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首先由Castleman等报道,又称Castleman’s病,是一种以淋巴组织和小血管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疾病。还有“巨淋巴结增生”,“血管瘤性淋巴样错构瘤”,“血管滤泡性纵隔淋巴结增生”等之称。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为Castleman's病(Castleman's disease,CD)[1], 1954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1956年命名为Castleman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组织增生症或巨大淋巴结病、血管瘤样淋巴错构瘤等.  相似文献   

3.
<正>手术活切后病理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评析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来源于淋巴组织的T细胞或B细胞。根据病理组织学可分霍  相似文献   

4.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可发生在有淋巴结存在的任何部位,病因至今未明。首次由Castleman[1,2]等在1956年报道并由此得名。由于既往对本病了解少,易造成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我科收治  相似文献   

5.
<正> 胃假性淋巴瘤是发生在胃的十分少见的良性淋巴样组织增生。因局部常形成溃疡或与溃疡病并存,临床、X 线及胃镜检查易误诊为胃溃疡病、溃疡恶变或胃癌;因组织学改变颇似某些高分化恶性淋巴瘤,病理组织学上常将其误诊为胃恶性淋巴瘤。在文献上胃假性淋巴瘤有多种名称,如胃良性淋巴组织增殖,胃反应性淋巴网织细胞增生,胃淋巴样增生,慢性淋巴性胃炎,滤泡性胃炎,胃肠道假性白血病,淋巴息肉,胃良性淋巴瘤等。本病在国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56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进行核仁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多项指标定量研究,发现恶性淋巴瘤、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与炎性假瘤及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的AgNOR颗粒均数、大小、形态及位置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gNOR定量分析对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5例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包括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和3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收集其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比较各型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结果: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的发病年龄分别是28岁和62岁,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结节性皮肤样丘疹,随访生存率为100%;3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7岁、54岁、70岁,临床特点为结节肿块伴有溃疡形成,随访生存率81.0%。结论: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疾病及分型的病理表现、临床治疗、预后均不同,在临床确诊时需做好鉴别诊断,明确疾病分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又称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56年Castleman首先描述。该病国内文献报道极少,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予报道。1 病例报告患者,男,13岁,因腹胀、发热1月余,肝、脾及淋巴结肿大20d于1996年6月3日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7.2℃,脉博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20/12kPa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乳头皮肤淋巴组织增生及其他淋巴组织浸润:对56例患者的回顾性临床病理学研究,良性苔藓样角化病:对1040例患者的临床殛病理学再评价  相似文献   

10.
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上容易误诊。作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历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2例Castleman病患者,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讨论该病的  相似文献   

11.
淋巴结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4只已制成前肢淋巴水肿模型的大白兔,分别不淋巴结复合组织瓣组、移植组和普通皮瓣移植组移植治疗实验性淋巴水肿。结果:淋巴结复合组织瓣移植可减轻肢体淋巴水肿,未见诱发供区肢体淋巴水肿。而普通皮瓣移植消肿作用不明显。结论:淋巴结复合组织瓣可以作为治疗淋巴水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有关(AIL)胸部X线表现,国内报告较少。现将我院收治3例(AIL)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报告如下,并对本病的胸部X线表现及其异常表现的病理基础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指抗原长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及局部炎症,从无到有产生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免疫性增殖,异常克隆性增生,从良性转化为恶性,形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MALT淋巴瘤大多数为低度恶性B细胞源性,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均与结内淋巴瘤不同。  相似文献   

14.
Castleman病1例     
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病及血管瘤性淋巴错构瘤等,较少见.近期,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Castleman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9岁,因四肢乏力及走路困难,伴消瘦3个月在他院接受检查,CT检查表现见纵隔有多个淋巴结肿大,考虑为淋巴瘤,于2009年3月16日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5.
Rosai-Dorfman病(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是一种良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上属罕见病,易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诊断和治疗的5例Rosai-Dorfman病患者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淋巴组织提取RNA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新鲜淋巴组织为对照,改变福尔马林固定时间及组织裂解方法,采用22对TCR Vβ CDR3区域特异性引物,观察从FFPE淋巴组织提取RNA的产量及其作为RT-PCR模板的扩增效率.结果蛋白酶K法提取效率显著高于Trizol法,所提取RNA的可扩增性随福尔马林固定时间的延长而下降,TE 70 ℃孵育60 min去修饰处理可显著提高所提RNA的可扩增性.结论从FFPE组织提取RNA完全可行,尽量短的固定时间、蛋白酶K消化及去修饰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首先由中国的金显宅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之名报道,在日本,KIMURA等人于1948年首先报道,并随后称为木村氏病(Kimura’s disease)。此外,本病还有“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结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滤泡增生症候群”、“嗜伊红淋巴肉芽肿”等名称。在欧美文献中,有的把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与该病混为一谈。但是,两者是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眼眶淋巴增生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鉴别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进行研究。结果:炎性假瘤及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无阳性染色,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PCNALI为112±106,恶性淋巴瘤PCNALI为1847±1669,二者比较p<005。结论:增殖细胞核抗原可以用来鉴别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9.
良性巨淋巴结增生症又称Castleman病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病理上以淋巴样滤泡增生为特征.2010年5月,我科诊断1例Castleman病患者,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20.
恶性淋巴瘤来源于淋巴网状组织、与免疫关系密切的恶性肿瘤,主要侵犯淋巴结,占2/3~3/4[1],也可发生于淋巴结外和非淋巴组织,如肺、胃、肠等。现将一例结外型小儿淋巴瘤治疗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4岁,因反复发作性腹痛20天,以肠套叠收住院。20天前,出现不明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