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房灌注下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IOL)缝线固定术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30例30眼玻璃体切割术后6~12mo无晶状体眼的患者行前房灌注下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1.5a。

结果:患者30例30眼在前房灌注下,成功实施了后房缝线固定IOL植入术,术中出现睫状体出血1例,术后玻璃体出血1例,脉络膜脱离2例。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提高,视力≥0.3者24例(80%),其中视力≥0.5者8例(27%); 视力<0.3者6例(20%),其中视力<0.1者2例(7%)。

结论:前房灌注下行此类手术,术中眼压控制稳定,手术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恢复视功能的可靠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玻璃体抽吸术在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8例28眼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先行玻璃体抽吸,再行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术。结果:术后并发症有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眼压控制不良、前房积血、虹膜炎、玻璃体积血、晶状体后囊混浊等;术后1wk和6~12mo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7.20±5.11mmHg和14.57±7.33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0,P<0.05;t=16.06,P<0.05);术后1wk和6~12mo时视力提高2行以上和视力提高1行、无改善者分别为12,8,8眼和12,10,6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4,P<0.05;F=5.78,P<0.05)。结论: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先行玻璃体抽吸,可快速降低眼压,重建前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1例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前房灌注下通过角膜缘隧道小切口行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人工晶状体固定缝线无需做巩膜瓣而行改良埋线法,术后观察视力变化、散光、内皮细胞数、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明显提高。术后早期视力大多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视力稳定;12眼裸眼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行(57.1%),9眼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或稍差。术后裸眼视力:0.1-0.3者3眼,0.3-0.5者10眼,大于0.5者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3者3眼,0.3-0.5者8眼,≥0.5者10眼;术后6个月散光、内皮细胞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无术中及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前房灌注下行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拉钩联合Cionni改良张力环(Cionni-modified capsular tension ring,MCTR)在伴有前房玻璃体脱出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伴有前房玻璃体脱出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16例(16眼),脱位范围在90°~ 120°7眼、>120°~180°5眼、>180°~ 270°4眼,其中合并虹膜根部离断3眼、express植入1眼、青光眼瓣膜阀植入1眼.根据前房玻璃体情况,行曲安奈德染色后经前房或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术,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2~4个囊袋拉钩钩住撕囊边缘,稳定晶状体囊袋并使其居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MCTR植入及巩膜层间缝合固定,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前囊口、IOL位置、眼压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白内障吸出、MCTR及IOL植入;其中植入双钩MCTR 7眼,单钩9眼.术后视力>0.5者9眼,>0.3 ~0.5者4眼,>0.1 ~0.3者2眼,≤0.1者1眼,术后术眼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03,P=0.000).Pa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获得Scheimpflug图像分析IOL居中性好,无MCTR及IOL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有皮质残留、房水后部返流综合征、前囊撕裂、前囊口收缩、后囊膜混浊等.结论 有效前房或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拉钩联合Cionni张力环植入是伴有前房玻璃体脱出的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独眼青光眼患者选择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独眼青光眼实施手术治疗,46例行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28例术中加用丝裂霉素),3例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12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7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三联手术。观察术后3mo的视力、眼压;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24mo。结果:术后3mo,视力较术前下降者6眼,不变者40眼,提高者22眼。平均眼压14.2mmHg。术后观察期内发生3例眼压升高需使用降眼压药物者,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6%。术后并发症:发生浅前房3眼,3~8d内恢复。脉络膜脱离1眼,3~7d内恢复。前房少量出血5眼,1~3d内全部吸收。无眼内炎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独眼青光眼患者,只要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充分做好各种准备,手术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但对术者的技术及心理素质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6.
王展峰  徐常钦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79-1882
目的:探讨利用23 G微创无灌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术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前后节复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诊疗思路。
  方法: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23 G玻切头进行前节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玻切操作迅速且无需灌注及縫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需进行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囊。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变化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3mo眼压从术前57.18±6.18mmHg降至16.15±2.43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房角深度为0.88±0.25mm,术后增至2.44±0.37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加深(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3 G微创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的复合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发作,恢复部分功能性视力。根据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体征,进行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前后节三联手术能有效控制并且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眼内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抽吸术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共60例60眼,男28例,女32例,入院诊断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临床特征,且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21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控制眼压为21~35mmHg者26眼(43%),眼压~50mmHg者18眼(30%),50mmHg以上者16眼(27%)。视力范围为光感~0.3。所有患者行局部麻醉下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抽吸术治疗,吸出玻璃体液0.4~1.0mL,术后继续观察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变化,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单纯抗青光眼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出院后门诊观察,随访6~12mo。结果:患者60例60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行玻璃体抽吸术后,第3d检测眼压≤21mmHg者14眼(23%),眼压为~35mmHg者29眼(48%),眼压~50mmHg者13眼(22%),眼压>50mmHg者4眼(7%);抽吸术后视力增加2行的为28眼(47%),视力增加1行的24眼(40%),视力不增加的8眼(13%);58眼前房深度增加(97%);抽吸术后并发前房出血16眼(27%)。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单纯抗青光眼术14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置换术28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观察随访6~12mo,眼压控制≤17mmHg者54眼,眼压≤21mmHg者4眼,眼压为~35mmHg者2眼,未见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抽吸术应用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能明显降低眼压,为各种青光眼手术的治疗实施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有助于视功能保护和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例(227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合并虹膜周边切除术及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合并小梁切除术及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光感3只眼(1.32%),手动9只眼(3.95%),指数-0.05者5只眼(2.20%),0.06~0.2者45只眼(19.82%),0.3~0.5者87只眼(38.33%),0.5以上者78只眼(34.36%).眼压:10~21mmHg191只眼(84.14%),<10mmHg36只眼(15.86%).并发症: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人工晶状体表面渗出膜.结论青光眼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疗效显著,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取17例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有7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5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前房成形术.有9只眼发生恶性青光眼,1例行抽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3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联合小梁切除及丝裂霉素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1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中发生脉络膜脱离及脉络膜上腔出血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放液,2只眼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1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成形术,术后前房仍浅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后囊膜切开及房角分离术,1例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存留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及前房成形术.结果 术后前房恢复时间脉络膜脱离组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及前房成形术平均为5.6d,恶性青光眼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组前房恢复时间最短,平均为1.1d.结论 恶性青光眼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治疗有效快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二期人工晶状体现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 对16例16眼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其中8例因化脓性眼内炎、8例因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行手术)的无晶状体眼行四襻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术中全程均使用前房维持器.患者平均年龄为(7.62±2.02)岁(5~11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25±0.24,患儿平均眼压为(13.14±0.33)mmHg(1 kPa=7.5 mmHg),其中10眼有角膜瘢痕.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2.56±5.73)个月.结果 术后早期原发病为眼内炎者有5眼出现低眼压,平均为(6.02±1.34)mmHg,一般在术后7 d恢复正常眼压.末次随访时,尚未出现缝线暴露、人工晶状体脱位与偏斜和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29±0.21,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05者2眼,0.05~0.3者5眼,≥0.3者9眼.结论 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行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是矫正儿童单侧无晶状体眼的较好方法,但如何预防和处理患者术后早期低眼压以及对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评价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巩膜瓣下25G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极浅前房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例男性,10例女性),其中11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眼为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及巩膜瓣下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降眼压药物、眼底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平均眼轴为21.5±0.6 mm,平均年龄为62.3±7.9岁。术前平均前房深度0.78±0.43 mm,术后1wk平均前房深度2.89±0.41 mm(P<0.001)。术后1wk平均眼压16.72±6.28 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43.28±9.38 mmHg显著下降(P<0.001)。均未发生如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脉络膜上腔出血、角膜内皮失代偿、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结论:巩膜瓣下25G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极浅前房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462眼青光眼行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患者298例462眼中,浅前房99眼,浅前房发生率21.4%。小梁切除术358眼,浅前房77眼,发生率21.5%;小梁切除+MMC(丝裂霉素C)85眼,浅前房20眼,发生率23.5%;青光眼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9眼,浅前房2眼,发生率10.53%。浅前房发生的时间多在术后1~5d,其中滤过过强42眼,占42.4%,脉络膜睫状体脱离29眼,占29.3%;结膜瓣渗漏20眼,占20.2%,恶性青光眼6眼,占6.1%,恶性青光眼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眼,占2.0%。79眼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20眼经手术治疗恢复前房。结论:浅前房的发生主要与术前高眼压、眼部炎症反应以及术后滤过强、结膜瓣渗透、脉络膜脱离有关,大多数浅前房通过保守治疗可治愈,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3.
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馨  王永毅  赵博 《眼科新进展》2012,32(4):382-383
目的观察分析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接受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术前视力<0.1者30眼,0.1~0.3者18眼,0.3~0.5者12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其中<0.1者9眼,0.1~0.3者16眼,0.3~0.5者20眼,0.5及以上者15眼;术前、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为(14.58±2.32)mmHg(1kPa=7.5mmHg),与术前(29.08±7.59)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例患者术中对其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时发生出血,术后5例患者出现少量前房积血,2例患者出现前房纤维素性渗出,3例患者出现角膜上皮轻度水肿。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4.
张劲 《眼科新进展》2012,32(6):580-582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行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随访末期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60眼)患者术前视力<0.1者30眼,0.1~<0.3者18眼,0.3~0.5者12眼;术后至随访末期,除2眼因眼内炎致视力丧失外,其余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视力<0.1者9眼,0.1~<0.3者16眼,0.3~<0.5者20眼,0.5及以上者15眼;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为(14.58±2.32)mmHg(1kPa=7.5mmHg),与术前(29.08±7.59)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眼,均未出现玻璃体脱出等其他并发症;术后出现角膜水肿24眼,眼内炎2眼,不同程度前房纤维素样渗出8眼,浅前房6眼。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降低眼压、改善视力,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青白联合术后恶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5-06间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14例16眼,经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经透明角膜切口,虹膜拉钩暴露6:00位人工晶状体复合体边缘,行前后囊膜部分切除联合相应部位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12 mo的随访观察,治疗后前房均重建成功,平均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LogMAR)由术前的0.2±0.17,提高到末次随访的0.5±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眼压由术前的42.6±4.23mmHg至末次随访的15.89±4.72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眼需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2眼需用两种抗青光眼药物,其完全成功率为75%,部分成功率25%,成功率100%,平均前房深度由术前的0.62±0.23mm至末次随访的3.49±0.57mm,2眼治疗后出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恢复。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偏位、脉络膜上腔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可以有效治疗青白联合术后恶性青光眼,较后路法更简单安全、易掌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个性化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6-01/2018-10在我院眼科中心接受治疗的恶性青光眼患者19例19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选取的患者中7眼经药物治疗后眼压下降、前房恢复,3眼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后囊膜切开+玻璃体前界膜切开,5眼行白内障超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前部玻璃体切除+后囊膜切开术,2眼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后囊膜切开,1眼行玻璃切除术,1眼在术中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予以玻璃腔水囊穿刺抽液后完成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术后患眼均眼压下降,前房恢复,部分患者视力提高。眼压由治疗前31.25±5.19mmHg降至治疗后14.43±3.46mmHg (P<0.05),前房轴深由治疗前0.69±0.57mm恢复至治疗后2.64±0.47mm(P<0.05),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71±0.25,术后为0.34±0.19(P<0.05)。除1眼出现低眼压、脉络膜脱离外,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恶性青光眼发生后需充分评估患者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06/2016-01期间收治的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40眼,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1 mo随访,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范围、眼压,同时观察患者的术后滤过泡情况以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术前的眼压19~36(平均26.02±2.42)mmHg,术后1mo眼压11~22(平均13.62±4.38)mmHg,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3,P<0.05)。术前视力<0.3者34眼(85.0%),术后视力>0.3者21眼(53%)。所有患者患眼在术后均形成良好滤过泡。36例患者术后的房角开放程度、前房角开放距离以及中央前房深度等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832、5.924、33.293,P<0.05)。术后7眼出现角膜轻度水肿,均在术后3d内消失;1眼在虹膜切除时出血,2d后被吸收;4眼出现人工晶状体表面及前房纤维素渗出,术后6d内吸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情况出现。
  结论: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并且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术后的眼压。  相似文献   

18.
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观察12例(14眼)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出现的时间、眼压、前房深度及处置方法的选择。结果: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时间1~8(平均3.1)mo;前浅房程度:Ⅱ°:7眼,Ⅲ°:7眼;眼压:28~46(平均34.6)mmHg。3眼经药物治疗后恢复前房;其余分别选择手术治疗;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术;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Phaco+后囊截开术;3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术;4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术后均恢复前房。术后眼压14~23(平均18.3)mmHg。结论: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瞳孔后粘连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1-06/2016-06收治的恶性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25眼,分析其手术前后眼压、相关眼球解剖学参数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术后前房形成可且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有效组)共15例16眼,平均年龄51±6.7岁,术后前房形成欠佳者(无效组)共8例9眼,平均年龄45±7.8岁.手术有效率为64%.其中有效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0.76±0.53mm加深至2.13±0.82mm,术后眼压(15.4±4.5mmHg)较术前(26.4±8.7mmHg)明显下降.有效组患者术前巩膜突间距(11.25±0.39mm)及眼轴长度(22.16±1.16mm)均大于无效组(10.86±0.49mm、20.98±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单因素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眼轴长度是术后治疗效果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眼轴长度是术后治疗效果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