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肿瘤侵及深度(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9例胸段食管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0.7%,淋巴结转移度为46.9%。肿瘤长度之间淋巴结转移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侵及深度之间淋巴结转移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与肿瘤侵及深度相关,与肿瘤长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其中鳞癌占90%以上,手术是食管癌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5年生存率15%~24%[1],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复发、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数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术后放疗能降低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转移[2-3].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作者分析160例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改变,为术后放疗照射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其中鳞癌占90%以上,手术是食管癌重要治疗方法之一,5年生存率15%~24%,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复发、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数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术后放疗能降低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转移。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作者分析160例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改变,为术后放疗照射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癌常见的转移方式,约占30%[1].本研究分析2002年4月~2005年4月间胸段食管癌首程治疗后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7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癌常见的转移方式,约占30%。本研究分析2002年4月~2005年4月间胸段食管癌首程治疗后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7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规律。方法对156例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9.0%,转移度为13.28%,跳跃性转移率为3.8%。胸中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上段和下段(P〈0.05);蕈伞型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其他3个类型(P〈0.05);肿瘤浸润至浅肌层后,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但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长径、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分型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胸中段癌转移率较高。蕈伞型转移率较低,浸润达浅肌层后,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术后局部小野放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治疗失败原因以及食管癌术后行局部小野放疗的疗效和影响局控率的预后因素。方法:患者分为两组:(1)淋巴结转移组(第1组)为69例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放疗病例,放疗的范围仅包括转移淋巴结区域。(2)术后局部小野放疗组(第2组)为术后放疗的食管鳞癌86例,放疗的范围仅包括肿瘤瘤床,常规分割,中位总剂量59.65Gy,30分次,42d完成。结果:第1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4%,31.1%和11.1%,死亡54例,其中远处转移38例,(70.4%)。第2组中位随访时间47.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42.5%和30.3%。1、3、5年局控率分别为:88.8%、72.0%和57.4%,影响局控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肿瘤是否残留。放疗剂量50-60Gy的生存率最佳。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主要失败原因是远处转移,规则足量化疗是必要的。食管癌术后行局部小野放疗的疗效与包括纵隔和双锁骨上大野放疗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术后并发症防治以及可行性。方法将该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所收治的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对其进行X线断层扫描(C T )加彩超的常规检查,其中有31例患者疑似下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其给予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结果在31例疑似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有27例被确诊为下颈部淋巴结转移(87.1%),其中胸下段癌、中段癌、上段癌的转移率分别为80.0%、92.9%、83.3%,它们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出现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25.0%,有20例患者被诊断为喉返神经链的淋巴转移,其转移率为64.5%;在术后2年的随访中,患者的生存率为46.2%,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41.9%。结论在对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与否进行判断的过程中,CT加彩超的常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因此可以将其用在胸段食管癌的术前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此外,利用三野淋巴结清扫的方式来对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鳞癌的主要转移方式,腹腔淋巴结是胸段食管癌常见的淋巴结转移区域。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Ivor-Lewis术式和Akiyama术式的997例患者的腹腔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并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华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93-794
胸段食管癌行三切口根治术,仍是食管癌的优选治疗方法。本组术式为:胸部右后外侧切口、颈部衣领状切口和上腹部正中切口,并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此术式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1],但术后护理难度大,且并发症多。因此,术后的严密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它对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1989年1月~1996年12月,我科收治的616例胸段食管癌术后,患者对其产生的并发症及护理进行详细的分析。目的是增强对各种并发症的预见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螺旋断层放疗同步化疗对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疗效。方法:入选86例首诊发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均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每周5次。食管肿瘤原发灶治疗剂量50.0~56.0G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剂量55.0~61.6Gy,胸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剂量50.0~56.0Gy,腹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剂量50.0~54.0Gy;全食管局部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剂量45.0~50.4Gy。患者同步行紫杉醇+卡铂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期(496±233)d。86例患者中,19例存活、56例死于食管癌原发病和淋巴结转移、6例死于治疗相关性疾病、5例死于非肿瘤性疾病。放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Ⅰ度和Ⅱ度,其中中性粒细胞下降46例(52.3%)、急性放射性食管炎40例(46.5%)、急性放射性肺炎8例(7.4%);另有5例(5.8%)患者发生Ⅳ度食管放射性损伤。Cox模型显示,T分期和淋巴转移数目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螺旋断层放疗同步化疗能延长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患者能耐受放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6例(微创组),选取同期经传统开胸手术的相同病理分期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7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微创组16例,清扫淋巴结总数228枚,均数(14.27±5.61)枚,阳性率为12.50%;传统组17例,清扫淋巴结总数241枚,均数(16.20±6.24)枚,阳性率为11.76%。两组不同病理分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转移淋巴结例数7例,转移淋巴结45枚,转移率为43.75%,转移度为19.74%;传统组转移淋巴结例数8例,转移淋巴结55枚,转移率为47.06%,转移度为22.82%。结论微创手术能够取得与传统开胸手术一致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在胸段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1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哨淋巴结结转移4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34例,无转移42例;对患者行乳腺癌MRI扫描检查;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MRI影像学检查的短长径比低于无转移者,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高于无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患者环形强化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应用预测前哨淋巴结模型为Log(P)=-0.602×短长径比+0.675×rADC-0.754×环形强化+0.895;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应用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模型为Log(P)=-0.685×短长径比+0.712×rADC-0.695×环形强化+0.794;短长径比、rADC、环形强化三指标联合应用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短长径比、rADC、环形强化三指标联合应用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与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且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应用可显著有效预测前哨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告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初步经验。方法 从2000年3月-2000年10月开展食管次全切除合并颈、纵隔、腹腔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前瞻性研究。结果 37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接受手术,无死亡(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为40.5%(15/37),颈淋巴结转移病人占51.35%(19/37),淋巴结转移27%(10/37),上胸段食管癌颈淋巴结转移71.4%(5/7)。结论 1.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手术风险较大;2.上胸段食管宫颈淋巴结转移比例高,建议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趋势,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胸腹外科收治的933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样本率及构成比的比较。结果933例患者中517例经病理学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5.4%),其中320例单独或合并存在腹腔淋巴结转移。全组总共清除淋巴结26118枚,转移2142枚(转移率8.2%),其中腹腔淋巴结清除12072枚,转移906枚。不同分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方向分布不同(χ^2=7.90,0.01〈P〈0.05),胸中段上行与下行转移的频度相当,胸下段下行转移多见,且胸下段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高于胸中段(χ^2=52.83,P〈0.01;χ^2=134.52,P〈0.01)。除7例Tis期食管鳞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外,T,以后各期均可见淋巴结转移。不同T分期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方式分布不同(χ^2=18.12,0.05〈P〈0.01),病变浸润越深,发生连续性转移的机会越多,而病变浸润越浅,发生跳跃性转移的机会越多。结论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应参照淋巴结转移趋势,结合术前检查结果,合理地选择。同时,应重视腹腔淋巴结的清扫,尤其胸下段癌。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约占食管癌患者的20%左右,预后差[1,2]。我们总结了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13例,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患者生存情况,为今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3年1月1日至1995年4月31日在我院确诊为食管癌锁骨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收治的94例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拟接受4~8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胃癌淋巴结转移对手术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988年1月—2006年6月胃癌手术治疗165例中淋巴结转移的82例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5%(48/82),26.8%(22/82)和18.3%(15/82)。按淋巴结转移数进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决定其预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转移仍是其主要死因;术后必要的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因素对术后采用三维适形预防性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2月15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在本院肿瘤放射治疗科行预防性三维适形放疗,95%PTV,DT:50—60Gy/25—30次,如切缘阳性或纵隔内淋巴结最短径〉0.8cm,则局部加量至60Gy。结果全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5%、57.1%和46.0%,中位生存期为49.08个月。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47.8%、41.1%和94.8%、66.9%、50.8%(P=0.049)。淋巴结转移数1~2枚组和3枚以上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51.7%、42.7%和63.2%、35.5%、35.5%(P=0.028)。淋巴结转移率≤0.15组和〉0.15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0%、65.0%、50.3%和75.6%、35.6%、32.4%(P=0.036)。结论术后淋巴结转移个数、转移率均对食管癌术后预防性照射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影响。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生存率越差,应进一步探讨同步放化疗在食管癌术后高危患者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双切口手术野淋巴结转移清扫方法及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实施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62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双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62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505枚,其中检出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02枚,淋巴结转移率20.2%(102/505).淋巴结转移区域特征为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的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肿瘤的浸润深度明显影响淋巴结转移,T1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0.0% (1/10),T2为20.0%(3/15),T3为43.3%(13/30),T4为57.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6,P<0.05),表明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3%(2/14)、39.5%(15/38)、57.1% (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5,P <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双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