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46例,女34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在20-200μg/min之间,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A组40例),对照组(B组40例),进行平行对照临床研究,采用酶谱检测法测定两组治疗16周前后血清MMP-2。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后FB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HbA1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G、TC、LDL-C、UAE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血清MMP-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②罗格列酮组治疗后FBG、HbA1c、TG、TC、LDL-C、UAE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血清MMP-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③治疗后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FBG、UAER下降更明显(P〈0.01);血清MMP-2升高更明显(P〈0.01)。④罗格列酮组治疗后血清MMP-2的升高与FBG、HbA1c、TG、TC、LDL-C、HDL-C、UAER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罗格列酮能提升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2水平,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CRP、TNFa、SIL-2R出现显著下降(P<0.01),FPG、FIns、HbA1c亦显著下降(P<0.01;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糖代谢,还可降低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中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对其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T2DM患者(T2DM组)与糖耐量正常者(NGT组)各30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应用超声仪测定IMT,然后T2DM组接受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12个月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T2DM组的FPG、FIns、HbA1c、HOMA-IR、hsCRP和IMT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或P<0.01);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IGT组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可改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炎症反应,并可能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M)和糖调节受损者(I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健康对照组(100例)、DM组(95例)、IGT组(77例)HbA1c、FBG、2 h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对结果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DM组HbA1c、FBG、2 hBG、TG、TC、LDL-C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A1c与FBG、2 hBG呈显著正相关(r=0.95、0.62),与TG、TC、LDL-C有平行升高的趋势,与HDL-C呈负相关.DM组HbA1c、FBG和2 hBG水平与I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与血糖、血脂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预防、诊断、病情控制及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联合应用磺脲类,双胍类和a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治疗3个月血糖控制不好的T2DM患者加服罗格列酮钠,观察治疗前后FBG、2hBG、HbA1C、FInS、HOMA—IR、ISI、GPT、GO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治疗组FBG、2hBG、HbA1C、FInS、GPT、GOT均较治疗有明显下降(P〈0.01)。ISI显著增高(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降低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陈刚  顾冉 《华西医学》2010,(2):335-336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09年2月,将61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31例加用胰岛素和罗格列酮。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FBG、HbA1c、Homa-IR、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BG、HbA1c、UAER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可有效调控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水平、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实验前均进行饮食指导,实验期间常规用药不变。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观察组进行抗阻训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lns)、血脂、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BG、HbAlc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FBG、2hBG、HbAI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Fins、2hIns、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Fins、M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抗阻训练在调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A组40例)及对照组(B组40例),罗格列酮治疗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对照组则不用罗格列酮;12周后,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B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尿微量白蛋白(MA)及尿肌酐(UCr)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及2 hPG、HbA1c、Fins、HOMA指数均明显下降(P均< 0.05),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HOMA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5).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均明显下降(P < 0.05),但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UAER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 < 0.05);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hs CRP显著下降(P < 0.05),APN明显升高(P < 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糖尿病肾病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罗格列酮治疗,观察组予罗格列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4个月后测量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观察各患者15个月后心血管变化情况。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TG、TC、LDL-C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而HDL-C明显多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卒中、心肌梗死、猝死、接受血运重建术的比例皆无显著差异(P0.05)。罗格列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降糖及降脂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83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组)60例及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C组)52例,分别测定身高、体质量,抽空腹血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BMI、TG、TC、LDL-C、ALT、AST、GGT、FINS、HOMA-IR水平显示:B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而HDL-C水平显示: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3组间HbA1C、FBG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BMI、TG、T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是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与BMI、TG、TC、LDL-C、HDL-C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糖调节受损门诊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一般行为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15mg/d,连续12周。干预前后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BG)及胰岛素(2hl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功、肝功,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干预组干预前后体重、腰臀比、肾功、肝功无变化;干预后BMI、血压、FBG、2hBG、FINS、2h1NS、HbA1c、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吡格列酮干预IGR患者,可明显改善其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预混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1,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8年2-12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4例正常人及37例采用预混门冬胰岛素治疗前后的T2D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和单用胰岛素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每日早餐及晚餐前皮下注射人胰岛素诺和灵50R及服吡格列酮15~30 mg;对照组30例,每日单用人胰岛素诺和灵50R于早餐及晚餐前皮下注射,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空服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胰岛素分泌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TG较对照组下降,而HDL-C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分泌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传统能量限制饮食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s)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超重或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伴超重或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的方式,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间,6例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26(miR-12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T2DM患者8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6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清miR-126、VEG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新诊断T2DM患者miR-126、VEGF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血清TC、TG、FPG、HbA1c、FIns水平及HOMA-IR、HOMA-β、I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523.48±145.3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95.45±94.46)ng/L],血清miR-126水平明显[(0.08±0.01)ng/μL]低于对照组[(0.18±0.02)ng/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VEGF与BMI、TC、TG、FPG、HbA1c、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β、ISI呈负相关(P<0.05);miR-126与BMI、TC、TG、FPG、HbA1c、FIns、HOMA-IR呈负相关,与HOMA-β、ISI呈正相关(P<0.05);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血清VEGF表达的因素为ISI,影响血清miR-126水平表达的因素为ISI、HbA1c(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VEGF水平升高、miR-126水平降低,二者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及T2D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瘦素、催乳素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咸阳市中心医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奥氮平组和齐拉西酮组,每组各30例。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口服奥氮平片治疗,齐拉西酮组患者给予口服盐酸齐拉西酮胶囊进行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不少于6周。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评分、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催乳素、血清瘦素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CG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上述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及血清催乳素、瘦素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奥氮平组患者的FBG、INS、Hb A1c、TG、TC、LDL-C水平及血清催乳素、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齐拉西酮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及血清催乳素、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齐拉西酮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FBG、INS、Hb A1c、TG、TC、LDL-C水平及血清催乳素、瘦素水平均低于奥氮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奥氮平与齐拉西酮的疗效基本相当,但齐拉西酮对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清催乳素、瘦素水平的影响较小,代谢异常不良反应较轻,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恩格列净、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D-二聚体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新发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利格列汀组及二甲双胍组,各42例。利拉鲁肽组:皮下注射0.6 mg,1次/d(第1周),第2周开始及以后皮下注射1.2 mg,1次/d;恩格列净组:早上口服10 mg片剂,1次/d;二甲双胍组:口服0.5 g,进食或餐后服用,1次/d,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12周后3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指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D-二聚体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3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患者的体重、BMI、ALT、AST、GGT、FINS、HOMA-IR、FPG、2 hBG、TG、HbAlc、血清D-二聚体、CRP、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的LDL-C和T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恩格列奈组治疗前后的LDL-C和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3组间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恩格列净组、利拉鲁肽组的BMI、ALT、AST、GGT、FINS、HOMA-IR、FPG、2 hBG、TG、HbAlc、血清D-二聚体、CRP、IL-6及TNF-α均较二甲双胍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利拉鲁肽组的TC和LDL水平低于恩格列奈组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和恩格列净在控制新发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血糖、降低体重和胰岛素抵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预防血栓效果相当,均优于二甲双胍,但是恩格列净在改善血脂方面不如利拉鲁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对患者本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组教育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教育后两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较单纯对患者本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更好的使患者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初诊T2DM患者86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MAU)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初诊T2DM患者MAU发生率为32.56%,合并高血压者MAU发生率为40.00%。MAU组FBG、P2hBG和HbA1 c均高于NAU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组TG、TC均高于NAU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HDL-C、apoA1和apoB在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初诊T2DM患者MAU发生率主要与糖代谢指标和血压有关,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干预治疗对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