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对李东垣升清降浊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升清降浊理论启迪于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原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功能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但渴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又在《金匮要略》中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祖国医学关于脾胃升降功能的论述颇详,如《内经》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脾主升,胃主降;脾为湿土,胃为燥土;脾主运,胃主纳;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纳运相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缘于此,仲景针对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而特设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2.
“妇人乳中虚”见于《金匮·妇人产后病篇》:“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对此原文,历代注家见解不一,尤对“乳中虚”之释,更是各执一端。兹不揣鄙陋,略陈管见于下。一、医家众说纷纭历代注家对“妇人乳中虚”异议很大,甚至连句读都不能一辙,如唐容川认为“‘妇人乳’作一读,‘中虚’作一句”,但大多是“妇人乳中虚”成句。由于对此句的理解不同,  相似文献   

3.
张氏安胃饮治疗妊娠呕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呕吐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其致病在《诸病源候论》亦有论述:“此由妇人元本虚赢,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食太过,心下有痰水挟之、而有娠也。经血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也。血脉不通,经络痞涩,则四肢沉重,狭气则头目眩,故欲有胎而病恶阻。”古人对妊娠呕吐的病原已有所认识,产生恶阻的主要机理是孕妇体质素虚,营养欠佳,脾胃虚弱,胃失和降,冲任失调,冲脉之气上逆,而致恶心呕吐;或因肝胃不  相似文献   

4.
范宏宇 《河南中医》2003,23(8):61-61
中医的胃气学说 ,即是指脾胃的功能。胃主受纳属燥土 ,脾主运化属湿土。燥湿相济 ,纳运协调 ,方能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的输布以滋养全身。升降相因 ,脾主升 ,胃主降 ,脾升则水谷之精得以输布 ,胃降则水谷之糟粕得以下行。脾胃的升降 ,维持着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故脾胃合称“后天之本”。《内经》有“五脏六腑 ,皆禀气于胃” ,“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之说。汪昂的《医方集解》里记载有“三人冒雾而行 ,一人死 ,一人病 ,一人无恙” ,究其因 ,死者空腹 ,病者饮酒 ,无恙者饮食。已故著名的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指出 :《伤寒论》三阳病…  相似文献   

5.
呕吐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病位在胃,病机为胃气上逆。但五脏之气相应,病气相传,久吐不愈,或反复发作,又每多关于五脏。笔者从平调五脏入手,结合和胃,治疗顽固性久吐不已着,每天获良效,现结合临床,分析介绍如下。1.中虚气陷运脾升清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为阴土,得阳始运,胃为阳土,得阴始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人体升降,无器不在,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相因,故脾虚气陷而升清无权者,必影响胃之和降。临证见呕吐久久不止,伴腹胀便溏、面黄不华、四末不温或伴见脱肛、便血、肛门虚坠者,可辨属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所致。治…  相似文献   

6.
1 调和阴阳法 怀孕之初,胎元始结,经血下聚以养胎,体内阴血相对不足,阴阳偏颇,冲气上逆,证见“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本证之渴,当为呕,即恶心呕吐,不能食,乃为冲气上逆,胃气不降,脾失运化,无寒热显系非外感所致。治疗以桂枝汤,化气而调阴阳,和脾胃,且桂枝可平冲降逆,俾阴平阳秘,脾升胃降,冲气以平,则呕吐不能食而自愈矣。是知,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2 消瘀化症法 素有症病,复以受孕,症病碍胎,证见:“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具症,桂枝茯苓丸主之。”本证“为症痼害”,乃为症积不去,漏下不止,血去过多,胎失所养,此时欲想  相似文献   

7.
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归芍药散源于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原载两条 :“一在《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篇》中有“妇人怀娠 ,腹中痛 ,当归芍药散主之”。二在《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妇人腹中诸疾痛 ,当归芍药散主之。”可见其用均在妇人病。然笔者详审病机 ,抓住肝血虚而血滞 ,脾虚而湿停 ,肝脾不和之机要广泛用于妇科、内科、外科杂病中 ,实属得心应手 ,取效颇多。方中六药组成 :当归、芍药、川芎、泽泻、白术、茯苓 ,三血药养血活血 ,三水药健脾以渗湿 ,肝得调达 ,脾得健运 ,肝脾两和 ,气机调顺 ,不仅原文所言腹痛主证可除 ,而且由肝脾失和所…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妇人腹痛论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痛是妇科常见疾病,《金匮要略》中有月经前后腹痛、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等诸方面论述,其病机多与气血有关,虽有偏气、偏血,属虚、属实的不同,但总不出乎气血不和,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及血虚失养,阳虚失煦,不荣则痛两个方面,治疗方法亦灵活多变,本文仅结合《金匮要略》一书述要如下。1养血疏肝,健脾利湿肝脾失调,血郁湿滞所致腹痛。《金匮·妇人妊娠病》篇云:“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妇人杂病》篇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和血调肝;茯苓…  相似文献   

9.
脾胃气虚与升降失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亚琴 《河南中医》2004,24(9):75-76
脾胃禀承土性,但其职不同,胃主受纳且主降浊,脾主运化且主升清;其性也异,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二者纳化相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主化育。由于二者位居中焦,能上引下联,斡旋其中,因而脾胃被称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此如《医圣心源》所言:“脾升则肝肾亦升,故乙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以中气之善运也。”正因于  相似文献   

10.
张鹏宏 《光明中医》2001,16(2):50-50
一、病机 :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属祖国医学“胃缓”范畴。系指由于长期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 ,或劳倦过度导致中气不足、胃中虚寒 ,从而出现以脾胃虚弱为特点的病症。单纯以补中益气法治疗 ,疗效并不遂人意。脾胃为人身升降的枢纽 ,脾主升、胃主降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脏腑功能失调即表现在脾胃这一矛盾的功能紊乱 ,而致升降失调 ,或为脾气下陷、或为脾不运化 ,或为胃不受纳 ,既有清气不升之本虚证 ,又有浊气不降之标实证 ;故气虚可见 ,气滞亦有 ,虚滞并存更为多见 ,因此应本标兼故 ,重在补虚行滞 ,寓补寓沮 ,寓升寓降。笔者…  相似文献   

11.
<正> 1 安胎之说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并治》中首先提出:“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妇人妊娠最重视肝脾两经,以肝藏血,血以养胎:脾主健运,化饮食而输精微。如孕后耗血多而血虚,血虚易生热;脾失健运,则湿停中焦,故血虚湿热留聚,最易影响胎儿,用当归散甚为合适。方中白术健脾除湿,黄芩坚阴清热,配合补肝养血药而安胎。  相似文献   

12.
梁文慧 《河北中医》2006,28(7):523-524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藏象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脾胃居于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脾主升主运,胃主降主纳。突出脾胃,始于金元。金代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  相似文献   

13.
脾胃病临床很常见,其治疗方法各异,笔者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故脾胃升降为之主要轴心,理气一法运用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取重要部分。现就临床试探,粗略认识体会,不妥之处恳请斧正。1 脾胃乃升降之轴心 脾胃居中焦,诚人体气机升降的轴心。脾主升清,将水谷之精微输送四肢百骸以充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正如叶天士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主降则和……”。这  相似文献   

14.
武权生教授基于“燮理升降”理论,总结产后便秘病位虽在大肠,却与肝、肺、脾、胃四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脏腑气机失调是导致产后便秘的重要病机,即肝失疏泄、肺失宣降、脾不升清、胃失和降,治疗当疏理肝气、理气通便,开降肺气、开肺通便,升健脾气、运脾通便,降逆胃气、和胃通便。创制了自拟经验方燮理升降汤,验之于临床,效如桴鼓。探讨“燮理升降”理论在产后便秘诊疗中的运用,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而“胃升则康”鲜为人知。胃居中焦,乃升降出入之枢纽。其具有升和降的双向性。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胃之升有重要的意义,不可不知。一、胃之经络有升有降从经络循行看,胃足阳明之脉从头走足,  相似文献   

16.
李东垣的脾胃升降学术思想肇始于张元素,大成于《内经》,升降模式是脾胃皆升,先升后降,有始有终.胃先脾后,胃主脾从;升重于降,上下单向.升始于胃,重在于胃;降始于肺,重在于肺.对胃降无系统性深刻论述,是脾胃生理功能结合四时的时间医学,面面俱到,细致繁杂.黄元御的脾胃升降学术思想来源于道家太极河洛及《内经》,升降模式是脾升胃降,左右双向并行,如环无端.脾先胃后,脾主胃从,以脾胃升降失常阐释治疗诸多病症,是脾胃基本功能结合太极河洛的空间医学,规范圆融,执简驭繁.  相似文献   

17.
姜程帆  彭君伟  陈江 《河南中医》2020,40(8):1159-1162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肝(胆)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郁日久,化火生热,胃热上泛食管,发展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治当平肝扶胃,采用抑木扶土法,以"苦辛泄降,少佐酸味"为遣药原则,采用《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化裁治疗。脾不升清,胃(浊)气挟热上逆,发为胃食管反流病。故调和阴阳,祛其寒热偏盛,使脾升胃降,气机调畅,应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思路之一。吴门医家对脾胃升降失常的治疗各具特色,薛己治脾,以升为主,遵循李东垣"大升阳气"之法,以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脾之虚,升下陷之清阳;叶天士调胃,以降为先,遵循张仲景"急下存阴"法,创立"胃阴学说"。胃食管反流病与肺脏有一定关联,肺主肃降,助胃使浊阴下降,肺胃不和,胃气上逆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之一。当降肺降胃,用药以"轻剂清降,以及苦辛寒开肺"为原则。吴门医家着眼于全身气机升降平衡,论证了脾升胃降和肝升肺降对维持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升降治法中既疏肝肃肺,又善补胃阴,调和脾阳胃阴。  相似文献   

18.
多娜 《天津中医药》2011,28(6):445-446
1 胃失和降为发病基础王长洪主任认为食管为胃之系,为胃气所主,通过其蠕动功能将食物推进胃中,传化物而不藏,与胃同属六腑的范畴.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食管乃胃之门户,胃土受病,食管亦受影响.反流的形成,首先责之于胃的通降功能失调,气机逆乱,反顺为逆,胃气上逆,《临证指南医案》中述:"胃宜降则和……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同居中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失调,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清浊相干,形成反流.《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吐酸》中说:"酸者,肝木之味也……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若平素性情急躁或抑郁,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机不畅,横逆犯胃,胃浊上逆,亦成反流.肝升肺降可促进脾运胃纳,使胃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肝气不升,肺失肃降,也会影响脾升胃降功能,致痰气阻隔,上逆于咽,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19.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故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所以脾胃的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主要环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本文就脾胃升降学说在临床的运用作一简介。1 脾胃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的升降纳化是脾胃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治虚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先提出了“虚劳” ,并列专篇论述。认为病机是“脉大虚” ,即阴阳气血俱虚 ,病位及于脏腑气血阴阳。其具体治法 ,除《金匮要略·虚劳篇》中七法及附方外 ,还散在于消渴病、百合病、肺痿病、寒疝病、下血病、产后病、虚黄病、妇人杂病等篇中。笔者将其归纳为十法 ,浅述如下。1 补阴生气 ,助阳化水法 本法用于阴阳不足 ,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虚证。《虚劳篇》第 15条 :“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消渴篇》第 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 ,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这两条症状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