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23 G与25 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回顾47例47眼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接受23 G玻璃体切割手术( A组27例27眼)和25 G+玻璃体切割手术( B组20例20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视网膜复位情况,两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3d,1wk,3mo,对相关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3 G组和25 G+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0.21±4.52、49.15±5.14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视网膜出血、医源性裂孔,23 G组为5眼(其中视网膜出血3眼、医源性裂孔2眼),25 G+组为2眼(其中视网膜出血1眼、医源性裂孔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和25G+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术后视力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25G+两组术后3d低眼压分别为3眼和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wk和3mo,两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mo 结果显示23 G 组视网膜复位26眼(复位率96%),25 G+组视网膜复位19眼(复位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 G与25 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相近,但25 G+玻璃体切割术可减少术中并发症及降低手术后早期低眼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23G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11/2016-05于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128例195眼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G+组64例97眼,23G组64例98眼.25G+组应用25G+玻璃体切割术,23G组应用23G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d,1wk,1mo.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医源性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G+组手术时间短于23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的视力分布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的视力分布(P<0.01);两组同期的视力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术前的眼压分别与手术1d,1wk,1mo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亦然.两组同期的眼压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的医源性损伤率为4.1%,显著低于23G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G+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显著低于23G组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和25G+玻璃体切割术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DR,但是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示出更好的优势,是治疗PDR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杨帅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191-2194

目的:观察23G微创系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103眼分为观察组(48例51眼)和对照组(48例52眼)。观察组患者予以23G微创系统联合超声乳化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超声乳化术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mo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角膜散光度数等指标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3、6mo,两组患者视力(LogMAR)均较术前降低,且有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时间点视力(LogMA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且有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时间点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mo角膜散光度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角膜散光度数逐渐降低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患者术后1、3mo角膜散光度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系统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好于常规手术,有利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数等恢复正常,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燕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260-1262
目的:比较 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与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疗效。 方法:将2008-03/2011-06在我院诊断为黄斑前膜并需行玻璃体切割的连续病例56例56眼随机分为23G组与20G组,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统计分析术后1d,1wk,3mo时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及眼部刺激征的严重程度,术后随访5~22(平均16)mo。 结果:23 G组术后3mo内平均对数视力log MAR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1.78±0.94,1.51±0.88,1.48±091,术后第1d,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3.3917,P=0.003;t=11.1779,P=0.0000;t=4.3424,P=0.0000);20G组术后平均对数视力也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2.11±1.00,1.93±1.02,1.64±1.00,术后第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3578,P=0.033;t= 3.5552,P=0.003)。两组术后3mo内三个时间点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582,P=0.34;t=12761,P=0.211;t=0.4897,P=0.628)。23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1.62±9.7,15.86±6.6,16.84±56mmHg,20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8.56±7.71,15.33±5.21,14.72±3.56mmHg,两组术后第1d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G组平均手术时间41.20±7.47分,少于20G组平均手术时间52.28±7.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复发及眼内炎的发生。23G组术后的炎症反应及刺激症状明显轻于20G组。 结论:23G TSV治疗IEM简化了手术步骤,增加了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质量,实现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微创化,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江辉  亢泽峰  魏文斌  佘海澄 《眼科》2011,20(5):345-348
目的比较23 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与传统20 G玻璃体手术后短期内(1周)眼压、视力、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设计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行23 G玻璃体手术的15例(1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及同期行20 G玻璃体手术18例(18眼)玻璃体积血患者。方法回顾上述患者住院病历资料,将其分为23 G微创和20 G传统玻璃体手术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眼压、视力以及手术时间、术后是否发生低眼压、眼内炎等并发症。主要指标眼压及视力,手术时间。结果术后33眼(100%)视网膜均复位。23 G组术后1周内眼压均低于20 G组,前者术后三个时间点眼压由低逐渐增加,分别为(10.87±3.48)、(11.53±4.84)、(11.80±5.68)mm Hg,后者术后三个时间点眼压由高逐渐降低,分别为(19.56±7.71)、(15.33±5.21)、(14.72±3.56)mm Hg,两组术后第1天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1,P=0.000);23 G组术后1周内平均对数视力logMAR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2.11±1.00、1.93±1.02、1.64±1.00,术后第3、7天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3578,P=0.033t;=3.5552,P=0.003),20 G组术后1周内平均对数视力也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1.78±0.94、1.51±0.881、.48±0.91,术后三个时间点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17,P=0.003t;=11.1779,P=0.000t;=4.3424,P=0.000),两组术后1周内三个时间点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82,P=0.345t;=1.2761,P=0.211;t=0.4897,P=0.628);23 G组平均手术时间(37.20±7.47)分,少于20 G组平均手术时间(49.28±8.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52,P=0.000);23 G组术后低眼压2例(13.33%),20 G组术后低眼压1例(5.56%),两组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29,P=0.003)。两组均未发生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结论 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比传统20G玻璃体切除术明显减少了手术时间且降低了术后眼压上升的风险,术后视力恢复无差异,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玻璃体手术方式,但术后早期低眼压发生率较高是该术式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并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OL)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9/2015-03在我院行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并Ⅰ期植入IOL手术者共48例54眼.术前、术后5d,1、3mo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眼底情况、IOL位置以及术后低眼压、角膜水肿、后发性白内障、高眼压等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mo BCVA较术前提高49眼(91%),视力无改善5眼(9%),无视力较术前下降者.手术前后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 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71%±8.12%.角膜散光术后早期增加(P<0.05),术后3mo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发生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 mo内眼压>25mmHg)者6眼,早期角膜水肿发生7眼,前房有成形渗出2眼,发生后囊膜混浊3眼,其中2眼行YAG激光后囊截开术,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眼底视网膜均平伏,无发生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感染性眼内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低眼压患者,无并发IOL偏位、脱位病例.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并Ⅰ期植入IOL手术适应证广泛、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步法巩膜穿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586例(586眼),手术全部应用23 G玻璃体切割系统,按其所接受的巩膜穿刺方式分为A组(一步法巩膜穿刺组)和B组(两步法巩膜穿刺组)。A组即应用23 G套管穿刺刀做巩膜穿刺,其他操作同常规手术。两步法巩膜穿刺在用23 G套管穿刺刀之前,预先用0.6 mm巩膜穿刺刀做巩膜穿刺,然后用23 G套管穿刺刀从预穿口进入,其他操作同常规手术。对比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 A组平均每套套管穿刺刀使用3次,B组平均每套套管穿刺刀使用95次,B组平均每套使用次数是A组的31.7倍。A组术前、术后3个月视力和B组术前、术后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术后1 d和1周眼压分别为(12.69±5.84)mmH g(1 kP a=7.5 mmH g)和(14.30±4.03)mmH g,B组术后1 d和1周眼压分别为(13.13±5.28)mmH g和(14.80±3.44)mmH 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 d和1周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两步法巩膜穿刺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23 G套管穿刺刀穿刺的难度,增加了23G套管穿刺刀重复使用次数,节约了手术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雷建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32-1835
目的:比较23 G与20 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硅油取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3-01/2015-06我科98例98眼硅油充填术后3~6 mo视网膜附着稳定,适合取硅油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20 G玻璃体切割系统组48例48眼,23 G玻璃体切割系统组50例50眼。对两组建立及关闭通道时间,取油时间;术前,术后1、3d,1wk,3、6mo 眼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3d,1mo眼前节炎症反应比较分析;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0 G 组与23 G 组建立手术通道时间为243.54±51.17,91.16±21.37 s;关闭切口时间为235.04±42.89,86.04±21.76s;取油时间6.7±1.65,7.35±2.02min,两组在建立手术通道时间及关闭切口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取油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0G组与23G 组术后1d 眼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时间点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G组与23 G组术前及术后6 mo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4.21±0.61,3.91±0.64;4.03±0.46,4.22±0.3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G组术后1、3d前房细胞与23G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0G及23G组术中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23 G组出现暂时性低眼压5眼,视网膜再脱离1眼,脉络膜脱离1眼,20 G组出现暂时性低眼压1眼,视网膜脱离3眼,脉络膜脱离2眼。
  结论:23 G玻璃体切割系统具有手术步骤少、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等优点,应用于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对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01/2016-06临床确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3例23眼,入院后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5 d后行23 G玻璃体切割和硅油填充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情况,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和并发症情况.随诊6~9 mo.结果:曲安奈德注射后前房反应均减轻,眼压升高,由入院眼压4.02±1.47mmHg升高到术前13.69±4.68mmHg,术后升高到17.72±5.88mmHg,入院时眼压与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末次随访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改善,视力术后≥0.3者9眼(39%),术后≥0.05者18眼(78%).术后1wk,1、3mo和末次随访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复位情况:手术后2 wk有23眼(100%)全视网膜在位,一次视网膜解剖复位率87%,二次视网膜解剖复位率100%.术后1 mo时3眼出现下方视网膜局限性脱离,经二次手术巩膜外垫压后视网膜复位.无眼内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感染、晶状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一过性高眼压7眼,均出现在术后12~14d,减少局部激素滴眼液使用和点用降眼压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进行预手术处理,能够提高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降低手术难度,提高视力,避免了全身使用激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6-09在我院诊治的特发性黄斑裂孔56例56眼,分别行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各28例28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6mo,观察视力、眼压、黄斑裂孔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在手术时间、黄斑裂孔愈合率等方面两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0.64).术后第1d,27G+组低眼压(眼压<10mmHg)发生率小于25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术后1wk,两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0.92).结论: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安全、有效.在维持眼压及减小手术切口创伤方面,27G+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割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的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5/2020-12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腔、核硬度3级及以上、并接受25G玻璃体切割、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20例20眼。观察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并发症等。结果:手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部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患者中3眼出现低眼压,2眼出现眼压升高,但随访结束时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未见明显偏心及倾斜。无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发生。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是一种快捷、安全、简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角膜颞侧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及对眼压、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3/2015-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手术切口位置分为角膜颞侧切口组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屈光度和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和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视力较术前增高,且角膜颞侧切口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o,两组患者的屈光度较手术前增高,泪膜破裂时间较手术前降低,且角膜颞侧切口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积血、角膜水肿和前房渗出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角膜颞侧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眼压与泪膜稳定性,促进术后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3.
赵庆一  孙红  张宇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6):1099-1101
目的:探讨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06/2016-10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38例38眼,根据中央前房深度:轻度浅前房 (2~2.5mm)23眼,高危浅前房(<2.0mm)15眼.收集同时期正常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8例38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由同一位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3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眼压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间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深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浅前房组发生后囊膜破裂1眼、悬韧带断裂1眼.正常前房组无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发生.术后浅前房组发生角膜水肿10眼,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26%.正常前房组角膜水肿3眼,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8%.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及时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术前准确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可使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加深,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近视术后24h内视力变化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8/2018-03于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80例160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SMILE组40例80眼接受SMILE手术,FS-LASIK组40例80眼接受FS-LASIK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内裸眼视力情况,手术前后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完成。SMILE组与FS-LASIK组患者术后2、4、6、8、12、24h裸眼视力呈逐渐改善趋势。术后2、4、6、8、12、24h,FS-LASIK组患者裸眼视力均优于SMI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患者裸眼视力在术后12、24h最优,FS-LASIK组患者裸眼视力在术后6、24h最优。术后24h,两组患者眼压均低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之间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SMILE和FS-LASIK术后24h内视力均发生较大变化,术后均能获得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后房型三体折叠式丙烯酸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经透明角膜切口植入并巩膜隧道无缝线固定悬挂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后房型三体折叠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经透明角膜切口植入并巩膜隧道无缝线固定悬挂术的临床效果。对视力、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显示的晶状体位置、眼内反应等参数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结果:随访3~12(平均6.5)mo,术后矫正视力:1.0~1.5者8眼(33.3%),0.5~0.9者13眼(54.2%),0.1~0.4者3眼(12.5%),手术后裸眼及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UBM显示人工晶状体体部平面与角膜内皮间距,和睫状突平面与角膜内皮间距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者位置相似,术后未出现明显睫状体脱离、锯齿缘离断或虹膜根部形态异常等。24例人工晶状体悬挂植入术均手术顺利,无严重眼内感染或炎症等,未出现睫状体脱离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少数出现短暂眼内压增高。结论:选择3.0~6.0mm透明角膜切口行后房型三体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巩膜隧道无缝线固定悬挂术,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弥补手术失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白内障,治疗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等疾病,提高视力的安全有效方法,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陈佳菲  顾朝辉  付燕  李青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0):1757-1760

目的:观察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在无晶状体眼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2020-10/2021-05于我院行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者32例32眼,平均年龄44.56±8.48岁。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84±0.64mo,术前UCVA、(LogMAR)为1.25±0.42,末次随访时为0.5±0.25(P<0.001); 术前BCVA(LogMAR)为0.41±0.19,末次随访时为0.42±0.19(P>0.05); 术前角膜散光为1.17±0.64D,末次随访时为1.20±0.59D(P>0.05)。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低眼压2眼、高眼压1眼、角膜水肿2眼,无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黄斑囊样水肿、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倾斜或偏心、缝线外露等并发症。

结论: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可显著提高无晶状体眼患者术后视力、未增加额外角膜散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Ie collamerlens,TICL)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历研究。收集我院2010-02/2011-06经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散光22例40眼的病历资料,该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通过3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ICL。随访12mo,随访内容包括术前及术后1d;1wk;1,3,12mo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屈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人工晶状体柱镜轴位等。结果:术后3mo40眼裸眼视力均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数均在-0.5~+0.5D,柱镜度数均在-0.75~0D。术后1mo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者占95.0%(38/40),TICL轴向偏差在10°~15°者占2.5%(1/40),偏差大于30°者1眼(2.5%);TICL旋转大于30°的1眼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术,术后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术后7眼眼压一过性升高,经降眼压治疗,1wk内恢复正常。未发现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混浊等病例。结论:T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合并散光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反眉形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8例(88眼)白内障患者进行透明角膜反眉形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伞部病例均采用表面麻醉及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第1wk的裸眼视力在0.5以上者有80眼,占91%,术后1mo的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为85眼(96%).术后患者无1例出现超过1.00D的角膜散光者.结论: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反眉形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手术具有安全、前房形成好、切口不易渗漏、恢复快、散光度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经巩膜缝合固定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04/2019-06对自发性脱位进入玻璃体腔内的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8例8眼(研究组)采取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巩膜缝合固定治疗。选取同期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后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手术10例10眼为对照组。术后7、30、60d随访两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散光、IOL的偏心值与倾斜度和手术并发症。结果:研究组8眼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顺利经巩膜缝合固定,对照组10眼成功植入并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视力:两组内术后7、30、60d裸眼视力和术前比较,均提高(P<0.05);两组术后7、30、60d矫正视力较术前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裸眼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7d与术后30、60d裸眼视力有差异(P<0.001);术后7、30、60d两组矫正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7、30、60d两组患者眼压均正常(10~21mmHg),组内及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前与术后30、60d比较,研究组术前与术后30d比较,均有差异(P<0.05),散光值较术前增大;术后30、60d,对照组术后散光度均大于研究组(P<0.05)。IOL的偏心值与倾斜度:术后30、60d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脱位于玻璃体腔内的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采取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经巩膜缝合固定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步骤,降低手术性创伤,较好恢复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和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