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不同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以40例行胃癌根治术或姑息性切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肠内营养(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N)组与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各组30例。 EN组采用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PN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分别于术后24 h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30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早于PN组( P<0.01),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和血红蛋白指标无显著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EN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李疆 《中国药业》2013,22(3):31-31
目的探讨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患者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P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P〈0,05)。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问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细节护理,能改善患者术后一般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3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成3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对照组(C),每组21例。EEN组按Witzel法留置空肠营养胃管,经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液体能全力(nutrison fibre),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共7天,对照组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结果 营养支持后BW、TSF、MAC、TP、Alb、TF等TPN组与对照组下降较EEN组明显(P<0.05);EEN与TPN均能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支持后LDH、GGT水平TPN组高于EEN组(P<0.05);与TPN组相比,EEN组 肠功能恢复快,(P<0.05)。结论 胃癌切除早期肠内营养可安全实施,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ICU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对60例呼吸衰竭患者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科室分布、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使用情况、营养支持途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营养支持中能耐受单纯EN途径占12.7%;EN联合补充的PN(EN+PN)占75.8%;全肠外营养(TPN)占11.4%。结论对IUC呼吸衰竭患者危重患者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全肠外营养(TPN)支持,观察组为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组(EN),分别于术后24h之后给予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营养评定以及胃肠功能恢复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而且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N+EN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早期营养支持中,其效果明显,患者住院天数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出现显著性减少,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7例行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EN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由鼻肠管内输注营养液,PN组经静脉输注营养液,做好各项护理观察,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不同营养途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N组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并发症率低,术后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少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费用低廉。而正确的综合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吴树堂 《黑龙江医药》2011,24(6):977-978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38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纽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9.
肠内外营养途径在胃肠道手术后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骏  周瑞祥 《医药导报》2010,29(12):1592-1594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全肠外营养(TPN)、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 组)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组(PN+EN 组),各24例。两组患者于手术后第 1 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 1 天、手术后第 8 天检测体质量、血生化、营养状态指标及肠道黏膜通透性,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PN+EN组体质量、清蛋白、转铁蛋白下降幅度少于TPN 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N+EN组前清蛋白、纤维连接蛋白下降幅度明显少于TPN 组(P<0.05),白细胞、C 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均低于PN 组(P<0.05)。PN+EN组患者肠道通透性显著低于TPN组(P<0.01),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TPN 组(P<0.01)。PN+EN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TPN 组(P<0.01)。结论手术后PN+EN 较 TPN 能改善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肠外营养(PN)与术后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患者应激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进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4h开始等热量、等氮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TPN组术后7d CRP显著高于EEN+PN组(P〈0.05)。TPN组术后7d TNF-α组与EEN+PN组相比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EEN+PN在改善应激指标方面优于TPN,可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各40例。EEN组患者,术后24 h开始经鼻肠管予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患者,术后24 h开始经颈内静脉给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分别检测氮平衡、疲倦记分、体重、优势手握力、睡眠时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视黄醛结合蛋白等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EEN组疲劳评分(Christensen记分)明显轻于PN组(P<0.01);EEN组术后第3天转为正氮平衡,PN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PN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两组病人术后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围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EN组优势手握力的恢复及睡眠时间的减少均优于PN组(P<0.05);术后第3、7天,EEN组血浆前白蛋白、视黄醛结合蛋白浓度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能改善病人的疲倦状态,减轻POFS的程度,缩短POFS的持续时间,能改善病人负氮平衡,较快达到正氮平衡,在术后早期更为明显,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析48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n=24)及完全肠外营养(TPN组,n=24)。EEN组在术后1~2 d均通过空肠营养管输注能全力(纽迪西亚产品);T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两组予等热量、等氮量,总热量30 kcal/(kg.d),氮量为0.2 g/(kg.d)。结果①E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TPN组(P〈0.01),E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TPN组(P〈0.05);②术后7、10 d:EEN组体各指标均高于TPN组,两组间比较转铁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白蛋白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TPN支持相对比,E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分析。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之间收录的58例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9例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方法给予补充,B组19例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方法给予补充,C组20例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方法给予补充,观察三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c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胃肠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组给予营养支持8d后的患者体内的转铁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均明显的高于治疗后1d的情况,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营养支持8d后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法支持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和缩短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并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佰得临床中府用和椎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免疫营养制剂在胃癌术后营养支持上的作用,通过使用含特殊营养物质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与术后早期标准肠内营养的比较,研究术后早期免疫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应激状况的影响,评价免疫肠内营养应用的优势。方法:将4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第l组术后早期给予常规肠内营养制剂(EN)(对照组),第2组术后早期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IEN)(实验组),均在肠内营养输注系统通过空肠造口管持续泵入肠内营养剂,连续7天。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9天分别检测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9天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均较术后第1天有升高(P〈0.05);实验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48例病人均能较好地耐受肠内营养支持。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较常规肠内营养制剂更有利于增强胃癌术后病人的营养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肠内免疫营养和普通肠内营养对胃癌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胃癌行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需做营养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n=18)普通肠内营养组(n=18),均在手术后第2~8天给予等热卡(125 kJ.kg-1.d-1)营养支持;在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9 d检测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细胞因子(IL-1α、IL-2、IL-6、IL-10、TNF-α)及NK细胞活性。结果:经过7 d的营养支持,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肠内免疫营养组的CD3、IgM、IL-2显著增加(P<0.05),淋巴细胞总数、IgA、CD4、CD4/CD8、IgG、IgA、IL-6和NK细胞活性非常显著增加(P<0.01)。结论: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普通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的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自制非要素膳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99例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自制非要素膳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静脉营养,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后均升高,EN组升高较PN组更为显著 (P<0.05);肠外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比较,肠内营养组均优于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自制非要素膳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经济的,较PN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方法将3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18例。EN组采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PN组给予常规的营养支持。比较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并观察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早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冰封  秦侃  范鲁雁 《安徽医药》2012,16(7):1031-103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消化道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并提供个体化全营养混合液(TNA)组方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行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并提供个体化TNA组方的干预组(23例)与临床药师未参与治疗的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及5 d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与淋巴细胞计数(LYM)的测定值,以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干预组术后5 d各营养学指标较术后d1有显著增加(P<0.05);干预组术前1 d各营养学指标较对照组术前1 d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5 d较对照组术后5 d有显著增加(P<0.05);干预组的住院时间(10.8±2.2)d显著低于对照组(14.9±2.4)d(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消化道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并提供药学服务,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尔凯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收治胃癌患者136例,并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放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术后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其中行毕Ⅰ式吻合64例,毕Ⅱ式吻合38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22例,全胃切除术12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2~4天肛门排气、排便,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全组病例中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术中置入复尔凯鼻肠营养管,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操作简单,方便可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机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2例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按传统方法,早期禁食,72h后留置胃管,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36例,按照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在入院后6~24h,呼吸、循环稳定后,留置胃管,予肠内营养支持。分别对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出现的并发症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