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米力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米力农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诱发的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50例AMI、心功能KillipⅣ级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短期加用米力农,治疗前后评估心功能,测定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指数(CO)、心率(HR)及对比2组患者死亡率。结果米力农治疗后心功能显著改善,BNP下降、LVEF提高、LVEDD缩小、CO增加、HR降低、患者死亡率降低。结论米力农有效治疗AMI诱发的心源性休克,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任保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5):64-67
目的探析硝普钠、参麦注射液及米力农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62例AMI后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A组52例(参麦+硝普钠)、B组54例(米力农)和C组56例(基础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用药情况、病死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心脏超声参数、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CVP)以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用药期间的病死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3组患者的CVP、HR、CO、LVEDD、LVEF及BNP水平较用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用药后B组患者的CVP、HR、CO、LVEDD、LVEF及BNP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C组(P<0.05);A组患者用药后的CVP、CO、LVEF、BNP水平显著优于C组(P<0.05)。A组患者治疗前的SBP、DBP值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硝普钠+参麦注射液和米力农均可有效治疗AMI后心衰患者,且短期持续使用小剂量的米力农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马雪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5)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功能Ⅲ、Ⅳ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0.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治疗7 d辅以扩血管、强心甙、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除米力农外其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后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两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3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泵衰竭的患者入院后接受米力农静脉治疗2~3天,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通过心脏彩超判断患者的心功能,比较前后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及血压等变化。结果米力农治疗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分别为(36±7)%和(4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应用米力农前后患者的心率减慢及血压上升,治疗期间未见有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的患者,短期米力农静脉应用是有效并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凌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9):86-87,102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洋地黄、ACEI、利尿剂、硝酸脂类等药物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静脉滴注,观察疗程2周。对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率、血压、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的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患者心率减慢,血压、LVDd降低,LVEF升高的幅度更显著(P<0.05),差别有显著性。结论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无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米力农注射液(每支5 mg,山东鲁南制药厂生产)0.375μg.kg^-1.min^-1持续泵入,5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07%,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在收缩压、舒张压、每搏量、每分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米力农持续泵入治疗能有效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静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并作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E峰)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A峰)比值(E/A),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力农与洋地黄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用米力农治疗,B组(n=40):用洋地黄治疗。两组其余治疗均同。疗程均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B组(70%),而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米力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优于洋地黄,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选取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结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治疗,结合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6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米力农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血清铁(SF)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AHF)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3例首次住院的急性STEM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HF将患者分为AHF组和无AHF(NAHF)组,比较两组SF降低(8.95μmol/L)的百分率;按SF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Q1(6.1μmol/L)、Q2(6.1~9.2μmol/L)、Q3(9.3~12.8μmol/L)和Q4(12.8μmol/L)组,比较不同SF水平组的院内AHF发生率;分析SF水平与Hb、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AHF组SF降低的发生率比NAHF组高(55.6%vs 33.8%,P0.05);Q1~Q4组院内AHF的发病率分别是78.4%、76.0%、56.9%和54.9%(P0.05);在SF较低的组,前壁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P0.05),CRP水平较高(P0.05),LVEF较低(P0.05)。相关分析表明SF水平与CRP呈负相关(r=-0.571,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267,P0.05),与BNP和住院天数呈负相关(r=-0.286、-0.233,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入院SF水平越低,院内心力衰竭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B型钠尿肽(新活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活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尿激酶。治疗48h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活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优于传统的尿激酶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26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并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72 h,心功能改善24例,总有效率为92.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均较用药前显著提高,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肺循环血管阻力(PVR)和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较用药前显著下降。结论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用放免方法测定了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并与42例正常人对比。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均<0.001),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正常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结果有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的鉴别。在急性心肌梗塞组,有心力衰竭者血浆内皮素比无心力衰竭者显著升高(P<0.001),表明血浆内皮素浓度与病情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剂量地高辛早期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例符合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PCI术后药物治疗包括双联抗血小板、降脂和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术后立即给予小剂量(0.125~0.250mg/d)地高辛。根据恢复状态尽早进行个性化运动训练。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前升高,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较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加重和心源性猝死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早期给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对改善近期心功能,降低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获益较多,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升高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前壁AMI 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第2天清晨白细胞分类计数与入院后超声心动图。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HF发生率的关系。结果150例中58例(38.7%)出现新发的CH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其中46例(79.3%)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7.0×10^9/L);86例(57.3%)有中性粒细胞升高,其中46例(53.5%)出现CHF症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r=-0.437,P=0.000)。结论急性前壁AMI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LVEF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是AMI早期发生CHF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介入治疗期间实施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干预疗效。方法:从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的病人中选择60例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进行了统一的编号之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他们分别进行了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通过比较,来探索两种护理方法对病人的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心脏功能和心理情绪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干预组更低,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康复护理,其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A 53-year-old man experienced persistent chest pain followed by slight shortness of breath after being hit in the chest by a stranger. Chest X-ray study showed no rib fractures but electrocardiography indicated acute 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Echocardiography revealed akinesia in both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and anterior left ventricular wall. Emergency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demonstrated total occlusion of the proximal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9 h after the event. He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procedures. However, poor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was observed 3 months after the event despite medications. We conclude that evaluation for possible myocardial injury should be considered soon after blunt chest trauma for early treatment to improve progno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