血液透析用药安全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74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治疗,用药期间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恢复情况,并记录护理要点。结果 174例患者中,159例症状好转出院,15例病情恶化死亡。17例患者用药过程中血压下降至90/60mmHg(1mmHg=0.133kPa)以下,其中9例发生持续严重的低血压,给予盐酸多巴胺纠正;15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8例发生低血钾;4例出现恶心呕吐;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结论左西孟旦作为一种新上市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在临床用药前需严格把握适应症,用药期间严密监护、积极防治不良反应,以保证治疗效果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科治疗的36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在溶栓前、中、后均实施对症护理及肺血管病专科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穿刺处皮肤等情况,并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出血等并发症。结果34例患者胸闷、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其中:1例患者在腹部皮下注射处出现1 cm×2 cm的血肿;2例患者桡动脉穿刺处出现1 cm×1 cm的血肿,经纱布填塞1 h后,血肿均未见增大,7 d后逐渐吸收;3例患者出现鼻出血,量约30 ml,经纱布填塞后停止出血;2例患者血压为75~80/50~55 mmHg(1 mmHg=0.133 kPa),经升压等急救和护理后均好转;2例患者病死。结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积极配合抢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胺碘酮组:0.2g、每天3次,起效后减至每天1次口服,疗程3年。美托洛尔组:25-50mg,每天2次口服,疗程同上。结果:住院期间治疗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次数、静脉硝酸甘油剂量、用镇痛药次数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均较美托洛尔组高(P<0.05,P<0.01);泵衰竭发生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随访3年,胺碘酮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用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预防再生梗死,改善预后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人工肝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75例行人工肝治疗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中心静脉导管中,发生误伤动脉2例,局部渗血7例,血栓形成或导管堵塞4例,导管尖端贴壁11例,导管感染3例,经有效护理无1例导管脱落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密切观察及加强护理,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秋梅  黄旭霞  陈双珍 《全科护理》2012,10(22):2050-2051
[目的]总结替吉奥联合亚叶酸钙及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5例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方案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治疗过程中出现Ⅰ级和Ⅱ级神经毒性8例,恶心、呕吐、食欲下降12例,骨髓抑制5例,变态反应1例,经处理后均好转;1例病人死亡,其余病人均顺利进行治疗。[结论]加强替吉奥联合亚叶酸钙及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随访。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45/47)、80.9%(38/47)。除QT间期最大值以外,两组心电图指标和LVEF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和QT间期最小值以及QT散度、LVEF、再住院率、猝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和随访期间均没有发现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COPD急性加重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共58例,其中25例给予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序贯口服倍他乐克,33例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序贯口服胺碘酮,观察两组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压、心率、动脉血气的影响。结果 两组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及胺碘酮后,心律失常明显减少,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93.9%,两组均会导致血压下降,但不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艾司洛尔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胺碘酮组有2例出现严重心动过缓(<50次/min),退出临床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呼吸衰竭没有明显加重。结论 艾司洛尔在COPD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治疗中安全有效,可有效控制心室率,不会导致呼吸衰竭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岁以上心律失常患者1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25毫克/次,每日2次,服用4周;对照组口服胺碘酮片40毫克/次,每日2次,服用4周。观察患者心率、症状体征,Hollter总心率和最慢心率,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描述和评价。结果 162例患者中心律失常纠正158例,总有效率97.53%;其中观察组有效78例,有效率96.3%;对照组有效80例,有效率98.77%;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4例,发生率17.2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例,发生率30.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酒石酸美托洛尔后,均发生总心率减慢,但酒石酸美脱洛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小于胺碘酮,所以对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酒石酸美托洛尔安全性优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